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究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230例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自制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家长对儿童一般情况的平均知晓率约为51.5%,对儿童保健知识的平均知晓率约为14.45%;不同学历层次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比较χ2=33.3862(P=0.0000),不同职业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比较χ2=83.2342(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对儿童保健知识的宣教,促进家长对其的重视及认知,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居民的梅毒预防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科学地制定梅毒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伊犁州8县3市为单位,采用方便抽样方法,2023年1月在每个县(市)各抽取1个街道和1个乡(镇)的城市居民及农村居民,开展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 共调查1 708人,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城市居民(75.56%)高于农村居民(59.14%),男性(75.30%)高于女性(6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岁以下居民知晓率最低(41.37%),50岁以上最高(77.50%),不同年龄组居民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49,P<0.0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知晓率最高(74.79%),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44,P<0.01)。居民获得梅毒预防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宣传活动。结论 伊犁州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均未达到国家要求,开展宣传活动十分必要且有效;应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以多形式、多语种在全州特别是梅毒高发的县(市),广泛深入地开展梅毒预防知识宣传教育,从而降低梅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市农村儿童基础免疫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影响接种率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出生日期为200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兰州市榆中县、安宁区和城关区97个行政村符合免疫接种年龄的所有儿童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面对面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兰州市城关区、安宁区和榆中县97个行政村免疫接种适龄儿童644人,其中男童340人、占52.80%,女童304人、占47.20%,建卡630人、建卡率97.83%;含麻疹成分疫苗全程接种合格率城关区高于安宁区(χ~2=8.67)和榆中县(χ~2=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破"疫苗接种合格率榆中县高于城关区(χ~2=7.02)和安宁区(χ~2=1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群多糖流脑疫苗接种合格率城关区高于安宁区(χ~2=5.78)和榆中县(χ~2=1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群多糖流脑疫苗接种合格率榆中县高于城关区(χ~2=7.14)和安宁区(χ~2=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肝疫苗接种合格率榆中县高于城关区(χ~2=23.96)和安宁区(χ~2=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17名家长甲肝疫苗知晓率最高(83.63%),其次为乙脑减毒活疫苗(79.42%),而知晓率最低的是"麻腮"疫苗(54.78%);643名家长从预防保健机构的宣传获取率最高(86.94%),而从广播和报纸中获取率较低,分别为7.47%和8.71%。结论兰州市农村儿童免疫接种合格率偏低,应加强农村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的合格率,提升家长和村医对儿童免疫接种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甘肃省平凉市农村地区3~6岁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抗生素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落实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3—7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平凉市崆峒区、庄浪县和泾川县各抽取3个乡(镇),开展3~6岁幼儿园留守儿童监护人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儿童监护人375人,知晓抗生素作用177人、知晓率为47.20%,严格按照医生处方给孩子服药317人、占84.53%;监护人的性别(χ2=7.175)、职业(χ2=24.725)、文化程度(χ2=133.516)和收入(W=31877.500)是影响知晓抗生素作用的因素(均P<0.05);不同职业人群"是否按医生处方给孩子服药"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14,P<0.05);获取抗生素知识来源主要是电视及网络(73.60%)和医护人员指导(42.93%)。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抗生素认知水平较低;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提倡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山东省寿光市企业劳动者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有关部门更好地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制职业卫生知识调查问卷,对抽取的寿光市50家企业共1 000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980份,寿光市企业劳动者职业卫生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6.2%,其中知晓"职业病能预防"的人数最多751人,知晓率76.6%;知晓"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健康检查"的人数最少528人,知晓率53.9%;其中男性600人,卫生知识知晓率61.8%,女性380人,知晓率70.6%,卫生知识知晓率女性高于男性,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P0.05);调查年龄30岁以下的企业劳动者245人,卫生知识知晓率78.3%,30~40岁588人,知晓率65.3%,41岁以上147人,知晓率51.3%,3个年龄组间卫生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6,P0.05);调查城镇户籍企业劳动者392人,卫生知识知晓率76.6%,农村户籍588人,知晓率62.1%,城镇户籍企业劳动者知晓率高于农村户籍企业劳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9,P0.05)。结论寿光市企业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低,今后应加强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培训,提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水平,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固定宣传栏对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0月,选择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3年安装了固定宣传栏的一所高中为干预组,随机抽取一年内未发现肺结核病患者的4个班级20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选择白银市靖远县未安装固定宣传栏的一所高中为对照组,随机抽取4个班级229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8条结核病核心信息开展现场问卷调查,以知晓率和构成比作为评价指标。结果采用固定宣传栏开展宣传活动的干预组,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74.94%,对照组为5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949,P0.05);3条结核病基础知识知晓率,干预组为87.44%,对照组为4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55,P0.05);2条结核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干预组为40.96%,对照组为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05,P0.05);正确回答8条(χ2=6.396)和7条(χ2=44.465)信息的人数所占比例,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确回答6条(χ2=0.228)和5条(χ2=2.583)信息的人数所占比例,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确回答5条及以上信息者,干预组189人(占91.30%),对照组131人(占57.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40,P0.05)。结论白银市安装了固定宣传栏干预组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未安装的对照组,说明安装固定宣传栏可提高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阿瓦提县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结核病健康教育促进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252名调查对象,使用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阿瓦提县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4.37%,其中60岁以上人群知晓率为43.06%、无学历人群知晓率50.91%、城镇居民知晓率为80.74%、农村居民知晓率为71.35%,不同年龄(χ2=259.55)、学历(χ2=79.04)和户籍(χ2=12.73)人群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人群知晓率(73.48%)与汉族人群知晓率(8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P0.05);对我国肺结核病检查和治疗全部免费政策的知晓率为57.54%,仍有42.46%的人对此政策认识不足。结论阿瓦提县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今后应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的结核病健康促进措施,进一步提高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天津市重点人群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评价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6个区,每区随机选择3个乡(镇),每个乡(镇)在中心小学校4~6年级开展小学生健康教育;在上述乡(镇)随机选择3个村,开展家庭主妇健康教育,并分别在干预前、后随机抽取小学生和家庭主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6年级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干预前平均为70.44%,干预后平均为96.62%,提高了26.18%(χ~2=420.299,P0.001);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干预前平均为74.42%,干预后平均为97.37%,提高了22.95%(χ~2=173.985,P0.001)。除河西区外,其他各区小学生和家庭主妇干预后防治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01)。不同地区的知晓率干预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01)。不同文化程度家庭主妇的知晓率在干预前后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天津市重点人群对碘缺乏病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居民的碘缺乏病健康素养,是维持碘缺乏病消除状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和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将甘肃省古浪县西靖乡8个行政村中45岁及以下年龄组已婚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认知和行为与生殖健康服务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 795名调查对象,初中或以下文化程度占91.07%;文化程度越高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越高,小学及以下组(χ~2=141.91)、初中组(χ~2=127.93)、高中及以上组(χ~2=189.92)对性病的传播途径、人工流产的危害性、宫颈癌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文化程度越高健康认知程度越强,不同文化程度对注重生殖健康以及预防生殖系统疾病(χ~2=138.26)、注重经期卫生和性生活前后卫生(χ~2=38.27)、身体不适时及时就诊(χ~2=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被调查者最希望了解的生殖健康知识是妇女常见病防治知识,最希望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渠道为通过专科医生获得;67.30%的调查对象愿意接受定期的生殖健康检查。结论甘肃省古浪县西靖乡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生殖健康服务需求需进一步拓展,应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健康咨询和技术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以满足农村群众生殖健康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新疆兵团)第四师汉、维吾尔和哈萨克族高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探索兵团团场不同民族青少年中预防艾滋病的学校健康教育策略与适宜方式。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635名汉、维吾尔和哈萨克族高中生中分别开展3种不同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并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结果汉(χ2=54.654 5)、维吾尔(χ2=19.235 3)和哈萨克族(χ2=56.478 9)高中生中艾滋病基本知识核心指标的总体知晓率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汉(χ2=14.150 0)、维吾尔(χ2=20.413 9)和哈萨克族(χ2=16.414 0)学生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的正确应答率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汉和哈萨克族学生避免性行为的正确生活行为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3 3,P0.05);汉族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通过电视(87.97%)、医生(54.72%)和书籍(52.83%);维吾尔族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通过医生(84.21%)、电视(71.93%)和学校组织的宣传活动(59.65%);哈萨克族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通过电视(70.53%)、医生(67.63%)和学校组织的宣传活动(46.38%);汉、维吾尔和哈萨克族学生最喜欢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分别为电视(24.53%)、医生(50.00%)、医生(44.44%)。结论调查地区的维吾尔和哈萨克族高中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比较匮乏,在汉、维吾尔和哈萨克族学生中开展以知识讲座、观看视频和同伴教育等不同方式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能有效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正向态度持有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现状和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白银市474名中小学生开展基线调查,对抽取学校的全体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并评价效果。结果白银市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干预前"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相关常识"的知晓率33.76%,干预后知晓率4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P0.05);干预前"认为食品安全对自己健康重要"的知晓率65.40%,干预后知晓率9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36,P0.05);干预前对"饭前饭后、入厕后、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应洗手"的知晓率18.78%,干预后知晓率3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5,P0.05);干预前"知道学校内部发生食物中毒时正确的做法"的知晓率55.49%,干预后知晓率8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3,P0.05);获知食品安全信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72.20%)、网络(58.20%),而学校宣传仅为37.10%。结论白银市中小学生对食品安全认知水平较低,对正确的食品安全卫生行为掌握不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疆伊犁垦区5岁儿童乳牙的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口腔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343名5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同时对343名儿童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57.43%,龋均2.53,城市与团场(χ~2=0.954)及性别(χ~2=0.782)之间患龋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充填率为3.69%,城市充填率高于团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1,P0.01);家长的学历、每天刷牙的次数、家长"对口腔健康的评价"、"预防牙病首先是靠自己"、"母亲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的3个正确认知与患龋率有关;"母亲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牙齿"的看法,是5岁儿童乳牙患龋的影响因素。结论提高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采取有效的口腔卫生宣传方式,能有效地预防并降低儿童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四川省道孚县及色达县中学生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10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道孚县和色达县所有中学在校初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防治知识合格率及知晓率通过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共发放问卷1 087份,回收有效问卷1 033份(95.03%)。调查对象棘球蚴病防治知识总合格率为85.87%,女生合格率高于男生(χ~2=11.594,P0.05);不同年龄学生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χ~(2趋势)=31.691,P0.01);不同学校学生防治知识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680,P0.01)。调查学生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75.60%,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症状、治疗、预防、危害和国家所采取的优惠政策等8个方面的知晓率分别为63.70%、32.43%、81.90%、61.57%、71.73%、58.28%、28.56%和20.72%。道孚和色达中学学生棘球蚴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78.95%和6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866,P0.01)。结论四川省道孚县和色达县初二学生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棘球蚴病流行风险,还需加强对误解知识点以及薄弱知识点的宣传解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在校青少年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在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随机抽取2所中学(含初中和高中),对602名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认为吸烟肯定对健康有害的知晓率为94.0%,不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05),不同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6,P0.05);不赞成青少年吸烟的学生占91.7%,不同性别(χ2=6.432)和不同年级(χ2=4.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赞成成年人吸烟的占88.2%,不同性别(χ2=5.072)和不同年级(χ2=14.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曾经有尝试吸烟(哪怕一两口)行为的有99人(16.4%),不同性别(χ2=27.118)和不同年级(χ2=50.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曾经有尝试吸烟(一整根)行为的有50人(8.3%),不同性别(χ2=26.986)和不同年级(χ2=24.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青少年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程度较高,吸烟率也较高,高中年级学生吸烟率高于初中年级学生,青少年对烟草危害知识和烟草主要成分的知晓率较高,但在吸烟相关疾病和被动吸烟危害方面知晓率较低,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学生尤其是高中年级学生吸烟行为的管理,并及时更新宣传教育知识,通过全社会共同参与,有针对性地开展烟草危害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甘肃省酒泉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评价长期多方式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高校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酒泉市某高校选取入校新生1 820人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对所选对象通过多媒体讲座、社团志愿者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毕业时再次问卷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变化。结果 2010年调查对象入校时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6.1%,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后,2014年上升到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P0.01);干预前大学生对艾滋病存在强烈的恐惧感,干预后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明显改变,4个问题回答正确人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86,P0.01);班上组织统一学习是该校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干预前应答率为54.0%,干预后提高到94.7%,其次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也是方便快捷的有效途径,干预后应答率分别为91.3%和87.5%;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的应答率由56.1%上升到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0,P0.01),参与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的应答率亦由42.8%上升到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91,P0.01)。结论在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变了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和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预防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开展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防治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做好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甘肃省镇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行设计的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表,对全县819名医务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医务人员9个方面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4.65%~99.15%,平均51.06%,其中男性52.76%、女性50.20%,男性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4,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χ~2=56.220)、工龄增加(χ~2=94.938)以及职称提高(χ~2=54.820),知晓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71.26%)高于县级综合医院(53.01%),也高于乡(镇)卫生院(48.43%);从事公共卫生的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64.99%)高于医疗岗位(51.32%)、医技岗位(49.72%)、药剂岗位(48.31%)、护理岗位(47.84%)和其他岗位(4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工龄、工作单位及工作岗位是影响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结论镇原县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较低,医疗机构中从事临床工作的年轻医生相关知识更为薄弱,少数人员卫生防病意识淡薄;加强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和健康教育,是目前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疆六类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现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编写的统一问卷,对新疆四地州的七县市(区)的调查对象进行匿名调查,分析比较六类人群的梅毒预防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共调查六类人群3318人。各人群梅毒预防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2.4%,其中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知晓率为80.1%,暗娼人群为77.5%,流动人口(农民工)为61.4%,城市居民为56.2%,青年学生为53.3%,农村居民为48.8%,各类人群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53,P0.05)。不同民族间知晓率有差异,其中汉族较高,维吾尔族较低(χ2=106.24,P0.05)。结论此次调查中的新疆不同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均低于国家规划的要求,亟待加强各类人群中梅毒预防知识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清远市清新区预防接种门诊医务人员丙型肝炎职业暴露认知现况,并对其分析,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16个预防接种门诊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6个预防接种门诊154名医务人员,丙肝职业暴露认知知晓率为44.18%;23~29岁年龄组、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组和1~5年工作年限组知晓率低于其他组别;≥40岁组知晓率为最高80.95%,知晓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χ~2=5.72,P<0.05);本科及以上组知晓率为最高81.82%,文化程度越高水平知晓率越高(χ~2=9.34,P<0.05);≥16年组知晓率为最高90.00%,随工作年限越长知晓率越高(χ~2=9.81,P<0.05)。结论清远市清新区预防接种门诊医务人员丙型肝炎职业暴露认知不高,相关知识比较缺乏,存在不安全注射、诊断及治疗不到位等风险。今后,应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是下一步教育培训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行为现状,为开展艾滋病与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46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8.58%。不同性别之间(χ~2=2.841,P0.05)、不同年级之间(χ~2=2.088,P0.05)、不同年龄之间(χ~2=4.26,P0.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1.42%的学生有过性行为经历,96.23%的学生初次性行为的对象为男女朋友,1.89%的学生初次性行为对象为商业性伴,3.77%的学生初次性行为对象为同性性伴;58.49%的学生初次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结论自贡市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处在一般水平,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今后需加强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促进行为改变,促进早检测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1—2015年甘肃省会宁县包虫病的流行情况,评价防治效果,为提高防治效益和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流行病学监测方法,血清学方法检测儿童包虫病特异性抗体,B超法检测人群包虫病患病情况;对宰杀的羊和牛肝、肺等内脏进行检查,了解羊、牛感染情况并计算患病率;采集家犬粪便检测粪抗原,计算家犬感染率。结果 2011—2015年B超检查70 036人,患病234例、患病率0.33%,人群患病率自项目执行开始逐年下降,不同年份人群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 080.000,P0.05);检测6~12岁儿童血清7 952份,阳性319份、阳性率4.01%,不同年份儿童血清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 752.047,P0.05);检测家犬粪便8 800份,阳性313份,阳性率3.56%,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 147.363,P0.05);检测羊内脏3 344份,阳性26份,阳性率0.78%,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755.970,P0.05);健康教育问卷调查7 100人,健康教育实施前居民对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0.49%,实施后居民对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 164.918,P0.05)。结论会宁县包虫病防治项目执行良好,人群患病率、儿童感染率、犬感染率和家畜患病率均明显下降,会宁县包虫病的流行主要与经济状态和当地群众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所以加强包虫病防治知识宣传、对染病的动物内脏进行无害化处理及家犬的驱虫管理仍是今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