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类型及其发生率,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方法:对2000~2010年国内医药期刊登载的有关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分类,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液主要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其中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其他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呼吸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结论: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较多,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有必要及时修改说明书并予以补充. 相似文献
2.
清开灵注射液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清开灵滴注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1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阿齐霉素静脉滴入,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清开灵注射液,B组加用病毒唑注射液,疗程3~5d。结果A组总有效率96.36%,B组总有效率86.27%,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2.72%,B组10.58%,A、B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戊肝)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戊肝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对照组(70例),对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估,对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BIL下降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ATL下降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开灵治疗对急性戊肝有较好疗效。其对降低血清TBIL水平作用显著,但对降低血清ALT水平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1995年 7月至 1999年 10月 ,笔者运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高热患者 6 6例 ,并与同期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的18例急性高热患者作对照 ,取得较好的疗效 ,兹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观察急性高热患者 84例 ,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 45例 ,女 39例 ;年龄最大 82岁 ,最小 14岁 ;病程 <3天 34例 ,3~ 7天 32例 ,>7天 18例 ;体温 38℃~ 39℃ 5 0例 ,>39℃34例 ,最高达 40 .2℃。疾病种类 :上呼吸道感染 19例 ,化脓性扁桃体炎 4例 ,肺部感染 42例 ,泌尿系感染 16例 ,肠道感染 2例 ,急性胆系感染 1例。两组性别、年龄、职业、病种、病程、发热程度相似 ,…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清开灵)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清热化瘀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家兔热瘀证病理模型,用数字温度计观察清开灵对发热家兔体温的影响;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活性;并观察肺、肾、肝的形态改变.结果 清开灵治疗组的最大体温上升度(ΔT)[(0.66±0.08)℃]、体温反应指数(TRI2)(4.67±0.66)、血清TNFα[(3.54±0.78)μg/L] 的含量和血浆PAI[(0.84±0.02)AU/mL]的活性明显低于内毒素组的ΔT[(1.31±0.13)℃]、TRI2(8.44±0.98)、TNFα[(6.10±3.25)μg/L] 的含量和PAI[(0.86±0.01)AU/mL] 的活性,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而血浆t-PA[(0.26±0.01)IU /mL]的活性则明显高于内毒素组[(0.21±0.02)IU/mL],两者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光镜显示,清开灵可减轻发热家兔肺、肾、肝组织血管扩张充血、淤血形态的改变.结论 清开灵可能通过抑制发热家兔致热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和调节血液中纤溶和促凝物质的活性达到清热化瘀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QKL)在体外对小鼠脾T、B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方法:常规制备小鼠脾细胞,观察T细胞转化实验加ConA,观察B细胞转化实验加LPS。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QKL对小鼠脾T、B细胞增殖活化的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QKL(1/3200及以上)对脾B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高浓度QKL(1/400及以上)对脾T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低浓度QKL(1/800以下)对脾T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P<0.01)。结论:QKL可通过影响T、B细胞的活化增殖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在体内对正常小鼠胸腺及脾脏指数,迟发型过敏反应(DTH)及T、B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TH对照组、清开灵注射液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各组小鼠给予不同浓度的清开灵注射液,阳性药物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后,对各组小鼠胸腺及脾脏指数,DTH反应强度以及T、B细胞增殖活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清开灵注射液大、中两个剂量组的小鼠胸腺指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清开灵注射液对小鼠脾脏指数无明显影响(P〉0.05);三个剂量的清开灵注射液均能明显抑制DTH反应,与DTH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清开灵注射液三个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正常小鼠由ConA刺激的T细胞非特异性增殖反应,其中以大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01)。而对由LPS刺激的B细胞非特异性增殖反应,则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体内可有效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功能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国内有关清开灵注射液临床研究的状况.方法: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对1979-2009年国内正式发表的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性文献进行检索,利用小锄头文献计量工具、Access、Excel软件对文献年度变化、核心作者、文献地区分布、期刊分布、主题分布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检索出994篇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C6/36细胞感染登革病毒前后相关表达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 分别提取C6/36细胞和登革Ⅱ型病毒感染后的C6/36细胞的可溶性蛋白质,SDS-PAGE凝胶电泳对比分析C6/36细胞感染登革病毒前后电泳图谱的差异;分别以正常C6/36细胞总蛋白质、C6/36细胞感染登革病毒后的SDS-PAGE凝胶图谱中的差异条带蛋白免疫Balb/c小鼠的免疫血清、Santa-Cruz公司登革病毒单抗作一抗,Western-blot鉴定C6/36细胞感染登革病毒前后SDS-PAGE凝胶电泳图中的差异条带。结果 SDS-PAGE凝胶电泳图显示约40 000 Mr和70 000 Mr处,C6/36细胞感染登革病毒后的蛋白条带比正常C6/36细胞的蛋白条带明显粗亮;Western-blot鉴定确认差异条带不是登革病毒在细胞表达的蛋白质,而是C6/36细胞本身表达的蛋白质。感染前后的40 000 Mr和70 000 Mr蛋白条带同源。结论 C6/36细胞感染登革病毒前后分子量为40 000 Mr和70 000 Mr蛋白表达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对大鼠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BSA建立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治疗用清开灵注射液腹腔注射,标本取大鼠肾脏皮质和全血,分别做NF-кB表达,IL-2、IL-6和TNF-α含量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NF-кB表达显著增高(P<0.01),IL-2、IL-6和TNF-α含量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清开灵治疗组NF-кB表达,IL-2、IL-6和TNF-α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通过抑制NF-кB的活化,降低炎症免疫细胞因子表达,起到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作用,因而从分子水平揭示了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和清热解毒药物治疗肾小球肾炎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1.
登革病毒组织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对登革病毒敏感性不同的几株蚊子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方法 :对白纹伊蚊C6/3 6细胞、伪盾伊蚊Ap 61细胞和三株哺乳动物细胞LLC MK2 细胞、Vero细胞、BHK 2 1/3 1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把登革病毒转染到上述细胞中 ,经传代培养后 ,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结果及时改进各细胞株的培养基的配制、消化方法和传代比例 ,各细胞株均能生长良好、单层致密、无污染 ,登革病毒转染实验呈阳性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证明白纹伊蚊C6/3 6细胞、Ap 61细胞、LLC MK2 细胞、Vero细胞、BHK 2 1/3 1细胞均为登革病毒敏感细胞 ,其中白纹伊蚊C6/3 6细胞敏感性较高 ,随着新的克隆细胞株的体外培养技术的成熟 ,组织培养已成为登革病毒分离、鉴定的毒力滴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常规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引起2002年广州登革热的登革1型病毒分离株(71/02GZ)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方法:采用C6/36细胞培养71/02GZ,分别采用RT-PCR,5’RACE和3’RACE扩增基因组中编码区序列、5’和3’末端非编码区序列,PCR产物克隆到载体并测序,拼接成全基因组序列,分别基于E基因序列、E/NS1连接区240 nt、基因组中10 016 nt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71/02GZ株基因组全长10 735 nt,两端非编码区(NCR)长度分别为94 nt和462 nt。基于E基因序列、E/NS1连接区240 nt、基因组中10 016 nt的进化分析结果显示71/02GZ株和2002年广州分离株(GZ01/02,GZ/218/2002),1995年广东分离株(GD23/95,GD01/95)、1995年广州分离株(GZ01/95)组成一个基因型;而1999年广东分离株(GD05/99),1997年广东分离株(GD14/97)和1980年广州分离株(GZ/80)属于另一个基因型;另外,71/02GZ株同1998年印度尼西亚分离株(98901530 DF DV-1-ID)的同源性最高。结论:71/ 相似文献
13.
龙胆水提液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龙胆水提液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实验观察龙胆水提液在HeLa细胞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龙胆水提液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15.25mg/ml;抑制RSV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1.07mg/ml,治疗指数(TI)为14.25;且对RSV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量效反应关系(P<0.01).结论龙胆水提液在HeLa细胞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9年西双版纳暴发登革热主要流行血清型登革热1型病毒(Dengue virus-1,DENV-1)分子特征,为当地登革热流行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C6/36细胞上对1株从2019年西双版纳发热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的DENV-1病毒(JHS45)进行复壮,采用二代测序的方法对该株病毒进行测序,采用CLC Genomics workbench 8.0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数据组装,使用Lasergene软件、MEGA6.1等进行序列比对、系统进化树构建及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JHS45株病毒在C6/36细胞上6 d出现细胞病变。测序组装后获得JHS45株病毒1条10687个核苷酸(nt)长序列(GeneBank登录号:OR593353)。遗传进化分析结果JHS45株病毒与我国2019年西双版纳、广州、河南、浙江流行的以及2013年泰国流行的DENV-1基因型Ⅰ病毒形成一个进化分枝,核苷酸同源性为97.6%~99.9%,氨基酸同源性为99.1%~100%;分析发现与2019年云南西双版纳(MW386863)和广州(MW261839)流行的DENV-1基因型Ⅰ病毒位于同一个较小的进化分枝,它们之间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9%,氨基酸同源性均为100%;JHS45株病毒与2015年以来西双版纳流行的DENV-1进行氨基酸差异位点分析,在JHS45株病毒编码区共存在40个氨基酸差异位点,主要集中在非结构蛋白的NS3区域和NS5区域。结论全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JHS45株病毒为DENV-1基因型1病毒,该次西双版纳登革热疫情与西双版纳、广州、河南、浙江流行的病毒株遗传进化关系比较密切,为云南省乃至我国的登革热疫情监测、病毒进化研究以及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别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喜炎平注射液对Ⅱ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serotype 2, DENV2)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以利巴韦林注射液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分别以灭活、抑制进入、治疗性给药以及预防联合维持治疗的方式处理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在不同时相点收获上清和细胞,分别利用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检测DENV2的病毒载量,从而评价喜炎平注射液的体外抗DENV2作用。体内实验以SCID小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HepG2细胞,建立模型小鼠,腹腔注射感染DENV2,次日给予不同剂量(1、2、4 mg/只)的喜炎平注射液,连续给药4 d,部分小鼠于感染第6日取材,利用IFA检测实验鼠脾、肝及血清中病毒载量,并观察实验鼠的生存率。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喜炎平注射液能够灭活DENV2,并抑制DENV2进入细胞,同时无论是治疗还是治疗联合预防给药,均可对DENV2的复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即在病毒感染早期及晚期,喜炎平均可发挥抗病毒作用,且优于利巴韦林。进一步在体内实验中同样显示喜炎平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可以降低实验鼠脾、肝及血清中病毒载量,并可提高实验鼠的生存率。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DENV2病毒的作用,可为DENV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清开灵注射液与五氟利多合用治疗反应性精神病9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清开灵注射液与五氟利多合用治疗反应性精神病的疗效。方法:对90例反应性精神病患者,应用甭开灵注射液40ml+5%葡萄糖200ml静滴,每日一次,疗程30d,同时口服五氟利多80mg,每周一次,疗程90d。结果:显效6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显效率为77%(69/90),有效率为18%(16/90),总有效率为95%(85/90),无效率为5%(5/90)。结论:两者合用,效果更好,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栀子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为栀子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默克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检测波长238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结果:栀子苷在4~280 n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100.37%,平均RSD 0.73%。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栀子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虫媒传染病,也是全球新现再现疾病中发展最迅猛的传染病之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受其威胁,每年有多达5亿人口感染登革热。登革热可以分为四个血清型,各型别之间无交叉免疫。多血清型同时流行会增加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复合感染的发生,给登革热防控带来更大挑战。在过去的20年中,登革热发病率增加了四倍,这一趋势似乎还在继续。同一地区中同时存在2种或以上血清型登革病毒流行变得更加普遍。因此,预计这些地区的并发感染频率会增加。本文综述了2种或2种以上不同血清型共同感染的情况,并讨论了可能的疾病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新工艺清开灵注射液药效学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新、旧工艺清开灵注射液进行相关药效学对比试验,了解经工艺改革后新工艺的药理活性是否优于旧工艺。方法分别采用体外抗菌法,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大鼠CMC—Na囊内白细胞聚集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观察新、旧工艺的抑菌杀菌活性、抗炎解热疗效及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的影响。用热原检查法来考察其安全性。结果新、旧工艺解热、抗炎作用强度相似,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工艺的抑菌杀菌活性略强,另外新工艺对CMC-Na诱导的炎症中期的细胞移行有明显抑制作用;热原检查显示合格率明显高于旧工艺。结论新工艺的总体抗菌抗炎效果优于旧工艺,其余药效作用与旧工艺相当;热原的降低将大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