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究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7年1月8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药物治疗;观察组开展介入手术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康复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脑梗死、截肢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手术后观察组踝肱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效果确切,减少不良预后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复发脑卒中的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药物组(42例)和介入组(56例),随访1~2年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脑卒中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2年,介入组复发脑卒中7.14%、多发脑梗死3.57%、TIA0.0%,明显低于药物组28.57%、19.05%、11.9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可有效预防脑卒中,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介入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介入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6例(6条患肢)。结果其中的4例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2例介入术后的患者行再截肢手术,降低了截肢平面,介入术后6周6例患者5支病变血管保持通畅,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再通率分别为60%和50%,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所收治的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当中选取16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比分析手术成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成功率(96.3%)高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8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71,P0.05)。结论采用血管内介入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成功率高,治疗效果好,可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中,神经介入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脑血管疾病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开颅手术,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神经介入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后是否出现并发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比较后发现观察组患者中在治疗后采用DSA进行检查,结果发现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情况恢复良好,降低85%以上,并且在治疗后并未出现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对照组30例患者在手术后的颈动脉狭窄和椎动脉狭窄降低仅为45%左右,并且有6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就颈动脉狭窄和椎动脉狭窄的降低情况比较和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神经介入的疗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状况,同时治疗后未出现并发症,建议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10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7月~2016年8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50例患者。在治疗方法层面,对照组行常规介入治疗,观察组在介入治疗基础上联合药物进行治疗,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各类治疗指标层面,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趋近于理想状态,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肾功能指标均更接近预设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能够较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进而维护患者健康,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结核患者8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痰菌检查转阴率、治疗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强化治疗效果,提高痰菌转阴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介入治疗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诊治疗的79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介入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介入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介入治疗,随访半年对每位患者进行NIHSS、MMSE评分,并记录复发卒中、死亡等恶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介入组再次发生脑卒中1例(2.5%),成功救治;对照组发生5例(12.8%),其中1例救治无效死亡。6个月后介入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更低,MMSE评分更高(P0.05)。结论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介入治疗脑卒中,患者近期复发率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采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80例,均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进行术前术后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 BI)、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防治颈动脉硬化性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2012年1月间对147侧(139例)颈动脉狭窄病变实施内膜剥脱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87%的患者采用颈丛麻醉,92%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后应用补片血管成形,11例患者术中放置临时性转流管,2例患者为颈动脉支架失败后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后轻度神经损伤7例,占4.8%;1例于术后3天出现偏瘫,占0.7%;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临床随访123例,随访率为88.5%,平均随访39±4个月。术后患者脑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97例,占66%;症状改善、好转者19例,占12.9%;术后颈动脉再狭窄发生24例(均<50%),占16.3%。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硝普钠治疗肾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90例肾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行硝普钠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60.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及心率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肾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采用硝普钠进行治疗可以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额叶进展性脑损伤致脑中心疝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以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方法本次研究中共入选研究对象18例,均为2013年6月~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双额叶脑挫裂伤致脑中心疝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症状表现、影像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对患者随访半年,其中6例GOS评分良好,5例为中度残疾,3例为重度残疾,2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结论加强观察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变化和影像检查,及时行双侧开颅减压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与分析梗阻性黄疸行超声引导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经皮经胆管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56例梗阻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中介入治疗的方法并观察该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在治疗食欲增加,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消失,经过B超检查可见患者肝内胆管扩张情况明显改善。结论对于梗阻性黄疸采用介入法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介入颅脑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7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软通道微创介入颅脑血肿清除术,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实施不同的治疗措施之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软通道微创介入颅脑血肿清除术应用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辨证施治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所接收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接受中医辩证施治治疗,即服用气虚痰祛瘀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在中医证候积分上,观察组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辩证施治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效应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使用针灸治疗,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进行疗效观察与评价。结果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治疗周围性面瘫介入越早越好,留下后遗症的几率越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治疗中热毒宁注射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169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76%,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儿发热、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5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伴心力衰竭的急救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小儿支气管肺炎伴心力衰竭患者50例,在本院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进行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25例。选择急救的方式干预的是观察组,择常规方式干预的是对照组。对比两组症状改善和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17例(68.00%),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24例(96.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较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急救的方式干预,会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极佳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当前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皮下全乳腺切除术用于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10月诊治的乳腺囊性增生患者50例进行治疗,对全部患者进行皮下全乳腺切除术治疗,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达100%,患者的乳房外观未发生变化,随访3个月,患者的各项症状均得到了有效改善。结论对乳腺囊性增生进行皮下全乳腺切除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对外观影响小,可以缓解患者治疗的心理压力,有着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产后出血患者100例,根据随机表分组。宫腔填塞治疗的患者采用B-Lynch缝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临床手术效果比宫腔填塞治疗的患者高(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停止时间、产后出院时间比宫腔填塞治疗的患者短(P0.05)。两组并发症相似(P0.05)。治疗前生命体征相关指标相似(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优于宫腔填塞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出血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