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行保留下鼻甲骨性框架镂空切除部分增生骨质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对安庆石化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 30 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经鼻内镜行保留下鼻甲框架镂空切除增生骨质的手术。术后定期复诊,评定疗效。结果 30例患者术后有效率为100%,术后鼻阻塞症状明显改善,无影响鼻腔功能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鼻内镜行保留下鼻甲框架镂空切除增生骨质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符合鼻腔生理功能要求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鼻内镜下电离子凝固加下鼻甲移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对174例慢性肥厚性鼻炎致鼻塞患者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鼻内镜下电离子凝固加下鼻甲移位术的治疗结果。其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组84例。电离子凝固加下鼻甲移位治疗组90例。术后随访3~6个月。84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中,总有效率87.6%。90例电离子凝固加下鼻甲移位术中,总有效率94.4%。结果二者术后总有效率差别不大。结论电离子凝固加下鼻甲移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优点是手术简单,无切口,操作容易,术后无出血,保持鼻甲功能,缓解鼻通气不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与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自2003至2009年72例鼻内镜下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与51例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近期疗效满意(P>0.05),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对治疗下鼻甲肥厚疗效好,具有微创高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路磊 《中国实用医药》2013,(25):115-116
目的探讨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慢性肥厚性鼻炎107例患者,下鼻甲存在骨质增生和黏膜肥厚两种病理变化,在鼻内镜下行行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107例患者,显效98例(91.58%),有效9例(8.42%)。结论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且存在骨质增生和黏膜肥厚两种病理变化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鼻窦内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鼻窦内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内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有显著治疗效果,术中创伤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与黏膜下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分别对48例和4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行下鼻甲黏膜下等离子消融术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观察两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疗效。结果施行下鼻甲黏膜下等离子消融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施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组(P<0.05),但两者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鼻甲黏膜下等离子消融术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相比,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术后疗效也不亚于后者,对非单纯下鼻骨性肥大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近期临床疗效,探讨提高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20例,均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采取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B组患者采取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黏膜修复时间及术前术后鼻塞VAS评分。结果 B组近期临床疗效好于A组,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时,应首选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内窥镜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我科8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内窥镜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后的病症变化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80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1例患者术后出现明显的颜面肿胀、严重的头晕头痛;1例患者出现术后鼻腔出血。结论肥厚性鼻炎鼻内窥镜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后术后生命体征、术后体位及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以及鼻出血的护理是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与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为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60例,52例接受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08例行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术后从鼻塞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近期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远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临床效果好,手术符合临床生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术式选择及应用效果,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借鉴资料。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50例采用鼻内窥镜下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B组40例采用鼻内窥镜下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并选择我院2010~2012年期间120例传统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C组,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手术应用效果。结果3组鼻塞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5.2%、86.8%、9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C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A、B组,且C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A、B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2%,明显低于C组的1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组手术方案术后改善鼻腔通气均效果良好,但鼻内窥镜下下鼻甲黏膜下切除作为首选手术方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作为次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鼻功能的影响,探讨对下鼻甲肥大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9至2010年下鼻甲部分切除患者364例,手术患者下鼻甲切除都在1/2~1/3之间,在医学认同的范围,在术后2~5年之间,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鼻功能影响,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慢性鼻窦炎、鼻干、过通,再是通气差、萎缩性鼻炎和头痛,在后续的检查中发现各种鼻窦炎,鼻窦炎治疗后上述鼻功能影响更加明显,经查大部分患者下鼻道均变宽,都按萎缩性鼻炎治疗,部分患者好转,但仍有部分患者的鼻功能难以恢复。结果 67.3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鼻功能障碍,经治疗46%的患者好转,21.3%的患者差,其中0.14%的头痛和过度通气患者无法恢复。结论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影响了鼻腔环境,通气过度,黏膜上皮化,大量的空气刺激鼻腔及鼻咽部神经,引起各种鼻腔功能障碍,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适应证应严格把握,最好不做部分切除下鼻甲手术。  相似文献   

12.
叶煜晟  刘爱华  周屹  刘慧娟 《江西医药》2014,(10):1095-1097
目的:研究黏膜下切吸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进行研究,80例行黏膜下切吸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A组),50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两种术式从术后并发症及疗效上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手术后A组患者全部鼻塞症状改善,VAS评分要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B组(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7.8182,P=0.0000);A组患者手术后12个月仅有2例(2.5%)出现了鼻腔粘连的并发症,而B组患者出现了诸多并发症:鼻腔出血40例(80%),鼻腔粘连30例(60%),鼻腔干燥25例(50%),以及萎缩性鼻炎10例(20%)。结论鼻内镜下粘膜下切吸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鼻腔扩容术中鼻内镜下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观察比较本院从2006年6月至2015年12月鼻内镜下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31例(A组)、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29例(B组)两组病例术程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疗效等方面。结果术程A组明显大于B组(P<0.01);出血量A组大于B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1);近远期疗效A组优于B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虽然术程较长,出血量较多,但创面愈合时间短,而且能够在更好地保留下鼻甲黏膜的完整性和生理功能的基础上恢复下鼻甲的正常形态,具有并发症少,近、远期疗效好等优点,符合微创外科的要求,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下鼻甲黏膜下手术治疗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手术治疗肥厚性鼻炎320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病史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黏膜恢复及鼻腔通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85.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治疗肥厚性鼻炎微创安全、出血少,并发症少,是治疗肥厚性鼻炎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陈俊曦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135-135
目的 探讨鼻内镜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为43 例伴下鼻甲骨增生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通过鼻内镜行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8 个月~1 年.记录术后创面愈合、下鼻甲位置及鼻塞情况等.结果 28 例随8 个月,治愈25 例,好转3 例.15 例随访1 年后有效率90%.术后鼻腔无粘连,创面愈合快,无鼻腔干燥和下鼻甲萎缩.结论 鼻内镜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能有效避免鼻腔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破坏而引起的并发症,是目前治疗伴有下鼻甲骨性增生的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加局部划痕治疗下鼻甲肥大的效果。方法对13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致鼻塞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加局部划痕治疗肥厚的下鼻甲。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有效率95.5%。结论经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加局部划痕治疗下鼻甲肥大是安全、有效、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156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其进行治疗,而实验组给予内窥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对其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恢复通气时间、黏膜恢复时间及伴随症状消失时间的差异情况.结果 在78例实验组患者中,40例患者显效,33例患者治疗有效,5例患者治疗后无效,治疗总有效率93.59%,而在对照组78例患者中,21例患者显效,39例患者有效,18例患者无效,治疗总有效率76.92%,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压榨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进行治疗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66例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组33例采用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压榨术;对照组33例采用下鼻甲黏膜硬化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3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压榨术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满意,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小切口下鼻甲骨折外移和下鼻甲骨切除治疗下鼻甲肥大的临床效果,结合术中和术后相关情况的对比结果,探讨下鼻甲肥大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的96例双侧下鼻甲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A组(n=55例)行小切口的下鼻甲骨折外移,B组(n=41例)行小切口下鼻甲骨切除术。结果 A组显效47例,改善6例,无效2例;B组显效36例,改善4例,无效1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6%和97.5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9)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5±20)min。结论在取得相近疗效的情况下,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的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平  张淑香 《河北医药》2012,34(2):247-248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引起鼻塞的常见病因.临床上药物治疗常采用鼻部减充血剂或者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下鼻甲部分切除,微波、激光等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虽使下鼻甲体积缩小,改善鼻腔通气,但使下鼻甲黏膜受损严重,从而不同程度改变了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远期疗效差,复发率高等.我科应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系统治疗下鼻甲肥厚患者,并与微波烧灼下鼻甲手术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