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38例疗效分析。方法:将76例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西药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3.6%,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6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73.6%,对照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5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分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硝酸异山梨脂片、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及肠溶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硝酸异山梨脂片(对照组)进行治疗,通过2个月的治疗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时的心绞痛发作、心电图变化、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36例、对照组24例均完成了治疗2个月的随访评估,治疗组在症状疗效、ECG疗效及不良反应方面与对照组无差别,但在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硝酸甘油日耗量,ECG∑ST的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麝香保心丸长期口服可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良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麝香保心丸口服至少6个月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在常规冠心病药物(包括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抗血小板药等)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每次2粒,3次/d;治疗组在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3次/d,疗程至少6个月。所有患者均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硝酸甘油日耗量、超声心动图改善情况及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脑卒中和全因死亡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但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麝香保心丸长期口服(至少6个月)可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情,并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良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7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39例,常规西药加麝香保心丸治疗)与对照组(37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等的变化。结果麝香保心丸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84.6%)均优于对照组,心电图改善与对照组接近,心律失常明显减少(P<0.05),血镁升高(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对血镁的影响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西药加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中药麝香保心丸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和对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8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公司生产)每次2丸,1日3次;对照组42例,不用麝香保心丸。两组按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且随访3月,观察两组抗心绞痛疗效、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为91.1%);改善心绞痛的缺血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8.8%),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麝香保心丸有效安全,作为辅助药物之一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与硝酸异山梨酯片联用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表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和运动耐力试验等检测结果。结果:(1)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与硝酸异山梨酯片接近,两药合用的临床疗效(82.4%)与心电图疗效(76.4%)均优于单用麝香保心丸(61.3%和51.6%)或硝酸异山梨酯片(72.3%和58.3%),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2)麝香保心丸可改善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增加心肌血供;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氧耗,以稳定心绞痛。结论: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麝香保心丸与硝酸异山梨酯片联用更适合血容量不足及对扩血管药物敏感的心绞痛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患者的依从性。方法将114例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6例,均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用药期间观察2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血脂、血糖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优于对照组,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结合麝香保心丸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和心电图变化。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中药麝香保心丸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和对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8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公司生产)每次2丸,1日3次;对照组42例,不用麝香保心丸。两组按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且随访3月,观察两组抗心绞痛疗效、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为91.1%);改善心绞痛的缺血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8.8%),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麝香保心丸有效安全,作为辅助药物之一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终末期肾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终末期肾病伴发心绞痛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以及心绞痛改善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麝香保心丸对终末期肾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与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药以及硝酸酯类药物具有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核素心肌显像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劳累型心绞痛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劳累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66例住院的劳累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的对比观察,并采用^99mTC-甲氧异丁异腈(MIBI)心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灌注显像,定量评价缺血心肌面积变化。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8%,56.0%,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70.7%,52.0%,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核素  相似文献   

12.
李树岗  李佐民  郑琼莉  雷健 《中成药》2003,25(10):814-816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与消心痛对缓解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并且在缓解心绞痛前后对患者血压、脉压、心率的影响。方法 :将 10 0例确诊为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 ,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 (5 5例 )和对照组 (45例 )。在心绞痛发作时按内科常规处理的同时分别给予麝香保心丸 8~ 10粒与消心痛 10mg~ 2 0mg舌下含服。 结果 :麝香保心丸组和消心痛组均可显著缓解心绞痛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麝香保心丸在缓解心绞痛前后 ,患者的血压、脉压、心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麝香保心丸和消心痛均可显著缓解心绞痛症状 ,但使用麝香保心丸更安全 ,副作用更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复方龙血竭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418例病例中,试验组(314例)给予口服复方龙血竭胶囊,对照组(104例)给予口服复方丹参胶囊,疗程均为28d。结果试验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中医证候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没有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复方龙血竭胶囊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心脉瘀阻证)方面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毛玉山  周丽诺  叶红英  黄童  缪敏 《中成药》2004,26(8):644-646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合并心绞痛者是偏爱麝香保心丸(SXBXP)(麝香、人参、牛黄等)还是缓释单硝酸异山梨酯(ERIM).方法:5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心绞痛者,先经2周导入期后,随机接受SXBXP2粒、每日3次,或ERIM 60mg、每日1次,治疗4周;两组患者停药洗脱2周,随后,交叉接受另一药物治疗4周.治疗期间以日记卡形式记录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抢救药物的应用情况.研究结束时,所有患者完成由方便性、副作用和总的喜好倾向所组成的问卷.结果:两组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抢救药物的应用没有差异;71.4%的患者认为两药的使用同样方便;SXBXP副作用比ERIM少;总的来说,76.5%的患者偏好服用SXBXP.结论:相对ERIM而言,老年糖尿病合并心绞痛者更偏好于SXBXP.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曲美他嗪及硝酸酯类制剂、β受体阻滞剂、调脂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0%和82.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期间,治疗组、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0%和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期间,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与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癌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6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冠脉挟窄程度的Genisi记分评估,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按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观察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7.01mg/L±2.61mg/Lvs4.59mg/L±2.26mg/L,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对冠脉病变的不稳定型和冠脉的狭窄程度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脂联素对冠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的不稳定性和冠脉的狭窄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治性研究.方法:将冠心病患者12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的(hs-CRP)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P〈0.01) 不稳定型心绞痛又高于稳定型心绞痛(P〈0.01).结论:hsCRP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积极降低hsCRP水平有可能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塞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硝酸酯类、美托洛尔、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塞通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2周1个疗程。结果两组症状比较,治疗组总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两组心电图(ECG)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疗法联合注射用血塞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硝酸酯类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2组入院后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5%葡萄糖200mL,静脉滴注,1次/d。2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13%;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并发症0例,药物不良反应O例,对照组并发低血压2例(占5.88%),头痛、面红等不适者3例(8.82%),药物不良反应15例(14.71%)。2组不艮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邓铁涛经验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介入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ACS冠脉介入后气虚痰瘀证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邓铁涛经验方及常规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心绞痛分级与心血管事件,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疗程14d,随访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15天、随访第30天中医症状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各维度积分比较,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治疗满意程度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识程度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15天、随访第30天心绞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随访1个月均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益气除痰兼以活血功效的方药可改善ACS冠脉介入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