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玄参的脂溶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研究中药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脂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等色谱方法对玄参乙醚可溶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学和光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共分得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乙酰基-2-O-阿魏酰基-α-L-鼠李糖(I),3-O-乙酰基-2-O-对羟基肉桂酰基-α-L-鼠李糖(II),肉桂酸(III),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IV),对甲氧基肉桂酸(V),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VI),5-羟甲基糠醛(VII),熊果酸(VIII),β-谷甾醇(IX),β-谷甾醇葡糖苷(X)。结论:化合物I,I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V,V,VII,VII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玄参脂溶性部位含有较多的酚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紫花八宝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桂山  左春旭 《药学学报》1994,29(7):519-525
从景天科紫花八宝[Hylotelepium mingjinianum (S.H.Fu)H.oh的]干燥全草中分得12个化合物,经光谱(UV,IR,MS和NMR)解析和化学分析鉴定其结构。其中两个为新黄酮甙,分别是3,5,7,8,4'-五羟基黄酮-7-O-β-D-葡萄糖醛酸甙(3,5,7,8,4’-pentahydroxyflavone-7-O-β-D-giucuronide,xT)和3,5,7,8,4'-五羟基黄酮-8-O-α-D-2"-O-(2-甲基丁酰)葡萄糖醛酸甙[3,5,7,8,4’-petalhydroxyfl-avone-8-O-α-D-2"-O-(2-methylbutanoyl)glucuronide,xII]。XI和XII分别命名为紫花八宝甙甲(mingji-nianuronideA)和紫花八宝甙乙(mingiinianutonideB)。十个已知物(1~X)为正三十三烷、木栓酮、β-谷甾醇、胡萝卜甙、原儿茶酸、没食子酸、槲皮素、槲皮素-3-O-α-L-鼠李糖甙、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和山奈素-7-O-α-L-鼠李糖甙。  相似文献   

3.
霞草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敬勇  仲英  左春旭  尹俊亭  王彬 《药学学报》2005,40(11):994-996
目的研究石竹科植物霞草(Gypsophila oldhamiana Miq.)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霞草根部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菠菜甾醇3-O-β-D葡糖苷(I),咖啡酸二十四碳脂肪醇酯(II),蔗糖(III), β-谷甾醇(IV),胡萝卜苷(V)。结论化合物I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栾树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分离鉴定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叶的化学成分。方法:95%工业EtOH浸提,硅胶柱色谱分离,IR,MS,UV,1HNMR,13CNMR等方法确定结构。结果:分得14个化合物,分别为对-二没食子酰乙酯(ethyl-p-digallate)(1),间二没食子酰乙酯(ethyl-m-digallate)(2),对-二没食子酸(p-digalloyl acid)(3),间-二没食子酸(m-digalloyl acid)(4),2″-没食子酰基槲皮素苷(quercitrin-2″-gallate)(5),没食子酸(galloyl acid)(6),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oyl acid)(7),鞣花酸(ellagic acid)(8),槲皮苷(quercitrin)(9),金丝桃苷(hyperin)(10),山奈酚-3-O-鼠李糖苷(kaempferol-3-O-rhamnoside)(11),2″-没食子酰金丝桃苷(hyperin-2″-gallate)(12),β-谷甾醇(β-sitosterol)(13),β-谷甾醇-3-O-葡糖苷(β-sitosterol 3-O-gluceroside)(14)。结论:对-二没食子酰乙酯(ethyl-p-digallate)(1),间二没食子酰乙酯(ethyl-m-digallate)(2),对-二没食子酸(p-digalloyl acid)(3)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5,8~12和14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并首次系统归属其波谱信号。  相似文献   

5.
铁刀木中一个新的色酮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铁刀木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铁刀木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铁刀木树干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I),蔗糖(II),正二十八醇(III),2-甲基-5-(2′-羟丙基)-7-羟基色酮-2′-O-β-D-吡喃葡糖苷(IV),3,3′,4,5′-四羟基二苯乙烯(V)。结论化合物II,III,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IV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桉叶苷的分离和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垂枝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var. pendula Blak. et Jacob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IR, MS, 1HNMR, 13CNMR(DEPT), 1H-1H COSY, 13C-1H COSY, COLOC和X-射线单晶衍射鉴定化合物。结果 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三十烷醇(I),β-谷甾醇(II),对羟基苯甲酸(III), 胡萝卜苷(IV), 5,7-二羟基-2-甲基-苯骈吡喃酮-7-O-β-D-{6-O-[4R-(1-甲基-1-羟基)-乙基环己-1-烯]-甲酰基}-吡喃葡糖(V)。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V为一个新化合物,命名为桉叶苷(camaldulenside)。  相似文献   

7.
绿舒筋有效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次从卫矛科植物宝兴卫矛(Euonymus mupinensis Loes et Rehd)藤茎中分得八个单体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分别确定为雷公藤内酯甲(wilforlide A,Ⅰ)、雷公藤内酯乙(wilforlide B,Ⅱ)、齐墩果-12-烯-3,29-二醇(olean-12-en-3,29-diol,Ⅲ)、齐墩果-3-酮-12-烯-29-醇(olean-3-oxo-12-en-29-ol,Ⅳ)、豆甾-3-酮(stigmastan-3-ono,Ⅴ)、豆甾-3,6-二酮(stigmastan-3,6-dione,Ⅳ)、β-谷甾醇(β-sistosterol,Ⅶ)和β-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sto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Ⅷ),其中Ⅳ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绿舒筋酮(mupinensisone)。并归属了Ⅴ和Ⅵ的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石胆草(Corallodiscus flabel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Sephadex LH-20,硅胶柱等色谱技术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石胆草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8-C-[β-D-木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1);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8-C-[β-D-木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2);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8-C-β-D-葡糖黄酮碳苷(3);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8-C-[β-D-芹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4);3,4-二羟基-苯乙酸乙二醇酯(5);羟基酪醇(6);罗布麻宁(7)。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西南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巍  茅青 《药学学报》1984,19(11):819-824
从西南獐牙菜的全植物中分离出五个化合物,其中四个分别被鉴定为β-谷甾醇(Ⅶ),齐墩果酸(Ⅵ),1,3,7,8-四羟基咄酮(Ⅴ)和山楂酸(Ⅱ)。另一化合物系新的三萜酸糖酯甙,命名为獐牙菜皂甙(swericinctoside,Ⅰ),其结构为2α,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羧酸-28-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甙。  相似文献   

10.
百合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侯秀云  陈发奎 《药学学报》1998,33(12):923-926
从百合(Lilium browni F.E.Brown var.viridulum Baker)的干燥肉质鳞片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光谱(IR,FAB-MS,1HNMR,13HNMR,DEPT,HMQC,HMBC)解析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I)、胡萝卜苷(I)、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II)、26-O-β-D-吡喃葡萄糖3β,26-二羟基-5-胆甾烯-16,22-二氧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IV)、26-O-β-D-吡喃葡萄糖3β,26-二羟基胆甾烷-16,22-二氧-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V)。其中IV和V为新化合物,I、I和I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鸡血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丽平 《中国药房》2006,17(20):1596-1598
目的:研究中药鸡血藤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鸡血藤70%乙醇浸膏的乙醇乙酯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密花豆素(化合物1)、芒柄花素(化合物2)、大豆苷元(化合物3)、毛蕊异黄酮(化合物4)、焦性粘液酸(化合物5)、间苯三酚(化合物6)、琥珀酸(化合物7)、β-谷甾醇(化合物8)。结论:化合物1为7,3’,4’—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是一个新化合物,化合物4、5、6、7则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2.
毛金竹叶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鉴定毛金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exLindl.)Munro var.henonis(Mitf.)Stepfex Rendle)竹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其乙酸乙酯萃取层和正丁醇萃取层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苜蓿素(tricin,2)、胡萝卜苷(daucosterol,3)、丁二酸(butanedioic acid,4)、胸腺嘧啶(5-methylu-racil,5)、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tricin-7-O-β-D-glucopyranoside,6)、牡荆苷(vitexin,7)、苜蓿素-7-O-新橙皮糖苷(tricin-7-O-neohesperidoside,8)、荭草苷(orientin,9)、异荭草苷(isoorientin,10)、尿嘧啶(uracil,11)、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hymidine,12)。结论化合物4~6、8、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合掌消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萝荤科鹅绒藤属植物合掌消(Cynanchum amplexicaule Sieb.etZucc.)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合掌消中分离得到11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4-甲基苯甲酸(1)、香草醛(2)、香草酸(3)、丁香醛(4)、丁香酸(5)、芥子酸(6)、华北白前醇(7)、琥珀酸(8)、5-羟甲基糠醛(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小蓟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传统中药小蓟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小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小蓟提取物的氯仿层和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即苜蓿素(tricin,1)、蒙花苷(linarin,2)、咖啡酸(caffeic acid,3)、香豆酸(courmaric acid,4)、丁二酸(succinic acid,5)、芹菜素(apigenin,6)、苜蓿素-7-O-β-D-葡萄糖(tricin-7-O-β-D-glucopyranoside,7)、β-谷甾醇(β-sitosterol,8)、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9)。结论化合物5、7为首次从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首次从小蓟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根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桦木酸(betulinic acid,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O-甲酯(oleanolic acid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6'-O-methyl ester,3)、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O-甲酯(hederagenin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6'-O-methyl ester,4)、竹节参苷(chikusetsusaponinⅣa,5)、豆甾醇(stigmasterol,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香草酸(vanillic acid,9)、丁香酸(syringic acid,10)。结论化合物3~5、8~10为首次从栀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7、为首次从栀子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千斤拔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蔓性千斤拔(Moghania philippinensis)根的9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制备薄层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flemichapparin C(1)、白桦脂酸(2)、medicagol(3)、osajin(4)、对甲氧基苯丙酸(5)、6, 8-di-(3, 3-dimethylallyl)genistein(6)、4-羟基邻茴香醛(7)、6, 8-diprenylorobol(8)、β-谷甾醇(9)。结论 化合物 2、5、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3、4 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一株耐碱链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一株耐碱链霉菌(Streptomyces pleomorphus sp. nov.)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分析法结合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S. pleomorphus sp. nov.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路易斯安那碱A (1)、路易斯安那碱B (2)、4,7-二羟基异黄酮(3)、4,7-二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4)、4,5,7-三羟基异黄酮(5)、14-甲基十五烷酸(6)、(E)-3-甲硫基-丙烯酸(7)、4-羟基苯乙醇(8)、β-谷甾醇(9)。结论 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S. pleomorphus sp. nov.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茵陈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研究茵陈的化学成分,为茵陈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茵陈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1)、咖啡酸(caffeic acid,2)、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3)、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isorhamnetin-3-O-glucoside,4)、6,7-二羟基香豆素(6,7-dihydroxyl-coumarin,5)、熊果酸(ursolicacid,6)、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7)、β-谷甾醇(β-sitosterol,8)。结论化合物5~7为首次从茵陈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锁阳中三萜及甾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From the whole parasitic plant of 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 three ursane type triterpenes, three steroidal compounds, palmitic acid and sucrose were isolated. The triterpenes were identified as acetyl ursolic acid (2), ursolic acid (3) and a new compound, ursa-12-ene-28-oic acid, 3β-propanedioic acid monoester (1). The steroidal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β-sitosterol palmitate (4), β-sitosterol (5) and β-sitosterol glucoside (daucosterol, 6). Compounds 2 and 5 were found in this genus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短穗兔耳草的化学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8-十七醇(3),二十六烷酸(4),对羟基苯乙酮(5),柯伊利素(6),木犀草素(7),小麦黄素(8),兔耳草苷(9),木犀草素-7-O-β-葡萄糖苷(10),熊果酸(11)和荷包牡丹碱(12)。结论化合物3,4,5,8,11和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