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保证各类切口预期愈合,避免交叉感染,因此,应加强骨科病区换药室的管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压涡流冲洗加扩大无菌覆盖面,以促进手术切口愈合并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4月外科择期及急诊手术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单双月顺序分为对照组304例和观察组296例,观察组患者术毕关闭腹膜后采用37℃生理盐水加压涡流式冲洗手术切口,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手术室等温的生理盐水边冲边擦洗手术切口,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时间及费用等。结果两组比较,切口甲级愈合率观察组为98.31%,对照组为95.07%;感染率观察组为1.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3%;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时间及换药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7℃生理盐水加压涡流冲洗加扩大无菌覆盖面能促进切口愈合,缩短愈合时间,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和经济负担,且方法简单,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加强骨科换药室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使住院患者手术后伤口在换药方面不发生院内感染.方法 将128例换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6例患者,换药按消毒隔离制度;对照组62例患者,换药按常规.将两组患者换药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伤口一期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伤口一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换药室的消毒隔离,为换药室创造了良好环境,减少了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换药时机对眼科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为降低眼科手术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行眼睑手术患者3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48h进行局部换药,观察组患者于术后24h对手术部位进行局部换药;对两组患者感染率进行统计,并于术后7d对两组患者切口愈合进行评价,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无感染病例,对照组有4例患者确定感染,感染率为2.50%,对照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甲、乙及丙级切口愈合率分别为91.88%、6.88%及1.25%,观察组分别为96.88%、3.13%及0;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眼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换药有利于其切口愈合,减少感染的发生,术后24h是较为理想的换药时机。  相似文献   

5.
外科换药室消毒质量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良发生率为4.16%.干预后为1.59%.结论 外科换药室消毒质量直接影响换药伤口的愈合,应加强换药室消毒感染的管理,提高消毒质量,降低伤口医院感染的发生,为伤口换药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吴富卫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1):1531-1532
目的 总结腹壁切口疝的诊治经验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1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1~2年患者的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21例患者手术成功,其中切口一期愈合17例,二期愈合4例.手术切口感染2例,经抗炎及换药治疗,感染切口二期愈合.手术时间76~131(102±13) min;住院7~12(8.9±1.3)d,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2年,16例患者获得随访,无一例腹壁切口疝复发.结论 依据腹壁切口疝缺损大小选择合理的手术修补方案治疗,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前列腺肥大及糖尿病老年患者给予及时处理,切口感染率低,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陈青飞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216-1217
目的 对应用湿性敷料换药方式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84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采用传统外科换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湿性敷料换药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症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平均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湿性敷料换药方式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骶尾部藏毛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6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1例患者给予切开引流及抗炎治疗后手术,全部病例均行一期切除缝合,1例因创面大行“Z”形皮瓣移植术.结果 16例患者中12例一期愈合,2例术后有小的裂口,给予理疗及换药后,约1周后愈合.2例切口感染,给予敞开换药后愈合.结论 术前仔细检查、手术完整切除、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 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杨春红 《现代养生》2014,(4):122-122
目的:对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10例,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所选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50例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感染患者。对对照组中的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感染染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而对实验组中的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感染患者采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平均换药次数进行记录,并且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所选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感染时间为(27.65±3.12)d,平均换药次数为(23.13±3.41)次;而实验组中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感染时间为(13.35±2.12)d,平均换药次数为(10.46±2.31)次,即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的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更短,且平均换药次数更少,p<0.05。结论:在对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感染感染患者进行伤口处理时,采取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的愈合情况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应用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换药对患者切口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提供相应的依据和经验。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行外科腹部疾病手术的患者602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换药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换药方法,在对照组常规清洗的基础上,在患者伤口表面覆盖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每2~3d换药1次,直至患者切口愈合;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费用、VAS评分、换药次数、SSI发生率、创缘反应、创面渗出量比例及切口甲级愈合率。结果第二、三、四次换药后,对照组创缘反应及创面渗出量数据高于试验组,P均<0.05;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愈合时间、换药费用及次数的数据比较,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SSI发生率为1.99%,对照组患者的SSI发生率为9.97%,对照组SSI发生率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6.38%,对照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73.09%,试验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次换药后试验组VAS评分为1.92±0.45,对照组VAS评分为4.11±0.62,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换药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促进切口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经济负担,防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探讨.分析我院于2006年1月~2009年12月的46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结果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有孕妇肥胖、贫血、营养不良妊娠合并症、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急诊手术、手术及住院时间长、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相关因素.结论:加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护理,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征象,尽早处理,扩开切口,拆除缝线,局部彻底清创.每天坚持换药,二期缝合切口,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并使切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应用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换药对患者切口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提供相应的依据和经验。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行外科腹部疾病手术的患者602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换药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换药方法,在对照组常规清洗的基础上,在患者伤口表面覆盖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每2~3d换药1次,直至患者切口愈合;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费用、VAS评分、换药次数、SSI发生率、创缘反应、创面渗出量比例及切口甲级愈合率。结果第二、三、四次换药后,对照组创缘反应及创面渗出量数据高于试验组,P均<0.05;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愈合时间、换药费用及次数的数据比较,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SSI发生率为1.99%,对照组患者的SSI发生率为9.97%,对照组SSI发生率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6.38%,对照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73.09%,试验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次换药后试验组VAS评分为1.92±0.45,对照组VAS评分为4.11±0.62,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换药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促进切口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经济负担,防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敷料在胸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中的临床疗效,为切口感染患者换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2月于医院心胸外科接受开胸手术治疗后发生切口感染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干纱布换药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湿性愈合敷料换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新生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及切口完全愈合时间分别为(4.63±1.92)(12.46±3.51)d,显著短于对照组(7.45±2.87)(18.73±4.16)d;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愈合辅料可以加速开胸手术切口部位感染患者切口的愈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并降低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对预防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为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9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换药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试验组为4.1%、对照组为18.4%,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8.1±1.9)d和(11.5±2.8)d,换药次数分别为(2.5±1.8)次和(4.9±3.1)次,两组患者在愈合时间以及换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裂开以及肿瘤种植等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能有效减少直肠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缩短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直肠癌手术患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医院感染发生率直接影响综合医院医疗水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降低患者死亡率、致残率至关重要。外科换药室作为直接处理患者伤口创面的场所,对控制手术切口及创面感染不可忽视,因此做好换药室的管理至关重要。1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科室主任护士长加大监管力度,设专人管理,对医师护士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手外伤多为综合伤,常同时伴有皮肤、骨、关节、肌腱、神经和血管损伤,完全或不完全断指、  相似文献   

16.
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诊换药室是对患者的手术切口、外伤创面或感染等进行换药处置的场所,因此,必须切实做好门诊换药室的消毒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预防交叉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笔者就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我院门诊换药室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的疗效。方法:将32例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湿性愈合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并对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时间、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与传统疗法相比,湿性愈合疗法切口愈合时间缩短,换药次数与时间明显减少,治愈率提高。结论:在有效处理伤口的基础上,湿性愈合疗法换药可缩短手术后裂开切口的愈合时间,效果优于普通换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持续负压密封引流(VSD)与普通清创换药在治疗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3年4月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共41例,采用随机分组,其中采用VSD治疗的患者(VSD治疗组)21例,采用普通清创换药的患者(普通换药组)20例;通过记录感染切口的清洁时间、愈合时间、切口愈合分级、感染的并发症、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比较VSD与普通换药的疗效。结果 VSD组切口清洁时间为(5±1)d,切口愈合时间为(10±1)d,普通换药组分别为(8±2)d、(14±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口愈合分级VSD组甲级95.6%、乙级4.4%,普通换药组甲级81.5%、乙级10.4%、丙级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与普通换药组比较,感染并发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SD治疗组有1例出现术后大量出血,为负压吸引导致血管吻合口破裂所致;VSD组术前和术后VSA疼痛评分差值为(4.86±0.67)分、满意度为(9.85±0.99)分,而普通换药组分别为(2.24±0.77)、(7.21±1.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负压密封引流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与普通换药相比,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愈合时间、降低切口感染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乳腺纤维瘤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手术治疗的122例乳腺纤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结果 122例患者中,120例(98.5%)切口一期愈合,2例于拆线后换药2~3次愈合(总愈合率100.0%);因创内血肿致感染1例(1.6%);肿瘤恶变3例(恶变率2.5%).结论手术切除是乳腺纤维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做好围手术期各项注意事项及护理措施是提高切口一期愈合率、降低感染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皮下置硅胶引流管负压引流在预防腹腔重度污染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的作用,以预防切口感染。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回顾性调查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同样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缝合关腹,采用多次换药处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皮下置硅胶引流管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体温恢复及切口愈合等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切口感染率及感染切口敞开换药二期缝合率观察组均为0,对照组切口感染率15.79%、感染切口敞开换药二期缝合率10.5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重度污染开腹手术患者实施皮下置硅胶引流管负压引流,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