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宫腔镜结合C—erbB-2、nm23及ER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宫腔镜检查2400例患者,对筛查出的35例子宫内膜癌、10例内膜不典型增生及10例正常内膜,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rbB-2、nm23和ER表达。结果C—erbB-2、nm23、ER阳性表达率依次为74.29%、51.43%、54.29%;50%、30%、60%;30%、10%、90%。三者nm23、ER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宫腔镜定位活检确诊子宫内膜癌35例(35/2400),占1.46%。结论 宫腔镜直观病灶,结合c—erbB-2、nm23及ER表达对内膜癌早期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在子宫腔粘连( intrauterine adheious, 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技术检测IUA组(研究组)和非IUA组(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ER蛋白在研究组(3.52±0.71)和对照组(2.75±1.00)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RT-PCR法检测显示ER mRNA在研究组(1.59±0.26)和对照组(1.00±0.19)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免疫组化检测显示PR蛋白在研究组(3.26±0.70)和对照组(3.58±0.28)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qRT-PCR法检测显示PR mRNA在研究组(1.15±0.21)和对照组(1.00±0.31)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ER、PR蛋白分别在子宫内膜腺体和子宫内膜间质中均有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7,P=0.016;χ2=4.857,P=0.027)。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ER表达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R在两组之间的表达无差异;ER、PR蛋白在两组子宫内膜腺体中表达较多,在子宫内膜间质中表达较少甚至不表达;ER、PR表达的特点为IUA患者临床使用雌、孕激素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PR、PR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孕激素受体B(Progesterone receptor B,PKB)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以了解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方法:将子宫内膜癌标本41例,异常子宫内膜增生32例及正常子宫内膜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PR和PK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异常增生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别用SPSS11.0软件包分别进行χ^2检验。结果:在正常、异常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中,PR、PKB阳性表达率在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与子宫内膜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常增生组与子宫内膜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和异常增生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PR和PKB的阳性表达率大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5)。PR表达率随病理分级的降低、临床分期的增高而降低(P〈0.05);PKB则无此变化。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可能与PR亚型(PRA和PRB)失调有关,并进一步推测这种比例失调可能是内膜癌早期发病原因。PR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有关,而与病人年龄、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提示PR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演进发展、预后因素相关,并可协助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异位内膜,10例子宫内膜癌,10例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TGF-β1表达。结果TGF-β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组及对照组(P〈0.05、P〈0.05);TGF—β1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GF-β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GF-β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且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和子宫内膜癌相似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形性腺瘤基因L1(pleomorphic adenoma gene like-1, PLAGL1)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β, ERβ)在子宫内膜样腺癌(uterine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UTEA)中的表达及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筛选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中子宫内膜癌(uterine corpus endometrial carcinoma, UCEC)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UALCAN数据库分析PLAGL1和ESR2 mRNA在UCEC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UTEA及43例癌旁正常子宫内膜中PLAGL1和ERβ表达,分析两者与UTEA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 TCGA及UALCAN数据库分析显示:UCEC中PLAGL1 mRNA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UCEC中ESR2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TEA中PLAGL1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整合素β3(beta3 integr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异位内膜,10例子宫内膜癌,10例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整合素β3的表达。结果整合素β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组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及对照组(P〈0.05、P〈0.05);整合素β3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整合素β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整合素β3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且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和子宫内膜癌相似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u PA、ER和PR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9例子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u PA、ER及PR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三种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R、PR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和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是逐渐降低的,而u PA的阳性表达率是逐渐升高(P0.05)。u PA、ER、PR的阳性表达率在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u PA的表达与PR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95且P0.05);与ER的表达呈负相关(r=-0.231且P0.05)。结论 ER、PR的减少伴随u PA的高表达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并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bcl-2在子宫腺肌症中异位和在位内膜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0例子宫腺肌症在位子宫内膜和肌间异位内膜ER、PR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有ER、PR和bcl-2的阳性表达。其中腺上皮阳性表达率高于间质(P〈0.05),且异位内膜的腺上皮bcl-2阳性表达率高于在位组织(P〈0.05);ER和PR的表达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异位内膜腺体ER、PR与bcl-2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子宫腺肌症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有ER、PR和bcl-2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TEN和NDRG1蛋白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4例I型子宫内膜癌、28例内膜不典型增生、35例正常内膜组织中PTEN和NDRG1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TEN和NDRG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18%、52.14%,与正常内膜组和不典型增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下调或NDRG1过度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结论PTEN的表达缺失或NDRG1蛋白的高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故而在临床中检测PTEN和NDRG1的表达,对于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TGF-β1与EGFR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26例)及正常子宫内膜组(26例)中TGF-β1和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EGFR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也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结论 TGF-β1及EGFR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MMP-2、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检测70例异位内膜组织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MMP-2和bFGF的表达。结果:在异位内膜组和对照组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3%和40.00%,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0%和6.67%(P<0.01);bF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71%和40.00%,强阳性表达率别为20.0%和0%(P<0.01)。而MMP-2和bFGF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中的肌性表达率,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异位内膜组织中MMP-2的过度表达与异位内膜组织的侵袭力有关,bFG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提示MMP-2和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Ki-67、ER与CEA可否提高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25例宫颈原发性腺癌组织检测Ki-67、ER与CEA,卡方检验分析两种类型腺癌组织的表达差异及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统计比较Ki-67、ER与CEA三联检测和Ki-6与CEA两联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82.0%和86.0%,明显高于宫颈腺癌组织,而CEA的表达低于宫颈腺癌组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在ER阳性组中Ki-67、CEA的阳性表达高于ER阴性组,两者呈正相关(P0.05)。三联检测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65.3%、100%和80.2%,明显高于两联检测法(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存在明显的ER高表达,且与Ki-67、CEA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在常规的Ki-67与CEA两项检测中加入ER可有效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基因表达,探讨TGF-β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5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在位内膜,50例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中,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的表达,SYBR Green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量。结果 TGF-β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中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及对照组(P〈0.05、P〈0.05);TGF-β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与对照组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P〈0.05、P〈0.05),TGF-β1mRNA在位内膜组的表达量与对照组中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GF-β1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影响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热休克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和HSP7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染色法(SP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56例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30例)中HSP27和HSP70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检测HSP70mRNA的水平,并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较。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异位内膜组织中HSP27与HSP70均呈高表达,与正常内膜组的表达差异显著(P<0.01),而且失去其在正常内膜组织中表达的周期性变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OEM)与子宫腺肌症组(AM)组中,HSP27和HSP70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SP70 mRNA(分别为P<0.01和P<0.05)。HSP27与HSP70的表达水平,同OEM的严重性无关。结论 异位内膜组织中的HSP70基因被激活,转录增加。HSP27和HSP70呈高表达,可能在EM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a和CD34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病理学分型、组织学分级、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分期探讨其意义。结果子宫内膜癌Hpa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pa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血管生成、病理分型、分期有关(P〈0.05)。结论Hpa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呈高表达,并与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病理特征有关,检测其表达以对判断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ER)不同亚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以寻找其在不同病灶中的分布规律,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石蜡标本,包括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60例及其在位内膜60例(增生期各30例、分泌期各30例)以及正常子宫内膜30例(增生期和分泌期各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ERα和ERβ的表达.染色结果半定量化,并分析比较各种组织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各组中,ERα和ERβ在腺上皮的表达与它们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呈正相关.ERα蛋白在不同部位的表达:在位内膜ERα的表达(腺上皮和间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73.3%和76.7%)高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腺上皮和问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43.4%和46.7%)和正常内膜的表达(腺上皮和间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56.7%和50.0%),均P<0.05.ERβ蛋白在不同部位的表达: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腺上皮和间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90.0%和76.7%)高于在位子宫内膜的表达(腺上皮和间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68.0%和63.3%),后者又高于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36.7%和26.7%),P均<0.05.在位内膜的ERα和ERβ蛋白表达在增殖期均高于分泌期,P均<0.05;异位内膜增殖期和分泌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α和ERβ蛋白在不同部位表达的比较:在正常内膜中ERα的表达略高于ERβ,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ERβ的表达高于ERα,P<0.05;而在位内膜中两种亚型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内膜均有ERα和ERβ的表达,但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ERβ表达占优势,而ERα表达受限.ERα和ERβ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的表面标志物Foxp3 mRNA及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8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Foxp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分析Foxp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FIGO分期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Foxp3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Foxp3表达与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有关,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Foxp3表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 Foxp3表达与分化程度的关系在上述两种检测方法中得出不同结论,免疫组化检测提示Foxp3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等级间存在相关性(rs =0.72,P<0.01),中+低分化组Foxp3+细胞数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0.01)。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提示Foxp3 mRNA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rs =0.01,P=0.35)。结论 Foxp3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灶中高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的蛋白表达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不完全一致,Foxp3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OXA11基因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意义,以及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ogene receptor,PR)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OXA11、ER及PR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内膜样腺癌中,HOXA11的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P<0.05),而ER、PR的表达明显低于增生期内膜(P<0.05)。结论HOXA11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或癌变的过程;这种效应可能与ER、PR表达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Np63蛋白在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p63在胚泡植入和早期妊娠维持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自然流产的蜕膜27例组织(其中胚胎停止发育23例、习惯性流产1例及不全流产3例),正常早孕蜕膜66例,非妊娠期子宫内膜组织57例(其中增生期33例,分泌期24例),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Np63的表达。结果△Np63广泛表达于腺上皮和间质细胞中。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中△Np63主要表达在腺上皮,蜕膜组织中△Np63在间质蜕膜细胞中的有较强的表达。流产组△Np63蛋白阳性率为55.6%,明显低于增生期的90.9%、分泌期的87.5%及正常早孕组的86.4%(P〈0.05)。△Np63高表达率在分泌期组及流产组分别为16.7%和11.2%,明显低于增生期的63.6%和正常早孕组的57.6%(P〈0.01)。结论△Np63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的生理周期变化,并与子宫内膜向早孕蜕膜组织转化及维持早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增生及内膜癌中PTEN、Ki-67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及内膜癌组织中PTEN、Ki 6 7蛋白的异常表达 ,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变的关系及作为早期癌变生物学标志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1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4 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组织、4 2例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Ki 6 7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 (单纯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 ;Ki 6 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TEN、Ki 6 7表达异常与子宫内膜组织学分级均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r分别为 - 0 5 4 1和 0 4 96 ,P值均<0 0 1)。子宫内膜癌与除不典型增生外的子宫内膜增殖症组织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的PTEN、Ki 6 7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增生与不典型增生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不典型增生与单纯增生组织的Ki 6 7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TEN、Ki 6 7蛋白表达存在负相关性 (r =- 0 4 2 8,P <0 0 1)。PTEN、Ki 6 7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无关 (P >0 0 5 )。结论 PTEN、Ki 6 7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的癌变过程相关 ,PTEN基因表达异常及细胞增殖异常与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