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等水平变化及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T2DM)患者178例,根据24hUAER分为单纯T2DM组(DM组,n=82)、早期DN组(EDN,n=56);临床DN组(CDN,n=4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42)。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清FFA(酶法)、Hcy(循环酶法)、CysC(免疫增强比浊法)、尿素氮(Urea,酶法)、肌酐(Cr,酶法)含量,采用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测定UAER,比较各组各指标水平差异,分析EDN、CDN组患者FFA、Hcy、CysC与UAER的相关性。结果:EDN组和CDN组血清FFA、Hcy、CysC水平高于DM组和对照组(P均0.05),且CDN组高于EDN组,DM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EDN组和CDN组血清FFA、Hcy、CysC水平与UAER均呈高度正相关(P0.01)。结论:FFA、Hcy、CysC水平升高与DN的发展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胱抑素C(Cys-c)、免疫球蛋白G(IgG)和D-二聚体(DD)的变化,探讨其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按照Mogensen的DN分型标准对SDM组、EDN组、CDN组和对照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Cys-C、IgG、DD进行对照,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EDN组和CDN组的Cys-c、IgG和DD与SDM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N组和CDN组的Cys-c、IgG和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IgG和DD与UAE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3、0.549和0.385。结论Cys-C、IgG、DD均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检测指标,以Cys-C的相关性最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DM2)及其合并肾病(DN)尿足细胞膜表面糖蛋白(podocalyxin,PCX)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15例DM2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4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EDN)41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30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尿PCX。结果:SDM组、EDN组、CDN组尿PCX、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较NC组升高(P<0.05),随病情加重,升高更为明显。尿PCX与hs-CRP高度相关(r=0.79,P<0.05)。DM2患者尿PCX水平随着尿白蛋白的增加而升高。结论:DM2患者尿PCX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DN早期的敏感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贺伟  高峰 《医学信息》2018,(11):151-153
目的 探讨24 h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以及血清肌酐、尿素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住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按UAER分为三组:A组(UAER<30 mg/24h)35例,B组(UAER 30~300 mg/24h)60例,C组(UAER>300 mg/24h)25例,测定CysC、SCr、Urea的水平及阳性检出率,留取24 h尿液检测mAlb水平。结果 三组CysC、mAlb分别两两比较,其中B、C两组均高于A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C组高于B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三组SCr、Urea分别两两比较,其中A组和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于A、B两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CysC在A、B、C三组中均有不同程度阳性检出率,根据UAER的升高而显著增加,CysC阳性检出率高于SCr、Urea的阳性检出率;SCr、Urea只有在B组和C组中有阳性检出率。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的检测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监测和诊断指标,血清胱抑素C其敏感性显著高于血清肌酐、尿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测定早期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探讨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30例,门诊就诊的单纯肥胖者20例,以我院体检中心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入选者血清的胱抑素C水平,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结果 早期肥胖相关性肾病组及单纯肥胖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早期肥胖相关性肾病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单纯肥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肥胖相关性肾病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胱抑素C测定对肥胖相关性肾病的早期肾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红  郭华国  姚振国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1):39-41,81,8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联合检测,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320例确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据此分为肾小球功能正常组(A组,Ccr≥80ml/min)和肾小球功能损害组(B组,Ccr<80ml/min)。再测定A组、B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CysC浓度UAER和血清肌酐(Scr)水平,分析以上指标单检和联检对早期肾损害阳性检出率差异。结果:A组、B组CysC、UAER和Sc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高于A组(P<0.01)。A组患者血清CysC、UAER单检阳性率分别为41.84%和36.73%,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增至58.16%(P<0.01),B组患者血清CysC、UAER单检阳性率分别为90.54%和80.18%,二者联检的阳性率增至97.75%(P<0.01)。结论:血清Cy-sC、UAER联合检测有助于及早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血/尿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尿清蛋白排泄率分为A、B、C三组,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胱抑素C,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尿β2-微球蛋白,对检测结果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作对比分析。结果各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12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血/尿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r为0.428,0.366;P<0.01,P<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血/尿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在协助临床做好2型糖尿病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方面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及尿微量白蛋白(albumin,mAlb)等肾功能指标用于判断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74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同时测定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65例2型糖尿病(DM2)患者(其中并发DN31例,未并发DN34例)和35例正常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和ELISA分别检测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和TGF-β1水平.结果:DN组血清胱抑素C、TGF-β1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DN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TGF-β1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随DN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逐渐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对于监测早期DN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血清胱抑素C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医学信息》2009,22(12):2751-275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在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tatin C浓度,并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β2-MG进行比较.结果 Cystatm C、β2-MG、BUN、Cr检测结果糖尿病性肾病组较单纯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糖尿病性肾病组中Cystatin C、β2-MG和BUN、Cr阳性率分别为94.2%(65/69)、85.5%(59/69)、66.7%(46/69)、72.5%(50/69),血清Cystatin C浓度与β2-MG、BUN、C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检测对其肾损伤早期诊断和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定18例正常人和70例2型糖尿病病人24小时尿UAER(mg/24h)和尿IgG4(μg/24h),计算IgG4/AER指数.方法 70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3组:正常尿蛋白组25例(NDN组,UAER<30mg/24h)、微量白蛋白组27例(EDN组,UAER30~300mg/24h)和临床期肾病组18例(CDN组,UAER>300mg/24h).结果 尿IgG4水平CDN组(338.4±228.5ug/24h)、EDN组(96.0±81.7ug/24h)均明显高于NDN组(9.9±6.3ug/24h)和正常对照组(9.8±4.4ug/24h),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IgG4/AER指数在CDN组明显降低(0.31±0.28),与EDN组(0.87±0.63)、NDN组(0.68±0.40)和正常对照组(0.66±0.33)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糖尿病人分别进行UAER与IgG4直线相关分析,结果NDN组(r=0.6153),EDN组(r=0.7550),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01),CDN组(r=0.1615)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尿IgG4水平在早期糖尿病肾病已显著升高,与UAER显著正相关,IgG4/AER指数下降可能预示肾病变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意义。方法将76例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B、C、D组),20例无糖尿病的正常人为A组。其中,B组为正常蛋白尿患者31例(UAER〈20μg/min),C组为微量蛋白尿患者28例(UAER 20~200μg/min),D组为大量蛋白尿患者17例(UAER〉200μg/min)。同时测定各组血肌酐(Scr)及Cys C,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2型糖尿病各组血清Cys 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且其水平随蛋白排泄率的升高而升高(P〈0.05),而Scr在B组、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 C与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呈正相关,Cys C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监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对儿童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将92例糖尿病患儿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B、C、D),其中B组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30mg/24h,33例),C组为微量白蛋白尿组(30mg/24h≤UAER≤300mg/24h,28例),D组为大量白蛋白尿组(UAER〉300mg/24h,31例)。选择同期42例正常体检儿童为对照组(A组)。同时测定各组儿童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酸(UA)水平,采用Cockroft-Gault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对各组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比对分析。结果糖尿病各组患儿血清Cys-C、HCY、Scr、BUN、UA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同时其水平随UAER的逐渐升高而升高,Ccr与对照组比较则逐渐下降。B、C、D3组中Cys-C、HCY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各组各项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和HCY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6.1%,高于Cys-C和HCY单独检测的阳性率(59.8%、56.5%,P〈0.05)。结论血清中Cys-C和HCY是反映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灵敏指标,Cys-C和HCY的联合检测可早期反映糖尿病肾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的水平,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13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成三组:一组为单纯糖尿病组(UAER<30mg/24h)(B组),共58例,平均年龄56.6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30例;二组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30 rmg/24h<UAER<300mg/24h)(C组),共41例,平均年龄58.5岁,其中男性20例,女性21例;三组为糖尿病肾病组(UAER> 300mg/24h)(D组),共34例,平均年龄63.5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17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A组)50例,平均年龄61.8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四组分别测定CysC、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及UAER,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D组CysC、Scr、BUN及UAER均高于A组(P<0.01),C组CysC、UAER均高于A、B组(P<0.05),B组CysC、UAER均高于A组(P<0.05),C组Scr、BUN均高于A、B组(P<0.05),而Scr、BUN在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C与UAER相关性良好(r=0.656,P<0.01),与Scr、BUN无相关性.结论相对于Scr和BUN,CysC在糖尿病肾病时升高较早而且明显,与UAER联合检测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糖尿病患者276例,其中非糖尿病肾病组12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86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68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60例设为对照组,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CysC,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数值。结果 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ys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尿素氮、肌酐比高于其他三组(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ys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分别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和对照组(P<0.01),其尿素氮、肌酐与非糖尿病肾病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肾病组Cys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尿素氮、肌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测定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有明显的临床价值,而且病情越重,高的越明显;随着病情加重,Cys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传统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相关性明显,而且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价值明显优于尿素氮、肌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循环及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肾脏形态、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潜在AGEs与AngⅡ之间的作用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组,诱导糖尿病模型后,立即给予糖尿病干预组氨基胍。第12周末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清除率(Ccr),半定量评分评估肾脏病理改变,放免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血浆及肾脏AngⅡ水平。结果: 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氨基胍干预组UAER及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显著减轻(P<0.01),肾脏AngⅡ水平明显减少(P<0.01),血浆Ang Ⅱ水平增加(P<0.01)。结论: 早期应用氨基胍可能通过阻断AGEs生成从而显著减少肾内AngⅡ水平,抑制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这可能是氨基胍保护糖尿病大鼠肾脏形态和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氨基胍干预后糖尿病大鼠血浆AngⅡ水平升高可能与局部AngⅡ水平下降后机体的代偿反应有关,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