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5月医院眼科收治的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根据入院顺序,结合患者的意愿分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6例,分别采用小梁切除术或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结果末次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治疗前,两组前房深度、视力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眼内压无药控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在改善视力方面有明显优势,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术后可能需要用药控制眼内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青白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4),观察组采用改良青白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眼压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前房深度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青白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缓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眼压低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在缓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良情绪及眼压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对照组的SA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护理满意度以76.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心理护理后,可有效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优化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9月这段时期收治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浅前房发生率和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浅前房以及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3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15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小梁切除术,1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效果及术后眼压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的方法应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1月接收的5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眼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眼压,便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及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随机的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周内眼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3个月、6个月和一年的眼压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眼压,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对照研究评价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我院眼科收治的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征求患者的意愿,结合对照研究进行分组,其中未采用前房穿刺术处理患者52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前房穿刺术处理的患者60例,纳入观察组。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眼内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出院时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高于入院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60/60),高于对照组78.8%(41/52);观察组患者治疗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眼内压无药控制、整体控制、视力改善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治疗中应用前房穿刺可有效降低眼内压,但从整体来看,可能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晶状体后囊切开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接诊的100例(12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晶状体后囊切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和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眼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晶状体后囊切开术能够提高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改善眼压,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使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2013~2014年我院共有9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为4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青光眼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其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要好一些,两组患者的眼压比较也是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一些。结论临床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的效果非常好,对患者的视力恢复和眼压降低都具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北省黄冈爱尔眼科医院青白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给予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60)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天、7天视力水平、平均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天、7天观察组患者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天、7天,观察组患者平均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天、7天,观察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改良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分组方式,将掷出奇数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掷出偶数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结果术后,观察组Ⅰ级浅前房、Ⅲ级浅前房、滤道阻塞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应用改良小梁切除术,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及浅房发生率,优化了眼压指标,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哮喘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4例老年慢性哮喘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单纯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Sp O2及Pa CO2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92%;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哮喘病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在局麻下行小梁切除术+虹膜周边切除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Kolcaba简化舒适状况量表各因子评分变化,记录治疗后眼压、视力和前房深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Kolcaba简化舒适状况量表因子(环境舒适、生理舒适和心理舒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社会文化舒适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压、前房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明显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环境、心理和生理舒适度,改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日—2018年2月22日我院就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基础性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选择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患眼70只),随机分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眼34只,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眼36只,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视力均提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眼压、房角粘连度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力分布情、眼压分布情况均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前房深度增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视力、前房深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眼压、房角粘连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力分布情况、眼压分布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可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眼压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40眼),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20眼),对照组(小梁切除术),治疗组(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眼压均优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提高视力、控制眼压、减少并发症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可靠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31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眼压水平、视力水平和中央前房深度水平。结果:术后1年治疗组眼压水平、视力水平、中央前房深度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显著,是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1例原发性闭角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施行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组(n=41,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比。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眼压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9%,相较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闭角青光眼患者治疗中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