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在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这两种疾病的患者胃液中胃酸的pH值变化及胃液分泌功能的改变,进而正确指导抑酸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采用胃镜下黏膜观察及活检病理,108例符合条件患者分为三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5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1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组(40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纳入患者行胃液pH值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组患者胃液pH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的胃液pH值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针对慢性胃炎和FD患者临床治疗中,持续大量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2.
胃液CEA,β2mG测定与癌前病变关系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患者胃液CEA(癌胚抗原)、β_2mG(β_2微球蛋白)含量,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作对照,结果表明:CAG伴肠化组胃液CEA浓度较CAG不伴肠化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P<0.05和P<0.01),胃液β_2mG浓度在CAG伴肠化组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提示胃液CEA、β_2mG与肠化等癌前病变可能有一定关系,测定胃液CEA、β_2mG浓度对癌前病变的诊断和随访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检测老年萎缩性胃炎者的全血和胃液粘度,并与非老年萎缩性胃炎、老年浅表性胃炎和非老年浅表性胃炎患者的全血和胃液粘度比较,结果发现老年萎缩性胃炎患者全血粘度明显升高,胃液粘度明显下降,提示老年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血粘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赵世元  廖文  农勤高  吴志芳 《内科》2007,2(4):495-496
目的探讨胃液中可溶性上皮钙粘蛋白(sE-cad)在检测几种胃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13例因胃肠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配合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6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20例,胃溃疡34例,胃癌22例,21例轻度浅表性胃炎(和无任何病理改变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胃液中sE-cad水平。结果胃癌组胃液sE-cad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组胃液sE-cad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液sE-cad水平升高可能对胃癌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佐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液pH值及血清胃蛋白酶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应用益气活血方治疗;对照组应用猴头菌提取物(谓葆)3个月,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者第1周加服阿莫西林、灭滴灵、奥美拉唑综合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胃液pH值及血清胃蛋白酶Ⅰ(PGⅠ)、Ⅱ(PGⅡ)含量.[结果]2组治疗前胃液pH值及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胃液pH值下调(P<0.05),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明显上升(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调、上升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中药益气活血方具有较好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功效,其作用与下调胃酸pH值、上调血清PGⅠ、PG Ⅰ/PG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健脾益胃胶囊(JPYW)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幽门弹簧插入加热糊复合方法16wk造成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造模结束处死正常大鼠10只及模型大鼠11只,检测大鼠胃液分泌量、胃液酸度、总酸排出量、胃蛋白酶活性及排出量,以及胃粘膜氨基己糖和丙二醛含量.其余大鼠分别给予JPYW 1.5g/(kg*d),4.5g/(kg*d),维酶素0.6g/(kg*d),或蒸馏水2mL(每组10只).至12wk末全部处死,并同样检测上述指标.结果造模16wk,大鼠胃液分泌量、胃液酸度、总酸排出量、胃蛋白酶活性及排出量、胃粘膜氨基己糖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胃粘膜丙二醛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经JPYW治疗12wk,大鼠胃液分泌量明显增加,胃液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明显增强,总酸及胃蛋白酶排出量也明显增加,与模型组和蒸馏水组比较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尤以大剂量组疗效为佳,已接近或达到正常组水平.胃粘膜氨基己糖含量治疗后虽有所增加但与蒸馏水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胃粘膜丙二醛含量治疗后则明显降低,与蒸馏水组比较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维酶素对上述指标亦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与JPYW小剂量组疗效接近,但较JPYW大剂量组疗效为差,尤其在增加胃液总酸排出量和胃蛋白酶排出量,降低胃粘膜丙二醛含量等作用方面,与JPYW大剂量组有较显著差异.结论增强胃液分泌功能,对抗自由基对大鼠胃粘膜的损害可能是JPYW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根据101例病人,包括长期观察的70例以及其他研究单位的研究材料,评述萎缩性胃炎的性质和临床意义。 A型和B型萎缩性胃炎的概念抗胃的自身抗体能与胃壁细胞和内因子发生反应,在恶性贫血患者中,自身抗体的出现率特别高。根据对胃体组织学和胃分泌功能,以及胃的自身抗体是否存在的相关研究,早先的研究者将萎缩性胃炎分为两型:血清壁细胞自身抗体(PCA)试验阳性者容易发生弥漫性胃炎,胃酸分泌显著减少,B_(12)吸收不好;而那些PCA阴性的病例则胃炎较轻,呈多处局限型胃炎,胃酸分泌中等度减少,很少有B_(12)吸收不好者。  相似文献   

8.
100250 五肽胃泌素胃酸分泌试验40例分析李葆君等吉林医学 4(5):36,1983 对10例正常人与3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注射五肽胃泌素6微克/公斤后,慢性胃萎缩性胃炎(5例)胃液量及最大胃酸值(MAO),高峰排酸量(PAO)均低于正常组(P<0.01),提示低酸分泌。慢性浅表性胃炎(9例)和胃溃疡(6例)MAO、PAO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例)MAO、PAO高于正常组(P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D1D基因在胃癌组织及胃液中的甲基化异化情况,探讨其对胃癌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海南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诊治的77例胃癌及慢性胃炎患者。胃癌组37例,包含早期胃癌15例和进展期胃癌22例。胃炎患者40例,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20例)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在行胃镜检查时收集胃液并取病理组织标本[胃癌患者取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5 cm)]。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各组的CD1D基因甲基化水平,并分析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的胃癌组织中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率为86.5%,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癌旁组(25.0%、35.0%、56.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胃癌患者胃液中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率为54.1%,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0、5.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中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率分别为66.7%、100.0%,两者胃液中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率分别为33.3%、6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与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 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在胃癌早期即有发生,可作为潜在的胃癌分子诊断靶标及预后评估指标。胃液可用作CD1D基因甲基化异化检测标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胃癌及胃癌高危患者胃液中α1-抗胰蛋白酶(AAT)浓度,探讨胃液中AAT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165例胃癌及胃癌高危患者的胃液,所有入选者行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胃液中AAT浓度,根据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胃癌组30例,消化性溃疡组62例(包括胃溃疡2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1例),胃炎组73例(包括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共28名。比较各组胃液中AAT浓度高低,确定其用于胃癌诊断的最佳临界值,评价胃液中AAT检测用于胃癌诊断的价值。结果胃癌组胃液中AAT浓度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消化性溃疡组胃液中AAT浓度高于对照组和胃炎组,低于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胃炎组与对照组胃液中AAT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AT浓度检测用于胃癌诊断的效果评价:敏感度为83. 3%、特异度为98. 8%。结论胃癌患者胃液中AAT浓度显著升高。胃液中AAT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较大,可以考虑作为胃癌标志物用于胃癌筛查。  相似文献   

11.
试题1答案:A题解:A型萎缩性胃炎主要病变在胃体部,多呈弥漫性分布。幽门粘膜大多正常其内含有大量的胃泌素细胞(G细胞),由于胃底(体)腺的萎缩,导致壁细胞减少甚至消失,胃液酸度降低或缺如,因此失去正常  相似文献   

12.
自1965年Gold等发现癌胚抗原(下称CEA)以来,血浆CEA的测定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诊断癌肿、预测癌肿的复发和转移、评价化疗和手术的疗效。近年来还广泛研究消化液中CEA的测定,但认为消化液中存在较多的能和CEA呈交叉反应的非特异性抗原(下称NCA),而且胃液中的酸和胃蛋白酶能影响CEA值。为此,作者用Zeege】法放射免疫测定(下称RIA)和Sand-wich法RIA,比较胃癌、胃演疡和慢性胃炎者胃液CEA值,对比研究四肤胃泌素(下称TG)刺激前后此值和胃液酸度、胃蛋白酶活性的关系,以娜讨胃液CEA值测定的临床意丸本文收集经X线和  相似文献   

13.
萎胃冲剂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萎胃冲剂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治疗作用.[方法]以自研中药萎胃冲剂对脱氧胆酸造模的复合型CAG大鼠进行治疗,观察其体重、胃液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等方面的作用,并以胃苏冲剂作对照.[结果]萎胃冲剂可增加造模大鼠的体重,提高其降低的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改善其胃黏膜组织的病理变化,效果明显优于胃苏冲剂.[结论]萎胃冲剂对大鼠CAG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胃内三羟胆酸与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86例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空腹1h胃液三羟胆酸含量、游离测定,研究三羟胆酸与萎缩性胃炎(CAG)、胃癌癌前病变的关系。结果表明:CAG组三羟胆酸含量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CSG)及对照组,尤以CAG伴结肠肠化、不典型增生者含量最高,而游离酸值最低,胃粘膜活检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以CAG组明显(55.2%)提示胆汁酸浓度与胃粘膜炎症程度、性质密切相关,胆汁返流致胃酸地少继发细菌感染,是促使C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BAG)胃酸分泌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血清胃泌素的关系.方法 将200例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BAG组及对照组(非萎缩性胃炎组),监测各组患者24小时胃内pH值的变化情况,并检测其幽门螺杆菌及血清胃泌素的含量,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1)150例BAG患者中,Hp感染阳性率70%,随着胃粘膜萎缩程度的加重,Hp感染阳性率逐渐上升;(2)各组间血清胃泌素值比较:轻度萎缩组与非萎缩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各组pH值分析结果:BAC胃黏膜轻度萎缩时,pH≤2时间百分比较非萎缩性胃炎组升高,pH>4时间百分比及pH平均值、pH中位值均较非萎缩性胃炎组降低,中度及重度萎缩时pH≤2时间百分比逐渐降低,pH>4时间百分比及pH平均值、pH中位值逐渐升高.结论 BAG的发生与Hp感染有关,胃粘膜萎缩程度与Hp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BAG胃黏膜轻度萎缩时,血清胃泌素含量无明显变化;中、重度萎缩时,血清胃泌素含量降低;BAc胃黏膜轻度萎缩时,胃酸分泌增多;随着胃黏膜萎缩程度的加重,胃酸分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6.
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定义及特点从40岁开始胃液(包括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便减少,胃粘膜血流量也降低,同时发生明显的萎缩性胃炎及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由于抗溃疡因素降低而引起的粘膜损害及溃疡形成,发生于65岁以上时,便可称为老年消化性溃疡。老年消化性溃疡中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日本为3∶1。老年胃溃疡有以下特点:它往往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胃炎     
0212 胃炎合剂治疗慢性低酸性胃炎50例空军天津医院内二科人民军医(8):41,1980 文中对胃炎合剂治疗低酸性胃炎50例的疗效作了分析。凡有上腹隐痛、腹胀、暖气、食欲欠佳及胃液分析胃酸曲线低于正常  相似文献   

18.
微量元素硒与萎缩性胃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关系,我们对42例胃癌,38例萎缩性胃炎和38例浅表性胃炎的血浆,尿液和胃液中Se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提示:(1)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密切,特别是重度萎缩性胃炎和伴肠化者与胃癌尤为密切,应严密观察和随访行病理检查,对胃部的早期发现有一定帮助。(2)随胃炎加重,Se含量炎加重,Se含量呈阶梯状变化,对临床治疗和防止胃炎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适量补硒在胃癌防治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胃癌前疾病与维生素的关系,我们选择了萎缩性胃炎(22例)、胃溃疡(6例)和球部溃疡(10例)患者,同时测定外周血、胃粘膜组织和胃液中维生素A、C、E、β-胡萝卜素的含量,并以正常人(20例)作对照。结果表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患者胃粘膜组织及胃液中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均显著低于正常人,而两种疾病之间无显著差异。提示胃癌与维生素的关系。在癌前疾病期局部组织即已发生变化,因而为指导维生素的临床应用及胃癌的二级预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胃镜检查与病理结果相符的106例慢性胃病患者为对象,并以7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了血清、胃液CEA和血清β_(2-m)RIA联合测定,分析其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正常对照组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2~67岁,经临床检查硬胃镜证实无胃病存在。106例慢性胃病患者中男85例,女21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53.4岁。其中胃溃疡13例;十二指肠溃疡1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7例;胃癌40例。每个患者于晨起空腹取静脉血3ml,分离血清,用于测定血清CEA、β_(2-m)。接着做胃镜检查,抽取胃液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