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刘森  戴振霞  黄晓哲  刘延 《山东医药》2009,49(31):52-53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在青年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51例青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青年进展组)、207例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老年进展组)及836例病情无明显进展的脑梗死患者(非进展组)血清hs—CRP和Hcy水平。结果 青年进展组、老年进展组、非进展组血清hs—CRP及Hcy水平依次降低,青年进展组明显高于老年进展组,P均〈0.05。结论 血清hs—CRP和Hcy水平升高是进展性青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s-CRP和Hcy测定可为青年进展性脑梗死的及早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不同耐药模式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3例接受TKI治疗且发生耐药的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耐药模式分为爆发进展、缓慢进展、局部进展3种类型。对比3种耐药模式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时间、是否继续使用TKI治疗对生存时间的影响,使用COX回归分析与患者总生存时间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爆发进展型组患者的耐药前控制时间、显著短于缓慢进展型和局部进展型组患者(P0.05);爆发进展型组的患者其无进展生存期(PFS)、进展后生存时间(PPS)和总生存时间(OS)均显著短于缓慢进展型和局部进展型组患者(P0.01);继续或停用TKI治疗对爆发进展、缓慢进展型患者生存时间无显著影响,而继续使用TKI治疗可延迟局部进展型患者的PFS、PPS(P0.05);耐药前控制时间为爆发进展和缓慢进展型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KI治疗后不同耐药模式的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存在差异,爆发进展耐药模型患者预后较差,爆发进展和缓慢进展型患者的耐药前控制时间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对356例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按OCSP分为四型,比较各亚型的发生率,对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完全前循环梗死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最高,与其它亚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部分前循环梗死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高于腔隙性梗死和后循环梗死亚型(P<0.05).但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进展组高血压史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入院时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糖是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OCSP各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各不相同,完全前循环梗死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最高;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糖是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进展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237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欧洲进展性卒中研究小组定义的进展性卒中诊断标准判定卒中有无进展,并进行定期随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卒中进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75例(31.6%)诊断为进展性脑卒中;进展性卒中患者在3、6个月随访时死亡和死亡/残疾比例均高于非进展患者(P〈0.05),卒中进展是3个月死亡和死亡/残疾、6个月死亡和死亡/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约有30%可出现病情进展,卒中进展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英国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病人,OCSP分型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腔隙性梗死(LACI);再根据病情有无进展分为非进展性和进展性脑梗死。比较各临床亚型脑梗死在非进展性和进展性脑梗死组间的分布差异,并分析梗死临床亚型与是否进展的相关性分析,然后进一步回归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50例病人入选,其中非进展性脑梗死99例,进展性脑梗死51例;其临床亚型分型中,发生在TACI为7例,PACI 45例,LACI64例,POCI 34例。不同临床亚型梗死在非进展性和进展性脑梗死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P=0.004),其中进展性脑梗死发生TACI、PACI的几率显著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梗死临床亚型与是否进展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进展性脑梗死更易发生于TACI和PACI(r=0.18,P=0.03;r=0.21,P=0.01);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的临床亚型与其有关(P=0.007),表现为TACI、PACI发生梗死进展的可能性较其他亚型显著增加,但经年龄、血糖等相关因素校正后,此种趋势消失(P=0.09)。结论梗死临床亚型与其是否进展密切相关,发生在TACI、PACI的病人更容易出现病情进展,但年龄、血糖等相关因素更决定了脑梗死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6层螺旋CT头颈部CT血管成像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0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展组)和269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256层螺旋CT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特点。结果 (1)进展组患者头颈部动脉狭窄发生率91.5%,高于对照组患者(58.7%,P<0.05),进展组患者头颈部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分别为37.1%和46.4%)高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0%和3.1%;均P<0.05)。(2)进展组患者头颈部动脉软斑、溃疡斑的比例(分别为37.0%和48.0%)高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2.6%和31.6%;均P<0.05)。(3)早期进展型患者头颈部动脉中、重度狭窄比例(分别为43.4%和50.0%)高于晚期进展型患者(分别为14.3%和23.8%;均P<0.05),早期进展型患者软斑、溃疡斑的比例(分别为40.0%和45.7%)高于晚期进展型患者(分别为16.7%和20.0%;均P<0.05)。结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头颈部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和不稳定性斑块有关,动脉狭窄和斑块性质可作为病情进展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王磊 《山东医药》2012,52(15):65-67
目的探讨血清溶血磷脂酸(LPA)和与溶血磷脂酸极性相似的磷脂(AP)水平变化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复合定磷法检测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进展性脑梗死35例(进展组),稳定性脑梗死58例(稳定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LPA和AP水平变化。结果进展组及稳定组LPA和AP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进展组高于稳定组(P均<0.01)。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活化状态和供血不全,与发病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失败模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经EGFR-TKIs治疗的NSCLC患者的复发、转移情况,分析不同失败模式下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结果均出现病灶转移、复发等疾病进展现象;其中73例(94.81%)单个病灶部位疾病进展,4例(5.19%)全身多处转移复发;49例(63.64%)出现新病灶导致疾病进展,28例(36.36%)原有病灶出现进展;肺部病灶进展34例(44.16%),肺外病灶进展40例(51.9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展20例(25.97%),骨肿瘤病灶进展13例(16.88%),肝脏病灶进展2例(2.60%),肾脏病灶进展3例(3.90%),其他部位2例(2.60%)〕,肺内及肺外病灶进展3例(3.90%)。肺外病灶进展患者的疾病无进展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显著长于肺内病灶进展(7个月)和肺内+肺外病灶进展患者(6个月)(P0.05)。结论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展是EGFR-TKIs治疗NSCLC患者失败的主要模式,肺部进展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进展性与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方法选择进展性与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各50例,对进展性卒中的诊断根据起病到48 h内肌力下降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判断。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浆晶体及胶体渗透压的变化。结果两组血浆晶体渗透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组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球蛋白和白蛋白均较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与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血浆胶体渗透压存在差异,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酸检测对老年进展性缺血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老年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按照病情进展情况分为2组:进展性缺血性脑梗死52例和非进展性缺血性脑梗死5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谷氨酸水平。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谷氨酸水平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谷氨酸水平升高为老年进展性缺血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谷氨酸水平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谷氨酸水平升高的患者更易发展为进展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umphrey-青光眼进展分析(GPA)技术在监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病情进展中的作用。分析识别NTG病情进展的有效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NTG并坚持每3~6个月来院随访的患者30例48只眼,定期行眼压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Humphrey视野检查。根据视野结果,分别采用临床评估方法和Humphrey-GPA技术分析视野的变化,判断病情进展程度。结果利用临床评估方法分析得出18眼进展,30眼无进展;利用Humphrey-GPA软件分析得出13眼进展,35眼无进展。结论临床评估方法与Humphrey-GPA技术在识别NTG病情进展时有良好的一致性,Humphrey-GPA技术能准确识别视野的细微变化,较好评价NTG病情进展情况,是监测NTG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症状相关侧颈内外动脉血管病变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将24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进展组60例)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非进展组18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病人症状相关侧血管病变的程度、斑块性质的差异。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颈内外动脉血管存在中、重度狭窄为78.3%,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仅为5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侧斑块性质与脑梗死的进展无相关性(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与症状相关侧颈内外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进一步寻找脑卒中发病后的进展因素。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92例,根据诊断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148例,非进展性脑卒中组(非进展组)244例,检测2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根据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为低分位、中分位、较高分位和高分位水平,每分位98例,并进行比较。结果进展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非进展组[(15.88±1.72)μg/L vs(22.16±1.64)μg/L,P0.01]。低分位水平患者进展性脑卒中比例明显高于较高分位和高分位(63.26%vs28.57%和13.2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位患者是高分位患者发生进展性脑卒中风险的5.841倍(95%CI:1.690~11.245,P=0.006)。结论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有相关性,有可能作为预测及评价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阵发性房颤的随访情况和分析阵发性房颤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1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主要结局(是否发生房颤进展)和临床事件(卒中、心力衰竭、再住院和出血事件),再按是否房颤进展分为房颤进展组(n=87)和房颤未进展组(n=129)。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房颤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21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经过3.45年(中位数)随访发生房颤进展者87例,其发生进展率为40.2%,年进展率为11.7%。房颤进展组脑卒中、心力衰竭、房颤相关的再住院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房颤未进展组(分别17% vs. 6%,18% vs. 5%,37% vs. 17%, 分别P<0.05,P<0.01和P<0.01);两组间病死率及出血发生率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 1.082,95%CI 1.016-1.392,P<0.05)、左房内径>45 mm(OR 2.339,95%CI 1.445-3.785,P<0.05)、CHADS2评分>3分(OR 1.382,95%CI 1.081-1.987,P<0.05)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OR 1.124,95%CI 1.005-2.345,P<0.05 )是房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阵发性房颤进展的年发生率为11.6%。影响房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左房内径、hs-CRP水平及CHADS2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210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56例)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非进展组,154例),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又将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进行比较。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结果进展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非进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展组颈动脉斑块以不稳定斑块(48.2%)为主,且颈动脉溃疡斑块的发生率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非进展组、对照组血清hs-CRP分别为(10.47±5.26)mg/L、(7.23±4.34)mg/L、(1.79±1.08)mg/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无斑块间hs-CRP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和hs-CRP水平的升高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进展性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免疫散射比浊法对5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4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及对照组不同相应时间点的血液进行D-dimer和hs-CRP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对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斯堪地那维亚量表(SSS)评分。结果进展组的D-dimer水平顺序依次为:发病第7天>3天>24 h内>14天,在发病1周内,进展组D-dimer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1);进展组的hs-CRP水平顺序依次为:发病第3天>7天>24 h内>14天,发病第3天和7天,进展组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叭);进展组发病3周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较非进展组为差(P<0.01)。结论血清hs-CRP和血浆D-dimer的升高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进展性脑卒中在临床上较常见,由于病情呈进展性恶化,且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非进展性脑卒中高,因此对于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60例进展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经颅多普勒(TCD)和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头CT及CTA情况。结果进展组大血管狭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进展组梗死灶有变化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进展组患者梗死灶的变化与大血管狭窄有关。结论大血管狭窄为脑梗死进展的一个因素,进展组患者梗死灶的变化与大血管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急性期,血压变化对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中风科收治的发病24 h内脑梗死患者97例,根据病情变化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所有入选病例均于入院后72 h内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并分析其与病情变化的关系。结果进展性脑梗死30例,发生率为30.9%。进展组伴高血压的比例高于非进展组;进展组入院16 h~72 h的收缩压值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占86.7%,非进展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59.7%(P<0.05)。结论高血压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入院后16 h~72 h的收缩压升高、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异常是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联合凝血指标对急性脑梗死(AC I)早期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依据是否发生早期病情进展,我院的305例ACI患者被分为进展组(80例)和未进展组(225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分析血小板参数联合凝血指标对AC I早期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未进展组比较,进展组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