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目的:考察大黄酒制前后的蒽醌含量变化,为制定大黄合理的炮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酒制前后的游离蒽醌、总蒽醌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酒制后大黄中游离蒽醌的含量增大,总蒽醌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酒制后大黄中结合型蒽醌转化成了游离型蒽醌。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大黄酒制前后的蒽醌含量变化,为制定大黄合理的炮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酒制前后的游离蒽醌、总蒽醌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酒制后大黄中游离蒽醌的含量增大,总蒽醌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酒制后大黄中结合型蒽醌转化成了游离型蒽醌。  相似文献   

3.
HPLC-相对保留值指纹谱法鉴别大黄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正> 大黄属植物品种繁多,全世界约有60余种,我国有40余种。中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 tanguticum Maxim和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ll 3个品种的根和根茎为正品大黄,因此,正  相似文献   

4.
大黄为常用的传统中药,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较广泛。文献调研发现大黄炮制历史悠久,方法多样,而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主要有净制(生大黄)、酒制(酒大黄)、蒸制(熟大黄)、炒炭(大黄炭)等4种炮制品。大黄具有良好的泻下,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及活血等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蒽醌/蒽酮类、二苯乙烯类、苯丁酮类、色原酮类、黄酮类及鞣质类化合物。该文总结了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和现代炮制工艺研究,以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变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思路。旨在为大黄的炮制机制、有效物质基础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含大黄蒽醌制剂中大黄酚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大黄、决明子、虎杖等药材均含有大黄蒽醌类成分,在中药的质量分析中,大黄素、大黄酚等常被作为指标成分加以控制.本文选择一含决明子的减肥降脂茶和含有大黄的清火颗粒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以检测制剂中大黄酚的含量.中国药典中决明子未收载含量测定项目,大黄含量测定项供试品前处理较复杂,本方法采用水解中直接提取大黄酚而使操作简单化,并对照药典法测定数据,结果显示该方法操作简单,其测定结果与药典法无明显差异,可作为含大黄蒽醌制剂含量测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在近20年来发展很快,得到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不少学者据此提出一些新假说,如证治药动学、药代指纹图谱等[1-2]。以前的研究证明大黄酸是人口服大黄后唯一被吸收入血的蒽醌类物质[3-5],为探讨大黄中大黄酸在不同证型人群中的药动学规律,本次研究比较了大黄酸在热证和寒证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材料1·药品与试剂大黄购于广州市药材公司,经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王利胜副教授鉴定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R·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茎及根,符合《中国药典》2000版标准,样品凭证标本存于我科中药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传统炮制理论指导思想"酒制升提",大黄经过炮制成为饮片酒大黄治疗上焦病症,如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炮制前后大黄药性的改变使得其临床应用侧重点不同,为研究中药炮制理论的科学内涵,该文同时建立测定大鼠组织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的液-质联用方法,通过分别灌胃给予SD大鼠大黄生品和酒制品水煎液,采用LC-MS测定组织(心、肺、脑、肝、肾)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的含量,探讨酒制对大黄中游离蒽醌成分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大黄酒制能明显改变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其中各成分在心与肺组织中的分布增加,在肝和肾中的分布与生品组相比变化不大,而在脑中没有检测到3种成分,提示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不能透过血脑屏障。酒制对大黄中游离蒽醌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物组织分布有较大影响,这也验证了传统中医理论,酒大黄多用于治疗上焦病症,该研究结果为探讨大黄炮制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虎杖不同酒制品大黄素及大黄酸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莹  江海燕  黄拓  张林丽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375-2376
目的探讨酒制对虎杖中大黄素和大黄酸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不同酒制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酒制品中大黄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酒润品>酒煮品>酒炒品,大黄酸含量则相近。结论不同酒制方法及炮制温度对大黄素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方术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神经内科临证效验[曹利民,胡志诚.中医杂志,2009,(05):441][适应病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方术内容]①复方大黄液:生大黄6g,酒制大黄12g,  相似文献   

10.
大黄及其混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成英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2):747-748
大黄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 部收载其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 R.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 R.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性苦、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效 ,临床应用相当广泛。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有一种不同性状的伪品常混于正品大黄中 ,经进一步鉴定为同科植物河套大黄 R.hataoense C.Y.Cheng et C.T.Kao的干燥根及根茎。因伪品所含成分与正品不同 ,其功效亦不相同 ,不能互为混用。现将大黄及其伪品的外观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鉴别要点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