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笔者自 1 996~ 1 999年 ,自拟健乳消癖汤按排卵周期加减治疗 3 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 ,疗效满意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 6例患者均来自门诊 ,年龄 2 1~ 5 9岁 ,平均3 6 .5 1岁 ;已婚 3 3例 ,未婚 3例 ;病程 <6个月 1 9例 ,6个月~ 2年 1 1例 ,>2年 6例 ;单纯乳腺上皮增生 2 7例 ,乳腺囊性增生 9例。2 诊断标准参照 1 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1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 ;2临床体检单侧或双侧乳房触及圆形肿块 ,质韧不坚 ,边界不清 ,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推之可动 ;3乳房疼痛或肿块多与月经周期及情志有关 ;4乳房…  相似文献   

2.
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2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4年开始,我们应用自拟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20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300例乳腺增生门诊患者均为女性,经临床手检、彩超检查,严格筛选,排除恶性病变后随机分为2组,应用乳癖消治疗200例(下称治疗组),口服乳块消片治疗100例(下称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病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后到绝经前,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乳癖消、逍遥丸、天冬素片及三苯氧胺等。我们研制了乳痛灵I号口服液,3年来治疗观察384例病人,并与乳癖消、逍遥丸相比较,疗效满意。1 一般资料选择本病患者848例分为三组:乳痛灵I号组384例,乳癖消组268例,逍遥丸组196例。年龄20~58岁,平均38.4±2.6岁,为本院乳腺病门诊病例。病程最长10年,最短1个月。双侧乳房肿块286例(74.5%),单侧98例(25.5%),合并乳房纤维瘤87例(22.7%)。2 诊断标准1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肿块,伴有乳房胀痛或刺痛,乳房经前…  相似文献   

4.
我院妇科门诊自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3月 ,采用自制的消癖 1号、消癖 2号治疗乳腺增生病 12 0例 ,收到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 0例均系妇科门诊患者 ,其中已婚 88例 ,未婚 32例 ;年龄 17~ 4 8岁 ,平均 33.6岁 ;病程 6个月~ 2 0年。单侧乳房发病 2 6例 ,双侧乳房发病 94例。诊断标准为乳房单侧或双侧有大小不等的肿块 ,多数伴有乳房疼痛等症状 ,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钼钯摄片或彩超、红外扫描检查确诊 ,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 ,如经前、青春期及乳痛症。2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月经周期用药 ,即月经干净至排卵期用消癖1号 (鹿…  相似文献   

5.
乳痛灵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 1 999年 ,笔者自制乳痛灵治疗乳腺增生病 32 0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 .1 病例选择  44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的诊断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中乳癖的诊断标准 ,结合 B超、近红外光检查 ,除外其它乳腺病变。1 .2 一般情况 治疗组 32 0例 ,年龄最大 52岁 ,最小 1 9岁 ,平均 36岁 ;病程最短 2周 ,最长 3年 ;乳腺单侧患病 99例 ,双侧患病 2 2 1例。对照组 1 2 0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51岁 ,平均 36.7岁 ;其中病程最短 3周 ,最长 4年 ;乳腺单侧患病 48例 ,双侧患病72例。2组年龄、病程、病情相似 ,经…  相似文献   

6.
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病55例福建省老年医院(350003)周黎华李鲁霞我们采用辽宁桓仁三株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病55例,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①双侧或单侧乳房均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大多数患者乳房疼痛与月...  相似文献   

7.
我们采用自拟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1 0 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观察的1 0 8例均系我院门诊患者,其中已婚84例,未婚2 4例:年龄2 0~30岁者38例;31~4 0岁者5 6例;4 1~5 0岁1 4例;病程0 5年以内者2 6例;0 5~1年者5 2例;2年以上者30例;单侧乳房发病者4 3例;双侧者6 5例;肿块所在象限以外上象限为多,其形态片块型6 2例;结节型38例,混合型8例。   2 诊断标准①乳房单侧或双侧有大小不等的肿块,且多数伴有乳房疼痛等症,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②钼钯乳房X线摄片或红外线检查,即可确诊。③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如经前乳…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 1 996年 8月至 1 998年 1 0月采用中药方法治疗乳癖 88例 ,疗效较好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本病。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和疼痛 ,其大小及硬度不恒定、与皮肤不粘连 ,无溢乳 ,表面光滑、活动 ,局部无红肿 ,锁骨上淋巴结无肿大 ,通过X线乳房摄片、冷光源强光照射、红外线热象检查、穿刺病检等排除乳腺癌及乳腺纤维瘤等 ,而确诊为乳腺小叶增生病。 88例均为女性。平均病程 40 3月 ,其中 ,单侧 5 8例 ,双侧 3 0例 ;年龄 2 0~ 3 0岁 2 4例 ,3 1~ 40岁 4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癖消片治疗实验兔乳腺组织增生的疗效。方法:用苯甲酸雌二醇复制兔乳腺增生模型,分别饲喂乳癖消片和小金丸,观察实验兔乳房的大体形态和组织学形态变化。结果:乳癖消片能有效抑制乳腺导管上皮及腺沧上皮的增生。结论:乳癖消片对实验兔乳腺增生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乳腺增生病,中医谓“乳癖”。笔者自2001年4月至2007年4月用乳癖康合剂加减治疗乳腺增生1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病例选择1.1纳入病例标准符合本病中医、西医诊断标准。多由情志内伤、肝郁脾虚、痰瘀凝滞而致。1.2排除病例标准所有病例治疗前均经红外线扫描,钼靶X线乳房摄片,组织病理学检查,除外乳癌、乳腺纤维瘤等疾病而确诊为乳腺增生病。2临床资料所有入选病例均为女性,180例,按5∶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已婚120例,未婚30例,年龄20~30岁50例,31~40岁80例,41~52岁20例,平均年龄34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  相似文献   

11.
乳腺增生症是成年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对此,笔者于2007年1月~2010年1月,临床采取自拟乳散方加减治疗122例本病患者,获效较好,兹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所观察的239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女性;年龄20~50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3年.临床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乳腺弥漫性隐痛或胀痛或钝痛,体检时病人乳房内可触及片状、结节状、条索状肿块,所有病例经彩超、钼靶检查,排除乳腺癌及纤维瘤等其他乳腺疾病,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乳腺增生病的诊断标准[1].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2例,采用自拟乳散方治疗;对照组117例,采用口服乳癖消片治疗.  相似文献   

12.
2000-09~2004-10,我们自拟乳消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病87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87例中年龄最小21岁,最大49岁,平均3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年;双侧增生59例,单侧增生28例;月经周期正常51例,异常36例,伴痛经19例。诊断标准:①有乳腺肿块,且多伴有乳房疼痛,连续3个月不  相似文献   

13.
内外同治乳癖13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应用中医中药内外同治治疗乳癖 130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门诊病例 ,全部为女性患者 ,随机抽取 2 56例 ,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130例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53岁 ,平均 32 .2岁 ;病程最长 10 a,最短 1个月。其中单侧增生 2 3例 ,双侧增生10 7例。对照组 12 6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50岁 ,平均年龄 33.8岁 ;病程最长 8a,最短 1.5月。其中单侧增生 2 0例 ,双侧增生 10 6例。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乳癖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 ,排除…  相似文献   

14.
乳增康治疗乳腺增生症1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临床资料120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已婚105例,未婚15例;年龄22~29岁25例;30~39岁85例,50岁以上10例;双侧发病76例,单侧发病44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乳癖”的诊断标准[1]。排除乳腺纤维瘤等其他乳腺疾病。2治疗方法给予中药乳增康治疗。药物组成:赤芍15  相似文献   

15.
乳达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 7月~ 1999年 10月 ,我们用中药制剂乳达康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 30 0例 ,并与用乳癖消片治疗的 10 0例作对照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病历选择 诊断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1)乳房内可触及豆粒大小韧硬结节、肿块 ,触痛 ,肿块边境欠清 ,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  相似文献   

16.
乳舒丸治疗乳腺增生病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桂莲 《河北中医》2001,23(7):511-512
1997-08~1999-12,笔者采用自拟乳舒丸治疗乳腺增生病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120例均为本院门诊女性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51岁,其中20~25岁9例,25~45岁82例,>45岁29例;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1年,其中<1年84例,≥1年36例;双侧乳腺增生86例,单侧乳腺增生34例;伴有月经不调76例。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乳癖的诊断标准确诊,并配合B超或远红外线检查,排…  相似文献   

17.
浅谈从调摄冲任治乳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迪梨 《光明中医》2011,26(5):907-908
乳癖,是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好发于25~45岁的妇女,其发病率约占乳房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西医的乳腺增生病属乳癖范畴。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及情志的变化密切相关。根据研究资料发现本病有癌变危险,尤其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1]。临床上,中医辨证论治较西医治疗有较大的优势,常从调摄冲任治疗乳癖。  相似文献   

18.
自 1 991年~ 2 0 0 0年 8月 ,笔者用自拟中成药配合方治疗乳腺增生病 60例 ,获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均为女性 ,年龄在 1 9岁~ 47岁之间 ,平均31 .6岁 ;病程半年~ 2年 ;未婚 1 1例 ,已婚 49例 ;病发于单侧者 1 8例 ,双侧者 42例。全部病例均未发现“橘皮征”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 ,经近红外光乳腺透照检查均符合乳腺增生病诊断 ,其中小叶增生型 40例 ,纤维腺病 1 7例 ,囊性增生型 3例。2 治疗方法乳治 号 :乳核散结丸、逍遥丸、公英片。乳治 号 :乳癖消、逍遥丸、公英片。乳治 号 :乳核散结丸、公英片。乳治 号 :乳癖消、…  相似文献   

19.
乳癖消贴膏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癖消贴膏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105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乳癖消贴膏外用和乳癖消片口服,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和乳腺组织灰阶度,彩色多普勒血流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4.67%、53.33%,总有效率分别为94.67%,80%,P<0.05,治疗组在改善乳腺组织灰阶度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癖消贴膏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能改善乳腺组织的灰阶度,调整腺体的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20.
疏肝消癖汤治疗乳癖51例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孙挂姣乳癖类似于现代医学所指的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性增生部分瘤样变、乳腺纤维瘤等多种乳房疾病。自1990年5月至1994年8月,笔者以自拟疏肝消癖汤治疗5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