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启桓 《广东医学》2006,27(8):1122-1123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护肝治疗在急性肝炎、不适合抗病毒药物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和不同基础疾病的肝功能衰竭患者中常常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缓解后通常仍然存在病毒感染,因此护肝治疗只是阶段性的辅助治疗,而关键在于清除病毒。下面来谈谈对慢性肝炎如何进行护肝治疗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晓婷 《吉林医学》2007,28(17):1840-1841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时,护肝与抗甲亢治疗的同时应用抗病毒药物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4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伴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将护肝、抗甲亢治疗作为对照组;护肝、抗甲亢同时抗病毒治疗作为治疗组,两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护肝、抗甲亢治疗的同时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对降低T3、T4、FT3、FT4,以及对甲亢临床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时,在护肝、抗甲亢的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对治疗甲亢改善肝功能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抗病毒是目前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首选。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抗炎保肝、防治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有一定功效。我院采用自拟方剂复方护肝汤联合拉米呋啶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取得了  相似文献   

4.
苦参素注射液抗乙肝病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作用。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HBeAg,Anti-HBc,HBV-DNA均阳性者161例,治疗组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不用抗病毒药物,两组均常规使用维生素C,门冬氨酸钾镁,丹参注射液作护肝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血清HBeAg及HBV-DNA阴转率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苦参素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中显示其有明显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或核苷类药物均通过抗病毒治疗抑制或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发生几率。笔者应用二草清肝汤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前者是否有助增强干扰素的抗病毒、保肝护肝、抗纤维化等作用,并减轻后者的毒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龚卫忠 《吉林医学》2013,34(24):4951-4952
目的:探讨自拟护肝清毒化瘀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予护肝清毒化瘀汤联合阿德福韦酯,对照组62例予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79.3%;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肝清毒化瘀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的应答率和肝功能复常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敏  高文军  高齐明  冯健华  魏环 《广东医学》2006,27(8):1127-112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32例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4l例患者用护肝药作对照,疗程2年以上,疗效评估包括肝功能和HBV复制指标。结果拉米夫定治疗24个月后,肝功能的复常率明显优于护肝治疗组(84.3%对58.54%,P〈0.05),HBV DNA转阴率显著优于护肝治疗组(81.25%对14.63%,P〈0.01)。拉米夫定治疗9个月开始出现YMDD变异,24个月时YMDD变异率为15.63%,YMDD变异后2例肝功能再次出现异常。护肝治疗组3个月后,随着疗程的延长肝功能的复常率无明显增加。结论拉米夫定对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出现变异耐药后需要更换其他抗病毒药物。护肝治疗3个月无效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血清HBV DNA持续转阴率。方法:40例慢性乙型肝炎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每天1次口服,同时给予常规护肝、支持和并发症治疗等综合处理,治疗1年。对照组不用抗病毒药物,给予护肝、支持和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血清HBV DNA的持续转阴率大于对照组,肝功能明显好转。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稳定病情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为重要的病因治疗方法,对疾病的恢复和远期预后有重要的影响.拉米夫定有强效抑制HBV-DNA的复制的作用,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为了解影响其疗效的因素,现将炎症活动度不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1年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梁彦玲  张全会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378-1379,1390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9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抗病毒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变化、HBVDNA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GGT、ALP、TB的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62.2%,对照组为4.44%,在治疗过程中抗病毒组无因严重肝功能损害而停止抗结核治疗者,而对照组有8例(17.8%)因严重肝功能损害而停止抗结核治疗.结论 肺结核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化疗中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有重要意义.对改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将35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只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B组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护肝治疗的同时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情况无明显差异,但肝功能复常时间,肝纤维化指标,血脂血糖的改变有明显差异。结论:对有非酒精性脂肪肝可能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完善相关检查,避免漏诊,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应积极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或代谢综合征的其他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矽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病毒与护肝治疗的疗效。方法:抽取94例矽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9例)。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治疗、抗病毒与护肝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与护肝治疗用于矽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流行地区和慢性乙型肝炎高发病地区,虽然我国开发有众多的“保肝药物”用于肝炎的治疗,但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抗病毒治疗是阻断和延缓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最重要的手段.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如果说拉米夫定的应用开创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先河,那干扰素,特别是聚乙二醇干扰素-2a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则是里程碑式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另设同期接诊的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干扰素α-1b 500万U,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及一般护肝药物,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检测HBV-M、HBV-DNA、肝功能.结果 治疗组HbeAg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42.22%和46.66%,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干扰素α-1b具有明显的清除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自2002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4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采取护肝抗甲亢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在护肝抗甲亢的同时应用干扰素、拉眯呋啶抗病毒治疗作为治疗组,后者对于甲亢的治疗以及乙肝的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张云涛 《求医问药》2014,(15):156-157
目的:观察并分析用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综合护肝治疗,为研究组患者在进行综合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对照组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8例,为有效的患者有12例,为无效的患者有1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5.6%;在研究组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8例,为有效的患者有11例,为无效的患者有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6%。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为什么早期规范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是关键呢?因为慢性乙型肝炎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病情进展的关键诱因是乙肝病毒载量,所以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后可以减少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田贞  田芝奥 《河北医学》2012,18(5):706-70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院外抗病毒治疗的遵医嘱行为情况.方法:对320 例慢性乙型肝炎符合抗病毒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对引起患者不遵医嘱行为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并总结应对措施.结果:320 例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有42 例不遵医嘱.其中文化层次越低的患者,其不遵医嘱的可能性越大,低收入人群中患者不遵医嘱的比例显著高于中、高等收入人群.结论:当前仍有许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遵医嘱抗病毒治疗,需要对不同文化层次及不同收入层次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使其知晓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及抗病毒治疗出现病毒变异后的正确处理,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遵医嘱的依从性是取得并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最主要和关键的治疗措施.为了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地坛医院的徐道振教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西利宾胺和护肝胶囊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治疗组56例应用西利宾胺和护肝胶囊联合;对照组44例单用护肝胶囊.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和HBVDNA.结果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为89.3%,HBeAg阴转率为41.1%,HBVDNA阴转率为33.9%;对照组ALT复常率为77.3%,HBeAg阴转率为13.6%,HBVDNA阴转率为9.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西利宾胺和护肝胶囊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