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了解辖区内医疗机构消毒状况,为指导医疗机构消毒工作和防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对辖区内三类医疗机构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1995)和〈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21995)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共监测各类医疗机构1099家,监测七类样品共3139份,总合格份数2516份,总合格率为80.15%.县级医院、镇级医院、私营及个体诊所消毒监测合格率依次为99.48%、96.08%、76.53%.结论:各级医疗机构的灭菌医疗用品、使用中消毒液、无菌器械保存液合格率最高,均为100%.医务人员手总合格率最低,仅为40 74%.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应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监督和监测力度,以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我中心分别于2010年、2012年4月、10月结辖区内所属的126家大小医疗机构进行了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共采集了各类样品2015份,合格样品1749份,平均总合格率86.8%,其中室内空气细菌菌落数的合格率最低,仅为74.4%。结论:应加强医护人员消毒知识的培训,增强无菌观念,规范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3.
济宁市2006—2008年部分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济宁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现状,加强对医疗机构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指导,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法:依据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检测检验要求,分别对济宁市市直医疗机构、部分县直医院、大企业职工医院和部分卫生所重点科室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和使用的消毒液进行采样检测。检测结果按GB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共采样检测812份,合格568份,总合格率为69.9%,其中市直、县直、企业、卫生所样品合格率分别为84.2%,71.8%,63.9%,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项目检测中室内空气合格率最低。结论: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医院消毒质量管理,提高医护人员消毒意识和责任感。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使消毒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环境卫生和消毒灭菌效果.方法:采用采样监测,对医院2009~2010年各科室的环境卫生和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年共采标本3135份,合格3098份,合格率为98.8%,其中,2009年合格率为99.1%,2010年合格率为98.5%.结论:医院环境卫生和消毒灭菌质量总体较高,但仍有薄弱环节,应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各种隐患,及时整改,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溧阳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卫生状况。方法 2009年4-10月份对溧阳市3家市级医院和22家乡镇卫生院的室内空气、使用中消毒液、紫外线灯等监测项目进行细菌总数、致病菌、消毒液含量、紫外线强度等项目的检测。结果总合格率为92.86%,其中市级医院为95.58%,乡镇卫生院为91.95%,市级高于乡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5)。监测项目以灭菌物品、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内窥镜消毒合格率最高,为100%,室内空气合格率最低,为81.31%。结论我市市级医院消毒质量高于乡镇卫生院,但各监测项目合格率不均衡,故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有效控制和减少医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沛县医疗机构消毒工作情况,对医疗机构作出卫生学评价。方法采用采样检测方法,对沛县所有医疗机构进行监测。结果共监测医疗机构各类样品2710份,总合格率为92.3%。县、乡镇、系统医院和卫生室消毒合格率依次为95%、95.1%、100%、89.7%,压力蒸汽灭菌器合格率为100%。结论沛县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尽快加强管理,改善消毒与灭菌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7.
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而消毒效果监测是评价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手段,个体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是一个薄弱环节[1].  相似文献   

8.
医院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控制医院感染性疾病在医院暴发流行的重要措施。为了解诸城市各级医疗机构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情况及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2011年诸城市疾预防病控制中心对全区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质量进行了监测,先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我县医疗机构消毒监测中葡萄球菌的检出状况进行分析。方法:资料收集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县各医院的消毒监测样本1261份,作为研究对象,以《消毒技术规范》为依据,从1261份医院消毒监测样本中分离培养葡萄球菌,并通过生化实验确定葡萄球菌的类型。结果:在1261份医院消毒监测样本中共检出葡萄球菌185份,总检出率为14.67%。结论:针对医院因医护人员手、医疗消毒用物品等原因导致的葡萄球菌污染问题,我们应该采用可行、有效的措施,加强消毒监督与管理,规范消毒工作,尽最大程度的避免葡萄球菌污染,从而为提高医疗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口腔科消毒灭菌监测与管理质量。方法:医院门诊口腔科于2018年5月开始实施强化消毒灭菌监测管理,2017年12月~2018年4月为实施前,2018年5~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00份样本为研究对象,统计实施前后样本消毒灭菌合格率及口腔科医护人员对消毒灭菌监测管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门诊口腔科样本监测总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门诊口腔科医护人员对消毒灭菌质量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门诊口腔科实施强化消毒灭菌监测管理,能显著提升科室物械消毒灭菌合格率,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提出管理策略,为提供血透中心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3月1日~2019年3月1日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感染发病率、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提出管理对策。结果:两年间,血液透析中心的院感发病率为7.42%,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为98.53%,不合格项目为医务人员、空气和环境情况。结论:医护人员卫生管理、消毒灭菌效果及室内环境等是导致血液透析中心出现呼吸道和血液感染等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需重点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医院血液科感染管理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因血液病于医院进行治疗的500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以及医院感染综合管理质量考核项目中问题出现率。结果:500例血液病患者中共57例出现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40%,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血液系统感染最为常见,分别占比33.33%、26.32%、10.53%;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中无菌物品、消毒药剂合格率均为100.00%,环境空气、环境物表、医护手指合格率分别为98.72%、95.95%、91.67%;医院感染综合管理质量考核中出现问题最多的项目为:手卫生、消毒与隔离,分别占比32.86%、22.86%。结论:医院血液科感染管理风险因素为: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血液系统感染、手卫生、消毒与隔离,护理人员在对血液病患者进行感染管理中需重点关注上述项目,针对性制定合理护理措施,降低患者临床治疗风险,改善其结局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临床各个科室消毒灭菌的工作情况,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以降低我院医院感染的几率。方法对我院临床25个科室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与分析,主要监测对象包括各个科室的空气、正在使用的消毒液、高压蒸汽灭菌装置、医务人员的手以及需要消毒的物体等。结果2009年一年中,各个科室空气中消毒合格率为93%,高压灭菌物体以及消毒液的合格率为100%,医务人员的手和经过消毒的物体消毒灭菌的合格率分别为90%和89%。结论动态监测显示大部分科室消毒灭菌的效果良好,但是消毒灭菌是医院临床科室的一件大事,因此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应该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保证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研究内镜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措施,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整合资源,建立规范化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每月定期对内镜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内镜消毒、消毒剂的合格率进行检测,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改进。结果:2012~2014年共检测标本720份,合格696份,合格率为96.7%,其中内镜消毒和消毒剂合格率均为100%,而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合格率在2014年达到100%,3年来未发生内镜中心相关医院感染事件。结论:重视内镜中心的规范化管理,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定期实施监测,实现内镜中心合格率的持续性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建消毒供应中心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区室内空气、物体表面以及工作人员洗手效果进行定期卫生学监测。结果:无菌物品存放区室内空气所采样本合格率为100%,物体表面所采样本合格率为100%;工作人员手合格率为83.33%。结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环境卫生学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无菌物品灭菌效果,从而确保医院医疗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降低介入手术感染率,提高介入手术室医护理质量。方法:每月定期对介入手术区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空气及使用的消毒液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2012~2016年共检测240份标本,物体表面合格率100.00%,医护人员手格率100.00%,消毒液使用合格率100.0%,空气消毒合格率98.33%,总合格率99.58%。结论:介入手术治疗室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介入手术室工作环境定期进行监测,按标准要求落实各项工作责任,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消毒质量监测是评价消毒与灭菌效果的重要手段。为了解沛县各级幼托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情况,提高幼托机构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对本辖区内幼托机构消毒质量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集中式中心供应规范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从2017年11月开始逐步实施集中式中心供应规范管理模式,从设备配置、建筑布局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入手,按计划、步骤实施,对诊疗器械消毒、器具消毒、灭菌等多环节进行监控、改善,与多部门加强沟通合作。结果:抽检2017年11月~2018年5月门诊手术器械和妇科检查器械高压灭菌物品共100件,全部合格,合格率100%;卫生学监测抽检200件,全部合格,合格率100%;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集中式中心供应规范管理模式能大幅提升灭菌成功率,提高器械清洗消毒质量,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临床护理人员对医院消毒灭菌的认知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灭菌认知水平,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根据医院自身的特点,自行设计临床护理人员灭菌知识调查表,对140例临床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医院消毒灭菌定义回答的优秀率为50%,合格率为60%,消毒灭菌的知识基本知识掌握优秀率为32%,合格率为77.39%,消毒作用水平的应用这一条目的回答正确率最高。职称越高的护理人员其对消毒灭菌知识的知晓率越高。获取消毒灭菌知识的途径主要为自学或在职培训。结论:护理人员对医院消毒灭菌知识的理解尚缺乏,应通过采取合适的方法增强护理人员对消毒灭菌知识的认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环节控制在针灸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针灸科针对医院感染管理实施环节控制,从完善制度、加强培训、严格控制、环境管理、标准预防、加强质控等方面入手,做好各个医疗环节的医院感染风险控制,以2016年工作为实施前,2017年工作为实施后,比较实施环节控制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并统计比较实施前后手卫生合格率、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等指标。结果:实施后针灸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针灸科的手卫生合格率、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环节控制应用于针灸科的医院感染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