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103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年来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基本病因的转变,以便针对性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03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以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X线心胸比值、血生化指标、血常规为监测指标分析其基本病因和诱因。结果:引起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病因分别为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诱因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结论:老年心力衰竭的病因以冠心病多见,且多种病因并存,呼吸道感染是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遵医行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一体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遵医行为、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WHOQOL-10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使得患者得到更高效的护理服务干预,提升患者护理服务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对促进患者疾病预后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冠心病心力衰竭与风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疗效,探讨病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1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71例风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与风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预后.[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病死率(46.53%)高于风心病组患者(16.90%),冠心病组患者的不完全恢复率(8.91%)低于风心病组患者(23.94%),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结论]冠心病导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差,病因应作为影响因素纳入到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诱因及护理对策,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综合分析本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52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史资料、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结果:感染、心律失常、高血压、严重的心肌缺血、贫血、肺阻塞、环境气候的急剧变化、过劳或者情绪激动、输血与输液治疗不当等均可诱发心力衰竭。加强药物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针对诱因和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好转率和生活质量。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诱因和并发症,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系统的健康指导;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两组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急性冠脉事件的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及急性冠脉事件的再发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以及出院后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利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稳定,阻断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对降低老年急性冠脉事件的再发率和死亡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整体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以提供适合老年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法9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出院后定期随访,观察180d内慢性心衰复发再人院率、2次以上再入院率、病死率、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180d内再入院率和2次以上再入院率观察组分别为32.0%和10.8%,对照组分别为58.2%和3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分别为7.8%、91.2%,对照组分别为12.4%和52.6%(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更有利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助于减少慢性心衰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6年1~12月采取常规护理的140例CHF患者设为对照组,2007年1~12月采取预见性护理的150例CHF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症状缓解率、心力衰竭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率、心力衰竭再发率、病死率分别为90.7%、8.0%、0.7%,对照组分别为81.4%、16.4%、5.7%,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提高CHF患者的缓解率,降低其心力衰竭再发率及病死率,同时可培养专业护士的观察力及反应敏捷的业务技能.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56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及护理程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指导心理护理、饮食干预、药物指导、运动干预、减少诱因、出院指导等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生活质量测评表(QOL)在护理干预前和干预3周后对两组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显著性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下降,生活质量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改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方式,改善其生活质量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w后LVEF、LVDd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低钾血症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并随访3个月后,以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为考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三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CHD)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和/或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炎症及血栓前状态的变化.方法CHD合并EH患者86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合并EH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单纯CHD患者91例,健康体检者79例,分别检测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浓度,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hs-CRP、D-二聚体、VWF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降低(均P<0.05),且CHD合并EH及2型糖尿病组患者hs-CRP、D-二聚体、VWF水平高于单纯CHD组、CHD合并EH组、CHD合并2型糖尿病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示单纯CHD组患者血清hs-CRP与D-二聚体、VWF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CHD同时合并EH及2型糖尿病的患者体内炎症及高凝状态更显著,检测其血清h8-CRP、D-二聚体、VWF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并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AHF)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提供帮助。方法50例60岁以上CRF患者分为两组,I组为CRF并发AHF31例,Ⅱ组为同期其他疾病并发AHF19例,采用临床调查法对其常见的临床早期症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CRF并发AHF时早期症状不典型,更容易延误病情。结论在临床上准确及时诊治可阻止病情的发展,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龄患者心力衰竭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心力衰竭(心衰)基础病因、常见诱因的特点以及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减少误诊及预见性防治老年心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80岁以上高龄心衰患者50例,同时选45~59岁成年患者276人及60~79岁老年患者378人作为对照,分别对其基础病因、常见诱因以及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成年组导致心衰的首位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占47.1%,老年组及高龄组冠心病及高血压为主要病因,其中高龄组冠心病占92%;(2)成年组心衰的诱因主要是劳累为87%,呼吸道感染仅占24%,高龄组劳累仅占32%,呼吸道感染高达74%;(3)高龄组情绪激动、气候变化、排尿困难、不稳定高血压的比例均较成年组及老年组大幅提高,情绪激动及排尿困难分别高达66%及10%,而成年组及老年组仅分别为12.3%、0.4%和9.3%、3.2%;(4)不同年龄组心衰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相应的基础病因和诱因有密切联系。结论不同年龄心衰发病的基础病因及诱因均各不相同,成年组主要应积极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和防止劳累,老年组则应良好控制高血压和冠心病并注意防治呼吸道感染,高龄组除应重点防治呼吸道感染、有效改善心肌供血外,还应积极防治前列腺肥大、注意气候变化、保持情绪平稳;不同年龄心衰的临床表现特点与其相应的基础病因及诱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和探讨老年人心房颤动(AF)的病因。方法 85例为经检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心房颤动的患者。根据病史、体检、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检以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诊断冠心病(CHD)、高血压病、糖尿病(DM)、风湿性心脏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结果 病因分析为:CHD60例、占70.6%,其中40例均有合并疾病。高血压病43例,占50.6%,其中30例合并CHD或和DM。所有病例中,有DM共17例,风心病占5.9%,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占10.6%,特发性房颤占4.7%。41例房颤患者有2种或以上疾病,其中以同时患有CHD、高血压病和DM多见。结论 老年房颤与很多疾病存在有关,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也可与其他病种并存。冠心病和高血压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尤为显著。老年人房颤发病与多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左室肥厚及心腔扩大是房颤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与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冠心病(CHD)的关系,并评价EAT体积对EH合并CHD的致病风险及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14年12月-2017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拟诊为稳定性CHD并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EH患者408例,依据CCTA的结果将诊断CHD的患者设为研究组(n=319),非CHD患者设为对照组(n=89);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及EAT体积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EAT体积对EH合并CHD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佳诊断界值;Logistic回归分析EH合并CHD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EAT体积与Gensini评分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EAT体积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EAT体积诊断EH合并CH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8(P<0.05),当EAT体积取最佳诊断界值为172.5 cm3时,诊断EH合并CHD效能最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2.7%和9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体积≥172.5 cm3为EH合并C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对危险度为10.050(3.459~29.204);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EAT体积与Gensini评分及CACS呈正相关(r=0.207、0.235,P<0.05)。结论 CCTA测量EAT体积可作为临床诊断EH合并CHD的无创辅助检查手段;EAT体积与EH患者的Gensini评分及CACS呈正相关,高EAT体积是EH合并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基础疾病、病原学特征与治疗措施,分析影响住院时间的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AP患者400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274例)与非老年组(<65岁、126例),比较两组基础疾病、病原学特征与治疗措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组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组高血压(35.04%)、糖尿病(20.44%)、冠心病(12.04%)、慢性心力衰竭(9.8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5.69%)、慢性肾脏疾病(12.41%)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细菌(28.83%)、真菌(18.98%)感染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检出2种病原体患者比例(16.06%)高于非老年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80岁(OR=6.477)、合并恶性肿瘤(OR=8.642)、合并慢性心力衰竭(OR=14.625)、使用糖皮质激素(OR=6.729)是影响老年CAP患者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CAP患者大部分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高龄(≥80岁)、合并恶性肿瘤、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及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影响患者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EH患者159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纯EH组73例和合并冠心病组86例,检测其空腹血糖、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体重指数.结果 与单纯EH组相比,Lp(a)水平在EH合并冠心病组明显增高[(0.34±0.12)、(0.48±0.18)mmol/L,t=-11.367,P<0.05],在EH合并冠心病组中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Lp(a)水平呈增高趋势[单支、双支、多支及弥漫病变组分别为(0.34±0.14)、(0.46±0.15)、(0.66±0.12)mmol/L,F=31.842,P=0.012].结论 EH患者Lp(a)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相关.Lp(a)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lipoprotein(a)[LP(a)]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EH)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fty-nine EH older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in the study.Eighty-six elderly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EH combined with CHD,and 73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simple EH.All patients were tested for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FBG),creatinine(Cr),total cholesterol(TC),triglyceride(TG),HDL-C,LDL-C,LP(a),and the body mass index(BMI) was calculated.Results Plasma Lp(a) increased(0.48±0.18)mmol/L in the EH combined with CHD patients,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increasing of(0.34±0.12) mmol/L in the simple EH patients(t=-11.367,P<0.05).The level of plasma Lp(a) increased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stenosis of the coronary artery(Lp(a):(0.37±0.14) mmol/L in single arterial branch stenoses,(0.46±0.15)mmol/L in double arterial branch stenoses,(0.66±0.12)mmol/L in triangle arterial branch stenoses,F=31.842,P=0.012).Conclusion The Lp(a) concentration in patients with EH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As a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Lp(a) can predict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相似文献   

18.
老年糖尿病病人合并心力衰竭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庆  孟晓敏  姚静  席佳楠 《护理研究》2004,18(2):117-118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DM )突发左心衰竭预见性护理。方法 :将 10 0例老年DM病人根据其合并症的不同分为DM合并冠心病组(CHD组 )和DM合并心肌梗死组 (AMI组 ) ,分析病人是否使用胰岛素在发生心力衰竭时及治疗后血糖、血压、水肿情况及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结果 :老年DM发生左心衰竭主要诱发因素是感染、高血脂症。且心力衰竭时可能出现血糖降低 ;注射胰岛素者在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水肿较明显。结论 :通过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见性护理 ,监测及控制血糖 ,可减少心力衰竭病人合并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冠心病515例,随机分为心绞痛组36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3例,急性心力衰竭(AHF)组47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430例作为对照组。均检测血红蛋白(Hb)、RDW、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并进行比较。结果 515例冠心病RDW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HF组RDW水平较心绞痛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RDW四分位数分组,随着RDW的逐级增高,AMI、AHF的发病率逐级增高,冠心病患者病死率也逐级增高;RDW与BNP呈正相关(r=0.415,P<0.01),与hs-CRP亦呈正相关(r=0.234,P<0.01),但相关性较弱。结论 RDW可能为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助于判断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接受肠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391例联用肠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患者(双抗组)为研究对象,以502例单用肠溶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患者(单抗组)为对照,回顾性总结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情况,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SAS9.0软件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双抗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抗组(7.1%vs.3.4%,P<0.01).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年龄≥65岁、服药时间≥3月、既往有消化道病史是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联用PPIs或胃黏膜保护剂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显著降低(OR:0.415,95% CI0.226~0.762,P=0.0035).结论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明显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患者高龄、长时间服药、既往消化道病史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促进因素,应用PPIs或胃黏膜保护剂可有效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