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与衰老相关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女性发生率高的原因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伴有骨吸收的增加.最新的研究显示,免疫系统可能是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作用于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促炎因子,以及免疫系统的激活被认为是引起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其中白介素-1(IL-1)作为强有力的破骨细胞刺激因子,在生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HIV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密切,而骨质疏松是HIV患者严重且易被忽视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但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HIV感染、抗病毒药物和免疫系统紊乱等可能是其影响因素,目前对于其治疗也处于争议。本文就此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最近研究表明,在骨质疏松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介绍了免疫反应和骨质疏松的关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一些免疫炎性因子,如TNF-α、TGF-β1以及ILs在骨质疏松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对免疫调节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由于骨质疏松研究的深人进展,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其发病机制,传统观念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内分泌紊乱、代谢紊乱以及机械性因素。然而,最近研究提出了“骨免疫学” 的观点,认为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系统和免疫因素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骨免疫学是专门研究免疫系统、造血系统及骨骼之间相互作用的领域,免疫系统中调节骨细胞及造血功能的细胞是T淋巴细胞,这些T淋巴细胞分泌炎性因子和Wnt配体,促进骨的形成和吸收。另外,T淋巴细胞通过CD40配体及共刺激分子调节骨间质细胞及成骨细胞之间代谢的动态平衡。本文将阐述免疫学因素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骨骼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作为免疫调节因子中的重要成员,干扰素同样对骨形成和骨吸收有着重大影响。目前发现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干扰素主要包括IFN-α、IFN-β以及IFN-γ,本文对干扰素在骨质疏松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做了详细阐述,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目前干扰素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临床试验中,干扰素对部分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想要把研究结果转化为临床仍 是一条较漫长的道路。干扰素的应用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到妥善解决,将有助于将干扰素顺利应用于临床,也必将促使骨质疏松的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雄激素除了诱导男性性分化、促进性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维持第二性征及男性生殖系统的功能(如精子发生)外,还影响其他靶器官,如肌肉组织、心血管、中枢神经、免疫系统和骨骼,但对于雄激素的这种性外作用了解甚少。早在1940年,Albright及Reifenstein就首先提出了雄激素具有同化代谢和抗骨质疏松特性。近年来,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骨质疏松的最严重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即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的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时即可发生骨折,这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病死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性骨折正在悄悄地、迅猛地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骨密度仍是临床预测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金标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引发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遗传机制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复杂的遗传学体系并未完全清楚,还有待于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探索。研究和查阅大量文献发现近年来研究某个基因多态性对骨密度影响的相关性研究比较多,而少有系统阐述其关系的文章,故对此予以综述。以探讨这些基因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遗传学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一类由雌激素缺乏引起的,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点的骨骼疾病,可诱发脆性骨折的发生率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和严重的并发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存在诸多副作用,部分药物甚至对器官、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因此亟待寻求一条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肠道菌群是定植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总集,而益生菌是由肠道有益菌组成的膳食或药物补剂。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和机体正常骨改建与骨代谢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并且益生菌在部分骨代谢疾病治疗中已初步展现了较好疗效,提示肠道菌群可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的潜在靶点并且益生菌的应用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新治疗方法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肠道菌群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归纳总结了肠道菌群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以及益生菌对其的治疗效果,并从肠道菌群多样性、肠道上皮屏障功能以及机体免疫系统调控3方面探讨肠道菌群、雌激素和益生菌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致病与治疗过程中的相关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雄激素与骨质疏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是现代人最常见的骨代谢病。由于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雌激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早已成为研究热点。相比之下,人们较少注意雄激素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据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NOF)1997年1月的数据,美国男性中每年有200万人患骨质疏松,另有30...  相似文献   

10.
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需要抗骨质疏松治疗,但这些药物是否干扰骨折愈合以及骨折后是否可以使用,如何使用?临床争议较大。本文的主要是对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进行概述。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可以分为:膳食补充剂、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和同时具备这两种效果的双重作用药物,以及最近尚在研究的一些新药物。众多学者对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大多数临床和实验室的证据表明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有中性的或者积极的影响,但也有些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归纳和总结这些结论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低钠血症是临床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以往认为低钠血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及认知功能方面,但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病例研究发现低钠血症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相关性,多数学者研究表示低钠血症可通过多种渠道影响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低钠血症与骨质疏松之间或许并无直接关系。本文对低钠血症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进行综述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低钠血症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可能的机制及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与高血压病常并存,它们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现在研究提示二者病理生理机制及风险因素有相似性。降血压药和防治骨质疏松的关系也是目前药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就高血压病和骨质疏松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移植治疗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已居世界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的首位。目前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大部分是通过药物改善症状,尚没有研究出快速而确切的疗法。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对于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和新的治疗方法探索的新进展。其中,从细胞水平对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干细胞机能紊乱密切相关。干细胞以及骨髓基质机能紊乱以及功能不足,导致多种促进成骨的因子生成不足,引起成骨细胞生成障碍、破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生成活跃,进而导致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的异常形成骨质疏松。对于骨质疏松细胞水平发病机制的研究,促使了包括骨髓移植、干细胞移植、成骨细胞移植在内的应对骨质疏松新策略的产生。研究者尝试补充功能结构完整的骨髓、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等进入骨质疏松者体内,从而调节机能紊乱、补足功能和成骨诱导生长因子的不足,以此达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是一类"以低密度和骨组织结构破坏为主要特点的全身骨骼性疾病",目前居全球常见病第六位,其危害日益严峻。尽管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多种多样,但每种药品都有其自身的缺点,为达到个体化用药目的,开发新型骨质疏松药物仍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镓(gallium,Ga)为硼族元素,国内外有很多实验表明其有很好的抗骨质疏松作用,使其有希望成为新一代抗骨质疏松药,本文就镓治疗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作用机理、以及尚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寿命的增长和老龄人口的增多,目前我国己步入老龄化社会,许多与老年有关的疾病如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呈逐年增多,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其在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中发病率较高,关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严重后果不容忽视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在骨质疏松的一些专著[1,2]和大量医学论文都对其进行过报道,尽管如此,但是人们对其的危害性认识还是不够的。骨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探究通过纳米骨组织材料治疗骨质疏松的进展,以促进其临床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7-05~2011-10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nano,osteoporosi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treatment"或"纳米,骨质疏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纳米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结果初检得到127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6篇文献进行综述。结论纳米技术治疗骨质疏松已经成为骨质疏松治疗中的一项新兴技术。目前通过纳米技术治疗骨质疏松主要通过促进药物吸收,维持药物作用时间,增加药物靶向性,促进干细胞分化的机制来进行骨质疏松的治疗。目前常用的技术包括药物纳米化,纳米微载体,材料表面纳米化,纳米材料修饰干细胞等。但目前纳米技术治疗骨质疏松尚未成熟,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骨质疏松原因有很 多,其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有研究显示雌激素与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有一定的关系。现就雌激素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科学知识图谱方式显示近20年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方法 检索近20年CNKI中所有关于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中文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关键词频数、中心性、聚类、突现等分析。结果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热点包括雌激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等。研究前沿是表观遗传调控和基因转录调控网络。治疗上西医常用药物有钙剂、阿仑膦酸钠、降钙素等;中药治疗以补肾为主,涉及淫羊藿、左归丸等多种单味药、方剂,补肾壮骨、健脾、活血等多种治法等。结论 中西医结合是骨质疏松领域的发展趋势,尤其体现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及伴有骨折、糖尿病等方面的治疗中;中药干预骨质疏松的表观遗传调控和基因转录调控网络层面的探索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巳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已被医学界所认可,但是防治骨质疏松的运动方案至今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在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的组织下,我们邀请多名运动与骨代谢领域的专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共同撰写运动防治骨质疏松专家共识,旨在为大众及医学工作者提供运动预防骨质疏松的理论基础。共识主要概述了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总结了不同类型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及特点,在结合 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目标人群及我国大众体育的特点,设计了绝经性骨质疏松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运动预防及治疗方案以及青少年骨骼健康运动方案。其中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性骨质疏松预防及治疗方案主要以有氧运动、传统养生运动为主,低强度抗阻力量训练及低强度冲击性运动为辅,青少年骨骼健康运动方案则以中高强度的冲击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及抗阻力量训练为辅,运动强度及运动量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阶段性调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Ⅰ型骨质疏松)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CD3+/CD4+/CD25+)、B细胞(CD3-/CD19+)、免疫调控因子(TNF-α、TGF-β、IL-17)与骨密度相关性。阐明B细胞、T细胞亚群、免疫调控因子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关系,为骨质疏松诊断、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正位(L1~4)骨密度,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B细胞、T细胞亚群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检测免疫调控因子。结果 绝经后骨质疏松组调节性T淋巴细胞亚群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3-/CD19+)的百分比低于非骨质疏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免疫调控因子(TNF-α、TGF-β、IL-17)水平与非骨质疏松女性差异明显(P<0.05)。结论 T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与免疫调控因子协同作用,通过影响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分化、增殖,调节骨重建。骨质疏松与机体免疫系统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