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用小夹板固定踝关节后再行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0例次输液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固定踝关节后再行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再用固定肢体。结果两组进行对照,实验组的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小儿静脉输液用先固定再行静脉穿刺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对1-3岁行静脉输液的小儿按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单日为实验组,穿刺前用两块约六寸长,一寸宽的小夹板放在踝关节的内后侧或外后侧用绷带固定踝关节,使足背静脉充分暴露、稳定,然后穿刺;双日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1用一块小夹板固定后穿刺。结果实验组成功率93.16%大于对照组8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两块小夹板固定踝关节能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服务质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静脉留置针两种穿刺置管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月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74-1875
目的:比较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改进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方法:选择妇科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学教科书上的常规方法操作;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进针见同血后即停止进针,左手握持固定针芯,并继续绷紧皮肤,固定静脉,右手顺血管方向推进外套管大部分后,左手松开针芯,右手继续将外套管完全送人血管,然后撤出针芯.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穿刺成功率实验组为96.0%,对照组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留置针穿刺见回血后固定针芯和静脉血管,先推进外套管再退针芯的进针置管方法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先夹板固定在静脉穿刺在烧伤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56例接受静脉输液的烧伤患儿,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78例。对照组在输液时采用先静脉穿刺在夹板固定的输液顺序,实验组接受先夹板固定在静脉穿刺的输液顺序。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输液的成功情况及患儿的配合程度。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的成功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配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96.2%vs74.4%,χ2=17.009 P=-0.000)。结论先夹板固定再静脉穿刺能够提高烧伤患儿在静脉输液时的依从性以及穿刺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躁动小儿四肢静脉穿刺固定顺序的方法,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方法 从我院儿科注射室抽取1~3岁在四肢静脉穿刺时强烈挣扎的小儿200例,分2组,对照组100例小儿使用传统方法,即在所选的血管常规消毒后,护士及家属解释安抚5分钟以上,仍无法顺从实施操作,在家长、护士采用强制固定方法和小儿挣扎下,强行进针.实验组100例,1~3岁强烈挣扎和反抗的小儿进行静脉穿刺时,选择好穿刺部位和合适的血管,扎上止血带,在护士及家属解释安抚的同时,先用小夹板固定穿刺部位手足功能位,采用4条胶带作“S”型固定,常规消毒后,在家长适当固定下,顺利进行穿刺.结果 实验组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静脉穿刺时强烈挣扎的小儿,采用改进方法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同时融洽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新生儿窒息及其它原因需要静脉输液进行治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新生儿未梢血循环差 ,血液粘稠高〔1〕 ,怎样才能确保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一针见血 ,是产科护理人员探讨的问题。我科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8月对 4 4例出生后需静脉输液的新生儿先在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上进行复温后再进行头皮静脉穿刺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次穿刺成功率由 72 .5 %提高到 95 .5 %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在我科出生因窒息及其它原因需要立即静脉输液进行治疗的 88例新生儿 ,其中男婴 5 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婴儿静脉穿刺改进的方法,能否增加血管充盈度,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婴儿再次穿刺的痛苦.方法 从我院儿科注射室抽取行静脉穿刺0~3岁婴儿400例,分2组,对照组200例婴儿使用传统方法,即在所选的血管常规消毒后,嘱患儿握拳,在静脉穿刺时,通常采取简单的强迫固定方法.实验组200例,采用改进的方法,所选的血管常规消毒后,患儿的手自然放松不握拳,护士左手在患儿指掌关节处握紧患儿五指向下呈弧型,并松紧握几次,婴儿家长按需要制动婴儿,最后握紧患儿掌指关节,并拢五指,护士右手持针进行穿刺.婴儿进行头部静脉穿刺时,所选的血管常规消毒后,护士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分别放在要穿刺的静脉前后,两指把血液往要穿刺的中间段静脉里推几次,婴儿家长按需要制动婴儿,最后左手固定患儿头部,护士右手持针进行穿刺.结果 实验组婴儿静脉穿刺成功率(99%)明显高于对照组(9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婴儿静脉穿刺改进方法能增加血管充盈度,减少滑动,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婴儿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融洽护患关系,提高工作高效率和护理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浅静脉留置针两种穿刺送管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常规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约10°再进针l~2mm后,退针芯3~4mm再持外套管连同针芯一同送入血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沿血管前行约10mm后将针芯退至外套管根部并固定,再单送外套管入血管。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达96%,明显高于对照组82%,两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实验组方法明显提高一次性穿刺送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孙英姿 《哈尔滨医药》2014,34(2):156-156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在儿科输液困难中应用与观察.方法 将100例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消毒皮肤行静脉穿刺;实验组静脉穿刺前用1%硝酸甘油反复涂擦穿刺部位,等待3 min血管扩张充盈后,常规消毒皮肤进行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儿浅静脉充盈程度,穿刺成功率以及静脉穿刺所用时间.观察实验组涂药后1 min内心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儿浅静脉充盈程度,穿刺成功率以及静脉穿刺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观察涂药后1 min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硝酸甘油在儿科输液困难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静脉输液困难者的穿刺成功率,为抢救患儿生命赢得时间,治疗及时,操作简单、方便,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小儿静脉输液是治疗小儿疾病及时而有效的给药途径.大新社康儿童输液量占输液总人次的45%,1~3岁小儿占儿科输液70%.传统的输液方法都是先穿刺成功后再固定部位,特别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由于不合作、躁动而易引起针头移位固定不牢,往往会导致输液失败[1].我们对318例小儿进行足背静脉穿刺程序干预的对照研究,旨在提高小儿足背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利多卡因凝胶涂抹在产妇术前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住我院妇产科产妇80例为试验组,术前在实施静脉穿刺前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凝胶涂抹穿刺点皮肤,5min后给予静脉穿刺.同期产妇86例为对照组,均常规实施静脉穿刺置管.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操作产妇疼痛度、一次穿刺成功率;自制调查量表,评估并比较两组对操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穿刺操作VAS评分为(3.5±1.1)分,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8%(79/80);对照组穿刺操作VAS评分为(5.6±1.4)分,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3%(82/86).试验组穿刺操作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操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盐酸利多卡因凝胶涂抹皮肤可有效降低产妇术前静脉穿刺置管时疼痛程度,提高操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减轻小儿静脉穿刺时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136例静脉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实验组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进行局部外涂,用3 m贴膜覆盖60 min后去除,常规消毒后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常规消毒后直接进行静脉穿刺.对两组患者穿刺时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穿刺时疼痛明显减轻,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静脉穿刺时选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穿刺点,可减轻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1997-12~1999-02,我们用硝酸甘油贴膏以扩张老年人的外周静脉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共实践了60例次,成功率达100%,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60例患者的年龄为65~83岁。 1.2 方法 Ⅰ组取硝酸甘油膏1/2张,贴于手背选定的静脉穿刺部位约10分钟后揭去,然后按常规法行手背静脉穿刺。Ⅱ组只用热水敷于局部,再皮肤灭菌处理后行手背静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在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再平行进入少许,放松止血带和调节器,嘱病人松拳,见液体输入通畅,再用胶布固定。而在临床操作实践中发现,看到回血后,将针头送入多少适宜难以掌握,且往往由于在针头送入血管的过程中针头刺穿血管壁而造成穿刺失败。通过对静脉输液操作方法的研究和临床实践,采用见回血停止进针的方法,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资料与方法:选择好输液器,连接7号头皮针,按常规静脉输液操作进行准备及操作。随机抽取2006年1月~2006年6月我院观察室输液病人50例,年龄10~90岁,男3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止血带法对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采用双止血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护理人员进行操作。结果观察组成功率91.67%,对照组成功率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止血带法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可以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改良小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和固定法,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延长静脉留置针时间。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需要静脉留置针治疗的12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0例,两组均选择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技术,实验组采用改良型的穿刺技术。两组再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300例,分别使用A固定法和B固定法,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补送管成功率,观察两组穿刺后负性事件发生率(包括脱管、渗出、针管折转、绷带卷曲)以及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补送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固定方法负性事件发生率均低于B固定方法(P0.05),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型静脉穿刺和固定法能够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延长留置针时间,固定效果良好,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药物输注,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静脉逆向穿刺法为长期输液或静脉穿刺困难的肿瘤患者提高手背浅静脉的利用率,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随机选择50例肿瘤患者,采取患者自身对比,选用掌指关节附近血管进行顺向和逆向静脉穿刺.结果:两种穿刺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穿刺后固定所需时间、重新穿刺率、重新固定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逆向静脉穿刺法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便于固定、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陈少斐  黄志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092-3093
目的 探讨改造腹泻患儿四肢静脉输液流程,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将2646例患儿按输液排队号码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 330例,对照组1 316例.对照组按输液常规方法穿刺后用夹板固定,实验组改造输液流程,即药物配剂、排气、扎止血带、血管评估、穿刺肢体固定、常规消毒皮肤、静脉穿刺、输液贴固定针头.结果 实验组通过改造输液流程,扎止血带时间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造腹泻患儿四肢静脉输液流程,延长扎止血带时间,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隐静脉盲扎法穿刺在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四肢浅表静脉不易观察和触摸到的危急重症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5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方法操作,改良组采用大隐静脉盲扎法穿刺。比较2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成功时间。结果改良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0%;2min穿刺成功率为87.5%,高于传统组的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大隐静脉盲扎法穿刺可明显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所需时间,该方法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提高0~1岁肥胖、严重腹泻所至脱水及各种原因导致循环不良患儿,股动脉搏动不明显股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将178例次行股静脉采血的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超声多谱勒仪引导采血组(106例)及常规采血组(72例).常规法采用常规股静脉采血,超声多谱勒仪引导采血组采用超声多谱勒仪引导测得股动脉搏动后向其内侧0.3~0.5 cm处进针,见回血后抽取所需血量.结果 超声多谱勒仪引导采血组平均时间4.0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1%;常规法采血时间8.5 min,一次成功率76.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超声多普勒仪引导法采血可明显缩短采血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