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鄂尔多斯沙地草场鼠类群落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鄂尔多斯沙地草场1991~1998年鼠类群落演替。方法1991~1998年每年4~10月中旬在达拉特旗,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沙地草场改良试验站的不同生境内,利用直线夹日法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调查生境共有10种鼠栖息,分别为三趾跳鼠、五趾跳鼠、三趾心颅跳鼠、小毛足鼠、子午沙鼠、长爪沙鼠、黑线仓鼠、达乌尔黄鼠、褐家鼠和小家鼠。1991~1998年,鼠类群落结构由以喜干旱的荒漠草原鼠类为主(三趾跳鼠、小毛足鼠和子午沙鼠)演替为以较喜湿的典型草原鼠类为主(黑线仓鼠)。结论鄂尔多斯沙地草场鼠类群落的演替是由于该地实行围封、种草、种树的草场改良措施,使鼠类栖息环境发生了变化,即流动沙地和半流动沙地减少,固定沙地增多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后称达茂旗 )黄鼠属主要分布有达乌尔黄鼠 (CitellusDauricusBrandt)和赤颊黄鼠 (Cerythrogenys)两种 ,其体毛色为深黄色或沙土色。而今年于达茂旗发现 1例体毛色为白色与黄褐色夹杂的雄性达乌尔黄鼠 ,描述如下。1 概 况达茂旗地处东经 1 0 9°1 6’~ 1 1 0°2 6’ ,北纬 41°41’~ 42°44’。平均海拔 1 1 5 0m ,地形以层状高平原地带荒漠草原为主 ,土壤以棕钙土为主。植物区系主要包括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盐化草甸群落 ,戈壁针茅 (St…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五趾跳鼠寄生蚤的调查河北省鼠疫防治所(张家口,075000)刘满福,李玉贵五趾跳鼠(Allactagasibirica)在我省北部广泛分布,其危害不仅破坏草原,还参与动物间鼠疫流行,是鼠疫的次要贮存借主[1].在内蒙靠近我省的一些地区检出鼠疫疫...  相似文献   

4.
长爪沙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长爪沙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吕卫东1米景川1王成国2长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是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的主要害鼠之一,也是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研究其数量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发生规律,对于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样地...  相似文献   

5.
草原灭鼠后鼠类群落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87和1988年4~5月,用0.05%杀鼠灵小麦毒饵在天然草场上同一个试验区灭鼠,每年灭鼠800公顷,对照区1987年平均捕获率57.49±1.58%,布氏田鼠占95.59%,鼠类群落由布氏田鼠 黑线毛足鼠 达乌尔黄鼠 五趾跳鼠 黑线仓鼠等组成。1988年平均捕获率为21.31±1.09%,布氏田鼠占94.87%,鼠类群落组成与1987年相同。1989年鼠密度降低,平均捕获率为4.56±0.78%,鼠类群落演替为黑线毛足鼠 黑线仓鼠 五趾跳鼠 长爪沙鼠 布氏田鼠。灭鼠区,1987年灭鼠前布氏田鼠占优势,为92.00%,鼠类群落组成与对照区相同,5月灭鼠,当月捕获率为0.76%,黑线毛足鼠占50.00%,布氏田鼠下降,该月鼠类群落组成变为黑线毛足鼠 布氏田鼠 五趾跳鼠 达乌尔鼠兔。灭鼠可引起鼠类群落演替,其过程与自然演替相同。  相似文献   

6.
白音吐地区草原黄鼠寄生蚤季节消长祁爱民,胡权林,张荣祥,李中元,严文亮,何生伟(内蒙古伊克昭盟地方病防治站)草原黄鼠(Cifellusdauricus)是荒漠草原地区的优势鼠种,在沙鼠疫源池的宿主地位仅次于长爪沙鼠(下称沙鼠)。其主要寄生蚤方形黄鼠蚤...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荒漠草原30多年来鼠类的群落组成,由以草原黄鼠为主、长爪沙鼠次之,渐变为以长爪沙鼠为主,子午沙鼠和草原黄鼠次之。引起鼠类群落演替主要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结果。动物鼠疫流行亦引起群落组成的变化,致使对鼠疫抗性较高的子午沙鼠数量渐增。动物鼠疫流行前的调查表明,4类生境中以长爪沙鼠的数量最多。鼠疫流行,引起长爪沙鼠数量从多到少急剧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蜂麻蝇属Miltogramma Meigen,1803一新种,短爪长鞘蜂麻蝇Miltogramma(Cylindrothecum)curticlaws sp.nov.模式标本存于辽宁省朝阳市卫生防疫站。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相对欧氏距离(RED)作为分类指标,对内蒙古荒漠草原东段的长爪沙鼠寄生蚤类群落进行了系统聚类研究。初步将16个样地内所获的15种蚤类划分为三个群落类型,阐明了在不同生态地理环境下,长爪沙鼠寄生蚤类群落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蜂麻蝇属MiltogrammaMeigen,1803一新种,短爪长鞘蜂麻蝇Miltogramma(Cylindrothecum)curticlawssp.nov.模式标本存于辽宁省朝阳市卫生防疫站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啮齿类动物的群落演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根据1973年和1987年在集二铁路沿线地区的现场调查资料,对不同时期的啮齿动物群落构成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日夹法。结果 经过14年的自然变迁,长爪沙鼠种群在啮齿动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种群优势现象日趋明显。而达乌尔黄鼠种群和曾在部分样地中起主要作用的黄兔尾鼠种群逐渐处于弱势地位,相反曾在群落中不起主要作用的五趾跳鼠种群呈增加趋势。结论 该地区啮齿动物呈明显的群落演替现象。  相似文献   

12.
Tourette综合征及其相关症状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ourette综合征又名抽动秽语综合征,为一种复杂的神经精神障碍。本病最早由Itard(1825)描述,其后GillesdelaTourette于1885年报告9例,并对症状详加描述,故命名为Tourette’sSyndrome(简称TS)。过去认为本病较少见,但近期Apter等(1993)调查其患病率为:男1.8~8.0/10000;女0~6.6/10000[1]。本病临床上以运动抽动(motortics)和发声抽动(vocaltics)为其特征,并常伴随一系列相关的行为和情绪症状,包括强迫…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了1018名1~7岁新生儿期接种3针10μg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免疫的儿童,检测HBsAg、抗BHs和抗HBc,以评价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施低剂量免疫策略7年后的效果。结果显示HBsAg阳性率为2.0%,与1985年该免疫计划实施前儿童HBsAg阳性率12.7%比较,疫苗保护率为85.0%,保护率从免疫后1~2年的82.0%逐年上升为免疫后7年的96.4%;抗HBs阳性率为79.7%,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54.2%;两者从免疫后1~2年的91.8%和75.0%明显下降为免疫后第7年的73.7%和48.2%;抗HBc阳性率为3.0%,显著低于免疫前的18.4%。结果说明低剂量免疫策略控制乙肝是成功的,实施7年后是否需加强免疫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用拟除虫菊酯杀虫济制成2种混配水剂和2种单用水剂。经多次选配试验制成8号和201号两种混配水剂,对绥慢细蛋(L.segnis)的毒力测定结果:KT50分别为1min12s和6min50s;而LC50分别为0.6964PPm和2.1226PPm;LD50分别为0.0012μg/cm2和0.0044μg/cm2。毒力均较常用的奋斗呐和溴氰菊酯强。其中尤以8号毒力显著,是溴氰菊酯的86~116倍左右;KT50可加快约5倍。模拟试验结果:4种水剂处理砖面和大板面经5min和5h后,吸血印鼠客(X.cheopis)接触5分别的灭效为80~1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和掌握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鼠类体外寄生蚤类的群落结构,分析各鼠体蚤在该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群落生态研究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各鼠体蚤类群落进行群落结构因子、相似性和聚类研究.结果 大沙鼠、子午沙鼠和红尾沙鼠体外寄生蚤群落最复杂,体外寄生蚤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相对稀有种类数高,优势度不明显;其次为三趾跳鼠体外寄生蚤群落,丰富度为8,平均稀有种类丰富度最大为12.39,相对稀有种类数、多样性次之,分别为50.00%和1.4838;柽柳沙鼠、西伯利亚五趾跳鼠体外寄生蚤群落相对较为复杂,均匀性、优势度适中,在0.5~0.6之间,种类丰富度均为5种,占该疫源地蚤种类数的31.25%,平均种类丰富度分别为1.38和8.65,相对稀有种类数分别为20.00%和40.00%.小五趾跳鼠、灰仓鼠、小家鼠和小林姬鼠体外寄生蚤群落结构简单,相对稀有种类数均为0,平均种类丰富度均在1.00以下,小林姬鼠仅有1种蚤类;另3种鼠体寄生蚤群落丰富度在2~4之间;大沙鼠、子午沙鼠、红尾沙鼠、三趾跳鼠、小五趾跳鼠、灰仓鼠和小林姬鼠7种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相似性指数均值>0.5,柽柳沙鼠、西伯利亚五趾跳鼠和小家鼠3种鼠体寄生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相似性指数均值<0.5;其中,子午沙鼠体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群落的相似性均值最高,为0.6836,与7种鼠类寄生蚤群落的相似性>0.6;其次是大沙鼠和三趾跳鼠体蚤群落,与6种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相似性>0.5;西伯利亚五趾跳鼠体外寄生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群落的相似性最小,均<0.5;小家鼠仅与红尾沙鼠和柽柳沙鼠体蚤群落的相似性>0.5,相似性指数均值为0.2812;10种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可聚类为3个系统支,分为大沙鼠、柽柳沙鼠和红尾沙鼠体蚤群落支,子午沙鼠体蚤群落支和三趾跳鼠、西伯利亚五趾跳鼠、小五趾跳鼠、小家鼠、小林姬鼠和灰仓鼠体蚤群落支.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鼠体蚤类群落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群落,大沙鼠、子午沙鼠、红尾沙鼠体蚤群落在维持该疫源地蚤类复杂性和多样性方面居第一层次,小五趾跳鼠、灰仓鼠、小林姬鼠和小家鼠体蚤群落起补充作用;该地区鼠体间蚤类存在广泛交换,子午沙鼠体蚤群落是各鼠体蚤类群落间相互交换的关键因子;大沙鼠及其体蚤在该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中起关键作用,子午沙鼠及其体蚤群落对动物鼠疫的流行有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物医学仪器故障诊断的科学方法(八)上海科技大学王保华,宋远远Robert.L.MorrisAlogicalapproachtotroubleshootingofbiomedicalinstruments(8)¥WangBaohua;SongYuan...  相似文献   

17.
005早老性痴呆病的联邦经济与社会负担再研究[英]/RichardLE∥AmJPublicHeaith.-1994,84(8).-1261~1264本文对1991年美国早老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病例及患病人群的社会与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复合蛋白锌治疗HBsAg、HBeAg、抗-HBc三阳患儿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HBsAg、HBeAg、抗-HBc三项血清学指标阳性患儿35例(其中肝功正常27例,ALT单项增高8例)作为复合蛋白锌治疗观察对象,疗程3~6个月。结果35例中HBsAg转阴3例(8.57%),HBeAg转阴12例(34.28%),抗-HBe转阴2例(5.71%),抗-HBc转阴3例(8.57%)。其中6例做了血清锌检查,其值在6.4~12.4之间,处于较低水平。复合蛋白锌初步观察对HBeAg转阴有一定作用,显示通过微量元素的调整对HBV的复制可能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简称IDD)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已承诺“2000年中国实现消除碘缺乏病”。学龄儿童是IDD防治工作中首先重点保护的人群。于1999年对我市两区8~10岁学龄儿童碘缺乏病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及分析,为我市进一步采取措施以消除IDD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肇庆市端州区和鼎湖区8~10岁学龄儿童及两区20~50岁家庭主妇。1.2方法1.2.1甲状腺触诊检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把全市两区…  相似文献   

20.
沈阳市小学生单纯肥胖症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年对沈阳市4所小学校儿童单纯肥胖症的调查表明:7~12岁儿童单纯肥胖症的检出率为8.39%,其中男学生明显高于女学生,轻度肥胖约占70%.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60对11~12岁肥胖儿童和对照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天看书写作业时期长、体育活动少、饮食习惯及婴儿时期过早引入固体食物是引起此年龄组儿童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