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介绍一种颅内囊性占位病变的引流方法。我们通过 CT 立体定向手术行颅内囊肿穿刺,抽出囊液后,经穿刺道放置国产 Ommaya12型贮液囊共2例。术后定期随访,如果发现囊肿增大;可以再行经皮穿刺贮液囊穿刺抽液。经我们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满意,可替代脑内囊肿—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活检术结合伽玛刀治疗脑深部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利用立体定向活检术明确病灶性质后,伽玛刀治疗脑深部病灶26例,伽玛刀治疗剂量18-25Cy。结果26例脑深部病灶立体定向活检术后病理学诊断为胶质瘤;伽玛刀治疗后半年实体肿瘤控制有效率达88.5%(23/26)。结论对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脑深部胶质瘤患者,立体定向活检术明确肿瘤性质后,减少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对体积稍大者采用剂量分割方法以提高肿瘤的处方剂量,从而使肿瘤控制率达到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术和Ommaya囊置入术在治疗颅内囊性病变中的应用技巧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华山医院伽马分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例不同颅内囊性病变患者,对该3例诊断明确的颅内囊性患者(分别为右颞转移瘤、左侧CPA神经鞘瘤、颅内多发病变)在立体定向穿刺后置入Ommaya囊,再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囊腔逐渐抽吸,使囊液逐渐减少至最少,给予伽玛刀的治疗方法。 结果3例病例均在多次抽取囊液后行伽玛刀治疗,无不适反应,均未出现皮肤感染、颅内感染、硬膜外血肿等因手术操作导致的并发症。 结论治疗颅内囊性病变,尤其是高龄病人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耐受全麻手术的患者时,立体定向加Ommaya囊置入术不失为一种简便、经济、有效、微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立体定向治疗颅内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脑深部病变的疗效.方法利用ASA-601S和Fischer脑立体定向仪治疗82例脑深部病变患者,行定向活检治疗22例,血肿清除治疗5例,脑脓肿抽吸术2例,囊性颅咽管瘤置入Ommaya管治疗53例.结果活检确诊为胶质瘤10例,生殖细胞瘤4例,脑寄生虫3例,肺癌脑转移4例,1例第三脑室后部病变活检为胶质细胞增生.4例胶质瘤行手术治疗后病情好转,其余肿瘤行放射治疗,有6例痊愈(4例生殖细胞瘤,2例转移性肿瘤).3例寄生虫经对症治疗后痊愈;2例脑脓肿经抽吸、抗炎治疗后痊愈;脑血肿5例经治疗痊愈;53例颅咽管瘤置放Ommaya管后3例痊愈(行囊内放疗),50例好转.结论立体定向治疗脑深部病变定位精确、损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提侣.  相似文献   

5.
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内血肿破入脑室系统的微侵袭手术方法.方法CT扫描定位脑内血肿和侧脑室前、后角,钻颅置入引流管抽吸排空血肿,冲洗引流.对手术病人进行随访.结果22例血肿消失时间分别为2 d 5例,3 d11例,4 d 4例,5 d 2例.均临床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2年,ADL分级Ⅰ级7例,Ⅱ级5例,Ⅲ级8例,Ⅳ级2例.结论立体定向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立体定向治疗颅脑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脑深部病变的疗效。方法:利用ASA-601S和Fischer脑立体定向仪治疗82例脑深部病变患者,行定向活检治疗22例,血肿清除治疗5例,脑脓肿抽吸术2例,囊性颅咽管瘤置入Ommaya管治疗53例。结果:活检确诊为胶质瘤10例,生殖细胞瘤4例,脑寄生虫3例,肺癌脑转移4例,1例第三脑室后部病变活检为胶质细胞增生。4例胶质瘤行手术治疗后病情好转,其余肿瘤行放射治疗,有6例痊愈(4例生殖细胞瘤,2例转移性肿瘤)。3例寄生虫经过症治疗后痊愈;2例脑脓肿经抽吸、抗炎治疗后痊愈;脑血肿5例经治疗痊愈;53例颅咽管瘤置放Ommaya管后3例痊愈(行囊内放疗),50例好转。结论:立体定向治疗脑深部病变定位精确、损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螺旋CT立体定向开颅直视手术对颅内小病灶及囊性病变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对临床症状以头痛、癫痫发作为主的37例病人采用XJ-97-Ⅱ型多功能脑立体定向仪引导下切除颅内小病灶,囊性病变置入Ommaya囊。结果随访3个月至1年,19例术后癫痫未再次发作,12例发作次数及程度明显减弱,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螺旋CT立体定向开放手术是一种简便、准确、安全、微侵袭及临床疗效满意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脑内小病灶26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显微手术切除脑内小病灶及组织活检的方法和优越性。方法应用Leksell-G型脑立体定向仪治疗26例脑重要功能区及脑深部病变患者,行开颅术22例,定向活检2例,脑脓肿抽吸术2例。结果病变性质:胶质瘤14例,动静脉畸形2例,炎性肉芽肿4例,转移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膜瘤1例和脑脓肿2例。病灶直径为0.6~3.0cm,均在立体定向引导下显微手术行病灶全切除。2例活检为星形细胞瘤(Ⅰ~Ⅱ级),行γ-刀治疗。2例脑脓肿经置管引流,抗炎治疗痊愈。结论立体定向引导的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直径<3.0cm)及病灶活检是一种定位精确、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活检对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及与伽玛刀相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例影像学上诊断不明确的颅内病灶行立体定向活检,明确病理性质后行伽玛刀治疗后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对本例患者行颅内病灶行立体定向活检后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颅内病灶为黑色素细胞瘤,且病灶体积缩小、肿瘤实质部分集中,伽玛刀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立体定向活检对明确诊断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有重要价值,联合伽玛刀治疗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技术在基层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以及微创开颅技术,完成15例颅内病变的手术,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立体定向活检3例,术后病理诊断明确;立体定向微创手术7例,病灶一次切除;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或血肿排空5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均一次成功,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能对病灶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导向,以实现对颅内病灶的微创手术,特别对深部病灶性质的诊断和脑内小肿瘤的切除及囊性病变的引流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具有简便、易行和创伤小、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出血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手术时机.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手术超早期(发病后6 h内)治疗脑出血病人56例,分析其术后血肿的转归.结果本组发病后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25%,3例可能与手术有关.结论采用微侵袭的立体定向技术超早期手术治疗脑出血不会增加血肿扩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治疗经验。方法使用MD-2000A1型脑立体定向仪在西门子CT引导下,对我科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3例中等量基底节出血患者行血肿穿刺引流术,术后辅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依据ADL分级判断疗效。结果全组53例患者预后良好,无死亡,出院时能下床走路31例,坐轮椅15例,卧床7例。随访4~12个月,ADL分级Ⅰ级19例,Ⅱ级17例,Ⅲ11例,Ⅳ6例。结论 CT引导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是一种安全、微侵袭、临床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成功的关键在于适合病例的选择、穿刺靶位的定位、术后再出血的预防及尿激酶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Ommaya囊置入联合伽玛刀治疗大型囊性脑转移瘤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应用立体定向Ommaya囊置入抽吸结合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病例资料,病人平均年龄61.2岁.周边剂量13~20 Gy(平均16.3 Gy),等剂量曲线为45%~60%(平均52.1%).结果 18例囊性转移瘤中,Ommaya囊置入前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颅咽管瘤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囊性颅咽管瘤病人,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囊内置管定期抽吸囊液并注入放射性同位素32P,行肿瘤内放射治疗.我们使用ASA-601S型高精度脑立体定向仪,CT导向下,定向穿刺,并导入内经约1.5cm硅胶管,连接头皮下的Ommaya贮液囊并固定于颅骨钻孔处,然后行32P间质内放疗,每次按每克肿瘤组织0.15~0.2mCi,放射剂量计算,单次剂量为0.7~11.25mCi,平均2.48mCi,注入胶体磷酸铬体积0.4~6ml,平均2.5ml,给药间隔时间一个月.共治疗2~3次.结果临床症状均立即改善,双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视野增宽,高颅压症状缓解.全组病人术后均未出现内分泌及神经损害症状,出院时复查视力,除术前视力丧失的4例无恢复外,其余病人视力平均提高0.4.结论立体定向穿刺囊内置管定期抽吸囊液并注入放射性同位32P行肿瘤内放疗治疗囊性颅咽管瘤为一方法简单、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切除脑内小病灶的经验、体会及手术效果.方法对24例病变直径在0.4~3.5cm的患者采用磁共振导向脑立体定向显微镜下切除病灶.结果24例患者的颅内病变全部行显微手术切除,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13例继发性癫痫中10例,术后停止发作,另3例发作显著减少.结论对于MRI检查显示病此界限清楚,MRI导向的立体定向开放手术,是一种简便、定位准确、微侵袭安全且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出血性脑卒中的微侵袭手术治疗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微侵袭手术方法及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尝试探讨出血性脑卒中的手术指征。方法:选取中等出血量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脑CT立体定向引导血肿排空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同期对照传统保守治疗患者28例,并记录每个患者不同时期GCS评分及Barthel评分。结果:六月后随访结果,两手术治疗组患者预后均优于传统保守治疗组(P<0.05);脑CT立体定向引导血肿排空组患者预后优于小骨窗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脑CT立体定向引导血肿排空术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适宜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内血肿(ICH)穿刺引流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穿刺引流手术方法,对两个医院两年来脑内血肿穿刺引流65例进行分析.方法一徒手穿刺引流23例,其中皮层下血肿18例.方法二CT定位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引流36例,其中皮层下血肿3例.方法三CT立体定向穿刺引流6例,无皮层下血种.结果将实际穿刺点距目标靶点≤6mm定为有效.方法一有效13例(56.5%),为皮层下血肿11例(61.1%),方法二有效32例(88.9%),皮层下血肿3例(100%),方法三有效6例(100%).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肿部位的不同,可选择后两种方法进行穿刺引流.CT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是可行的,CT定位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引流安全、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手术与伽玛刀联合治疗颅内囊性肿瘤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颅内囊性肿瘤40例,单纯立体定向穿刺抽液19例,留置Ommaya囊抽液19例,内窥镜下手术切除肿瘤并排除囊液2例。肿瘤体积缩小后再行立体定向磁共振成像(MRI)定位、伽玛刀治疗,并计算抽液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依据Logistic综合方程计算抽液前后风险概率的变化,将抽液前后的肿瘤体积和风险概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抽液后瘤囊完全消失,病灶体积明显缩小。抽液前后肿瘤容积和风险概率均显著降低(容积变化:t=8.108,P<0.001;风险概率:t=5.933,P<0.001)。随访时间6个月~42个月,平均17.5个月。经伽玛刀治疗后,瘤结节消失10例,缩小12例,无变化17例,增大1例。结论颅内囊性肿瘤立体定向穿刺抽液后肿瘤体积缩小,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并发症的风险概率显著降低,是联合伽玛刀治疗囊性肿瘤一种有效方法;针对肿瘤病理类型的不同采用伽玛刀放射外科联合单纯穿刺或置管抽取囊液、结合囊内治疗是囊性肿瘤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MRI引导下的立体定向技术对脑部病灶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病理诊断结果,探讨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使用Leksell立体定向定位头架,在MRI引导下行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结果活检术后病理胶质瘤13例,淋巴瘤5例,脑转移癌3例,炎性病变4例,寄生虫2例,胶质增生1例。活检总阳性率96.43%。并发颅内出血1例(3.57%),癫痫发作1例(3.57%),无死亡病例。结论脑立体定向活检术安全、高效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病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20.
脑内血肿的微侵袭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评价微侵袭手术治疗脑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 采用CT定位细孔钻颅穿刺脑内血肿抽吸加置管引流术式治疗脑内血肿189例。术后分别从血肿清除率、血肿复发率、患者死亡率、GOS评级等几个方面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式治疗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微侵袭手术的血肿清除率为87.3%、复发率为12.7%,GOS评级优良率61.9%、死亡率为13.2%。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疗效明显提高(P<0.01)。结论 脑内血肿微侵袭手术治疗具有复发率低、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