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肾衰竭(CKD)4期阳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CKD4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阳通络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24 h尿蛋白(24 h UP)、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甲状腺激素水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温阳活血通络法能有效改善治疗组的临床症候,降低血Scr、BUN及TC、LDL水平,提高FT3、FT4及e GF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活血通络法可以有效延缓CKD4期阳虚血瘀型患者肾功能进展,改善患者阳虚及瘀血症状,临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前列地尔、谷胱甘肽治疗不同原发疾病及不同肾功能状态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长海医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符合CKD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共380例。根据原发疾病不同,分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组(131例),高血压组(127例),糖尿病组(86例),其他疾病组(36例)。根据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分为CKD2期(12例)、CKD3期(156例)、CKD4期(148例)、CKD5期(64例)。每位患者均给予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前列地尔、谷胱甘肽治疗7 d。分析各组治疗前后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差异。结果:根据原发病不同分组分析,治疗后各组e GFR水平较治疗前均有升高。各组之间比较显示,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对e GFR改善明显优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组和其他组,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对e GFR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e GFR不同分组,各组之间比较分析结果显示CKD2~4期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善较CKD5期显著(P0.05)。CKD2期及CKD3期较CKD4期改善更为显著(P0.05)。而CKD2期和CKD3期相比对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前列地尔、谷胱甘肽联合治疗对原发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肾衰竭,特别是在疾病早期(CKD2~3期)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肾止衰颗粒对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CKD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单中心的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CKD4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入选的患者均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益肾止衰颗粒,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尿毒清颗粒,疗程24周,每8周监测Scr、BUN、UA、K、e GFR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1)两组的总体疗效相当,组间比较Scr、BUN、UA、e GFR在各个随访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无Scr翻倍患者,对照组有1例翻倍,所有患者研究期间均不需要肾脏替代治疗。(2)两组e GFR在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治疗前,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降低(P 0. 05),对照组无明显降低(P 0. 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所有患者无严重高钾血症发生。结论:益肾止衰颗粒能够延缓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CKD4期患者肾衰竭的进展,降低蛋白尿,安全有效,与尿毒清相比具有卫生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idin)与铁代谢指标及肾性贫血的相关性,探讨铁调素在CKD3~5期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KD)3~5期患者100例,另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者血清标本,检测患者Hepcidin水平,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水平,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 CRP)、红细胞计数(read blood count 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统计并分析Hepcidin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CKD3~5期患者随着肾功能的减退Hepcidin水平逐步升高,在终末期肾病时最高,且与健康组比较,Scr、BUN逐步升高,Hb、RBC、HCT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健康组比较,CKD3~5期e GFR逐渐下降,SF、hs CRP和i PTH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铁调素与e GFR、血清HCT、RBC、Hb呈负相关(P0.01);并与hs CRP、Scr、BUN、i PTH、SF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KD3~5期患者中hs CRP、e GFR与铁调素水平升高密切相关(P0.01),且多元线性回归显示hs CRP为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1)CKD3~5期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和贫血、铁代谢指标密切相关;(2)血清铁调素水平升高与CKD微炎症反应和肾脏清除功能下降有关,提示炎症和血清铁调素水平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化浊祛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CKD2-3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为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服健脾益肾化浊祛瘀方。两组均为3个疗程(一个疗程为4周)后,观察两组的中医证候、Scr、BUN、e GFR、Cys-c、24 h尿蛋白定量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8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46.67%,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各项证候,明显降低Scr、尿素氮、Cys-c、24 h尿蛋白定量,升高e GFR(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BUN、24 h尿蛋白定量、Scr值、Cys-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e GFR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益肾化浊祛瘀方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CKD2-3期的中医证候,改善肾功能,降低蛋白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非透析患者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与Ca~(2+)、P~(3-)、i PT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KD3~5期非透析患者166例,根据SUA水平分为高尿酸组(UA≥420μmol/L)和正常尿酸组(UA 420μmol/L)。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影响SUA的因素以及其与Ca~(2+)、P~(3-)、i PTH的相关性。结果:CKD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高达40. 96%; HUA组Scr、BUN、P~(3-)、i PTH、ALP、FBG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e GFR明显低于正常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SUA与Scr、BUN、P、i PTH、ALP呈正相关,与e GFR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UN、ALP、e GFR为SUA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CKD非透析患者SUA与Ca~(2+)、P~(3-)、i PTH存在相关性。SUA可能参与了CKD非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排毒保肾丸(大黄丸加减)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中医辨证兼血瘀证和湿浊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CKD3~4期辨证兼血瘀证和湿浊证患者2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排毒保肾丸和包醛氧淀粉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6周。观察两组患者血瘀证和湿浊证中医证候的变化,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血纤维蛋白原(Fg)、尿素氮(BUN)、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改变,判定疾病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瘀证和湿浊证主症、次症均得到改善(P〈0.05或P〈0.01),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0.5%和58.9%(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24 h UP减少、血Fg降低(P〈0.01),血BUN、Scr降低(P〈0.01),e GFR升高(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BUN降低(P〈0.01),Scr下降(P〈0.05)、e GFR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24 h UP、Fg、Scr降低(P〈0.01),e GFR升高(P〈0.01),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疾病总有效率分别为81.0%和69.0%(P〈0.01)。结论:排毒保肾丸能改善CKD3~4期中医辨证兼血瘀证和湿浊证患者中医证候,减少蛋白尿,降低血纤维蛋白原,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阿司匹林属非甾体类抗炎药,常期以来被认为具有肾毒性。本文选取肾脏疾病中数量较多的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阿司匹林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我科门诊随访且资料完整的CKD3期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指征为轻度头晕及胸闷(包括心电图ST-T改变),且无反指征(如上消化出血和严重溃疡病)。患者随机进入阿司匹林组(100 mg/d)和空白对照组,随访6个月。主要观查血小板聚集功能(ADP诱导法)、血肌酐(Scr)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e GFR)(EPI及MDRD公式计算)以及尿蛋白量的变化。结果:最终进入统计的患者为36例(每组各为18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6±9.8)岁,Scr(121.8±26.1)μmol/L,e GFR(53.4±12.3)ml·min-1·1.73 m-2(EPI公式),e GFR(50.5±10.3)ml·min-1·1.73 m-2(MDRD简化公式),24 h尿蛋白(0.748±0.27)g。(1)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小板计数、血尿素(BUN)、Scr、e GFR(EPI及MDRD公式计算)、24 h尿蛋白和尿白蛋白/尿肌酐比(A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与治疗后3月、6月两组e GFR(EPI及MDRD公式计算)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EPI和MDRD自身比较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治疗后3月和6月两组24 h尿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自身比较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和6月两组ACR和尿红细胞比较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3月和6月,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3月64.6∶74.9,6月61.9∶75.1),P=0.000。(5)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治疗后3月和6月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月64.6∶74.4,6月61.9∶74.4),P=0.000,而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6)两组治疗后粪隐血均为阴性,两组治疗后3月和6月腹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对CKD3期患者肾功能没有明显影响,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配合益肾汤对CKD3~4期颈动脉钙化患者血清ICAM-1、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CKD3~4期伴颈动脉钙化患者40例,随机分为结肠透析与结肠透析+益肾汤两组,同时选择CKD3~4期伴颈动脉钙化未做结肠透析患者10例为对照组。结肠透析治疗时间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肌酐(Scr)、血尿酸(UA)、血钙(Ca~(2+))、血磷(P3-)、血浆甲状旁腺素(PTH)、血浆白蛋白(Alb)的变化,同时用ELISA法测定各组治疗前后血清ICAM-1、VCAM-1水平的变化,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结肠透析组与结肠透析+益肾汤组BUN、Scr、UA、VCAM-1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1),结肠透析组ICAM-1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肠透析+益肾汤组ICAM-1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2)与结肠透析组相比,结肠透析+益肾汤组BUN、Scr、UA、ICAM-1及VCAM-1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结肠透析配合益肾汤可降低CKD3~4期颈动脉钙化患者BUN、Scr、UA及血清ICAM-1、VCAM-1水平,推测结肠透析配合中药可以改善CKD3~4期患者血管钙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联合双歧杆菌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相关蛋白硫酸吲哚酚(IS)、硫酸对甲酚(PCS)及中分子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肾内科门诊确诊为CKD3~4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结肠透析及双歧杆菌,3次/周,2 h/次,治疗观察周期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BUN、Scr、UA、IS、PCS、PTH等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BUN、Scr、UA、IS、PCS、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8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BUN、Scr、UA、IS、PCS、PTH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BUN、Scr、UA、IS、PCS、PTH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透析联合双歧杆菌能够减轻CKD患者CVD相关蛋白IS、PCS及中分子PTH毒素水平,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与评价中医辨证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1~3期并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诊的96例诊断CKD中1~3期的水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辨证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和血生化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BUN、Scr比较,t值分别为2.554,6.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BUN、Scr比较,t值分别为2.151,5.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灌肠治疗CKD 1~3期并发水肿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化湿泄浊方治疗气虚湿浊型CKD3~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CKD3~4期患者共70例,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中药健脾益肾化湿泄浊方,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指标:肾功能(BUN、Scr、eGFR),血Alb、U-TP,凝血功能(Fg、D-D),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GFR、BUN、Scr均得到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eGFR、Scr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lb、U-TP、Fg、D-D均得到改善(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U-TP得到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U-TP、Fg、D-D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健脾益肾化湿泄浊方能改善CKD3~4期患者肾功能和尿蛋白定量,延缓了肾功能的进展,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络保肾方(大黄虫丸加减)对IgA肾病(CKD1~2期)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IgA肾病(CKD1~2期)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服通络保肾方,对照组加服氯沙坦钾片,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血瘀证证候、疾病疗效、血纤维蛋白原(Fb)、血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尿红细胞计数(RBC)、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瘀证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瘀证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1.4%和57.9%(P0.01),疾病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1.0%和82.5%(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血Fb降低(P0.05),血AT-Ⅲ显著升高(P0.01),尿FDP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24 h UP均显著降低(P0.01),尿ACR、尿RBC均减少(P0.05),两组血Scr和e GFR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通络保肾方能改善IgA肾病(CKD1~2期)血瘀证临床证候,降低血Fb,升高血AT-Ⅲ活性,降低尿FDP水平,减少蛋白尿、血尿,稳定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拟初步建立慢性肾脏病(CKD)3期新管理模式,并观察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针对CKD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医疗干预与康复干预相结合的CKD3期新管理模式,强调健康教育(首诊教育、书面资料、集中授课、定期考核)和追踪随访。并采用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KD 3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医疗干预与康复干预相结合新管理模式,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医疗干预的传统管理模式,均要求每月随访一次,观察时间为1年,以血肌酐翻倍或进入终末期肾病、心肌梗死、严重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为观察终点,观察比较两组按时随访率(%)、血肌酐(S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随访率的比较采用率的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1年观察期内,观察组平均随访次数(8.4±3.9)次(共计252次),按时随访率(69.99±32.28)%,对照组平均随访次数(2.0±1.2)次(共计60次),按时随访率(16.67±10.4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在1年观察期内,对照组有1例进入终末期肾病,观察组无终点事件发生。(3)不管实施前还是实施后,两组之间Scr、e G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实施前比较,观察组实施后Scr显著下降、e GFR显著升高(P0.001),而对照组实施后e GFR下降明显(P0.05)。结论:以医疗干预与康复干预相结合的CKD3期新管理模式可以改善肾功能。在医疗干预的基础上,通过健康教育和追踪随访切实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让他们参与到治疗决策中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消瘀泄浊饮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2~4期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7(IL-17)、白介素10(IL-10)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CKD2~4期"气虚夹瘀"型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开放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及开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药汤剂消瘀泄浊饮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L-6、IL-17、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和常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70%、中医疗效症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 05);(2)治疗组hs-CRP、IL-6、IL-17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 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 0. 05);(3)治疗组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 0. 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 05);(4)治疗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24 h Upr)较治疗前下降,白蛋白(Alb)较前上升(P 0. 05),且治疗组Scr、BUN、24 h Upr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5)两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 05)。结论:消瘀泄浊饮通过降低CKD2~4期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提高IL-10血清含量,同时降低Scr、BUN、24 h Upr,延缓肾功能进展,改善"气虚夹瘀"型患者的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糖尿病肾病(DN)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DN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单纯DN组(n=44)和DN伴高血压组(n=43),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对象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N伴高血压组和单纯DN组TGF-β1、肾素、ATⅡ、UAER、Scr均升高,e GFR显著降低(P0.05);DN伴高血压组Ⅰ期、Ⅱ期、Ⅲ期各指标与单纯D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伴高血压组Ⅳ期、Ⅴ期TGF-β1、肾素、ATⅡ、UAER、Scr、BUN均高于单纯DN组,e GFR均低于单纯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素、ATⅡ与Scr、UAER、TGF-β1呈显著正相关性(r0,P0.05),与e GFR呈显著负正相关性(r0,P0.05);TGF-β1与Scr、UAER呈显著正相关性(r0,P0.05),与e GFR呈显著负正相关性(r0,P0.05)。结论:在DN伴高血压患者中RAAS和血清TGF-β1水平显著升高,随分期增加,RAAS和血清TGF-β1水平显著增加,二者相互作用可能加重了DN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不同年龄健康人的肾脏滤过功能指标的生理范围,并分析其增龄和性别的影响。方法:通过询问一般情况、病史及体格检查,并检测血常规、尿常规、生化等指标,入选1 803例健康人群。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Scr,胱氨酸酶法测定),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3种CKD-EPI公式计算e GFR。结果:(1)获得不同年龄组别、不同性别的BUN、Scr、Cys C及3种公式计算e GFR的95%参考值范围。(2)无论性别,Scr、BUN、Cys C均随增龄升高,GFRCr、GFRCys C、GFRCr-Cys C随增龄逐渐降低;但男80岁组的Scr值较60岁~80岁组明显降低。(3)各年龄组中女Scr和BUN、女60岁的Cys C低于男,60岁以上年龄组Cys C无性别差异。(4)除年龄80岁以及20岁~40岁女组外,同年龄组同性别人群的3种CKD-EPI公式计算的GFR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不同年龄、性别的临床常用肾脏滤过功能评估参数的生理范围,并证实了年龄和性别对这些参数的影响,为临床正确评估肾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侧足三里、脾肾俞穴位埋线对CKD2~3期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取符合CKD2~3期伴发微炎症状态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侧足三里、脾肾俞穴位埋线,7 d治疗1次,2次为1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BUN、Cr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和炎症因子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_3、CD_4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P0.01),CD_8细胞百分数降低(P0.01),CD_4/CD_8比值升高(P0.01),炎症因子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双侧足三里、脾肾俞穴位埋线可有效改善CKD2~3期患者微炎症状态,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通过长时间穴位刺激,激发足三里、脾俞、肾俞对机体的免疫调控,修复肾脏免疫紊乱,从而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联合大黄蛰虫丸对慢性肾衰竭患者TGF-β_1和Col-Ⅳ的影响。方法:150例CRF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百令胶囊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百令胶囊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 g/次,3次/日,口服;联合治疗组在百令胶囊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蛰虫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 g/次,2次/日,口服;3组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清Ⅳ型胶原(Col-Ⅳ)、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和百令胶囊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联合治疗组疗效更明显。各组治疗前后比较,联合治疗组和百令胶囊组TGF-β_1、Col-Ⅳ、Scr、BUN、GF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和百令胶囊组TGF-β_1、Col-Ⅳ、Scr、BUN、GF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TGF-β_1、Col-Ⅳ、Scr、BUN、Alb、GFR与百令胶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大黄蛰虫丸可降低TGF-β_1、Col-Ⅳ、Scr、BUN,升高GFR、Alb,从而延缓轻、中度CRF患者病情的进展,其可能的机制是延缓了肾脏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rinary 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ealin,u NGAL)、尿液肾脏损伤分子-1(urinary kidney injury molecule-1,u KIM-1)的影响。方法:104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氧疗、平喘、抗感染、纠正呼衰、心衰等治疗;治疗组5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加入0.9%氯化钠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u NGAL、u KIM-1、Scr、BUN,根据公式估算GFR(e GFR),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u NGAL、u KIM-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均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u NGAL、u KIM-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09.7±40.5比152.8±60.4)ng/ml;(37.4±13.1比57.1±21.9)ng/ml,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Scr、BUN、e GFR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可以显著降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尿液中的u NGAL、u KIM-1水平,对此类患者的早期肾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保护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