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障一:在透视条件下,毫安极小且不受调。分析检修:首先测得高压变压器初级P_1、P_2两端交流电压约175V,同仟伏表指示一样,可变且受调。查灯丝变压器初级F_0、F_1与F_0、F_2交流电压正常。为此,打开球管窗口,观察灯丝点亮情况,在透视条件下,偶然发现,用小焦点灯丝不亮,换成大焦点后,两组灯丝同时点亮,因此,问题出在灯丝供电电路。从高压变压器油箱上拔出球管的“-”极电缆,测灯丝变压器次级电压,获得一重要线索,无论是大焦点还是小焦点,与公共端的电压均无,而大小焦点两端却有电压输出,到此可断定故障在高压变压器油箱中。打开油箱,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医用诊断X射线设备中,单色X射线产生的投影数据,更有利于对图像进行处理,X射线管阳极和阴极间的直流电场决定了X射线的能量谱,为了产生能量集中的X射线,就需要给X射线管提供平稳的直流电压,本文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用于精确控制口腔CBCT的X射线球管电压的控制策略及其硬件实现。方法:设置好X射线管需要的电压,微控制器(MCU)从存储器中读取与设置的输出电压相关的参数,然后控制数模转换器(DAC)的输出电压,将DAC的输出电压作为控制逆变频率的预置参考电压值,通过改变参考电压值来调整脉冲频率调制(PFM)控制芯片MC33067输出脉冲的频率。结果:通过控制逆变全桥输出脉冲的频率,改变了变压器初级的输入电压,实现了对经过变压器升压后进行倍压整流滤波输出的直流电压的自动控制和调整,使实际输出电压值与设置的输出电压值吻合,输出电压误差小于3%。结论:通过实验验证,观测输出电压的反馈波形,证明通过该控制方法输出的直流电压稳定,纹波小,可以为X射线球管提供直流高压。  相似文献   

3.
F99-1BT 500mA X光机可做投照实验使用,另有一台相应的FSK302-1型控制台可做设备学教学使用.因为单纯的控制台没有高压发生器与球管等负载,为了完成模拟曝光之用,将其旋转阳极启动与灯丝加热保护电路中的相应继电器J10的(2、8)脚短接,来完成相关的曝光过程.现将在实验过程中曾经发生过的两次故障现象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参照IEC 61676标准,研究随着管电压的增加,距离、过滤条件和阳极角等影响因素在两种乳腺辐射场(Mo/Mo和W/Rh)中的改变引起Fluke X2和RTI piranha 657两类非接入测量仪器测量结果的变化及差异。方法:利用介入法测量确定管电压稳定性,在两种乳腺辐射场情况下改变距离、过滤条件和阳极角进行非介入管电压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计算两种辐射场和两类仪器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并用蒙特卡罗模拟获得两种辐射场条件下因为过滤变化达到仪器的计数比值差异(R值变化率)并分析原因。结果:在W/Rh辐射场下,即使距离和阳极角差异较大、过滤条件发生微小变化,对两类仪器测量结果的影响符合IEC 61676的要求,都在0.5 kV以内;但是在Mo/Mo辐射场下,同样过滤条件变化引起的两类仪器测量结果差异较大,其中Fluke X2测量结果最大变化甚至达到了1.6 kV。结论:当对乳腺非介入管电压测量仪器进行校准时,各个实验室应该考虑确立统一的校准距离、球管阳极角和过滤要求作为重要的参考条件,特别是在Mo/Mo辐射场下对过滤的限制异常重要,以减少对非介入管电压平均峰值电压测量结果的影响,保证各个校准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提高可比性;建议进行乳腺非介入管电压测量的时候尽量不使用平均峰值电压来反应测量结果,而应使用实用峰值电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参照IEC 61676标准,研究随着管电压的增加,距离、过滤条件和阳极角等影响因素在两种乳腺辐射场(Mo/Mo和W/Rh)中的改变引起Fluke X2和RTI piranha 657两类非接入测量仪器测量结果的变化及差异。方法:利用介入法测量确定管电压稳定性,在两种乳腺辐射场情况下改变距离、过滤条件和阳极角进行非介入管电压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计算两种辐射场和两类仪器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并用蒙特卡罗模拟获得两种辐射场条件下因为过滤变化达到仪器的计数比值差异(R值变化率)并分析原因。结果:在W/Rh辐射场下,即使距离和阳极角差异较大、过滤条件发生微小变化,对两类仪器测量结果的影响符合IEC 61676的要求,都在0.5 kV以内;但是在Mo/Mo辐射场下,同样过滤条件变化引起的两类仪器测量结果差异较大,其中Fluke X2测量结果最大变化甚至达到了1.6 kV。结论:当对乳腺非介入管电压测量仪器进行校准时,各个实验室应该考虑确立统一的校准距离、球管阳极角和过滤要求作为重要的参考条件,特别是在Mo/Mo辐射场下对过滤的限制异常重要,以减少对非介入管电压平均峰值电压测量结果的影响,保证各个校准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提高可比性;建议进行乳腺非介入管电压测量的时候尽量不使用平均峰值电压来反应测量结果,而应使用实用峰值电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小鼠胚胎大脑皮质中分离并鉴定静息和活化的神经干细胞。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从胚胎14.5 d的小鼠大脑皮质中分选出大小不同的细胞团;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干细胞标志物Pax6以及增殖标志物Ki67的表达变化;借助RT-qPCR分析两组细胞中干细胞标志基因Pax6、Oct4、Sox2和Nanog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及RT-qPCR分析两组细胞所处的周期;体外培养对大、小细胞组进行增殖能力检测。结果: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分离出的两类细胞均表达Pax6,且大细胞组Ki67为阳性,小细胞组为阴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小细胞组G_0/G_1期比例高于大细胞组,而G_2/M期为0,且cyclin A和cyclin B的表达显著低于大细胞组(P0.05)。体外培养显示,相对于大细胞,小细胞形成的微球数量少,速度慢;大、小细胞形成的微球消化后,Pax6和Ki67染色均阳性,且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小细胞团分别为活化和静息的神经干细胞。活化的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而静息干细胞自我复制与增殖能力较差。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静息的神经干细胞可以被转激活。  相似文献   

7.
正大孔径CT借助其较大显示野以及有利于患者特殊部位或是体型肥胖患者检查,被广泛用于放疗定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于2014年购入飞利浦公司Brilliance Big Bore CT,现就近两年设备出现的故障及解决方法,向同行介绍,以供借鉴。1故障一故障现象:早上对第一位患者定位扫描,球管短训报错,无法扫描。大关机断电,从高压电缆处测量灯丝冷态电阻,阻值1.6Ω,正常电阻值在2Ω以下。重启依旧无法扫描。主机报错Gantry acquisition system cannot comply,Resources  相似文献   

8.
故障现象:使用岛津XHDI 50B-10型X线发生器,开机后,透视无异常,但当按下点片曝光预备闸时,无规律出现OVER灯亮现象,不能进行点片.此时检查控制台面板,点片KV、mA、时间都在负载允许范围内,而且在能进行点片时,mAS指示值与预示值一致,透视时KV、mA表无异常指示.根据电路原理图,OVER指示灯亮有下述几种情况;(1)主可控硅击穿;(2)mA控制电路中的主晶体管击穿或整流二极管击穿;(3)由于X线管损贲坏,高压电缆击穿而引起大mA或mAS;(4)由于设置的X线条件超过负载范围;(5)电源调节轮或R-KV到了上下限极限位.故障分析 根据粗略检查和透视无异常增况,可以断定故障不出现在以上1.2.3.4所表述的情况,打开控制台,检查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记录了36例ADHD患儿在两种不同注意状态(主动注意、被动注意)视觉诱发电位(VEP)晚成分的变化。结果:正常组主动注意状态P_3波出现率较被动注意状态高,主动——被动注意状态间VEP的N_1—P_2波幅变异大。而ADHD组患儿主动—被动注意状态间P_3波出现率无差异,N_1—P_2波幅变异小,但轻、中、重症之间N_1—P_2波幅变异有区别且逐渐减小。结果提示:ADHD患儿的主动注意力较正常儿差,VEP晚成分的检查可以为ADHD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动脉管、颈静脉窝与下鼓室的变异关系 ,为此区域手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XSQ~Ⅱ型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了 2 0 0例颞骨标本的下鼓室 ,并用游标卡尺对有关结构进行了测量。结果 下鼓室纵径 0 2 8mm ,横径为 0 85mm ,深为 1 2 8mm。下鼓室底与颈静脉窝相毗邻者见 93 0 %。当颈静脉窝大而上隆时 ,窝顶与鼓室间以薄骨板分隔 ,骨板最薄时仅为 0 2 0mm。颈静脉窝顶突入鼓室腔者占 1 2 5 % ,窝顶有骨质缺损者见 4 0 %。鼓室底与颈动脉管关系随颈动脉位置变化而异 ,有 6 8 0 %的标本颈动脉管位于岬下缘前 1 / 3区 ,4 0 %的标本颈动脉管占据范围达岬下缘后 1 / 3区。结论 下鼓室与颈静脉窝及颈动脉管存在着多种变异关系 ,下鼓室手术及静脉窝区手术应避免损伤颈静脉球及颈内动脉等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波动性和持续性高糖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常规培养对数期HRPE(2×10~5/ml)接种于24孔板,无血清DMEM培养至细胞同步于G_0/G_1期,加入条件培养液继续培养,并据此分组:(1)低浓度葡萄糖(5.5mmol/L)培养对照组(N组);(2)不同渗透压对照培养组(P组),包括25mmol/L渗透压对照组(P_1组,即用5.5mmol/L葡萄糖和19.5mmol/L甘露醇培养)和33mmol/L渗透压对照组(P_2组,即用5.5mmol/L葡萄糖和27.5mmol/L甘露醇培养);(3)持续性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组(H组),包括25mmol/L持续高糖培养(H_1组)和33mmol/L持续高糖培养(H_2组)。(4)波动性高浓度葡萄糖培养(F组),包括25/5.5mmol/L葡萄糖交替培养(F_1组,即高糖3h,低糖2h,轮替交换,日间交换3次,25mmol/L葡萄糖过夜)和33/5.5mmol/L葡萄糖交替培养(F_2组,即高糖3h,低糖2h,轮替交换,日间交换3次,33mmol/L葡萄糖过夜)。各组均培养72h,并于培养24h、48h、72h检测分析HRPE培养上清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结果:组内比较,同组HRPE条件培养24h、48h、72h,其上清液ICAM-1、TNF-α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P组ICAM-1和TNF-α水平与N组无明显差异(P0.05),H组和F组均高于N组(P0.01),F组较H组升高更显著(P0.01),P_1和P_2、H_1和H_2、F_1和F_2各两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动性高浓度葡萄糖刺激对HRPE的炎性损伤较持续性高糖更为明显,对糖尿病视网膜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两台相同型号、不同机龄的瓦里安锥形束CT(CBCT)为平台,选取球管电压值kVp与加权CT剂量指数CTDI_w,分别测量验证6套标准扫描参数的系统间剂量学一致性。方法:(1)选取德国PTW管电压表验证标称电压稳定性;(2)选取德国PTWCT电离室,分别在Full-fan和Half-fan模式下测量直径为16 cm头部和32 cm体部一体式CTDI模体中心和外周4点剂量以计算CTDI_w;(3)利用SPSS 21.0版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意义。结果:实测管电压均高于标称值,新旧CBCT的6个扫描参数平均偏高(2.5±0.7)k Vp和(2.9±0.8)kVp,相对偏差范围1.30%~3.12%;旧CBCT各参数的CTDI_w值均高于新CBCT,偏差幅度4.90%~11.46%,平均偏高8.73%±2.95%。结论:瓦里安CBCT的剂量学稳定性较好,但球管电压的偏差有随着使用年限增加的趋势,相同型号、相同扫描参数的机器间CTDI_w值也不尽相同。CBCT的剂量学一致性应该作为常规质量控制和工作保证的一部分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将自抗扰控制器(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ADRC)应用于射频电极并探讨温度控制效果。方法 在MATLAB 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基于ADRC的射频电极温度控制系统,进行阶跃信号实验。加入幅值为2的阶跃信号扰动,以模拟不稳定的人体内环境。最后,将温度滞后时间τ、温度转换时间T和增益系数K值增加20%和50%,与同条件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PID)控制性能对比。结果 (1) ADRC调节时间(15.38 s)较PID(18.68 s)短且超调为0。(2)τ与T值变化时,PID超调最大增量分别为3.55%和8.55%,但ADRC超调均为0;K值变化时,ADRC虽出现超调,但同参数下的超调均较PID小。(3)各种参数变化下,两者受干扰后均能在30 s内平稳快速达到设定值。结论 ADRC控制技术在射频电极温度控制中显示超调小、稳定速度快、一定的抗干扰性及参数变化适应性,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4.
锁骨下静脉的解剖特点与上腔静脉置管路径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 研究锁骨下静脉走向 ,探讨经此路径行上腔静脉置管的最佳方法 ,并分析相关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对6 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的临床病例进行造影透视、摄片 ,统计最适宜的置管长度 ,比较改良穿刺技术与旧Seldinger技术的效果及与相关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的长度右侧为 (8.5 +d)cm(d为穿刺点至锁骨头上缘距离 ) ,左侧为 (11.5 +d)cm。原Seldinger技术一次置管成功率为 75 0 % ,改进后为 92 .5 % ;原操作方法置管操作时间为(43 3± 10 9)min ,改良后为 (2 8 6± 10 3)min ;原方法并发症发生率 39 2 9% ,改进后为 10 0 %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置管长短主要取决于穿刺点距锁骨头上缘的距离 ;改良穿刺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选择右侧路径比左侧更安全  相似文献   

15.
美国HP-43120型除颤监护仪是一种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复苏急救设备.具有除颤、显示心电图波形、心率、充电能量、操作警报、自动检测、自动记录等多种功能.但是电源电路一旦出现故障,仪器就会自动断电,停止工作.我们遇到过这种故障现象: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机内"啪"的一声,紧接着各种信号消失,所有按键都不起作用,仪器不工作了.故障检修:打开机盖,发现电源电路板上的功率放大管"3-058"已裂开(显然上述机内"啪"的声音是此管炸裂的声音).这是因为通过此管的电流过大引起的.用数字万用表向前检查,发现保护继电器G6B-1114P不工作,焊下用直流电源检查,继电器不动作,已坏.重要元件"3-058"是一只2A、45W的晶体管,G6B-1114P是一只控制"5A 250V AC;5A、30VDC"的固体继电器,绕组电压12VDC.这两个重要元件在电路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从下属各部队医疗单位及地方医院送修的超短波电疗机来看,电子整流管故障较多,其损坏的情况有下面四种:(1)灯丝烧断;(2)漏气;(3)启辉后闪烁;(4)老化.故障表现为毫安小且不稳定,调谐失灵,而这种电子管难以购置,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晶体二极管"ZDL-5kv/0.2A"已取代原电子管,且线路不作任何变动即可更换,既克服了电子整流管的不足,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许多使用单位并不了解,蒙受了一定的损失,笔者借贵刊一角作宣传,目的是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岛状筋膜皮瓣模型 ,探讨浅静脉干在远、近端蒂皮瓣中的作用。方法 :将 2 0只兔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个皮瓣 ,面积 6.0cm× 2 .0cm ,蒂宽 1.5cm ,长宽比例 4∶1。组 1为保留小隐静脉 (流出 )的近端蒂皮瓣 ,组 2为结扎小隐静脉的近端蒂皮瓣。组 3为保留小隐静脉 (流入 )的远端蒂皮瓣 ,组 4为结扎小隐静脉的远端蒂皮瓣。结果 :组 1皮瓣成活率 ( 88.8% )与组 2( 62 .6% ,P <0 .0 0 1)和组 3 ( 2 2 .7% ,P <0 .0 0 1)有极显著差别 ,组 4( 5 5 .5 % )与组 3 (P <0 .0 1)有显著差别 ,组 2与组 4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组织切片组 3小隐静脉粗大僵硬 ,管腔充满血栓。结论 :浅静脉干血流导出对皮瓣成活有正向作用 (近端蒂 ) ,浅静脉干血流导入对皮瓣成活有负向作用 (远端蒂 )。  相似文献   

18.
背景:国内外构建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大部分是在手术直视下进行的,手术切开操作对动物的损伤较大。 目的:透视引导下穿刺构建兔椎间盘退变模型,观察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影像学及病理学的变化规律。 方法:透视引导下穿刺新西兰大白兔L2/3、L3/4、L4/5椎间盘,不同时间点进行X射线及MRI扫描与病理学检测,测量椎间盘的T2WI信号强度。 结果与结论:椎间盘穿刺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椎间盘逐渐退变,椎间隙逐渐变窄,椎间盘T2WI信号逐渐减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髓核、纤维环变性、坏死,最终纤维环完全撕裂。表明透视引导下穿刺后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病理改变与人类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改变相似,且建模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研究穴位电学特性中不受检测条件影响的固有规律需要给被测穴位输入一组连续变化的激励微电流,并由此分析其响应电压-激励电流曲线。基于上述考虑,为了更好的探究穴位电阻的混沌特性,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穴位探测仪,其核心功能是可以分别输出以非线性和线性两种方式变化的测试微电流,输出的测试电流在0~20μA之间连续可调。经测试,本系统可以输出噪声小且控制精度高的稳定电流,具有较好的电气性能。另外,从电极面积和电极与皮肤间接触压力大小两个方面初步对探测电极进行了二次设计。  相似文献   

20.
王栋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11):2048-2050
目的:探析不同入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肺叶切除术的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6 h(T0)、术后12 h(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疼痛情况、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得分从T0到T3依次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时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置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剑突下入路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置管留置时间,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