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在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38例严重烧伤拟有吸道吸入性损伤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 ,其中在伤后 4~ 8h行气管切开 2 6例 ,2 4h内气管切开 12例。结果 :治愈 31例 ,死亡 7例 (其中死于气管导管滑脱于皮下 1例 ,死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感染败血症 6例 )。结论 :预防性气管切开操作简便 ,安全性高 ,是早期抢救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首要有效措施之一 ,在临床上对拟有呼吸道吸入性损伤者 ,宜早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批量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的呼吸道管理,以规范护理操作程序。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5批53例烧伤患者中32例行气管预防性切开者的呼吸道管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经实施科学的呼吸道管理,32例均未出现严重烧伤并发症及呼吸衰竭,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障。结论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人工气道的尽早建立,对伴有吸入性损伤的批量烧伤患者的救治非常重要,严格规范的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批量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的呼吸道管理,以规范护理操作程序.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5批53例烧伤患者中32例行气管预防性切开者的呼吸道管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经实施科学的呼吸道管理,32例均未出现严重烧伤并发症及呼吸衰竭,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障.结论 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人工气道的尽早建立,对伴有吸入性损伤的批量烧伤患者的救治非常重要,严格规范的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患者吸入性损伤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2000年12月共174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4例吸入性损伤管切开的患者,轻度和重度组气管切开时机分别为伤后27.6h,18.6h和12.7h;拔管时间分别为术后13.8d,14.7d和18.7d,病死率为3.3%、5.8%和40%。结论:对密闭环境下头面部深度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可适当放宽气管切开术的指征,伤后24h内行气管切开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吸入性烧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的最佳时机和可行性,以提高吸入性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2013年吸入性损伤治疗过程中行气管切开术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行气管切开手术不同时机将患者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72例)和紧急气管切开组(14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在烧伤后(5.12±2.21)h行气管切开术,紧急气管切开组在烧伤后(23.24±2.36)h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相关生命指征、呼吸频率及预后情况。结果预防性气管切开组PaO2、SaO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紧急气管切开组手术前后PaO2、SaO2、呼吸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PaO2、SaO2、呼吸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气管切开组病死率低于紧急气管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烧伤中重度患者及早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早期综合救治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吸入性损伤患者共35例,入院后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入院后用生理盐水4ml+氨溴15mg+异丙托溴氨500u行超声雾化,特别对于面颈肿胀明显的深度烧伤患者早期应用甘露醇125ml+地塞米松10mg静滴,3~4d后停用;对照组10例,行常规超声雾化及甘露醇125ml静滴。对12例中度或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均行气管切开,预防性气管切开组10例;紧急气管切开组3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实施手术时间为伤后(4.51±3.02)h,紧急气管切开组为伤后(36.37±3.89)h。结果:治疗组25例,治愈24例,死亡1例,治愈率96%;对照组10例,治愈8例,死亡2例,治愈率80%。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疑有中度以上吸入性损伤患者应及早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尽量避免紧急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7.
罗文亮  吴自忠  马玲妹  张学宏 《江西医药》2009,44(11):1088-1089
目的总结烧伤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1978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7例烧伤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死亡率较高(43.2%)。结论预防性气管切开可提高救治成功率.中重度吸入性损伤仍是临床救治难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加强并发症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3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7%,参考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时,给予其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对并发症进行预见性预防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肺部感染是严重烧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烧伤后患全身反应较差,特别是伴有吸入性损伤的患,咳嗽反射减弱,口鼻腔粘膜及支气管内纤毛功能受损,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且患不能自行排痰,对微生物的易感性明显增加,呼吸道可成为全身感染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患。因此,清理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是严重烧伤,尤其是吸入性损伤治疗中贯穿始终的重要措施。现将有关排痰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烧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勤莲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495-1496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呼吸困难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而大面积烧伤及头面部烧伤的患者 ,常因呼吸道严重灼伤或窒息 ,急需作气管切开方可改善呼吸困难 ,从而挽救生命。因此做好烧伤患者的气管切开护理 ,在整个抢救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气管切开术的烧伤患者30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 ,男24例 ,女6例 ,年龄17~48岁 ,且均因呼吸道灼伤或吸入性气体窒息导致严重呼吸困难而行气管切开术。其中2例因经济困难 ,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带管自动出院 ,1例因呼吸道严重灼伤…  相似文献   

11.
孙勇  孙曙光 《江苏医药》2003,29(2):158-158
20 0 1年 ,我科收治烧伤病人行气管切开者共 45例 ,现将本组病例的烧伤部位、面积及救治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 30例 ,女 1 5例 ;烧伤 37例 ,烫伤 8例 ;伴头面、颈部烧伤 43例 ,有明显咽痛、声嘶症状者 (吸入性损伤 ) 35例 ,烧伤面积 <1 0 % 2例 ,1 1 %~ 30 % 1 5例 ,31 %~ 50 % 2 0例 ,>51 % 8例 ;体型偏瘦者 5例、正常 38例 ,肥胖 2例 ;治愈40例 ,死亡 5例。二、气管切开时机入院时即出现呼吸困难行急诊气管切开 1 5例 ;因头面、颈部烧伤行预防性气管切开 2 8例 ;2例虽无头面、颈部烧伤 ,但住院期间出现呼吸困难行气…  相似文献   

12.
唐宗联  陈从云 《云南医药》1996,17(5):355-356
呼吸道烧伤气管切开的应用唐宗联,陈从云,黄斌,曾明近年来随着烧伤防治技术的改进,烧伤病死率有所下降,而吸入性烧伤则成为当前烧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气管切开是抢救吸入性损伤病人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我科自1988年至1995年因治疗吸入性烧伤病人行...  相似文献   

13.
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时机,以提高治疗吸入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1990年1月~2004年12月间我科67例行气管切开的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伤后6h内气管切开组和伤后6h后气管切开组的预后。结果伤后6h后气管切开组和6h内气管切开组的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伤后6h后气管切开组的死亡率高于伤后6h内气管切开组。结论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时机在伤后6h内为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68例严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救治得失进行总结,共同探讨整体化救治措施。方法选择近5年严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对其死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68例中治愈45例,死亡23例,病死率34%,死于呼吸系统并发症11例,死于全身感染12例。结论肺部并发症和全身感染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伤后及时气管切开、“个体化”补液抗休克是整体化救治的基础。伤后尽快清除烧伤创面坏死组织,异体和自体皮移植是整体化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吸入性损伤是目前烧伤死亡的重要原因[1]。抢救和治疗吸入性损伤病人重要手段是早期行气管切开。以往的方法是气管切开后使用金属套管。临床工  相似文献   

16.
大面积烧伤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与失败教训。方法:回顾性总结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如:在积极补液防治休克,抗感染及预防内脏并发症,积极封闭创面的同时,不放松对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对吸入性损伤诊断明确后即行吸氧,雾化吸入;湿化气道;气管切开术;冲洗气道分泌物;呼吸机应用;皮质激素短期用于肺水肿或严重支气管痉挛时,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治疗措施。结果:本组50例中,痊愈出院42例,治愈率80.4%,中途出院6例,死亡2例。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气管切开指征应适当放宽,减少并发症,抓早抓好各项治疗措施,重视并发症的防治,可提高此类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和湿润暴露疗法(MEBT/MEBO)加综合疗法治疗重度烧伤合并呼吸道烧伤病人的疗效.方法 烧伤创面全程采用MEBT/MEBO进行涂敷,静脉全凭抗感染、抗休克,呼吸道采用保护和综合治疗.结果 32例烧伤病人30例痊愈,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 M[EBT/MEBO复合常规呼吸道烧伤治疗方法和综合治疗方法用于重度烧伤合并有呼吸道损伤的病人的治疗,可避免气管切开,临床观察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郭郁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8):632-632
1990年~1999年间我科共收治了8例烧伤总面积60%以上,Ⅲ°面积40%以上;同时合并有不同程度呼吸道烧伤的患者。本文就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所救治的8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男性炼钢工人。年龄22~52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均为钢水火焰灼伤。1.2 烧伤情况及治疗转归:患者伤后立即入院并及时进行了抗休克治疗。本组病例均有深Ⅱ°~Ⅲ°的颜、面、颈、胸部烧伤。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均施行了胸廓焦痂切开减张。气管切开时间在入院后2小时内施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统计96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气切”后护理并发症的临床发病情况和护理对策。结果本组96例,死亡41例,死亡率42.71%;行“气切”术75例,其中行呼吸机辅助呼吸35例;“气切”术后发生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27例(31例次),其中11例死亡与护理有关。结论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高。强化气道管理的重点是:防范气道阻塞、套管脱落和肺部感染,加强口腔护理,重视气道灌洗,严格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预防吸入性损伤后呼吸道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笔者单位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吸入性损伤后呼吸道梗阻患者24例,于伤后24h后急诊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24例患者均成功置管,无转传统气管切开术者。结论延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临床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