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刺络放血疗法治病由来已久 ,它是用三棱针或粗而尖锐的针具 ,在患者身上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 ,施以针刺放出适量的血液 ,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古人对刺络放血非常重视 ,应用较广。早在《内经》一书中就有详细的记载。《灵枢·九针论》谈到锋针 (即三棱针 )有“泻热出血”的作用 ,《灵枢·官针》篇指出 :“病在经络痼痹者…… ,病在五脏固居者 ,取以锋针。”因此 ,不论内伤外感 ,新病宿疾 ,皆可取锋针刺出血以治之。笔者就刺络放血之法的运用 ,谈谈个人的体会。1 施用原则刺络放血疗法的施用原则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明确指出 :“锋针…  相似文献   

2.
古代浅刺针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刺针法是指在毫针刺法中 ,将针体刺入穴位内组织较浅部位的一类针刺方法。它是针刺手法的基本要素 ,正如《素问·刺要论》中说 :“病有浮沉 ,刺有浅深 ,各至其理 ,无过其道。”就是说不同部位、组织的疾病对针刺的深度而需要不同的浅深刺法。旱在《灵枢·官针》篇中就有关于“浅内而疾发针 ,无针良肉 ,如拔毛状 ,以取皮气”的半刺法 :“刺浮痹于皮肤”的毛刺法 ;“傍入而浮之”的浮刺法 ;“刺小络之血脉也”的络刺法 ;“引皮乃刺之”的直针刺法 ;“正内一 ,傍内四而浮之”的扬刺法等浅刺法的详细记载 ,为后世医家在临床中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祖国医学用灸法防治疾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灵枢经》中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明·李梃在《医学入门》中说:“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藏医药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自成理论体系。 藏医将治病的法则高度概括为“食、行、药、械”四个字。“食”是食物疗法;“行”是行止疗法;“药”是药物疗法;“械”是器械疗法。器械疗法包括一些对疾病的外治方法,如针刺、艾灸、药浴、药熏、按摩、放血等。藏医概括为“刺、  相似文献   

4.
刺络疗法,早在《灵枢·经脉篇》中就有所记载:“故诸刺络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写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至明代张介宾在《类经》注文中,亦详细地描述了当时流行于西北的这一疗法:“凡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此以血之所聚,其结粗突倍常,是为结上,即当刺处也。若血聚已甚,虽无结络,亦必急取  相似文献   

5.
刺络疗法又称刺血或放血疗法,它是用三棱针、小眉刀、皮肤针等刺破人身上的表浅血管,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古代称为“刺血络”,在《灵枢·官针篇》中早有“络刺”、“赞刺”、“豹文刺”等记载。刺络疗法有祛瘀通络、理气调血、清热解毒等作用。临床适应于支气管哮喘、结肠炎等内证及风湿性关节炎、三叉神经痛,或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红、肿、热、痛诸证,以及陈旧性固疾而见红、紫、青络脉者。拔罐疗法,最早见于晋代 “肘后方”,当时用于外科拔吸脓血。  相似文献   

6.
刺血疗法是临床上根据“血实者决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宛陈者除之”(《灵枢·九针十二原》)的治疗原则而直接针刺于络脉,并使之出血的一种方法。故又称刺络.由于刺血具有宣通经脉、调和营卫、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尤其治疗软组组损伤的患者,采用刺血疗法以逐瘀消肿,能提高疗效,迅速减轻病人的痛苦。笔  相似文献   

7.
泻络法又称刺血络,为现今所指的刺络疗法或刺血疗法,即用三棱针、梅花针等器具刺破病人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有关泻络法的最早记载在现存文献中当是《五十二病方》,其颓病类记载:“颓,先上卵,引下其皮,以(石巳)(砭)穿其[隋(睢)]旁。”而详细论述则首推《内经》。《内经》中涉及泻络法的篇章达34处之多,虽有些零乱,但对泻络法的作用、根据、施术工具、施术原则、方法、临床运用及禁忌等均有阐述。《内经》认为许多疾病的生成是由于邪客经络,经气流注受阻,血瘀气滞而致,如《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即然经络瘀阻可以生病,那么去瘀除陈便可治病。正象《素问·调经论》所言:“刺留血奈何?岐伯曰:视其血络,刺出其  相似文献   

8.
刺络疗法,是指针刺络脉出血,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后世称为放血疗法。此种疗法《内经》中有不少记载。除《灵枢·血络论》外,还见于《灵枢》之《九针十二原》、 《经脉篇》、《脉度篇》等二十一篇见,于《素问》之《三部九候论》、《调经论》等十篇中。有完整意思者共百余条。现选释有关使用原则和运用规律部分条文供参考。 使用原则 1.“宛陈则除之”(《灵枢·九针十二原》 宛,与郁同,宛陈指气血的瘀浊。除作去除解。《灵枢·小针解》指出“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清·张隐庵阐明其意曰:“宛陈则除  相似文献   

9.
刺络法又称刺血疗法,亦即刺血络出血的治疗方法,《张马合注素问灵枢·血络论》中指出:“血络者,外之络脉孙络”。说明分布于人体浅表皮肤,视之有形的络脉,都是血络,它们遍布全身,其主要作用是输布气血于经筋和肤部,若经络发生病变,气血郁结于络脉,就会出现瘀血等现象。《内经》云:“宛陈则除之”。“盛而血者疾诛之”,“血实宜决之”。《难经·二十八难》亦指出:“其受邪气,蓄则肿热,砭射之也”。  相似文献   

10.
“巨刺”、“缪刺”见于《灵枢·官针》,属九刺之一,临床中屡屡应用,教学中也常强调,因其为易混淆的刺法。现结合自己多年学习和临证应用体会,谈谈我对这二种刺法之管见。 “巨刺”和“缪刺”都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交叉刺法。《灵枢,官针》篇说:“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为什么将这种刺法称作“巨”呢?“巨”可能是“互”字的传误;互,才有交互,交叉的意思。《灵枢·终始》篇又载:“形肉未脱,少气而脱又躁,躁厥者,必为缪刺之。”何谓缪刺,篇中未作解释。至《素问·缪刺论》才提出:“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并进一步说明:“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病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意指偏侧的病痛,  相似文献   

11.
刺络放血又称“刺血”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血实宜决之”及《灵枢·针解》“苑陈则除之者,除恶血者也”为治疗原则。采用特定针尖刺破人体特定部位浅表血络,放出适量血液,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多用于治疗实证、热证。  相似文献   

12.
刺血疗法又称刺络放血疗法,是用锋利的针具刺破人体腧穴或部位的浅表血络.使之出血,以达到祛邪安正之目的。其适应证大多为实证、热证;适宜刺血的针具有镵针、锋针、铍针和毫针;方法可有点刺、挑刺、散刺、割治和刺血拔罐等。刺血法遵循《内经》“宛陈则除之”、“血实则决之”的治疗原则。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排脓、急救开窍、镇静安神等作用。有着主治范围较广、奏效较快、操作简便等优点。此疗法一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3.
谈“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曹大明(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灵枢》,中医名词《灵枢·本神》篇说:“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素问·保命全形论》载:“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在《内经》的其它篇章如《灵枢·官能》篇亦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相似文献   

14.
偶刺、缪刺和巨刺均出《内经》,现将三者名称的由来和刺法方式的不同,分别解释如后: 偶刺——又称阴阳刺,主要在俞募穴上找寻压痛点进行针刺之法。《灵枢·官针篇》:“偶刺者,以手置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这就具体指出了偶刺的刺法。缪刺——主要手法是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素问·缪刺论》:“夫邪客于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缪刺以左  相似文献   

15.
《内经》中多处提到巨刺的问题,其中《灵枢·官针篇》指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调经论》又指出:“痛在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其他文献亦有“巨刺巨之大刺,谓以长大之针刺之也”的记载。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巨刺法是指左病刺右,右病刺左,且以“长大之针”深刺的一种针刺法。近两年来,笔者用巨刺法为主适当配合刺血治疗了251例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略论火针刺络青海医学院中医系(810001)洒玉萍刺络又称“刺络放血”,是临床上根据“血实者决之,宛陈者除之”的原则直接刺于络脉使之出血的一种方法。《素问·血气形志篇》谓:“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后泻有余,补不足。”由此可以窥见古...  相似文献   

17.
奇恒之腑考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前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和著作皆认为脏腑系统是由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三部分组成的 ,从文献学角度 ,此说颇有可商之处 ,现辨析如下。1 从脏腑之本义看脏腑 ,本作“藏府”。“藏”之为字 ,读音有三 ,一读为c偄ng ;其义有二 :作为动词 ,有保藏、隐藏之意。如《礼记·檀弓》 :“藏也者 ,欲人之弗得见也” ;《说文解字·部》 :“藏 ,匿也。”作为形容词 ,则有“深”之义。如《广雅·释诂》云 :“藏 ,深也。”《素问·长刺节论》“在头头疾痛 ,为藏刺之。”王冰注曰 :“藏 ,犹深也 ,言深刺之。”二读为z ang ;一为草名 ,如《史记·司…  相似文献   

18.
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探讨解放军第四医院王掌乾,苏爱萍巨刺是针灸临床一种取穴方法。《灵枢·官针》曰:“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如此者必巨刺之。”我们用巨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78例,另用常规...  相似文献   

19.
《内经》“扬刺”临床应用举隅南京市中医院(210001)徐立群【关键词】刺灸法《内经》临床应用《灵枢·官针》云:“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此法是正入一针,旁入四针且浅刺的一种刺法,以治疗寒气稽留面积较大而浅的病症。张景岳...  相似文献   

20.
快速针刺法是一种不留针的针刺方法。即在短暂的时间内,施以一定的刺激强度,有了针感后随即起针,缩短刺激时间,控制针刺量,从而达到有效地调节机体的目的。若用之得当,效若桴鼓。 一.快速针刺的适宜对象 1.热邪炽盛 邪热郁于肌表,宜浅刺快刺。《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浅刺可助解肌散表;快速出针不阻塞针孔以利于祛邪。《灵枢·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