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胡永军  邓忠良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11-2812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是法国人Galibert P等发明的一种脊柱微创手术,首先是用于一个C2椎体侵袭性血管瘤病人。其后被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形骨折(vea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s)、椎体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引起的椎体骨折和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2.
周鹰飞  方志辉  杨艳敏 《河北医药》2016,(15):2267-226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1例椎体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PKP组(45例)和PVP组(46例),PKP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VP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PKP组患者的评价2手术时间(38\.4±8.2)min、骨水泥注入量(6.1±1.8)ml均显著大于PVP组,但骨水泥渗漏椎体数显著的低于PVP组( P <0.05)。术前PKP组和PVP组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 P <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6个月,PKP组的Cobb角(17.1±1.6)度、椎体高度(78.9±7.2) mm、ODI评分(14.2±2.5)分均显著的优于同期PVP组患者( P <0.05)。结论对于椎体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PVP与PKP均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PKP对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恢复、功能恢复等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魏华  杨中华  韩建荣  崔青 《河北医药》2011,33(8):1261-1262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以女性居多。以往的治疗方法多为保守治疗或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经皮椎体成型术(PVP)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例,其中男4例11个椎体,女9例24个椎体;所有患者均有2个或以上椎体骨折,并且其中至少有1个椎体是爆裂性骨折,通过术前、术后1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前VAS评分为(8.9±1.4)分,术后评分为(2.1±0.8)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骨水泥渗漏2例3个椎体。结论椎弓根钉结合PKP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可迅速缓解腰背部疼痛,减少出血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探讨有关的发病因素。方法:对32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2例均有间歇性跛行,多以腰腿痛为主诉就诊,9例推拿按摩后症状加重。X线腰椎侧位片见病变椎体(以腰4、5为主)后下(或上)角有骨缺损及该区有游离小骨块突入椎管内;典型的影像学改变为:(1)椎体后上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较致密硬化;(2)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3)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CT有特征性表现,能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所有患者均利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2.0年,平均1.3年,失访1例1椎,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VAS评分从术前(8.07±0.76)分至术后第1天(3.20±0.80)分,术后1个月(2.77±0.83)分,随访期末(1.95±0.64)分(P〈0.05)。5例发生骨水泥渗漏。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10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48例,患者均经进行双光子骨密度测定、磁共振显影、术前X线、CT/MRI等临床影像学检测进行病症诊断。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经皮穿刺双侧(或单侧)椎弓根入路,在X线透视注射骨水泥。术后观察X线下患者椎体高度变化,采用视觉模式数字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衡量评价。结果:术后随访48例患者病椎椎体高度均无再塌陷或高度丢失。术后3 d内,患者胸、腰背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无症状加重者,且未出现脊神经损伤症状,患者中4例出现骨水泥于椎体前方少量外溢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前后VAS分别为(8.75±0.77)分及(2.31±1.32)分,P〈0.01;伤椎体高度分别为(14.4±3.1)mm及(24.8±2.7)mm,P〈0.01。结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技术,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CT分型和影像学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胸腰椎结核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 47例患者117个椎体受累,涉及胸椎12例(25.53%),胸腰椎17例(36.17%),腰椎18例(38.30%)。单个椎体受累7例,2个椎体受累32例,3个椎体受累6例,4个椎体受累2例,以连续2个椎体破坏为最常见(68.09%)。整个椎体破坏31个,部分椎体破坏57个;68个椎间盘受累,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18个,椎间隙消失8个。结论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合理有效的影像学分型对临床手术和/或介入联合药物治疗提供手术路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2例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累及椎体63节。在X线监测下,经单侧椎弓根将球囊置入椎体的中线区,使球囊在椎体内跨中线扩张,骨水泥在椎体内跨中线分布。随访7.0~14.0个月(平均10.3个月)。结果:52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为(40.2±8.3)min,术后52h疼痛明显缓解,功能改善显著,无严重临床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期间,患者无疼痛加重或椎体再次塌陷以及邻近椎体发生骨折的情况。结论:经单侧椎弓根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柱压缩骨折疗效满意,手术时间与放射暴露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于桦  陈莉  张静 《淮海医药》2009,27(2):178-178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一种微创放射介入疗法,由法国Galibert等1984年首先应用于椎体血管瘤的治疗,它是在CT或X线的引导下,将骨水泥用专用注射器注入椎体,以增强椎体强度,减轻患者疼痛,预防椎体再塌陷。我科2007年1月~12月应用此项技术治疗了15例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折6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患者骨痛、骨密度及再发骨折等情况。结果69例中由于各种原因4例失访,其余65例平均随访时间2.6年;并发症:骨水泥外漏16例,均未见不良后果或神经损害症状,元肺栓塞积及感染等其他并发症。骨痛治疗效果根据WHO标准:疼痛完全缓解61例、部分缓解4例、轻度缓解和无效为0例,有效率100%。椎体骨密度(BMD)治疗后(-3.2±0.2)SD较治疗前(-3.6±0.3)SD有所升高。再发骨折3例,均为术后不进行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且手术中骨水泥注射量均大于4.0ml。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快速、止痛、微创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石瑜 《中国基层医药》2014,(10):1528-1529
目的:探讨平板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断层重建技术(Dyna CT)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DSA Dyna CT 指导行经皮椎体成形术42例患者(48个椎体)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48个椎体)均穿刺成功。并发症:椎弓根骨皮质损伤2例(术中调整进针点和方向),骨水泥椎体外渗漏9个(椎旁软组织渗漏5个、椎间盘渗漏3个,静脉丛渗漏1个);未发生与穿刺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Dyna CT在PVP中应用,对拟定手术方案、指导术中穿刺定位和防止渗漏等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评估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45例60节椎体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行治疗前、治疗后3d、12个月疼痛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3d患者均诉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术前(8.73±0.94)、术后3d(2.094-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失访22例,死亡3例(心衰2例、不明原因1例),19例完成12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VAS评分较术后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近期、中期的疗效确切,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资料完整的脊椎结核的CT表现。结果:(1)下胸椎(T9以下)和腰椎多见。常多椎体受累;(2)骨质破坏及类型(32例均有骨质破坏)椎体后部分骨质破坏较多(78%),骨质破坏类型有局限性溶骨性、不规则蜂窝状、虫蚀状和碎裂型等,常多种并存;(3)椎旁腰大肌脓肿和/或软组织肿块(44%);(4)椎间盘浸润(63%);(5)附件受累(31%)。结论:(1)脊椎结核存在20-35岁和50-60岁两个年龄组(2)脊椎结核的CT征象具有相当特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在经皮kyphon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的应用及对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本组34例46个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在导航系统的指引下,行经皮kyphon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手术成功后取出手术套管,局部压迫5min,缝合伤口,无菌敷料覆盖。同样的方法在椎体对侧注入骨水泥。术后复查X线片检查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骨水泥分布及外漏情况。观测手术前后椎体的容积变化。观察手术前后视觉类比评分(VAS)的变化。结果术后X线片见骨水泥呈斑片状、团块状或弥散状分布于病椎,有3个椎体出现骨水泥外溢,但椎弓根、椎管结构完整。椎体体积由术前平均(21.6±4.4)cm^3增至术后平均(26.3±4.6)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由术前平均(7.6±1.4)分下降为术后48h平均(3.1±0.4)分(P〈0.05)。34例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无椎体塌陷。结论应用导航技术可提高kyphon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定位的准确率,缩短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大幅度减少放射线辐射量,特别是对多椎体骨折的治疗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y,PV)是近年来脊柱外科发展的一项新的微创技术,它通过经皮向压缩骨折的椎体内注入填充物(如骨水泥等),来增强稳定压缩骨折的椎体,减轻疼痛,是1987年法国Galibert等。首先报道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Deramond等将此技术用于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我科在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12例16个椎体进行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渗漏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上海市市东医院骨科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178例行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单一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1例,女107例;年龄69~89岁,平均79.6岁。术前依据患者意愿选择术式并分组,行椎体成形术81例(椎体成形术组),椎体后凸成形术97例(椎体后凸成形术组)。依据术后影像学检查了解两组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渗漏分布。结果所有患者骨水泥注入量为1.5~7.0 ml。其中椎体成形术组骨水泥渗漏率为34.57%(28/81),椎体后凸成形术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2.37%(12/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椎体成形术组发生椎旁软组织渗漏8例,椎体前缘渗漏13例,椎旁静脉渗漏2例,椎弓根渗漏3例,椎间隙渗漏2例;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发生椎旁软组织渗漏3例,椎体前缘渗漏7例,椎弓根渗漏2例。两组均未发现骨水泥向后方及椎管内渗漏。结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较椎体成形术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更低,手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治疗伴椎体内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连云港市中医院及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PKP治疗的OVCFs 183例(225个椎体),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裂隙组(伴椎体内裂隙样变)44例(53个椎体)和无裂隙组(不伴椎体内裂隙样变)139例(172个椎体)。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椎体分布,骨水泥注入量、渗透率、渗漏类型,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DOI),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裂隙组、无裂隙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4、42 min,无明显差异。2裂隙组骨折椎体集中分布在T11-L2,无裂隙组骨折椎体主要分布在T7-9及T11-L5。3裂隙组、无裂隙组平均骨水泥注入量为4.3、4.5 ml,骨水泥渗漏率为45.3%、4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裂隙组骨水泥主要向椎体周围渗漏,无裂隙组骨水泥主要沿血管渗漏。4两组术后骨折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恢复(P〈0.01),裂隙组较无裂隙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明显(P〈0.01)。5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和DOI均低于术前(P〈0.01),两组间VAS评分和D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除骨水泥渗漏外,无裂隙组发生血压下降3例,裂隙组发生不典型肺栓塞1例,两组均发生术后邻椎骨折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采用PKP治疗伴椎体内裂隙样变的OVCFs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C臂X线透视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统计术前、术后Cobb角、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55 min,术中注入骨水泥2~5 mL,56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少或消失。 VAS:术前(7.9±1.5)分,术后(2.3±1.2)分;Cobb角:术前(25.8±4.9)°,术后(12.6±3.6)°。术后3~7 d患者在腰围保护下可以下床活动,经过2~14个月的随访,所有腰椎骨折患者疼痛均消失,未发生神经损伤、肺栓塞、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可在短时间内解除患者痛苦,恢复正常活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39个锥体,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通过比较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后凸畸形Cobb角改善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VAS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rthel指数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后凸畸形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微创技术,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