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 P)在骨组织中有丰富的表达,与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发挥内分泌、旁分泌或自分泌作用,是骨形成和骨重建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PTHr P作为骨合成代谢药物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上起到了显著的疗效,同时不断有PTHr P的新功能被发现。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发现,在病理状态下各种细胞可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介导,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进而加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目的:验证Notch1受体特异性阻断剂γ-分泌酶抑制剂DAPT能否有效阻断、部分逆转或者完全逆转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为观察对象,建立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体外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γ-分泌酶抑制剂DAPT(5μmol/L)组、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γ-分泌酶抑制剂DAPT(5μmol/L)部分延迟加入组、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γ-分泌酶抑制剂DAPT(5μmol/L)延迟加入组。分别于12,24,48,72 h,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E-钙粘连素蛋白和mR NA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1在干预后在12,24,48,72 h,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转化生长因子β1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和mR 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E-钙粘连素蛋白和mR NA表达逐渐减少(P0.05)。2转化生长因子β1+γ-分泌酶抑制剂DAPT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蛋白和mR NA、E-钙粘连素蛋白和mR NA的表达各时间段均接近空白对照组(P0.05)。3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部分延迟加入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蛋白和mR NA的表达在12 h增加(P0.05),之后其表达逐渐减少(P0.05),E-钙粘连素蛋白表达在24 h开始减少(P0.05),之后逐渐增加,E-钙粘连素mR NA各时间段都与空白对照组相接近,72 h时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与E-钙粘连素的蛋白及mR NA表达均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延迟加入组各时间点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蛋白表达逐渐增加(P0.05),E-钙粘连素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P0.05),但72 h时E-钙粘连素蛋白表达接近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Notch1受体阻断剂γ-分泌酶抑制剂DAPT能够阻断、部分逆转转化生长因子β1所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但不能完全逆转其所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UG连接蛋白1(CUGB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沉默CUGBP1基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6例,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CUGBP1蛋白表达,培养MCF-7细胞并分为CUGBP1干扰序列组、对照序列组和空白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UGBP1、Twist、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蛋白表达,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UGBP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χ~2=28.900,P0.001);乳腺癌组织中CUGBP1蛋白表达在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GBP1干扰序列组细胞中CUGBP1、Twist和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序列组和空白组,而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序列组和空白组(P0.05);CUGBP1干扰序列组24 h、48 h、72 h和96 h时细胞活力均低于对照序列组和空白组(P0.05);CUGBP1干扰序列组侵袭细胞数少于对照序列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UGBP1蛋白呈高表达。特异性沉默乳腺癌MCF-7细胞CUGBP1基因表达,可有效抑制细胞活力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乳腺癌细胞源Exosomes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生物学效应,初步探讨肿瘤细胞源Exosomes在恶性肿瘤血管病理新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乳腺癌MDA-MB-231细胞培养上清液,以超速及密度梯度离心提取Exosomes;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迁移能力;基质胶成管实验观察成管结构的形成;PCR检测EGFR及VEGF mRNA表达;用ELISA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GFR及其下游ERK、Akt及VEGF/VEGFR2表达。结果乳腺癌MDA-MB-231细胞源Exosomes以时间-剂量依赖性促进HUVECs细胞增殖(P0.05)。并且,在作用24 h后,S期细胞比例增加,G1/S期细胞比例下降(P0.05);同时,HUVEC迁移及体外管腔形成能力显著提高(P0.05)。并且MDA-MB-231源Exosomes促进了HUVECs细胞EGFR蛋白的表达,使得磷酸化ERK与Akt蛋白的表达增加,同时促进了VEGF蛋白的分泌,并促进了VEGF/VEGFR2蛋白表达(P0.05)。结论乳腺癌细胞源Exosomes促进HUVECs的增殖、迁移及体外成管能力,其机制可能与EGFR蛋白与其下游MAP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持续活化,以及VEGF/VEGFR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1(YAP1)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3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7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及47例癌旁组织中YAP1的表达。结果 (1)YAP1在乳腺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81%)明显高于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46%)(P0.05);(2)YAP1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阳性率为43%,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5);(3)YAP1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转移无关,而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有关(P0.05)。结论在乳腺癌中YAP1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发挥作用,YAP1的表达对乳腺癌的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高糖状态下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HKSA)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株THP-1凋亡特点,以及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IL)-1β mRNA和IL-1β蛋白分泌规律.方法 体外培养THP-1单核细胞,分别以5.5 mmol/L葡萄糖(LG)和25.0 mmol/L葡萄糖(HG)培养12h~8d.将HG和LG培养6d的单核细胞加入HKSA.分别于HKSA加入前和加入后2~48 h提取单核细胞,检测细胞凋亡、IL-1β蛋白、iNOS和IL-1β mRNA表达.细胞凋亡采用Annexin V与PI双染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L-1β蛋白分泌采用ELISA法检测;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生成cDNA后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法,检测iNOS和IL-1β mRNA表达情况.结果 (1)高糖刺激THP-1单核细胞12 ~48 h后IL-1β蛋白、iNOS和IL-1β mRNA表达较刺激前显著增加(P<0.05),iNOS和IL-1β mRNA表达在24 h达最高值,IL-1β蛋白分泌48 h达高峰.细胞凋亡在高糖刺激48 h~4 d较刺激前显著增加(P<0.05).(2)两组细胞加入HKSA后6~48 h表达iNOS和L-1β显著高于刺激前(P<0.01),24h达高峰,48 h表达下降;IL-1β蛋白分泌在48 h达最高值.两组细胞凋亡率在加入HKSA后12h、24h、48 h逐渐增加(P<0.01).单核细胞加入HKSA前和加入HKSA后12h,高糖组与低糖组比较,高糖组IL-1β蛋白、iNOS和IL-1β mRNA表达均低于低糖组,凋亡率高于低糖组(P<0.05).结论 高糖和HKSA对单核细胞分泌IL-1β蛋白、表达iNOS和IL-1β mRNA的影响与刺激时间有关;单核细胞处于持续高糖状态时,高糖可以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IL-1β蛋白分泌、iNOS和IL-1β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钙蛋白酶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雌激素受体(ER)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肿瘤系MDA-MB-231,经10 ng/m L EGF处理后,用蛋白印迹法检测FAK和CANP1蛋白表达。用CANP抑制剂Calpeptin(CALP)预处理对EGF上述效应的影响;通过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EGF可诱导FAK蛋白表达上调及蛋白剪切反应(P0.01),也可诱导CANP1自身蛋白剪切(P0.05),上述效应可被CALP显著削弱或阻断(P0.05);EGF还可诱导MDA-MB-231细胞集落形成(P0.05),此效应也可被CALP预处理显著抑制(P0.05)。结论 CANP可能成为抑制ER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一个潜在药物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引起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损伤中分泌MCP-1以及LPS、P38MAPK、MCP-1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永生化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作用24 h组、LPS作用48 h组、特异性P38MAPK阻断剂SB203580+LPS作用24 h组、SB203580+LPS作用48 h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MCP-1和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MC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1.10 mg/L LPS刺激使HPMC的MC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10 mg/L LPS作用48 h后MC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高于24 h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对比,10 mg/L LPS作用使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10 mg/L LPS作用48 h与作用24 h对比升高不明显(P0.05);经5μmol/L SB203580预处理30 min后再予以LPS刺激与单纯LPS刺激相比较,MCP-1蛋白质和mRNA均明显降低(P0.05);SB203580预处理后再予以LPS分别刺激24 h和48 h 2组相比较,MCP-1蛋白及mRNA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LPS通过磷酸化P38MAPK,导致MCP-1表达水平升高,诱发腹膜间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相关性高钙血症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恶性肿瘤相关性高钙血症局部溶骨机制中的细胞因子和全身性体液性溶骨机制中体液因于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的特性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型氨基酸转运子1(LAT1)和磷酸化s6(phospho-s6,p-s6)核糖体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178例乳腺癌组织和78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LAT1蛋白和p-s6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LAT1的阳性率为36.5%,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23.1%,P0.05);p-s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3.2%,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12.8%,P0.05);乳腺癌组织中LAT1蛋白和p-s6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5,P0.05)。乳腺癌中LAT1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HER-2水平相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ER、PR水平均无关(P均0.05);p-s6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患者年龄、ER水平相关(P均0.05);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PR、HER-2水平等无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AT1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HER-2表达水平有关;p-s6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LAT1蛋白和p-s6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LAT1和p-s6在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可能发挥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 ,多药耐药性是一种独特的广谱耐药现象。研究表明多药耐药基因 (MDR)表达产物P 糖蛋白 (P glycopro tein ,P gp)与多种临床常见肿瘤的多药耐药表型有关 ,是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雌激素诱发蛋白 (pre senilin 2 ,pS2 )是从乳腺癌MCF 7细胞株中提取的一种雌激素诱发蛋白。在乳腺癌细胞内 ,pS2只有在雌激素控制下才能被转录。pS2表达研究对了解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激素依赖性及指导临床辅助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研究胰腺癌组织中P gp和 pS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外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rRGECs)表达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血管内皮钙黏素(VE-cadherin)的影响,探讨红景天苷减轻高糖诱导rRGECs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RGECs,分为正常糖组、高糖(20、30和50 mmol/L)组、高渗组及红景天苷+高糖组。采用MTT法检测rRGECs的活力;RT-qPCR法检测rRGECs内HIF-1α、VEGFA及VE-cadherin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rRGECs内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糖组相比,培养24 h后,高糖(20mmol/L)组rRGECs HIF-1α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上调(P 0.05);培养120 h后,高糖组HIF-1αmRNA表达下调(P 0.05)。与正常糖组相比,培养24 h和120 h后,高糖组rRGECs内VE-cadherin的mRNA表达下调(P 0.05)。与正常糖组相比,培养24 h后,高糖组rRGECs内VEGFA的mRNA表达上调(P 0.05);培养120 h后,高糖组rRGECs内VEGFA的mRNA表达下调(P 0.05)。与正常糖组相比,培养24 h和120 h后,高渗组rRGECs内HIF-1α、VE-cadherin及VEGFA的mRNA表达无变化。与高糖组相比,培养24 h后,红景天苷(50μmol/L)组rRGECs的活力增加(P 0.01),且细胞内HIF-1α和VE-cadherin的mRNA及HIF-1α蛋白表达均上调(P 0.05)。结论:体外高糖培养能影响rRGECs表达HIF-1α,可能与细胞活力、葡萄糖的浓度、作用时间及HIF/VEGF通路有关。红景天苷能减轻高糖诱导的rRGECs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rRGECs内HIF-1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小RNA-200a(miR-200a)表达改变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方法:RT-qPCR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DA-MB-468和MCF-7中miR-200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的差异。CCK-8法检测转染miR-200a mimic和miR-inhibitor后MDA-MB-231细胞活力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及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MDA-MB-231细胞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神经钙黏素(N-cadherin)、SIP1、Snail、Twist、ZEB1和ZEB2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MCF-10A细胞相比,miR-200a在MDA-MB-231细胞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miR-200a使MDA-MB-231细胞活力降低(P0.05),凋亡率升高(P0.05),侵袭能力下降(P0.05), SIP1、N-cadherin、Snail、Twist、ZEB1和ZEB2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E-cadher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抑制miR-200a的表达使上述结果逆转(P0.05)。结论:上调miR-200a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的活力和侵袭,促进MDA-MB-231细胞的凋亡。miR-200a可能通过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调控乳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CT征象与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临床资料完整、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40例。收集所有患者术前CT检查资料,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术后乳腺癌标本中VEGF、MVD的表达水平,分析乳腺癌术前CT征象与VEGF、MVD表达的关系。结果:40例乳腺癌中VEGF与MVD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79,P0.01),且VEGF表达阳性率和MVD值在不同组织学类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VEGF、MVD的表达与乳腺癌CT征象中肿瘤大小、分叶征、毛刺征、局部皮肤改变、腋窝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受侵犯密切相关(P0.05或P0.01),而与钙化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的CT征象与VEGF、VD表达密切相关,综合分析两者有助于临床正确评估患者预后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雨型肝炎病毒(HCV)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后Toll样受体9(TLR9)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对MCP-1(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TNF-α分泌的影响,探讨HCV感染中枢神经系统(CNS)后小胶质细胞TLR9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应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BV2细胞,分为HCV阳性血清组、正常人血清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20例细胞样本.在12 h收集细胞和上清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LR9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MCP-1和TNF-α的含量,并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各组BV2细胞均有TLR9蛋白的表达,HCV阳性血清组中TLR9蛋白的表达高于正常人血清组、空白对照组(P<0.01);正常人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 HCV阳性血清组MCP-1和TNF-α含量高于正常人血清组、空白对照组(P<0.01);且HCV阳性血清组TLR9蛋白的表达量与MCP-1和TNF-α的分泌可能呈正相关.结论:HCV阳性血清刺激可使体外培养的BV2细胞表达TLR9蛋白增高,且可能诱导了MCP-1和TNF-α的分泌.TLR9蛋白可能参与了HCV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早期固有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钙黏蛋白10(PCDH10)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4种人乳腺癌细胞和正常乳腺上皮MCF-10A细胞中PCDH10的mRNA表达;将PCDH10慢病毒表达载体(pLV-PCDH10)感染MDA-MB-231细胞,建立稳定表达PCDH10的细胞系,同时设置空白对照(blank)和阴性对照(pLV-NC)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核因子κB p65亚基(NF-κB p65)和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表达。结果:人乳腺癌细胞中PCDH10的mRNA水平表达均低于正常乳腺上皮MCF-10A细胞(P0.05)。经RT-PCR与Western blot验证,稳定过表达PCDH10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构建成功;与pLV-NC组相比,过表达PCDH10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诱导细胞发生G1期阻滞;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同pLV-NC组比较,过表达PCDH10可显著下调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降低NF-κB p65和IκBα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PCDH10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其机制可能与NF-κB/cyclin D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RASSF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对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RASSF7的表达,分析RASSF7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8对新鲜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RASSF7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在低氧条件下MDA-MB-231细胞中RASSF7、HIF-1α、EMT相关标志蛋白(E-cadherin、vimentin和N-cadherin)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乳腺癌组织中RASSF7的表达与HIF-1α及EMT相关标志蛋白(E-cadherin、vimentin和N-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RASSF7的阳性率(70.0%,56/8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27.5%,22/80)(P<0.05),Western blot法结果亦证实,乳腺癌组织中RASSF7蛋白表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RASSF7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02,P=0.027)。低氧组RASSF7、HIF-1α、vimentin和N-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常氧组,E-cadherin在低氧组表达低于常氧组。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组织中RASSF7表达与HIF-1α、vimentin和N-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r=0.245,P=0.029;r=0.237,P=0.034;r=0.301,P=0.007),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P=0.003)。结论低氧环境下RASSF7可能通过引起乳腺癌EMT,促进乳腺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功能小分子多肽LPLTPLP(P7)和化疗药物多西紫杉醇(DTX)联用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的影响。方法多肽P7与DTX两药联合处理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 48 h后,用SRB法检测细胞存活;用等效图解法分析其作用;用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多肽P7、化疗药DTX及两药联用后MDA-MB-231细胞凋亡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多肽P7、化疗药DTX及两药联用后MDA-MB-23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P7与DTX对细胞存活具有协同作用;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为60.6%,是DTX单药组凋亡率(34.5%)的1.8倍;P7与DTX联合用药干预48 h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与Bax表达量的比值显著下调。结论P7协同化疗药物DTX能显著提高细胞的凋亡率,其机制可能与两药联合后调控促凋亡蛋白Bax和凋亡蛋白Bcl-2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高侵袭性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低侵袭性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PD-1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71例乳腺癌组织中PD-1的表达及其与患者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MDA-MB-231中PD-1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MCF-7(P0.05)。PD-1在乳腺癌实质中的阳性率为61.2%(44/71),乳腺癌间质中浸润淋巴细胞PD-1阳性率为71.3%(51/71),两者表达有相关性(P0.05),PD-1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D-1阳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61.3%)低于阴性患者(94.1%)。但与乳腺癌患者年龄、ER、PR、HER-2及Ki-67水平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PD-1可能成为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MSCs)与乳腺癌细胞共培养对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ELISA检测BM-MSCs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Transwell小室将BM-MSCs与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B-MA-231分别共培养,比较共培养前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STAT3和p-ERK等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实时定量RT-PCR检测侵袭转移相关基因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BM-MSCs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HGF、IL-6、VEGF和TGF-β1。与BM-MSCs共培养后,乳腺癌细胞MCF-7(P0.01)和MDB-MA-231(迁移P0.05,侵袭P0.01)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加,p-STAT3和p-ERK信号通路激活(P0.01),侵袭转移相关靶基因MMP-2和MMP-9表达水平上调(P0.01)。结论 BM-MSCs与乳腺癌细胞共培养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