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心脏收缩功能不全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记录心脏收缩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参松养心胶囊前后4周动态心电图、SDNN[所有窦性心搏R-R(NN)间期的标准差]、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心率变异性三角指数,比较服用参松养心胶囊前后以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68例患者服用参松养心胶囊4周后心率变异性指数SDNN、rMSSD、三角指数均有明显变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改善心脏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不纯性心房颤动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分析39例不纯性心房颤动患者和40例对照组的24h动态心电图。统计单个期前收缩总数,不纯性心房颤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相关耦联间期、非不纯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耦联间期及24h房性期前收缩总数。结果不纯性心房颤动组:共发作11105次阵发性不纯性心房颤动,其中37例7380次阵发性发生在08:00~22:00,18例3724次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在22:00~08:00。平均24h房性期前收缩(2747±415)次,不纯性心房颤动(152±41)次。诱发不纯性心房颤动6例为单一房性期前收缩的耦联期间,11例为两种房性期前收缩收缩的耦联间期,9例为两种以上房性期前收缩的耦联间期。发作前与不纯性心房颤动发作相关的房性期前收缩耦联间期为(0.425±0.085)s,27例房性期前收缩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平均心率(173±39)次/min,21例2095次阵发性不纯性心房颤动发作时伴有心悸、胸闷等症状,而35例9010次阵发性不纯性心房颤动发作前无明显症状。对照组无不纯性心房颤动发生,18例有短阵房性心动过速,12例有频发房性期前收缩,28例有偶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耦联间期(0.629±0.01)s,明显长于不纯性心房颤动组发作前与不纯性心房颤动相关的房性期前收缩及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耦联间期(P<0.01)。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是不纯性心房颤动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可靠、高效重复性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65例冠心病人收缩时间间期和心阻抗图检测分析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030002)王昌鸾,侯凌冬收缩时间间期(STI)和心阻抗图(ICG)等无创性检测均可用以判断左心功能。本文对65例冠心病人和160例正常人同时作此两项检查,以观察它们在检测冠心病患者左...  相似文献   

4.
李福龙 《北方药学》2018,15(1):34-35
目的:观察高龄慢性心衰伴心律失常实施胺碘酮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高龄慢性心衰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实施胺碘酮治疗进行分组;在基础性治疗、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实施胺碘酮治疗;以室性前期收缩频次、短阵室速、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等疗效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室性前期收缩频次、短阵室速、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均优于对照组,心脏事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复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龄慢性心衰伴心律失常实施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加快心脏复律,对于缓解症状、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通过心阻抗血流图微分波的测定,采用配对方法分析22例心肌梗塞患者心室收缩时间间期及有关输出量。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常规超声和组织多普勒(TDI)超声指导下窄QRS间期合并心室不同步患者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将91例经常规超声和TDI确定为心脏收缩不同步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CRT组43例(窄QRS间期组21例,宽QRS间期组22例)和对照组48例(窄QRS间期23例,宽QRS间期2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评价心功能及生存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RT组的6min步行试验变化、生活质量积分变化、NYHA分级改善明显增加。超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RT组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明显减少,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与各对照组亚组相比,CRT-窄QRS亚组NYHA分级改善,6min步行距离变化、LVEF变化、生活质量积分变化明显增加。同时,LVESV和LVEDV明显减少。结论:应用超声多普勒指导的窄QRS间期患者也可以从CRT中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室复极震荡(VRT)不同指标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明确健康成人VRT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接受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并记录有室性期前收缩(PVC)的健康体检者300名,每名分别测定并比较同步Ⅱ导联、V5导联中,不同心率、不同形态PVC前后的JTp间期、Tpe间期和T波振幅,计算各个指标VRT的震荡初始(VRTO),包括:JTp震荡初始(JTpTO)、Tpe震荡初始(TpeTO)和T波振幅震荡初始(TwaTO),分析其与心率和各个间期的相关性。结果①震荡前、后同步Ⅱ导联、V5导联比较JTp间期、Tpe间期和T波振幅,除JTp4间期外,所有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导联震荡后每一个心搏JTp间期、Tpe间期和T波振幅与震荡前比较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Ⅱ导联JTpTO和第二心搏震荡、TwaTO与第一心搏震荡变化方向相反。③健康人JTp各个震荡参数与室性期前收缩前基础心率呈负相关(P<0.01),Tpe、Twa各个震荡参数与室性期前收缩前基础心率不相关(P>0.05),多数指标与联律间期和代偿间期相关。结论健康人存在VRT现象,不同组群之间进行VRT比较时要采用同一导联测定的数据,同时应考虑到室性期前收缩前基础心率、代偿间期、联律间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可舒治疗频发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90例频发性期前收缩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口服,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窦性心律频率以及期前收缩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连续R-R间期标准差、平均5分钟R-R间期标准差以及高频功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而低频功率则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QT离散度以及校正的QT离散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而窦性心律频率则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 P<0.05);而且QT观察组治疗后的房性、室性以及总期前收缩次数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心可舒片治疗频发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QT离散度,有效减少早搏次数,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后,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每次1包(9g),3次/d,温开水冲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服用稳心颗粒4周后,85.52%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及HP、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全部室性期前收缩总有效率达85.5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1例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总有效率达93.54%。结论稳心颗粒对于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尤其是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治疗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长QT间期综合征又称为复极延迟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可伴T波及U波异常的一组综合征,其最主要临床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我院对收治的1例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并出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优化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1年4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9例,本组患者均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超声心电图下优化VV间期与AV间期。结果 79例患者在通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心功能分级从Ⅲ~Ⅳ级改善到Ⅱ~Ⅲ级,心房起搏AV间期优化到130~180ms,而心房自身感知AV间期优化到100~150ms,左室充盈时间为(423±115)ms,二尖瓣反流为(5.34±4.69)cm2;VV间期为4~41ms,致使左室各室壁收缩期达峰时间差为(30.5±18.2)ms,左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为(26.3±3.4)/s。3个月后,左室收缩末容积减少16%。结论心衰患者在经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心衰患者若能够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再加上超声心动图优化,可以将心室收缩不同步情况改善,从而提高心功能,巩固和提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RT)的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扩张型心肌病并室早的患者366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有室早而无器质性心脏病50例作对照组,分别检测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TO)和窦性心率震荡的斜率(TS),试验组按照HT与TS值再分成2个亚组:试验Ⅰ组,HRT0:TO<0与TS>3.0 ms/RR间期;试验Ⅱ组,HRT1:TO≥0与TS≤3.0 ms/RR间期;对照组,HRT2:TO≥0与TS≤3.0 ms/RR间期,分别对不同心功能分级、存活组及死亡组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心功能的恶化,其心律震荡钝化现象愈加明显,其心脏性死亡明显增加.无论心功能正常与否,TO、TS与室性期前收缩的配对间期无关.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存在室早后窦性心率震荡减弱或消失现象,窦性心率震荡对其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误诊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对本院于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集的2例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2例患者误诊为癫痫,通过吸痰、吸氧、镇静、倍他乐克等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针对抽搐、昏厥等病因不明显患者应当进行心电图检查,可提高对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诊断率,降低误诊情况,对其进行倍他乐克持续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老年糖尿病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评价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内科白萍,杨成悌,陈德明糖尿病最重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心血管疾病。其中包括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等。本文采用非创伤性方法对老年糖尿病、非老年糖尿病及老年健康人收缩时间间期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5.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R-R长间期的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程立顺  施有为  张良洁  李从圣 《安徽医药》2008,12(12):1186-1187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R-R长间期的发作规律,探讨老年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96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患者共发生大于1.5 s长间期共15 456次,23:00时至凌晨05:00时出现次数最多,11:00时至14:00时次之,最长R-R间隔为4.21 s,发生在02:16分;均合并其他心律失常,以期前收缩、ST-T改变及交界性逸搏多见;患者记录中均无明显自觉症状。结论老年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多发生在睡眠状态,可能与睡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关,绝大多数并非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接收的采用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0例,对其治疗方法、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之间的关系。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增加,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QRS间期加宽。心率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412,P<0.05),检测患有窦性心律的病例的PR间期与室间隔的厚度呈负相关(r=-0.59,P<0.05)。而QT与心脏超声检查相关指标均无相关性。QRS间期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末内径呈正相关(r=O.52和0.45,P<0.05)。结论随着扩张型心肌病病情不断发展,心房、房室传导系统和左心室会出现严重的传导障碍,当患者出现扩张型心肌病类似异常症状时是应及时心电图和X线检查,然后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确诊,尽早进行相应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0岁。因胸闷、心悸,查体时发现心律不齐,随查心电图。心电图示:窦性P-P间期规则,P-R间期0.16",其后继以形态、时间正常的QRS波群,呈RS型。另可见频发房性期前收缩,P’与前一个窦性搏动的T波融合。房性期前收缩后可见连续两个逆行P波,呈P-QRS-P_1~--P_2~-序列,P_1~-、P_2~-形态不同,R-P_1~-和R-P_2~-间期固定,互差大于50ms,且以上现象重复出现。可能为:(1)房性期前收缩顺传经房室交界区至心室;(2)因交界区存在多径路现象,故房早逆传经快径路产生P_1~-,经慢径产生P_2~-(而在室性回波经慢速径路逆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植入,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对AV和VV间期进行优化,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收缩末的直径(LVDD、LVDS)及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LVEDV、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同步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心功能均得到改善,6 min步行距离增加,LVEF增加,LVDD、LVDS、LVEDV和LVESV缩小,心脏同步化指标得到改善。结论在超声指导下对AV、VV间期进行优化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改善双心室的同步性和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QT间期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观察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24h的QT间期离散度,并对比观察1周内发生与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QT间期离散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和心率校正QT间期离散度大于对照组(P〈0.05),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QT间期离散度显著大于无心律失常者(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增加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20.
李娟  秦利荣 《中国药师》2005,8(11):942-943
目的:了解美托洛尔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口服美托洛尔治疗后观察QT间期和QT间期离散性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平均QT间期和QT间期离散性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测量心电图的QT间期和QT间期离散性可观察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服用美托洛尔药物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