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rugada心电图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Brugada报道“Brugada”心电图以来,已经有散在的文献认为此种心电图是预测猝死的重要特征之一。我们发现Brugada心电图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 男性,67岁。因反复心慌头晕15年,加重伴心前区不适1月入院。入院心电图(图1)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IRBBB)V_(1-3)导联ST段呈上斜型抬高。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存在有意义的狭窄(图略),运  相似文献   

2.
郑毅雄 《心电学杂志》1999,18(2):120-121
右胸导联RS-T抬高(终未R’波和ST段抬高)可能是一种正常变异.然而,1992年Brugada报道V_V~V_3导联右束支传导阻滞和持续性ST段抬高与心脏性猝死有关,并提出具有此心电图特征的患者属特发性心室颤动的一个亚群.本文报告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室颤动发作前后的12导联心电图动态变化,这些心电图表现有助于阐明窦性心律时右胸导联RS-T抬高以及并发心室颤动的机制.患者男性,41岁.入院前11天有资料证明因一次心室颤动发作而几乎猝死.体检无异常发现;血电解质、心肌酶、X线胸片、心脏超声心动描记术、放射性核素血管造影均正常;MRI未发现左、右心室异常.入院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R-R间期、Q-T间期和Q-T_c间期均正常,V_1~V_3导联轻度ST段抬高人导联RS-T呈凹面向上抬高,Ⅱ、Ⅲ、aVF导联可见小J波(箭头所示).入院后未经任何治疗,动态心电图检测未发现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猝死前的心电图特征及猝死的先兆与方式,本文总结了1991年9月-2003年4月我院8例佩挂动态心电图(DCG)发生猝死的病例,其中多数猝死发生在夜间未能及时发现,未经任何抢救,DCG真实记录了这一自然死亡过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室晚电位(VLP)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相关密切。记录VLP对病情预后估计,猝死防治等提出了有价值的诊断指标,从而日益受到重视。为此,作者对220例正常人进行了SA—ECG检测,以了解其正常的范围。 220例正常人的以往病史、体检及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心向量图等检出,部分人进行了超声心动图,平板试验。年龄20~82岁,男  相似文献   

5.
变异型心绞痛比稳定型心绞痛少见.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引起猝死。但心电图表现多为正常。我们回顾本院2000年3月~2002年12月门诊及住院10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在心电图检查正常的情况下.经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发现100例患者均发生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死是心脏猝死的高危因素,提高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性尤为重要。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存在着局限性,心电向量图则能够弥补心电图的不足。本文从心肌梗死向量图的构图原理着手,借助心电图的测算方法,对临床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向量图进行实例分析,提出一种简单快捷、实用易懂的心肌梗死心电向量图识图技巧,籍此轻松入门心电向量图。  相似文献   

7.
<正>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5岁,健康查体时发现心电图异常,当时经过全面检查包括血压、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踏车试验等均未发现异常。之后嘱患者定期复查心电图,每次随诊时均了解其健康状况。近期给患者之子检查心电图未发现异常,电话联系其父母也未诉发生过类似 Brugada 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患者7年期间曾有多次心悸发作,但多出现在上午11:00左右,少量进食后症状减轻;曾有2次排尿后出现头晕、眼黑、四肢无力等症状,经休息5min 左右症状缓解。近日复查心电图时,除进行常规12导心电图(图1A)检查外,还加做了胸导上一肋间(图1B)、上二肋间(图1C)和下一肋间的心电图(图1D)所有复诊心电图中有2次和踏车试验心电图为大致正常(图1E,1F)。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经动态心电图观察6例猝死病人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作者结合文献所报告的15例改变加以综述。方法与结果:以症状发作60分钟内,预料不到的死亡为猝死。1977—1980年作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观察的病人中6例发生猝死,5例猝死时动态心电  相似文献   

9.
心源性猝死(SCD)是当今心脏病学面临的重大挑战,因其发作突然,预测困难,且大部分发生在院外,给抢救、预防、治疗带来困难。SCD病人死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目前报道尚不多,我院内科3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作完动态心电图检查后24小时内发生猝死,其死前动态心电图变化,或许能为SCD的预测、预防提供有益的资料。 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10.
心电图学是一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学科。现将其近两年来的一些新进展作以下综述,供临床医生参考。 ER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电图改变,既往认为属于正常变异,为良性心电图改变。近年来发现少数ERS患者可能发生猝死及并发冠心病、心肌病等。  相似文献   

11.
目前尚无较大系列、经严格挑选之正常老年人心电图资料报告。不少作者曾报导,老年人心电图异常率随增龄可高达40~80%。国内尚未见以工人为主的老年心电图及其与脑力劳动者心电图的对比调查报告。我们从901例老年人(60~102岁)  相似文献   

12.
原因不明的假性右室肥厚心电图图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图或心电向量图右室肥厚图型,通常反映右心室肥厚和(或)扩大,但也可见于无右心室肥大者。本文分析11例无明确原因的假性右心室肥厚图型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推测该图型可能是心肌损伤改变了心脏或右心正常传导顺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电图变化对中青年甲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门诊就诊且初次诊断为甲亢的75例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且选择75例来我院体检,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群的心电图资料作为对照。结果 甲亢组患者心电图改变37例(49.33%),正常对照组心电图改变23例(30.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电图改变主要为ST段、T波的改变。甲亢组心率明显快于正常对照组,甲亢组心率(77.72±12.98)次/min,正常对照组心率(71.29±10.14)次/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亢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率女性患者(61.70%)明显高于男性患者(32.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亢组相对于对照组QT间期缩短、QTc间期延长、P波振幅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亢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心电图对甲亢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 ,2 5岁 ,因近 3d来出现突发性晕厥 2次而于2 0 0 1年 5月 9日上午自行来院就诊。既往身体健康 ,否认有类似病史及心肺疾病史。家族中其兄 2 6岁时夜间睡眠中猝死 ,其余人员无晕厥及猝死史 ,其父母心电图检查正常。体格检查 :神志清 ,精神尚可 ,血压 12 0 / 75mmHg(1mmHg =0 133kPa) ,两肺无音 ,呼吸音正常 ,心率 6 8次 /min ,心律齐 ,各瓣膜区未闻及异常杂音。X线胸片正常。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V5导联ST段压低 0 0 5mV。劝其住院未遂 ,而予作动态心电图检查 ,当天下午 14时 30分开始记录 ,于 17时30分…  相似文献   

15.
资料 老年人心电图217例,其中60~岁156人(男105,女51);70~岁54人(男23,女21);80~岁7人(男1,女6) 217例中心电图不正常者183例,其中一项改变153例、二项改变28例、三项改变2例,正常及大致正常34例。不正常心电图中  相似文献   

16.
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年 ,Brugada等在JACC正式描述了一组无器质性心脏病而反复发作室颤的患者 ,其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V1~V3 导联ST段抬高 ,目前称之为Brugada综合征。现有的资料表明 ,Brugada综合征属一种编码离子通道基因异常引起的原发心电疾病。一、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右胸前导联复极异常 (ST -T改变 )。心电图可以呈动态变化 ,同一患者不同时间可观察到不同的心电图图型 ,也可以一过性正常。心电图的多变性有时使诊断变得困难。另外 ,不同形态的ST段抬高的机制和诊断意义有所不同。为了更恰当地…  相似文献   

17.
室性早搏治疗与否取决于患者原有心脏病基础和心功能状态。高血压患者可发生猝死,但室早是否是高血压患者猝死的先兆还不清楚。有作者提出对心电图示左室肥大者抗高血压治疗,特别是应用利尿剂,可能是猝死的诱发因素之一。众所周知,随年龄增长,健康人室早的发生率和复杂性也随之增加。为确定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室性异位节律与高血压的病程、治疗与否及年龄的关系,作者对健康老人和患高血压病而无其它心脏病的老人用动态心电图作24小时监护。把230例检查对象分成二组:(1)心血管状态正常组(无心血管系疾病史,体检、心电图、胸片、运动试验均正常),共136例。年龄60—82岁,70岁以上21例。(2)单纯高血压组(Bp≥160/90mmHg和/或在积极抗高血压治疗中,且无其它明显心血管疾病或异常证据),共94例。年龄60—90岁,70岁以上34例。其中33例未用药治疗,归入高血压未治疗  相似文献   

18.
预激综合征常并发心房颤动(Af),其发生率为11.5%~39.0%,心电图表现为快速而宽大畸形的QRS波群,酷似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可达180~250次/分.并发Af时的极快心室率又有引起心室颤动和猝死的危险,因此正确认识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显得十分重要.现对本院68例预激综合征合并Af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征解心电图提供的是连续记录的Ⅱ导联心电图,无标准12导心电图资料,这将给心电图分析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对该图初步分析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内科》2017,(2)
目的通过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掌握其心电图特征,提高心电图诊断肺栓塞水平。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期间被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56例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心电图正常5例,异常51例。心电图主要表现有心电图动态改变46例(82.1%)、V1~V4导联(至少两个导联)T波改变21例(37.5%)、窦性心动过速18例(32.1%)、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9例(16.1%)以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显著顺钟转、SⅠQⅢTⅢ、右偏电轴、QⅢTⅢ、SⅠ图形(≥0.15 mv)、QⅢ图形、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心房纤颤、QRS波低电压、a VR导联R波电压增高等,患者心电图改变无特异性。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异常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正确掌握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规律,结合病史、临床表现、D-二聚体检测、CT肺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等各种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可以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