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胜比色法测定135例肝脏疾病患者170例健康人的胆碱酶活力,25例急性肝炎治疗前、后ChE少在力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脏疾病病患者ChE活力降低;25例急性肝炎治疗前ChE活力也明显降低,治疗后差异无性。  相似文献   

2.
王伟 《肝博士》2009,(5):37-37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无酒不成席”,这也成为肝脏的负担,据介绍,95%的酒精由肝脏分解代谢,一次过量饮酒就相当于一次轻型急性肝炎的肝损害。连日过量饮酒对肝脏的伤害则更大,如果因此导致症状明显的酒精性肝炎或肝病复发,即使经过救治很快恢复,其所造成的肝损害也已无法逆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急性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4例急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6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肝脏弹性值和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剪切波弹性值和各项肝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患者肝脏剪切波弹性值与TBIL、DBIL均呈正相关,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结论对于急性肝炎患者可以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肝脏的弹性值,以肝脏的硬度评价炎症情况,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LPS/D-gal诱导的急性肝炎中mTOR信号的变化。方法 LPS/D-gal通过腹腔注射ICR雌性小鼠诱导急性肝炎模型。观察记录24h内的存活率或在注射后6h收集血清和肝脏组织样本,进行相关的分析。结果 LPS/D-gal注射24h内引起小鼠急性死亡。注射后6h,引起血清中转氨酶水平明显升高。肝 脏组织炎性因子Tnfα和Il6表达水平上调。HE染色显示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研究结果表明LPS/D-gal可诱导ICR小鼠成为急性肝炎动物模型。此外,肝脏组织免疫印迹分析发现,mTOR和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活性增加,凋亡特征性的DNA片段化也显著增强。然而mTOR信号的抑制剂雷帕霉素并不能控制LPS/D-gal引起的肝脏凋亡和提高存活率。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mTOR信号在LPS/D-gal诱导的急性肝炎的致病机制中可能起到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5.
魏增梅 《包头医学》1995,19(4):26-26
病毒性肝炎的休息魏增梅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护理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恶心,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肝区痛,腹胀,周身乏力,有些可合并黄疸等。肝脏多肿大,肝功有损害。绝大多数急性肝炎在半年内恢复,少数可发展为慢性。以病因...  相似文献   

6.
李莉  徐希春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100-101
目的探讨急性肝炎合并肝内淋巴淤滞的CT表现及其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经临床确诊的急性肝炎合并肝内淋巴淤滞7例,采用GE Hispeed螺旋CT进行肝脏扫描,观察并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7例急性肝炎患者胆囊壁均增厚,肝内淋巴淤滞特异性征象:于增强门脉期门脉或肝静脉两旁“轨道征”及周围“晕征”。结论肝内淋巴淤滞的出现提示急性肝炎肝功能损害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7.
采用比色法测定200名不同疾病患者血清中鸟嘌呤脱氨酶(GD)活性,发现除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GD活性高于正常外,其它疾病患者的GD活性均不升高。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中,急性肝炎患者GD活性比慢性肝炎高,急慢性肝炎、肝内外胆道梗阻患者血清GD活性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呈直线正相关;在慢性活动性肝炎、肝内外胆道梗阻、肝硬化时患者血清GD活性与总胆红素浓度呈直线正相关;抗HCV阳性患者GD活性也显著升高。由此表明,血清GD检测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特异、灵敏的指标,并有助于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鉴别诊断及对丙型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胆囊声像图变化特征来判断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肝细胞损害程度。方法对115例急性肝炎病人的胆囊在急性期和治愈后进行超声检查和肝功能检测。结果病人胆囊壁B超形态改变有4型(正常型、毛糙型、增厚型、实质型),肝功能恢复正常后,90.6%(78/86)病人胆囊恢复正常或透声性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①急性肝炎病人胆囊异常发生率与急性肝炎分型无显著关系,而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②胆囊声像图的改变可以反映ALT的高低,从而可间接反映肝脏实质细胞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比色法测定200名不同疾病患者血清中鸟嘌呤脱氨酸(GD)活性,发现除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GD活性高于正常外,其它疾病患者的GD活性均不升高。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中,急性肝炎患者GD活性比慢性肝炎高,急慢性肝炎、肝内外胆道梗阻患者血清GD活性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呈直线正相关;在慢性活动性肝炎、肝内外胆道梗阻、肝梗化时患者血清GD活性与总胆红素浓度呈直线正相关,抗HCV阳性患者GD活性也显著升高。由此表  相似文献   

10.
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240例已经确诊的肝病患者的血清PA进行检测,比较血清PA在各型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以及各型肝病组的差异。结果: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依次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癌〉重型肝炎〉肝硬化,在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急性肝炎与肝硬化、急性肝炎与肝癌、急性肝炎与重型肝炎、肝硬化与慢性肝炎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检测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敏感指标,在肝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前白蛋白三项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不同肝病患者142例,其中急性肝炎患者41例(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患者63例(慢性肝炎组);肝硬化患者38例(肝硬化组);并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进行研究(健康者组)。对患者的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及总红胆素(total red bile pigment,TB)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阳性率进行判定。结果PA值在慢性肝炎组的阳性率为86%,肝硬化组为92%,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A在急性肝炎组的阳性率为93%,在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与健康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在急性肝炎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TBA、TB的测定在各种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中起着显著作用,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分析200例病毒性肝炎的血液流变学发现:①急性肝炎血液粘度偏高,慢性迁延性肝炎血液粘度偏低,有部分的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液呈高粘状,部分肝硬化病人呈血液低粘倾向。②全血比粘度低切变和聚集指数、红细胞比积呈平行关系,全血比粘度高切变和红细胞沉降率呈平行关系。③各类肝炎大部分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与正常对照有显著差异,说明血液流变学可从不同角度反映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TBA含量的改变与肝脏功能损伤的关系,以及在其他有关疾病的改变情况。方法测定了20例急性肝炎、23例慢性肝炎、26例肝硬化、5例肝癌以及109例非肝脏疾病患者血清TBA的含量,并与正常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肝脏疾病患者血清TB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尤其急性肝炎更为明显,阳性率100%,并与ALT的改变呈正相关。结论血清TBA测定对于肝细胞损伤,特别是早期损伤有着高度的敏感性,可作为急性肝炎以及慢性肝炎的恢复期肝功能改变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正> 急性中毒性肝炎是指药物或毒物所造成的急性肝脏损害。其中以药物引起的中毒性肝损害更为常见,占急性肝炎的4.4%。由于大多数药物都在肝内代谢,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新药品种的不断增加,毒物或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亦随之增多。Francesco Orland报道近卅年来,与急性肝炎有关的治疗用药达100多种。多年来我们收治病毒性肝炎,也收治了一些中毒性肝炎,这两种疾病在鉴别诊断上有时相当困难。因此研究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的临床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是指以嗜肝细胞为主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分型如按病原区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如按黄疽的有无区分,可分为黄疽型和无黄疽型。目前常按病程的长短急援,病情的严重情况,及肝内病理情况混合分型,可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或活动性肝炎,重症型肝炎(分急性、亚急性、慢性)和淤胆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迄今尚无满意的特异性治疗方法,由于肝炎的临床型别多样,病情轻重不一,病程长短不一,症状更可能夹杂有主观的因素。因此,判断某…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血清甘胆酸的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尤其在诊断ALT不升高的肝炎患者的应用价值,对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甘胆酸的检测。结果:167例患者中,有黄疸和ALT升高者,甘胆酸(CG)均异常;ALT正常者,73.3%患者出现CG异常;各组肝病的CG异常率相比,(急性肝炎组与慢肝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CG是肝脏受损的重要指标,对急性肝炎的诊断具有更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当肝脏受损血清中的酶类均升高。我们将ALT、AST、y-GT、AKP及LDH组合成肝酶谱,比较了肝病患者的酶谱变化,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分组本研究设正常对照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病组和肝癌组。正常对照组56例,系健康查体人群,年龄ZI~55岁,均无肝胆疾患。急性肝炎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5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IL-10进行了测定。结果 各组肝炎患者血清IL-10水平变化不同,慢性中-重度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慢性轻度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急性肝炎组和慢性重型组血清IL-10水平变化不大,检测血清IL-10在判断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损伤程度上有一定的价值,对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判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智 《肝博士》2009,(3):16-17
丙型病毒性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简称HCV)感染引起的。这种病毒在全世界都有流行,因此世界各国都有丙型肝炎病人。病人感染HCV后常无知觉,起病大多数都非常隐匿,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表现,部分病人则以急性肝炎的形式起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需要及时治疗,否则病毒持续在肝脏细胞中起破坏作用,可引起肝炎、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的发生。给个人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肝炎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利用3型鼠肝炎病毒体外感染Babl/cJ小鼠建立急性肝炎小鼠模型,肝脏HE染色进行肝脏病理评估,常规生化和定量ELISA方法检测感染后各时间点血清ALT及IL-12的水平.结果感染后的Balb/cJ小鼠血清ALT的水平持续升高,在在72h 达到峰值,IL-12的水平在感染48h后达到峰值,随后有所回落;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12水平与ALT的水平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4;P<0.05).结论 IL-12在小鼠急性肝炎肝细胞损伤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