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癌痛护理策略团队模式管理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疼痛程度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0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癌痛常规护理干预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建立癌痛护理策略团队进行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EORCT QLQ-C30)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疼痛控制指标评分和各领域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疼痛影响和疼痛信念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功能领域各维度评分和总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建立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对中重度癌痛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疼痛结局,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周芳  黄钦 《全科护理》2024,(9):1720-1724
目的:探讨SLEEP-MAD模式护理策略在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2年5月—2023年5月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SLEEP-MAD模式护理策略,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癌因性疲乏评分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量表(EORTC QLQ-C30)评价病人的不良情绪、疼痛感、癌因性疲乏、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HAMA、HAMD、VAS、PSQI及癌因性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EORTC 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LEEP-MAD模式护理策略可有效减轻结直肠癌病人焦虑及抑郁情绪,减轻病人术后疼痛感及癌因性疲乏,改善病人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癌痛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及镇痛后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抽签法将80例癌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癌痛规范化护理。观察护理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分。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恶心、呕吐、昏睡、便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EORTC QLQ-C30生活质量量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癌痛规范化护理可有效缓解癌痛患者疼痛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中药治疗对大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疾病不确定感[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生存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和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干预组SAS、SDS、MU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中药治疗可显著降低大肠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和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存质量,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阿片类镇痛药致药源性便秘的影响。方法:将86例接受阿片类镇痛药治疗并导致药源性便秘的癌痛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干预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间、不良反应、生活质量[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PRTC QLQ-C30)]及疼痛情况[采用视觉评分法(VAS)]。结果:干预组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EP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VA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癌痛患者阿片类镇痛药导致的药源性便秘,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疼痛状态。  相似文献   

6.
吴喻  吉冬丽  许蓉芳  金阳  曹倩倩  程思洁 《全科护理》2021,19(30):4247-4250
目的:探讨三元联动延续疼痛干预模式对肿瘤病人出院后癌痛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7月—2020年6月出院的肿瘤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三元联动延续疼痛干预模式.病人出院1个月及6个月后采用疼痛数字分级评估法(NRS)、依从性量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量表(EORTC QLQ-C30)、Karnofsky评分法(KPS百分法)评价两组病人疼痛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生存质量及生活自理情况.结果:出院1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疼痛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生活自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元联动延续疼痛干预模式可有效减轻肿瘤病人出院后癌痛程度,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提升病人生存质量,改善病人生活自理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干预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中躯体、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便秘、腹泻、总体健康状态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EORTC QLQ-C30中躯体、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便秘、腹泻、总体健康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支持干预可有效提高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降低胃癌术后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食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43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的得分情况。结果:接受护理干预的食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接受护理干预前的水平(P<0.05,P<0.01)。结论: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支架长期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正念减压疗法的护理干预对老年丧偶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肿瘤内科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114例老年丧偶肺癌化疗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肿瘤内科化疗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正念减压疗法为基础的护理干预,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RPF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欧洲癌症研究生存质量核心问卷(European Core Questionnaire on Quality of Life,EORTC QLQ-C30)等工具比较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组干预8周后RPFS量表4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QLQ-C30量表5个维度及总评分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RPFS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和QLQ-C3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能降低老年丧偶肺癌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和提高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模式。于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并于出院后3个月评价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出院时2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中各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EORTC QLQ-C30量表中躯体(PF)、角色(RF)、认知(CF)、情绪(EF)、总体健康状况(QL)这5个因子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PA)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00±3.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29±4.53)分(P0.01)。结论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和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对胃癌晚期患者负性情绪、癌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80例胃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癌痛症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APSPOQ-Medified评分,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信念、疼痛影响、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PSQI评分,干预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EORCT QLQ-C30评分,干预前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功能领域评分、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将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应用到胃癌晚期患者中,对其负性情绪有一定改善效果,并可缓解疼痛症状、睡眠质量等,进一步提升其生活质量,此外对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就医氛围等方面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管理在晚期乳腺癌癌痛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8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根据《癌痛患者护理指引专家共识》予单纯癌痛规范化干预及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单纯癌痛规范化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路径管理。两组连续观察4周,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数字分级法(NRS)、疼痛缓解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RS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总缓解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的功能领域(身体、角色、认知、情绪和社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症状领域(疲劳、疼痛、恶心呕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对于晚期乳腺癌癌痛患者,在癌痛规范化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路径管理可减轻患者的癌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主题式护理健康处方干预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150例CKD患者,根据入院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主题式护理健康处方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EORTC QLQ-C3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CKD患者实施主题式护理健康处方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对控制患者病情和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加强营养管理,对患者营养状况、不良反应发生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营养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不良反应发生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EORTC 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肿瘤患者EORTC QLQ-C30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加强营养管理,可以降低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营养状况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姑息性心理干预对转移性恶性骨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疼痛情况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转移性恶性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姑息性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简明心境量表(POMS)],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RS)]和癌性爆发痛发生情况,评价两组干预后生命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OMS量表中愤怒-敌意(AH)、迷惑-混乱(CB)、抑郁-沮丧(DD)、疲乏-迟钝(FI)、紧张-焦虑(TA)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精力-活力(VA)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癌性爆发痛人均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姑息性心理干预能改善转移性恶性骨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减轻疼痛,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姑息照护模式对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200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以姑息照护模式。两组患者均于干预后3个月评价相关指标,采用应对方式问卷(MCMQ)、癌因性疲乏量表(PFS)、生存质量量表(EORTC QLQ-C30)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评价,并向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MCMQ各维度评分、PFS各维度评分、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姑息照护模式可有效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疾病应对方式,缓解癌因性疲乏,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循证式癌痛护理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循证式癌痛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多巴胺(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CP)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2、3个月,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循证式癌痛护理用于肺癌临床护理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介质水平及疾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观洞悉疗法联合三阶梯镇痛对癌症晚期癌痛患者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6例癌症晚期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先入院的53例列为对照组,后入院的53例列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三阶梯镇痛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内观洞悉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PS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PSS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LQ-C30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观洞悉疗法联合三阶梯镇痛干预可有效提高癌症晚期癌痛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对放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放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放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治疗组入院开始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和家庭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健康教育、不良反应的护理、功能锻炼等;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分别于疗前、疗中、疗后、疗后1个月采用EORTC癌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治疗组生存质量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QLQ-C30 15项生存质量领域评价指标中有11项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放疗期间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于术前1 d和出院后2周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30 V3.0)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前1 d两组患者间各项EORTC 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周后两组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疲劳、疼痛、腹泻、总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肠癌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其临床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