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目的:对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粘连性肠梗阻的8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粘连性肠梗阻开腹手术治疗,而对于实验组患者则予以肠梗阻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进食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还有住院时间和再发肠梗阻时间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在术后的排气时间为20 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8 d。此组有1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复发的状况,占32.5%,9例患者的手术创口出现了感染现象,占22.5%,平均住院时间为23.2 d。实验组40例患者在术后有8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复发,占20%,5例患者发生手术创口感染的症状,占12.5%,所有患者在术后的排气时间为25 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42 d,平均住院时间为9.3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有很多的优点,如身体功能恢复快和创口小以及并发症少还有后遗症少等等,而且腹腔镜肠粘松解术在治疗肠梗阻时,不仅能够使再发粘连得以减少,除此之外,还能够使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所以,由此看来,腹腔镜肠粘松解术对于治疗肠梗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抛硬币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标记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使用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40例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进食时间、术中出血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进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术中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患者在并发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治疗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进食时间,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健康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与腹腔镜手术联合微创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外科2001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4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3例,施行中西医结合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对照组73例,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5±18)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4±19)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首次排气时间为(1.3±1.2)d,对照组平均首次排气时间(2.1±1.8)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6/14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17/1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2±4.3)d,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为(9.3±4.7)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费用为(6964±2539)元,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为(7534±2813)元,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与腹腔镜手术联合微创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所需的8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均为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患者,将其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知晓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常规开腹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长、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为(72.58±20.23)min,术中出血量为(25.03±8.77)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1.23±4.11)h,下床时长为(21.36±5.55)h,住院时长为(3.77±1.03)d,并发症发生率为4.54%;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为(124.23±19.22)min,术中出血量为(151.36±18.99)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98.45±10.36)h,下床时长为(50.36±10.54)h,住院时长为(7.21±1.22)d,并发症发生率为18.1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可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长,使患者快速恢复正常的生活,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十分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松懈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松懈手术治疗,术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疗效相关指标及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5d观察组生存质量评估中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应激四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松懈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微创、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与开腹手术相比,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接诊的4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观察组,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同时选择以往行传统开腹手术的4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随访6个月时的粘连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1.30%(42/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56.75±9.43)h,术后排气时间为(98.22±10.05)h,下床活动时间为(5.60±1.06)d,总住院时间为(6.88±1.14)d;对照组分别为(95.77±11.46)h、(138.97±12.41)h、(7.61±1.32)d和(9.26±1.20)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例(P<0.05).结论: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高,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粘连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在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开腹组(对照组31例)和腹腔镜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开腹粘连松解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进行微创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率情况。结果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术中、术后指标情况。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经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发率为5.88%(2/34),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发率为25.8%(8/31),经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时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进行微创治疗,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普通开腹手术,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恢复和出院时间,同时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应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80例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及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手术前、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本组手术前,且观察组VAS评分(1.02±0.15)分低于对照组的(2.36±0.36)分、WHOQOL-BREF评分(88.12±3.45)分高于对照组的(75.23±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4%低于对照组的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郭廪 《中国医药指南》2014,(32):268-269
目的分析对比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肠肠梗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胃肠功能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肠鸣音时间、胃肠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显著,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6,(15):190-193
目的探讨腹腔镜用于粘连性肠梗阻诊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9例;按收治时间前后,前29例行开腹手术(对照组),后30例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各临床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PA水平均较术前提高,CRP水平、PCT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A升高较观察组更为显著,CRP、PCT水平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48.3±6.8)m 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12.5±1.8)h、恢复肠胃功能时间(3.0±0.5)h、出院时间(5.1±0.7)d等,观察组较对照组[(70.4±9.7)m L、(68.2±12.7)h、(4.6±1.2)h、(9.7±1.4)d]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出现3种3例,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并发症5种14例,发生率为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用于粘连性肠梗阻诊治中,手术创伤小降低了出血量,且炎症反应轻微、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45例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较短,术后需要镇痛及并发症、再梗阻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腹腔镜术式,与传统开腹术式相比,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较少,风险低,对患者机体扰乱小,术后恢复较快,且明显降低了术后镇痛及并发症发生,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行肠粘连松解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状况等指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消化道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小儿消化道畸形患儿,按照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不同类型疾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十二指肠梗阻、肠重复畸形、胆总管囊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时间分别为(97.36±30.65)、(87.11±25.66)、(164.45±42.56)、(157.38±40.63)min,十二指肠梗阻、肠重复畸形、胆总管囊肿、先天性巨结肠住院时间分别为(7.18±2.42)、(9.16±1.70)、(7.43±1.44)、(11.52±3.25)d;对照组十二指肠梗阻、肠重复畸形、胆总管囊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时间分别为(114.57±37.52)、(128.36±42.30)、(185.61±50.23)、(188.50±62.09)min,十二指肠梗阻、肠重复畸形、胆总管囊肿、先天性巨结肠住院时间分别为(9.63±3.31)、(13.51±4.32)、(12.60±2.80)、(15.61±2.42)d;观察组十二指肠梗阻、肠重复畸形、胆总管囊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消化道畸形的应用价值较高,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有利于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15.
陈丹 《中国当代医药》2014,(22):37-38,41
目的:探析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10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观察组52例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4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39/50),且胃肠减压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及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可全面改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与评价肠梗阻导管在治疗腹腔手术后并发肠梗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腹腔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鼻胃管治疗。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胃肠减压量、腹围缩小程度、腹部病症缓解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65.5%(P<0.05),胃肠减压量、腹围缩小程度、病症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P均<0.05)。结论内镜下肠梗阻导管在治疗腹腔手术后并发肠梗阻中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对左半结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患者行I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左半结肠癌继发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接受I期切除吻合术,对照组接受Hartmann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98.8±9.6)min、住院时间(15.6±4.5)d、均显著短对照组的(148.5±19.8)min、(22.5±6.8)d。实验组发生术后并发症4例(13.3%),显著少于对照组的8例(26.7%)。实验组术后2年生存率70.0%.对照组46.7%,实验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期手术可有效缓解梗阻,术后并发症少,生存率高,对左半结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后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应用后腹腔镜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效果.方法 采用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22例(后腹腔镜组),开放手术21例(开放手术组),两组分别就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等进行比较.结果 后腹腔镜组手术出血量(32.0±10.0)ml、术后排气时间(31.0±5.7)h、平均住院时间(7.0±1.6)d,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的(70.0±11.9)ml、(52.0±6.9)h、(14.0±1.4)d;手术时间(113.0±7.6)min,长于开放手术组的(72.0±6.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6,8.14,11.37,11.36,均P<0.05).结论 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途径直接,不会对腹腔内脏器造成干扰和污染,且损伤小、痛苦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随着熟练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加之相关操作器械的更新,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可以替代开放性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