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分析髋臼盂唇损伤的X线及MRI表现,为临床诊断髋臼盂唇损伤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关节镜手术证实的髋臼盂唇撕裂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检查,14例行MRI平扫)。结果 ①关节镜下发现,19例髋臼盂唇撕裂患者中17例存在股髋撞击,其中7例为凸轮型撞击,3例为钳夹型撞击,7例为混合型撞击。②X线表现:12例存在股髋撞击,其中6例为凸轮型撞击,2例为钳夹型撞击,4例为混合型撞击;5例表现为程度不一的髋关节退行性改变;2例未见明显异常。③MRI表现:6例显示不同程度盂唇损伤,5例显示关节积液,3例显示股骨头骨髓水肿。结论 髋臼盂唇撕裂与股髋撞击综合征关系密切,X线对股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能更好地反映出盂唇撕裂的细微征象,结合X线及临床表现,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髌骨135°轴位片在临床诊疗膝关节疼痛患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12月因膝关节疼痛来我院就诊的患者39例,共拍摄膝关节6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正位、侧位、髌骨135°轴位X线摄影检查,对于能配合的患者还进行传统轴位X线摄影,其中,15例在3天内进行MRI检查。将检查结果分为两组,一组为膝关节正侧位片加传统髌骨轴位片,一组为膝关节正侧位片加髌骨135°轴位片,由一名影像科副主任医师与一名骨科副主任医师共同阅片,对于两组图像是否显示髌骨位置异常进行分析并分别记录。结果 61例膝关节正侧位加髌骨135°轴位X线摄影中,髌骨135°轴位片均显示不同程度髌骨位置异常,正侧位片显示异常55例。61例中,由于疼痛导致无法完成传统轴位检查的有30例,对于能配合的31例膝关节传统髌骨轴位X线片,显示髌骨位置异常的仅21例。传统髌骨轴位X线片显示能力低于髌骨135°轴位片。行MRI检查患者15例,膝关节在伸直状态下的图像上显示髌骨位置异常不明显。结论髌骨135°轴位片临床工作中容易被患者接受,对于髌骨位置异常判断敏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肩关节损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4月本院接收的35例肩关节损伤患者,以随机法分组,对2组患者分别予以常规磁共振检查(对照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实验组),同时观察、比对2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结果磁共振检查结果发现,35例患者均伴发不同程度的肌腱炎、肩袖撕裂等症状;关节盂唇撕裂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敏感性为82.86%,对照组为77.14%;肩袖完全撕裂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敏感性71.43%,对照组为68.57%;肩袖部分撕裂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敏感性为5.71%,对照组为48.57%(P0.05)。结论临床对肩关节损伤患者行MRI检查,诊断效果确切,精准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线、CT及MRI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骨肉瘤患者2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18例患者行CT检查,15例患者行MRI检查。结果 X线、CT及MRI检查该疾病的诊断率分别为85.71%、88.89%、93.33%。X线检查结果主要为骨溶骨混合性及成骨改变,发生成骨改变17例,成骨溶骨混合性改变11例,患者局部骨密度发生不均匀性上升,并且存在周围骨质破坏区;CT检查结果显示Codman三角2例,并有3例患者行增强扫描显示软组织肿块边缘显著增强;MRI检查结果显示10例患者中央坏死囊变,15例患者行增强扫描后均能见到肿瘤呈现出不均匀强化现象。结论对骨肉瘤患者的检查方式选择方面,X线检查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CT检查对微小瘤骨及骨质破坏患者具有更高的准确度,而MRI检查则能够以极高的分辨率显示出肿瘤周围组织及肿瘤浸润情况。三种检查方式联合应用能够大大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髌骨粉碎性骨折应用镍钛聚髌器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3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镍钛聚髌器治疗的疗效。结果随访5个月结果为,3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中,优23例(76.7%),良6例(20.0%),可1例(3.3%),优良率为96.7%。结论髌骨粉碎性骨折采用镍钛聚髌手术治疗,应用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老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眩晕为最常见主诉,查体多见水平眼震、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责任病灶及可能的病因。结论老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及MRI表现,大部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46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经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结果。结果 46例患者经MRI检测存在52例骨折病灶。其中20例股骨踝,30例为胫骨平台,1例为腓骨,1例为髌骨。其中7例伴韧带损伤,18处半月板损伤,29例呈不同程度积液。经MRI检测显示关节面下边缘具有模糊斑片状,不规则条状低信号影,周围具有长T1与长T2骨髓水肿改变,STIR表现高信号。4例伴前交叉韧带损伤,2例伴后交叉韧带损伤,6例伴内侧副韧带损伤,MRI表现损伤韧带肿胀、轮廓模糊,信号增强。结论经MRI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可实现多方位成像,解剖分辨率较高,进而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磁共振MRA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与ICU收治的41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联合DWI与MRA影像学诊断,并与常规MRI临床检查进行结果比较。结果研究分析发现:(1)对超早期及早期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联合DWI与MRA影像学诊断,能够显示出常规T1WI无法探查的病灶,并且诊断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MRA能够迅速探查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并详细显示病变的位置与程度。结论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联合应用DWI与MRA影像学诊断,有助于了解患者脑血管与脑实质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膝关节骨挫伤的低场磁共振(MRI)成像特征进行分析,以探究MRI对膝关节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6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对其全部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分析膝关节骨挫伤的MRI成像特征。结果:参与本研究的56例患者X线平片和CT检查均未发现膝关节骨挫伤征象,CT检查仅发现患者膝关节肿胀、积液。经低场磁共振成像后发现56例患者均存在膝关节骨挫伤征象,部分患者MRI成像显示有合并半月板、韧带损伤情况。结论:膝关节骨挫伤的低场磁共振成像较为准确,可清楚显示骨挫伤患者的病变特点及程度,与X线和CT相比拥有更高的敏感性,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重要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在急性脊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85例急性脊柱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CT和MRI对脊柱进行探查,观察两种方法脊柱损伤的检出情况。结果 MRI外伤累及椎体正确检出率(100.0%)与CT(9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脊髓损伤、神经挤压、韧带损伤检出率分别为63.5%、30.6%、78.8%,均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MRI诊断急性脊柱外伤不仅骨折检出率高,而且可以很好地检出脊髓和韧带软组织损伤,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磁共振超短回波序列诊断软骨病变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3.0 T磁共振行常规T1WI序列、T2WI序列以及不同回波时间的超短回波序列扫描膝关节髌股关节面软骨区,根据软骨MRI诊断分级标准评价软骨病变情况,探讨超短回波序列在软骨病变诊断中的优势。结果 T1WI序列下髌股关节面信号异常40例,其中Ⅰ级27例,Ⅱ级13例;T2WI序列下髌股关节面信号异常34例,其中Ⅰ级20例,Ⅱ级14例;0.68 ms回波时间的超短回波序列下髌股关节面信号异常46例,其中Ⅰ级24例,Ⅱ级14例,Ⅲ级8例;0.07 ms回波时间的超短回波序列下髌骨关节面信号异常72例,其中Ⅰ级42例,Ⅱ级16例,Ⅲ级14例。结论超短回波序列对软骨病变的诊断极具优势,且较短的回波时间对膝关节软骨损伤诊断更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两种椎间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椎间融合器融合,观察组给予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具有不同特点,使用自体骨植骨融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椎间融合器融合方法,但是两种方法均能够有效治疗腰椎滑脱,在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椎间植骨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及分析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的MRI表现,增强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MRI表现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的MRI资料,观察扩大的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的信号特征,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15例患者共27耳的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均不同程度扩大,均呈长T2信号;有25耳呈稍长T1信号,2耳呈稍短T1信号。结论:内淋巴囊的出现和扩大是诊断前庭导水管扩大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纤维组织源性肿瘤的CT、MRI表现特点及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侵袭性纤维瘤患者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9例、黏液纤维瘤患者3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对其均行CT、MRI病理学检查,并对其表现特点及病理表现进行对比。结果检查出肿瘤23个,其中侵袭性纤维瘤7个,CT影像资料显示为低密度,T1WI显示为低信号,镜下清晰显示纤维组织形态分化良好,没有发现病理性核分裂相,边界模糊,多为浸润性生长;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2个,边界十分模糊,但是在镜下能够看到纤维细胞、组织细胞及炎症细胞等肿瘤细胞的多形性改变;黏液纤维肉瘤有4个,T2WI显示为高亮信号,镜下表现为弥漫分布黏液样基质,肿瘤实质细胞多样性,核分裂比较多。结论不同类型的纤维组织来源肿瘤,通过影像学图像可以看见瘤体内有数量不同的低信号影,也存在各自的影像特点,此现象和病理学基础不同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59例消化内科患者,有80例出现了恶心呕吐症状,采取了常规检查,了解患者的恶心呕吐原因,并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76例患者呕吐病因为:急性胃肠炎14例,反流性食管炎20例,胆结石10例,肠易激综合征4例,幽门梗阻12例,急性胰腺炎6例,肠梗阻2例,急性肝功能损伤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例,胃癌并幽门梗阻1例,食管喷门癌2例;37例恶心症状病因为:反流性食管炎1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4例,急性肠胃炎6例,胆系结石4例,急性胰腺炎4例,胃癌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2例,食管喷门癌1例,急性阑尾炎1例。结论消化内科有较多的恶心呕吐症状患者,医生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使用仪器设备来诊断,采取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脂肪抑制(STIR)序列在膝关节骨挫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45例膝关节骨挫伤病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对MR不同检查序列(SE T1WI、FSET2WI、STIR)的检查价值进行比较观察。结果:45例全部均行平片检查和MRI检查,9例同时行了CT检查。45例X线平片均未见异常,行CT检查的9例CT上均未见骨折征象。45例MR检查显示出45个骨挫伤病灶,其中SE T1WI显示出43个病灶,FSET2WI显示出37个病灶,STIR序列显示出45个病灶。病变以STIR序列上表现最为明显,清楚显示出骨挫伤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结论:MRI在骨挫伤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中以STIR序列对骨挫伤的显示最佳,应作为膝关节外伤检查的常规MR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5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手术前均接受MRI检查,观察肿瘤情况。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标准,评价MRI检查在判断肿瘤分期上的准确性。结果 49例(85.96%)患者的MRI判断直肠癌T分期正确,统计学分析显示MRI判断T分期与病理学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MRI判断N分期的准确率为68.42%(39/57),其与病理学结果具有中度一致性。结论 MRI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直肠癌患者肿瘤情况,对于术前T分期的判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脑白质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收治的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I检查,并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并依据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腔隙性脑梗死MRI脑白质变化与上述量表评分的关系。结果:98例患者经MRI检查,依据脑白质病变分级标准,0级19例(0级组),1级26例(1级组),2级30例(2级组),3级23例(3级组)。四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MMSE评分、MoC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病变程度与MMSE评分、MoCA评分呈负相关(r=-0.823、-0.808,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其脑白质病变有关,相关认知功能评分与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临床可依据脑白质病变情况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治疗与判断中的CT体层摄影与MRI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呈像表现与二种影像学在艾滋病(AIDS)患者中的成像特点。方法选取入院接受治疗的20例患者进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影像学研究,20例患者中,艾滋病13例,非艾滋病7例,患者均经过病原学证实。采取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CT与MRI影像的成像表现,并比较两种影像学不同的显示能与影像征象,在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基础上分析CT、MRI在艾滋病患者中呈现的影像特点。结果 CT与MRI影像学显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表现为脑内胶状假囊与强化脑膜,并能清楚发现患者脑积水以及脑萎缩现象。在比较两种影像学后能够发现,CT影像学的影像征象的检测能力不如MRI,并在影像表现上艾滋病患者轻于非艾滋病患者。结论在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检查中,MRI能够及时发现病灶,影像成像效果显著,优于CT。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能起到辅助作用,并为观测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比较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86例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根据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分为观察组(SIMV+PEEP)和对照组(CPAP+PSV),各4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参数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O_2、PaO_2、PaCO_2等血气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PaO_2/FiO_2低于对照组,但脱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均具有良好的疗效,需要根据临床实际,合理予以选用,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