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超  向伟  朱洲均 《黑龙江医学》2021,45(21):2257-2259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后内侧双通道入路与开放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5例腘窝囊肿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膝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镜下后内侧双通道入路组)和传统开放手术切除治疗(传统方法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关节镜双通道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都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组,膝关节Lysolm评分两组术前、术后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镜下后内侧双通道入路对于腘窝囊肿的临床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和术后疼痛轻等特点,可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探讨关节镜结合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与单纯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骨科收治的因膝关节骨关节炎接受手术治疗的34例(39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为关节镜联合OWHTO手术治疗的共17例,B组为单纯接受OWHTO手术治疗的共22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  结果  (1)2组患者在术前HSS评分、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2)2组患者术后3 d、1月的 HSS 和、VAS 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有显著差异,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2组术后3月、6月、12月的 HSS 和、VAS 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无显著差异;2组患者术后3 d、1月、3月、6月、12月的膝关节活动度均无明显差异(P > 0.05)。  结论  关节镜联合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相比较于单纯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早期在疼痛缓解方面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中远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联合放疗治疗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联合放疗治疗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26例,术后随访4~17个月,平均12个月。观察患者疼痛、肿胀、活动度及患肢整体情况,通过IKDC及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术后通过MRI评价是否复发。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PVNS。2例累及内侧半月板,2例累及前交叉韧带。术后3个月随访,5例发生轻微疼痛,6例发生轻度肿胀。末次随访,1例患者出现轻度疼痛,2例出现肿胀,所有患者无关节积液。平均IKDC评分由术前的(61.27±1.60)分提高到术后的(86.92±0.93)分,平均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60.96±1.52)分提高到术后的(86.31±1.17)分。MRI评估发现有1例出现内侧半月板处复发,但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正常,无关节疼痛及肿胀。余患者在MRI表现上无复发。结论关节镜联合放疗治疗膝关节弥漫性PVNS,能够进一步降低复发率,有利于滑膜炎的治疗。关节镜手术对关节损伤小,恢复快,手术费用少,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整体的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全关节镜手术与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后路开放切除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腘窝囊肿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行双后内侧入路全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后路开放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半年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开放性滑膜切除术与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4年3月至2013年10月手术治疗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膝关节弥漫型PVNS患者47例,所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放性手术组和关节镜手术组,其中开放性手术组17例(接受开放性滑膜切除术)、关节镜手术组30例(接受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两组术后常规放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7±16.3)个月(10~30个月),记录所有患者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关节活动度、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以及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随访期间共8例患者复发,复发率17.0%;其中开放性手术组3例复发,复发率17.6%;关节镜手术组5例复发,复发率16.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放性手术组末次随访和术前的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分别为(97.5±14.3)°和(69.7±12.6)°,(74.5±6.1)和(38.6±5.4)分,(77.5±5.8)和(42.4±4.6)分,关节镜手术组末次随访和术前的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以及Lysholm评分分别为(128.6±13.9)°和(64.9±13.2)°,(87.4±6.7)和(37.2±4.9)分,(86.2±6.2)和(41.9±5.3)分,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均<0.05),关节镜手术组末次随访的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较开放性手术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开放性滑膜切除术与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弥漫型PVNS的复发率相当,但后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前者,所以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弥漫型PVNS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王卫涛  赵金康  马兴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2):1991-1994
  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26例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经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治疗前后关节功能变化、关节疼痛改善情况,评价关节镜治疗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中的治疗价值,同时评价联合局部方式治疗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9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入院行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手术,术中改变及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患者26例,其中15例患者单纯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11例患者术后进行病变关节局部放射治疗。术后患者随访88.6(3~132)个月。分别记录患者关节镜手术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关节疼痛评分(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统计分析关节镜治疗前后VAS评分、Lysholm评分变化。通过患者关节肿痛情况及MRI评估结果判定患者是否复发,并比较单纯关节镜治疗及术后联合局部放射治疗2组间复发有无差异。  结果  26例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术后病理提示均提示符合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26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4.60±0.88)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35±0.82)分(P<0.001);Lysholm评分由(41.00±7.45)分升高至(80.27±4.53)分(P<0.001)。单纯行关节镜治疗组术后复发比例为26.67%,关节镜联合术后局部放疗术后复发比例为9.0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治疗能有效减轻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术后联合局部放射治疗,具有更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膝关节清理术与非手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单膝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组(43例)与非手术组(56例)。非手术组采用塞来昔布、小苏打片等药物联合膝关节冷敷治疗;手术组采用关节镜膝关节清理术。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时膝关节疼痛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ROM)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ROM、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VAS评分下降,ROM和Lysholm评分升高(P<0.01);手术组较非手术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关节镜膝关节清理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强  胡勇 《四川医学》2007,28(7):754-755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9~2005年我院共手术治疗23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均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其中1例因绒毛结节巨大,镜下切除困难,辅助小切口开放手术切除。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6年,平均3.7年,均未见复发。术前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为(64.7±4.3),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34.5±5.8),末次随访时,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为(84.2±5.3),术前术后比较t=1.427,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7.3±4.9),术前术后比较t=2.36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膝关节功能优于术前。结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通过关节镜手术彻底切除,治疗效果可靠,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腰椎管狭窄症的老年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并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经皮组与常规组,每组30例。经皮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黄韧带部分切除术,常规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减压并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VAS评分、住院天数、腰椎活动度)与临床效果。结果经皮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腰部疼痛VAS评分、住院天数、腰椎活动度相比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下肢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临床疗效显著率为96.67%,常规组为7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老年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与常规开放手术比较,可减少手术对机体产生的机械性创伤,进而缩短恢复时间,降低腰部疼痛情况,改善腰椎活动度,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粘连僵直型膝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4月本科室收治的粘连僵直型膝关节僵硬患者21例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10,开放手术)与观察组(n=11,关节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伸角度、术后出血量、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屈伸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愈合均一期甲级愈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治疗粘连僵直型膝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好,具有出血少、疼痛轻、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