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院1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安涯  殷余苗  周捷 《中国药房》2007,18(20):1576-157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上报的156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季节性分布、用药情况、涉及药品、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39.63%),其次为中药制剂与血液系统用药;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135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35例ADR报告中,无性别差异,中老年人比例较高,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引起ADR的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中药制剂、营养药、抗肿瘤药物、血液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应重视医院ADR监测工作,加强对ADR的认识和报告。  相似文献   

3.
杨国韬 《河北医药》2015,(6):937-938
目的:探讨我院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2010至2013年抗肿瘤药致ADR报告113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联合用药、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45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生101例(89贩.38%);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98例,86.73%);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引发的ADR位居首位,临床表现以胃肠系统损害(26.75%)和血液系统损害(24.84%)最常见。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肿瘤药致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特点,为改进我院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及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至2013年收集的155例ADR报告进行病历回顾性分析。结果155例ADR报告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中老年患者是ADR的高发人群;ADR涉及药品中抗肿瘤药物和抗感染药物的发生比例最高;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及血液系统损害多见。结论抗肿瘤药物和抗感染药物是我院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此类药物的管理和监测,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呼吸科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北京市某医院的呼吸科作为样本点,利用前瞻性试验设计进行数据收集。对2005年11月1日至2006年4月30日间收治的322名住院患者进行主动监测,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ADR特征等进行调查,并对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呼吸科ADR发生率为9·94%(32/322);在呼吸科,引起ADR的前2位药物是抗感染药、抗肿瘤药;另ADR临床表现居前3位的为血液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ADR转归较好。结论: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及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树立ADR监测和救治的观念,针对ADR发生率较高的药品采取措施,减轻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成都市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2—2013年的132例ADR报告进行汇总、分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涉及13类药、65个品种,抗感染药居各类药品种数的首位(20种,占26.22%),其次是中成药和血液系统药;静脉用药引发的ADR占91.25%;严重的ADR有2例,占1.5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包含14类,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62.39%。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病患者抗结核病药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源数据库》,检索60 a以上肺结核患者使用抗结核病药的ADR病例报告。以WHO-ART术语进行分类分析。结果73例病例(男56例,女17例),年龄(66.35±6.80)a,其中死亡6例。引起ADR的抗结核病药中,以利福平最多,占37%,其次是乙胺丁醇(19%)、异烟肼(13%)、吡嗪酰胺(9%)、链霉素(9%)、对氨基水杨酸钠(5%)。抗结核病药的ADR主要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4%)、全身性损害(14%)、泌尿系统损害(9%)、血液系统损害(8%)、视觉损害(8%)、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8%)。结论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吡嗪酰胺、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是引起老年肺结核患者ADR的主要药物。抗结核病药ADR主要表现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泌尿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视觉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8.
谢木木  陈宇星 《海峡药学》2009,21(9):175-177
对2008年我院上报的101例ADR病例报告,按患者基本情况、ADR涉及药品、给药途径等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占46.2%;ADR涉及药品102种,其中以抗菌药居首,其次为抗肿瘤药、中药制剂;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66.5%,ADR主要累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上报的231例ADR报告从年龄、性别、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涉及的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1例ADR报告中.老年患者ADR的发生率较高;涉及药品87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共24种,73例次.占31.6%;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占所有给药途径的87.88%;ADR主要涉及的系统和临床表现为皮肤症状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  相似文献   

10.
242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2007年收集的242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7类药物,383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728例,占30.03%),其次是抗肿瘤药(312例,占12.87%)和血液系统药物(224例,占9.24%);静脉用药引发ADR为1848例(占76.24%);严重不良反应205例,以抗感染药(23种)和抗肿瘤药(20种)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白细胞减少等;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810例),其次为皮肤损害(587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2010~2015年收集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729例有效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729例ADR报告中,患者年龄≤18岁45例、19~30岁207例、31~45岁237例、46~60岁168例、61~80岁65例、>80岁7例;给药途径为口服701例、肌内注射19例、静脉滴注6例、静脉注射2例、皮下注射1例;共涉及药物29种,41个品规,累及的器官或系统7个,神经系统损害520例、消化系统损害103例、心血管系统损害61例、内分泌系统损害18例、免疫系统12例、血液系统11例、泌尿系统4例。不良反应的转归好转571例(78.33%),痊愈158(21.67%)。结论:我院31~45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2.51%),出现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是口服给药,出现ADR最多的药物是利培酮,ADR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应加强 ADR 的监测和报告,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5,(11):1514-1516
目的:了解我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3年上报的151例严重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2例疑似ADR死亡病例;男性和老年患者严重的ADR发生率较高,分别占53.64%和44.37%;口服给药引起的严重的ADR占47.68%,静脉给药占45.03%;在涉及的所有药品中,抗微生物药和抗肿瘤药各占18.54%,循环系统药占14.57%;严重的ADR累及器官/系统以血液系统最多,占22.16%。结论:临床应关注严重的ADR涉及药品及其引起机体损害的临床表现,加强用药监测,减轻或避免严重的ADR的发生;药品生产企业应加强产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及ADR跟踪监测,完善产品说明书,增加相关安全性信息。  相似文献   

13.
赵业清  徐传新 《中国药房》2014,(16):1501-1503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2-2013年国内期刊发表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ADR文献进行检索,并就收集到的23例ADR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3例ADR患者年龄分布以老年人为主;发生时间最快为静脉滴注1滴时发生,最慢为连续用药19 d后;以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血液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适应证,实施个体化给药,同时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发生ADR及时处理,并上报ADR监测网。  相似文献   

14.
肿瘤医院1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宁  缪玮  陈亚堃  薛铮  王欣  刘德俊  王晨 《中国药师》2011,14(8):1184-118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07~2009年上报的154例ADR报告中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涉及药物品种、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构成比略高于男性,5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较高;引起ADR最常见的药物为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药,其次为中药制剂;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和心血管系统损害。结论:应及时准确地ADR监测上报、分析评价信息回馈临床,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王慧媛  赵捷  赵志刚 《中国药房》2008,19(17):1345-134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年上报的209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129例,占61.72%)。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94例,占44.98%),其次为神经系统用药与心血管系统用药;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35例,占37.23%),以左氧氟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分析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基本情况、患者特征、用药情况、具体表现与转归。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4年1月~2016年6月收集的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相关ADR报告进行描述性分析,对ADR报告来源、患者性别及年龄、用药原因、给药途径、合并用药、不良反应表现及分类、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病例、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病例、死亡病例、转归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相关ADR报告10 830例,其中严重报告占比4.08%,男女比例1∶1.19,患者平均年龄、日剂量、疗程分别为(61.23±15.41)岁、(250.29±77.15)mg、(3.36±2.68)d。ADR表现主要累及神经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等;相关血液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占比达96.15%。ADR转归为好转或痊愈的占99.38%。结论:桂哌齐特相关ADR表现严重程度多属轻微,绝大部分预后良好,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仍然是其特征ADR,严重过敏反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2020—2021年徐州市中心医院抗肿瘤药物严重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徐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抗肿瘤药物严重ADR患者一般情况、抗肿瘤药物种类及分布、严重ADR的发生时间和给药途径、累及系统或器官以及严重程度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抗肿瘤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19例患者共接受538例次抗肿瘤药物治疗,共90例患者在化疗过程发生195例次严重ADR,其中男性39例发生75例次严重ADR,女性51例发生120例次严重ADR。严重ADR以累及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最多,分别为107例次(54.87%)和49例次(25.13%);Ⅲ级和Ⅳ级ADR分别为136例次(69.74%)和59例次(30.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DR和非ADR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合并肝功能损害、合并肾功能损害、合并慢性病、单次给药、给药途径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合并慢性病、单次给药、给药途径是造成肿瘤患者发生抗肿瘤药物严重AD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合并风险因素的肿瘤患者需在给予抗肿瘤药物治疗前进行严重ADR综合评估和药师咨询,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药浓度和严重ADR情况,以达到减少严重ADR发生和减轻其程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掌握ADR监测工作现状,规避临床用药风险。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从国家ADR监测网络下载我院2007年12月1日-2008年11月30日ADR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适当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1份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抗肿瘤药和营养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40例(82.5%)ADR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新的、严重的报告共涉及22种药品。结论:应重视对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分析,及时筛选信号、展开调研、发布预警,形成有效信息流,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9.
我院45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集的45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1例ADR报告共涉及16类药品,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5.18%);抗感染药物发生率最高(33.26%),其次是消化系统药(14.41%)、营养药(9.98%)、影响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7.32%);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25.06%)。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上报的108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71.3%):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61.1%),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头孢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45例,占68.3%),其中又以头孢美唑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