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于再灌注第11min开始,吸入40ppmNO直至关胸。观察术中平均肺动脉压(MPAP)、吸入氧浓度(FiO2)及潮气末端二氧化碳浓度(ET-CO2),同时取左桡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计算肺泡死腔率(VD/VT),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和肺泡氧合指数(OI),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以及白细胞介素-8(IL-8),观察术后应用人工呼吸的时间,并行肺超微结构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再灌注后VD/VT,P(A-a)O2,OI明显降低(P<0.05),术后使用人工呼吸机时间显著缩短(P<0.01);ICAM-1、IL-8、MDA明显降低(P<0.05);SOD明显升高;肺超微结构检查显示肺水肿明显减少。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术中存在明显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再灌注后11min吸入40ppmNO对该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加SOD活性,抑制ICAM-1、IL-8及MDA活性,降低及灭活/减少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术(CPB)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将30例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O组,NO组在CPB期间吸入40×10-6NO.CPB前和术后气管插管未拔前0~1 h,1~2 h,2~3 h测定气道压、吸入氧浓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并分别在同时点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死腔率(VDhD/VT)、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和肺泡氧合指数(OI),记录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同时各时相点以少量生理盐水灌洗气道,分别测定气道吸出物中总磷脂(TPL)、饱和卵磷脂(SatPC)、总蛋白(TP)值,计算SatPC/TPL和SatPC/TP.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O组VD/VTP(A-a)O2明显下降(P<0.01),OI、CaO2升高(P<0.01);两组CPB后SatPC/TPL和SatPC/TP较CPB前明显降低(P<0.01).NO组SatPC/TPL和SatPC/TP下降的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婴幼儿危重先心病CPB中存在明显的肺损害,表现为一些亚临床性肺功能损伤.吸入一定浓度的NO对CPB期间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可变流量NCPAP加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可变流量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VF-NCPAP)加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NICU收治的57例呼吸衰竭,早产儿分为:治疗组(VF—NCPAP加氨茶碱静注)23例、对照组A(传统NCPAP加氨茶碱静注)18例和对照组B(单用VF—NCPAP)16例。各自进行相应治疗,比较治疗后72h内不同时间段呼吸参数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h后,治疗组PaO2较对照组B上升明显。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治疗组PaCO2较对照组A和对照组B下降明显,治疗组OI(PaO2/FiO2)较对照组B上升明显,均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治疗24h后,治疗组PaO2较对照组A上升明显,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治疗48h后,治疗组FiO2较对照组A和对照组B下降明显,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治疗组OI较对照组A上升明显,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VF—NCPAP加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有较好的疗效,优于传统的NCPAP加氨茶碱或单用VF—NCPAP。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新生儿呼吸机撤离(简称撤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机械通气新生儿95例,定义48 h内无需重新插管者属撤机成功。以撤机成功率为因变量,以新生儿胎龄、体重、肺动脉压力水平、肺血流量、缺损大小、缺损类型、合并心衰、肺炎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筛选出可能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撤机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肺动脉压力、肺血流量大小和缺损类型是影响撤机成功率的重要因素(P均<0.05)。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的撤机成功率低于轻度肺动脉高压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肺血流量组的撤机成功率低于无高肺血流量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缺损组的撤机成功率低于单纯缺损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动脉压、肺血流量、缺损类型是影响撤机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中肺动脉灌注低温Perfadex液对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幼儿的肺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分为对照组(15例)和肺保护组(15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肺保护组体外循环期间于心脏阻断后向肺动脉灌注低温Perfadex液,对照组不灌注。分别于转流前、转流结束、手术结束、术后6h及术后24h测定两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以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和肺静态顺应性(TV/Pause)。结果两组体外循环后IL-6、IL-8、IL-10及MDA水平均升高,手术结束时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术后24h仍高于术前;肺保护组各时点IL-6、IL-8及MDA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各时点IL-10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肺保护组手术结束、术后6h及24h血氧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肺静态顺应性较术前明显降低,实验组变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动脉灌注低温Perfadex液能明显保护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6.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大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正常雄性SD大鼠27只,腹腔麻醉后随机分为3组(n =9),A组:钳夹肠系膜上动脉10s作为对照;B组:阻断动脉1h后,去除阻断,形成再灌注2h;C组:模型制作同B组。PC以100mg/kg气道滴入。所有动物再机械通气2h。监测动脉血气(PaO2)1肺顺应性(Cdyn)和气道阻力(R)和病理改变。结果 血气分析B组PaO2进行性降低(B组与A组比较,P<0.05),C组PS治疗后PaO2较为稳定,不表现为进行性下降,120min时较病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组与组比较,P<0.05),肺功能表现为B组Cdyn降低、R升高,治疗后Cdyn稳定,120min时略有升高(C组与B组比较,P<0.05),病理观察:B组肺水肿、间质出血、炎性细胞浸润及部分肺不张,C组治疗后病变减轻。结论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这种模型的肺损伤治疗中可明显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改良超滤对婴幼儿围体外循环期组织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改良超滤对婴幼儿围体外循环期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  2 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改良超滤组 (M组 )和对照组 (C组 ) ,M组采用Naik的改良超滤法进行超滤 ,C组采用常规超滤。分别于术前 (T1)、体外循环结束 (T2 )、体外循环后 2 0min(T3 )、术后 6h(T4)、术后 2 4h(T5)采桡动脉血 ,测定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乳酶脱氢酶 (LDH)、羟丁酸脱氢酶 (HBDH)活性 ,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体外循环结束至术后 2 4h ,两组AST、CK均明显升高 (P均 <0 .0 5 ) ,于术后 6h达峰值 ,与峰值比较 ,术后 2 4h无明显下降 (P >0 .0 5 ) ;体外循环结束至术后 2 4h对照组CK MB明显升高 (P <0 .0 5 ) ,超滤组体外循环结束至术后 6h显著升高 (P <0 .0 5 ) ,两组于体外循环后 2 0min达峰值 ,与峰值比较术后 6h显著下降 (P <0 .0 5 ) ,术后 2 4h超滤组与基础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LDH对照组术后 6h显著升高 (P <0 .0 5 ) ,超滤组体外循环结束时显著升高 (P <0 .0 5 ) ,均于术后 2 4h达峰值 (P <0 .0 5 ) ;两组HBDH均于体外循环后 2 0min显著升高 (P均 <0 .0 5 ) ,术后 2 4h达峰值 (P <0 .0 5 ) ;术后 6h超滤组HBDH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改良超滤可减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体外循环期间内源性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先心病患儿分为非紫绀型与紫绀型组,非紫绀型再分为肺高压与非肺高压组,于转流前、主动脉阻断后、转流结束、术后24h、术后72h和术后7d测定NO浓度。结果 主动脉阻断后略有降低,体外循环结束时显著增高,术后第1d仍处于较高水平,术后第3d恢复正常;在体外循环期间紫绀型与非紫绀型先心病血浆NO浓度的比较有显著意义;非肺高压组NO浓度升高显著,肺高压组则升高较少,两组术后24h及72h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 本实验显示术后24h、术后72hNO浓度升高显著,可能与体外循环所致的炎性反应有关;肺高压组则升高较少,易发生肺高压危象,这也是术后NO治疗肺高压危象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VT)和传统VT机械通气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治疗中的安全性的差异,评估小VT通气策略的疗效。方法将133例AHRF患儿分为传统VT通气组32例和小VT通气组101例,根据VT调整呼气末正压(PEEP),监测肺动态顺应性(Cdyn)、呼吸功(WOB)、呼吸道阻力(Raw)、呼吸道闭合压(P0.1)、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氧合指数(OI)、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观察患儿氧合改善情况、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撤机情况以及患儿转归情况。结果 1.小VT组与传统VT组,Cdyn、Raw在上机1 d、3 d,WOB在上机3 d、5 d,P0.1在上机5 d、7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小VT通气24 h氧合改善较传统VT通气明显,pa(O2)、p(A-a)(O2)、O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2.小VT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危重患儿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Cdyn、Raw、WOB、P0.1等呼吸力学指标有助于判断机械通气过程中患儿肺部病变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并判断撤机时机。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方面,小VT通气优于传统VT通气。小VT通气在降低AHRF患儿病死率方面,并不优于传统VT通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新生儿呼吸机撤离(简称撤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机械通气新生儿95例,定义48h内无需重新插管者属撤机成功。以撤机成功率为因变量,以新生儿胎龄、体重、肺动脉压力水平、肺血流量、缺损大小、缺损类型、合并心衰、肺炎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筛选出可能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撤机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肺动脉压力、肺血流量大小和缺损类型是影响撤机成功率的重要因素(P均〈0.05)。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的撤机成功率低于轻度肺动脉高压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肺血流量组的撤机成功率低于无高肺血流量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缺损组的撤机成功率低于单纯缺损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动脉压、肺血流量、缺损类型是影响撤机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