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子弹”的杀伤破坏效应 众所周知,核爆炸时可产生四种杀伤因素,即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原子弹在一般爆炸条件下(超高空爆炸除外),能量分配大体是光辐射35%、冲击波50%、早期核辐射5%,放射性沾染10%。在早期核辐射中,中子与γ射线的比例随当量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型原子弹,中子:γ可达1:1。中子弹爆炸时,各种杀伤因素所占的能量比例有很大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中子辐射是核武器的重要杀伤破坏因素之一。随着战术核武器的发展,特别是中子弹的出现,使中子辐射的作用更加突出了。测量与计算技术的改进,使人们对中子辐射场的认识也更深入和正确。文献对不同类型核武器的计算结果表明,中子剂量与γ剂量的比值比过去了解的要高。在我国  相似文献   

3.
目的:计算^252Cf裂变中子源的的中子和γ辐射在组织等模体内的剂量分布,为使用^252Cf裂变中子源进行中子放疗提供有用的剂量学参数。方法:建立^252Cf源和组织等效模体的三维几何计算模型,利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中子和γ辐射联合输运计算。结果:计算了两种医用^252Cf裂变中子源在水、血液、肌肉、皮肤、骨骼和肺组织等效材料构成的模体中距源不同距离点处的中子和γ辐射吸收剂量。结论:蒙特卡罗计算结果与文献数据以及使用双电离室实验测量的结果符合得较好。对^252Cf裂变中子源在5种组织材料构成的模体中中子和γ辐射的剂量分布进行了比较,使用水作为组织等效材料对^252Cf裂变中子源在在以肌肉、血液和皮肤构成的局部组织内的剂量分布进行模拟计算,可取得较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清华大学游泳池式轻水反应堆1号孔道是国内目前唯一的裂变中子生物辐照场所,通过把不同厚度的铅过滤板横插于入射辐射束中,获得了四种不同中子-γ比释动能比率的混合中子-γ辐射条件,对狗进厅单侧照射。狗体模由TE液体组成,用双电离室方法测量吸收剂量.上述四种混合辐射场的中子-γ比值分别为l 0.6,2.06、1.12和0.16。确定了不同中子-γ比条件下沿水平中心线的深度剂量分布.给出了中心剂量、入射剂量和出射剂量值。按照lCRU10e报告建议的划分照射均匀程度的指标,四种条件下的大动物(狗)照射都属于非均匀照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计算2 5 2 Cf裂变中子源的中子和γ辐射在组织等效模体内的剂量分布 ,为使用2 5 2 Cf裂变中子源进行中子放疗提供有用的剂量学参数。方法 建立2 5 2 Cf源和组织等效模体的三维几何计算模型 ,利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中子和γ辐射联合输运计算。结果 计算了两种医用2 5 2 Cf裂变中子源在水、血液、肌肉、皮肤、骨骼和肺组织等效材料构成的模体中距源不同距离点处的中子和γ辐射吸收剂量。结论 蒙特卡罗计算结果与文献数据以及使用双电离室实验测量的结果符合得较好。对2 5 2 Cf裂变中子源在 5种组织材料构成的模体中中子和γ辐射的剂量分布进行了比较 ,使用水作为组织等效材料对2 5 2 Cf裂变中子源在以肌肉、血液和皮肤构成的局部组织内的剂量分布进行模拟计算 ,可取得比较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氧离子辐射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离子与传统的X、γ射线、中子比较,以其空间经过的正常组织电离密度(LET)小,靶肿瘤电离密度高(Bragg峰)的优势,决定了它是一种高治疗增益系数(TGF)辐射,这是重离子在肿瘤放射治疗中优于其他辐射(X、γ射线、中子)的重要标志。重离子治疗病人于...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裂变中子照射对小鼠脾脏NK活性和IL-2产生能力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与γ线作了比较。裂变中子照后24hNK活性的量效曲线不典型:低剂量时明显下降,1.5—5.5Gy时高于正常,以后又下降。以D_(37)或D_0为指标,中子相对生物学效应(RBE)分别约为1.7和1.6。脾细胞IL-2产生能力对裂变中子和γ线的辐射反应相近,D_(37)均约为2.5Gy,裂变中子RBE为1。  相似文献   

8.
进行地下核爆炸会有少量的同位素进入外环境,由此也就产生了辐射安全问题。地下核爆炸时由于坑腔破裂随着土壤喷出,可有一定量的  相似文献   

9.
镅-铍(241Am-Be)中子和铯(137Cs)γ密封型放射源广泛使用于油气田测井工作中.由于长期接触,工作人员亦直接受到辐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我国部分油气田测井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的监测和分析,为加强密封源测井工作的放射防护管理提供依据,并为制定适合我国测井从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的记录水平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缓发中子计数法是测定水样中铀浓度的一种方法。缓发中子是铀在反应堆中受热中子辐照后裂变产生的。在热中子作用下,唯有裂变能产生放射性同位素,它们具有足够高的激发能,因而发射中子。用于铀的分析测定,由热中子辐射产生的缓发中子计数技  相似文献   

11.
γ射线照射与吸入苯、甲苯加CO的复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γ射线、苯、甲苯和CO同时作用时的生物效应规律, 并分析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性质(拮抗、相加或协同).方法 用家兔90只分成9组, 其中一组为对照组, 按L8(27)正交表设计进行4因素二水平的8组实验。各因素的两种暴露水平分别是:γ射线为0.0075和0.0375Gy/d;苯为40±15和(182±33)mg/m3;甲苯为90±30和(407±68)mg/m3;CO为(93±4)和(278±8)mg/m3.暴露实验在密闭舱内进行, 每天2h,每周5d,持续8周。对实验结果用方差分析和组间比较进行了处理。。结果 (1)γ射线、苯和甲苯都能诱发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以及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 但CO对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单独作用。(2)4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与4个因素单独作用产生的效应总和的比值ω对淋巴细胞的双着丝点加环、无着丝粒、畸变细胞、总畸变、微核及SCEs/C分别为2.16、1.58、2.07、2.67、1.25和1.18,对畸形精子率则高达5.97.各因素之间呈明显的协同作用。但苯和γ射线对淋巴细胞无着丝粒有明显拮抗作用。(3)4个因素都引起睾丸重量指数降低;γ射线、甲苯和CO都能引起精子数减少和畸形精子率增高;。结论 γ射线、苯和甲苯对诱发某些生物效应具有很显着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32 P 磷酸铬 (32 P 胶体 )术中间质给药行组织间照射在食管、贲门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91例食管、贲门癌临床确诊病例 ,在剖胸手术中切除病变食管及胃体后 ,于病灶相应部位及其淋巴引流区域间质组织内多点浸润注射 ,未能切除病灶者注射于瘤体组织及其淋巴引流区域内 ,32 P胶体剂量为 2 96~ 370MBq 10ml。对照组 99例为同期同病种单纯手术病例。观察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淋巴结转移时间、淋巴结转移率及术后 1、3和 5年生存率。结果 手术 32 P胶体组及单纯手术组均无手术死亡 ,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术后淋巴结转移时间、纵隔淋巴转移率、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术中切除肿瘤的手术 32 P胶体组术后 1、3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2 5 %、5 6 4 %、4 2 6 % ,单纯手术组分别为 6 7 7%、38 1%、2 5 0 %。术后 1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 3及 5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结论 32 P胶体间质给药应用于食管、贲门癌手术中 ,方法简单 ,使用安全 ,在控制术后淋巴结转移及提高中远期生存率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环境放射性监测中基于γ谱分析的事件识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论述了如何利用环境放射性监测中基于γ能谱分析的数据进行核事件识别和判断的方法。方法 利用γ能谱分析获得环境样品中特征放射性核素的方法,可以判断核事件的类型;利用于体与母体,或者任意两个特征放射性核素的话度比推算核事件的发生时间和装科,并对环境放射性监测工作中的样品采集和测量系统提出具体的要求。结果 通过与既往环境放射性监测结果的回顾研究和对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监测结果的分析证明,利用笔者提出的方法推测的事件性质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结论 利用特征放射性核素判断核事件的类型和利用于母体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比推算核事件的发生时间的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高能电子线皮肤辐射损伤动物模型的超微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研究高能电子线皮肤辐射损伤产生延迟性坏死和溃疡难以愈合的病理改变和机理,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本实验以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以直线加速器产生的4MeV的电子线照射臀部皮肤制作皮肤放射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5Gy、15Gy、30Gy、45Gy4个剂量组,一次性照射后2个月作病理学肉眼、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5Gy组光镜形态改变不明显,电镜下可见棘细胞肿胀,基底细胞核固缩,核膜下染色质边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部分细胞核固缩,管腔狭小,皮下胶原纤维断裂水肿:15G6y组棘细胞和基底细胞肿胀明显,基底细胞胞浆内张力微丝、桥粒、半桥粒显著减少,血管内皮和毛囊上皮细胞变性;30Gy组电镜下棘细胞、基底细胞核固缩、水肿明显。y组3周时可见皮肤溃疡形成,电镜见基底细胞层有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形成,基底膜  相似文献   

15.
钚内污染者外科截肢放化分析及活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钚在国人体内的滞留与分布,对一例20年前遭钚事故污染(左手伤部可溶性钚摄入量约为77 ̄130Bq)者因肘部发生恶性纤维组织瘤而截下的右上臂进行了放化分析。方法 将手臂按解剖部位横向锯切成8段,再将骨和软组织剥离,分别进行灰化,离子交换、电沉积制样并进行α能谱分析和活度测量。结果 在整个手臂中共测得^239Pu含量为68.5mBq,a能谱分析证实手臂组织中钚的谱峰与^239Pu标准源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1 0 3Pd放射性支架对兔腹主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2及Bax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5 0只随机分为普通支架组及1 0 3Pd放射性支架组 ,设正常对照。分别于术后 3、7、14、2 8和 5 6d取材 ,进行病理形态学研究 ,并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测定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中Bcl 2mRNA及BaxmRNA的表达。结果 光镜下发现 ,放射性支架组管腔狭窄程度明显低于普通支架组 ,术后第 5 6天最显著(P <0 0 1)。与对照组比较 ,术后 3~ 2 8d普通支架组与放射性支架组Bcl 2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 ,而放射性支架组的表达则较普通支架组降低 (P <0 0 1)。BaxmRNA的表达 ,术后第 3~ 2 8天两支架组均超过对照组 ,而放射性支架组的表达较普通支架组显著增加 (P <0 0 1)。Bcl 2mRNA与BaxmRNA的比值显示 ,普通支架组术后第 3、14和 2 8天均大于对照组 (P <0 0 1) ,放射性支架组虽也大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术后第 3~ 2 8天 ,放射性支架组的比值均小于普通支架组(P <0 0 5 )。结论 1 0 3Pd放射性支架增加细胞凋亡的BaxmRNA表达 ,减少抑制细胞凋亡的Bcl 2mRNA表达 ,使凋亡细胞比例增加 ,降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源性IL-3基因表达在骨髓辐射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5.5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78只LACA小鼠,于照射后4周内分批活杀,将骨髓进行HE染色,并进行内源性IL-3基因表达的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原位反转录PCR检测。结果 照射后4周内小鼠骨髓出现明显损伤及损伤后重建现象。免疫组化观察IL-3于修复期造血细胞浆内明显增多,尤以照后21天其量达高峰,而高位杂交则显示其mRNA于照  相似文献   

18.
31例中国人主要器官组织中42种元素浓度和含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测定中国成年男子主要器官组织中元素浓度和估算其含量,为确定中国参考人相应参数提供依据,为微量元素和健康关系研究提供我国当前资料。方法 在我国不同膳食类型的4省市(河北、山西、上海和四川)采集31例急死正常成年男子尸体肌肉、肋骨、肝、肾、肺和甲状腺样品,有用NAA、ICP-MS、ICP-AES、多种AAS技术和必要质控措施共测定42种元素浓度,并按中国参考人器官组织重量估算了这些元素相应含量。结果 获得了31例中国成年男子甲状腺中I、其他5种器官组织中40种元素和肋骨中Li的浓度及相应组织含量估算值。结论 本研究除更新了我国15种元素相应资料外,首次获得27种元素在这些器官组织中浓度和含量资料,为确定中国和亚洲参考人相应参数提供较为系统的依据。还就我国本次结果与近年国内文献值和对ICRP参考人相应参数最新国际估算值的比较,元素在这些器官组织中浓度的相对分布和地区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致伤前后不同时间照射对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致伤前后不同时间照射对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大体及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显示Ⅲ型胶原)和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致伤前后不同时间照射对大鼠伤口愈合影响的病理变化过程。结果 伤前2d至伤后7d照射增能延迟伤口愈合,其中以伤后即刻照射影响量显著,其余依次为伤后3d、伤前2d及伤后7d照射。结论 不同时间辐射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解决中子-γ混合辐射场只能近距离测量与测量人员因不能远离辐射场而可能受到泄漏中子和γ射线照射的问题,并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方法 开发并利用远程控制技术,通过深入剖析6517A静电计中固化的各种控制、采样和通讯命令,利用计算机通过RS-232串行通信接口远程对剂量仪进行控制,在测量完成的第一时间取回测量数据并可通过网络共享这些数据。结果 通过计算机编程,首次实现本地计算机对6517A静电计的完全自动控制,并通过远程计算机对本地计算机的控制来设置并驱动6517A静电计完成剂量测量任务,实现人员对仪器的异地操作。剂量测量全过程不需要测量人员到现场,从而使测量人员免受泄漏射线的照射。结论 本课题首次将远程控制的概念引入以前一直只能近距离进行的放射剂量测量领域,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保护了测量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