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晓岚 《肝脏》2014,(10):809-810
目的:探讨同期肝叶切除手术联合胆道镜手术的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48/50)明显比对照组80%(40/50)高(P<0.05);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8%(49/50)明显高于照组74%(37/50)(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50)明显低于对照组24%(12/50)(P<0.05)。结论同期肝叶切除手术联合胆道镜手术的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临床体会要点构架.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列为腹腔镜组,另选取同期在本月接受开腹肝叶切除术的20例患者作为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复发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疼痛情况结果:开腹组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在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对提升安全性和舒适度的效果.方法 从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择取80例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40例)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行以舒适护理,对照分析两组患者安全性和舒适度.结果 从安全性上来看,研究组高血压、心律失常、低氧血症、低血压、低温寒战、躁动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从舒适度上来看,研究组生理、社会文化、心理精神、环境等方面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从护理满意度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中,舒适护理的应用可以提高安全性和舒适度,使患者更加认可和满意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合并高血压的老年和非老年甲状腺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行甲状腺手术且合并高血压的非老年患者30例为A组,同期行甲状腺手术且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30例为B组,两组均在常规麻醉方法基础之上使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记录两组血流动力学的波动状况和患者在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丙泊酚使用量及瑞芬太尼使用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与T1时间点相比,A组患者在T2、T3、T4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MAP)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而两组在T2、T3及T4时的心率和MAP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镇静-躁动评分(S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苏醒期躁动人数和呛咳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和年轻患者相比,静脉泵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以显著降低合并高血压的老年甲状腺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状况,麻醉药物使用量较少且不影响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佐辛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苏醒期躁动及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06~2014-06该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手术结束前15 min,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0.1 mg/kg地佐辛,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1μg/kg芬太尼,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拔管时间、视觉模拟评分、躁动评分和拔管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平均唤醒时间、平均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管时和拔管后15 min视觉模拟评分和躁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15 min静注地佐辛0.1 mg/kg能够有效地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其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级心理护理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和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6/2014-06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归为观察组,并选取2010-06/2012-06期间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归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分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的评分,并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结果:出院时,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H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分级心理护理可明显降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希望水平,最终达到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epidural block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GEA)在老年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HC)患者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6月于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住院诊治的70例老年PHC患者,均在本院行肝叶切除术治疗,7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4)。观察组患者给予GEA,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全身麻醉。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应激反应指标[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内皮素(endothelin,ET)]、苏醒质量、麻醉药物用量和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水平)等的变化情况。结果与麻醉前(TO)时点比较,2组气管插管后(T2)至拔管前(T4)时点的MAP、HR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Cor、ET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拔管、麻醉后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和麻醉药物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4 h、24 h时免疫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肝叶切除术的老年PHC患者,GEA有助于维持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还有利于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对其术后苏醒和免疫功能恢复也可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鼠肝部分切除术的应用解剖及实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Wistar大鼠肝脏及脉管进行系统的解剖学观测,并建立肝部分切除术的实验模型.方法:对40只大鼠原位观测、肝叶切除和离体观测,明确大鼠肝脏位置、分叶、脉管系统以及比邻的特征;54只大鼠按照切除体积的不同,随机分为9组,应用无血切肝技术,实施大鼠原位肝部分切除术,观察术后肝叶和大鼠生存情况.结果:各肝叶形态、比例较为恒定,均有相对独立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回流系统,易于结扎肝蒂行肝叶切除.按照不同的肝叶组合.成功实施了切除比例为10%-90%肝部分切除术.结论:以肝叶4分法为基础的肝脏应用解剖和无血切肝技术的应用是实施大鼠不同切除比例的肝部分切除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系统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对患者躁动的影响情况.方法 抽选100例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通过随机法分为各50例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躁动发生情况以及各项基础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系统化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提升患者手术康复质量,降低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发生率,确保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46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未开展针对性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23例:开展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48 h...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考察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室麻醉护理后,患者在全身麻醉苏醒期的躁动情况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方法实验对象抽取自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此次试验抽取患者64例,所选患者均需进行全身麻醉,随后依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室内常规麻醉护理,实验组患者是在常规麻醉护理的基础之上联合使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观察比对两组患者在全麻手术结束后苏醒期的躁动情况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由统计结果可知,就患者苏醒期的躁动情况来看,实验组中患者的躁动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就患者生命特征变化情况来看,实验组中患者的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等生命体征均要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并偏向正常值范围,且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实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能够有效的维持患者正常的生命特征状态,稳定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心率值,显著降低患者在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在胃癌根治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6/2014-06绍兴市人民医院9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7%vs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胃肠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进行腹部手术全麻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G组)和对照组(D组),各20例。G组给予麻醉苏醒护理,D组给予正常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变化躁动情况。结果 G组的患者苏醒期躁动率低于D组的患者苏醒期躁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具有显著作用,可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对老年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12~2016-05行择期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42例和七氟醚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七氟醚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语言应答时间均明显长于丙泊酚组(P0.01)。七氟醚组拔管后5 min、15 min躁动评分均明显高于丙泊酚组(P0.01)。七氟醚组术后1、4、8 h时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丙泊酚对老年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优于七氟醚,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也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8月于我院行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2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全麻苏醒期躁动及血压、心率水平。结果观察组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与心率水平分别为(139.01±11.66)mmHg、(85.29±9.64)mmHg、(77.63±9.17)次/min,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利于促进全麻恢复期血压、心率指标相对稳定,保证安全度过复苏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七氟醚预处理对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1/2015-01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收治的80例右肝癌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七氟醚预处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刻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D-乳酸盐的浓度,并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从麻醉诱导前至肝门开放6 h两组患者的TNF-α浓度、D-乳酸盐浓度持续升高,肝门开放6 h两组患者的TNF-α浓度、D-乳酸盐浓度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肝门阻断即刻至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TNF-α浓度、D-乳酸盐浓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I-FABP浓度在肝门阻断即刻开始升高,在肝门开放3 h达到峰值,肝门开放6 h开始下降.肝门阻断即刻至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I-FABP浓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系统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患者消化系统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P0.05).结论:给予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七氟醚预处理能够抑制患者机体的炎性反应,降低术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率,减轻肝癌切除术患者的消化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丙帕他莫对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与寒战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手术结束前20 min,A、B组分别单次缓慢静注1、2 g丙帕他莫,C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分别于进入麻醉恢复室时(T1)、吸痰拔管(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 (T4),记录患者的MAP、HR和SpO2;记录各组麻醉恢复期躁动、寒战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 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P均>0.05.与C组比较,A、B组T2~T4时MAP和HR降低、SpO2升高(P均<0.05),A、B组各时点MAP、HR、SpO2比较,P均>0.05.与C组比较,A、B组躁动、寒战和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P均<0.05);与A组比较,B组T2~T4躁动、寒战及呼吸抑制发生率进一步降低(P均<0.05).结论 静注2 g丙帕他莫可有效降低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与寒战的发生率,且无呼吸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针对性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糖尿病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予以针对性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结束1周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以及各领域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发生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患者共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躁动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有麻醉用药类型、有害刺激、呼吸系统和内环境不稳定以及术前焦虑情绪等。结论对于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要根据其发生原因不同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做好患者的护理,保证患者苏醒期的安全,避免由于躁动产生其他伤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精准肝脏外科理念下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5~2017-05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住院并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206例。遵循精准肝脏外科理念,所有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和精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通过影像精准评价病灶的解剖学特点,精密规划解剖性肝切除方案,精细操作完成相应肝亚段、肝段、肝叶等解剖性肝切除术,观察手术相关指标,随访评价疗效。术后电话随访、门诊复查,随访时间截至2019-05-31。结果 177例行开放性肝切除术,29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其中32例术中行Pringle法肝门入肝血流阻断术,81例行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术,63例行选择性肝叶或肝段入肝血流阻断术,30例行入肝血流不阻断术。手术时间为45~300(173. 8±65. 2) min。术中出血量为50~1 000(207. 9±142. 1) ml。术中输血10例,其中输红细胞3例,输血率为4. 9%,平均输血量为235 ml。术后住院时间为(11. 3±2. 3) d。术后2例出现肝功能不全,经内科治疗肝功能恢复后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20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84个月,术后1年、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85. 4%、57. 4%和39. 2%;术后1年、3年和5年无瘤存活率分别为75. 2%、43. 8%和24. 3%。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手术安全可靠,术后近期及远期生存疗效肯定。解剖性肝切除可作为肝细胞癌常规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