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的信任度及实习期间对临床教师的信任度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自制信任度临床带教相关影响因素问卷,对在上海市7所医院实习的114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的ITS得分为37~93(63.8±10.1)分;16.7%护生表示信任教师,59.6%比较信任,19.3%说不清,1.8%较不信任,2.6%不信任。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学方式与技巧、师生关系及教师人际情况影响护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均P〈0.01)。结论大多数护生对教师比较信任,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学方式与技巧、师生关系及教师人际情况均为影响护生对其信任度的因素。临床教师需提高个人素质,改善教学方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技巧,增强与护生的有效沟通,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影响本科护生实习评价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的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本科护生实习评价影响因素问卷,对四川省4所医学院附属医院158名承担本科护生实习带教的临床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影响本科护生实习评价的主要因素为临床环境、评价时间的长短、临床带教教师对评价指标的熟悉程度及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其次为光环效应、师生关系、临床带教教师对评价的态度及评价时的情绪状态.结论 本科护生实习评价受外部条件、临床带教教师评价能力及素质的影响较大.为本科护生实习评价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培养临床带教教师的评价素质与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减少本科护生实习评价的不利影响,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影响本科护生实习评价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的因素。方法采用自制本科护生实习评价影响因素问卷,对四川省4所医学院附属医院158名承担本科护生实习带教的临床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影响本科护生实习评价的主要因素为临床环境、评价时间的长短、临床带教教师对评价指标的熟悉程度及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其次为光环效应、师生关系、临床带教教师对评价的态度及评价时的情绪状态。结论本科护生实习评价受外部条件、临床带教教师评价能力及素质的影响较大。为本科护生实习评价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培养临床带教教师的评价素质与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减少本科护生实习评价的不利影响,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4.
吴碧玉 《护理学杂志》2007,22(20):68-69
目的 了解中医护理本科和专科护生的临床实习需求,以制订针对性改进措施,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76名护理专科护生和25名护理本科护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临床教师资历、综合素质及临床实习内容.结果 24.8%护生认为临床教师需具备专科以上学历,52.5%护生认为临床教师学历不重要,但临床经验重要;47.5%护生选择护师作为临床教师;43.6%护生要求中医护理专业的教师作为临床带教教师.护生对临床教师综合素质需求排列前3位依次为实践操作技能(100%),基础理论知识(94.1%),人际沟通能力(93.1%).对临床实习内容需求排列前3位依次为中医护理(94.1%),沟通能力和技巧(89.1%),基础护理和应急能力、急救护理(均为88.1%).结论 护生需要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及沟通能力强的临床带教教师,认为中医护理、沟通能力和技巧、基础护理、急救护理是实习的主要内容.应重视临床带教教师的选拔和培训,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提高中医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吴碧玉 《护理学杂志》2007,22(10):68-69
目的 了解中医护理本科和专科护生的临床实习需求,以制订针对性改进措施,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76名护理专科护生和25名护理本科护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临床教师资历、综合素质及临床实习内容。结果 24.8%护生认为临床教师需具备专科以上学历,52.5%护生认为临床教师学历不重要,但临床经验重要;47.5%护生选择护师作为临床教师;43.6%护生要求中医护理专业的教师作为临床带教教师。护生对临床教师综合素质需求排列前3位依次为实践操作技能(100%),基础理论知识(94.1%),人际沟通能力(93.1%)。对临床实习内容需求排列前3位依次为中医护理(94.1%),沟通能力和技巧(89.1%),基础护理和应急能力、急救护理(均为88.1%)。结论 护生需要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及沟通能力强的临床带教教师,认为中医护理、沟通能力和技巧、基础护理、急救护理是实习的主要内容。应重视临床带教教师的选拔和培训,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提高中医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实习护生对临床教师的期望素质与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对临床教师的期望素质与内科临床教师现状之间的差异.方法 对65名内科临床实习护生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教师的期望素质与实际评价以及实习护生认为不合格教师特征与实际评价.结果 80.0%~96.9%实习护生认为理想的临床教师应具备精湛的护理技能、关心尊重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良好的服务态度、良好的教学技巧及敬业精神.而实际评价为85.4%~87.7%临床教师具备上述素质,除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精湛的护理技能外,期望和现状之间有一定差距.内科临床教师突出的缺点在于缺乏教学技巧.结论 护生期望临床教师应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但临床教师素质现状与护生对临床教师的期望之间有一定差距,应加强临床教师的选拔、培训与考核,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切实满足实习护生对教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科实习护生疲劳现状,为有效提高实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FAI疲劳评定量表对广州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00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实习护生疲劳总分为5.23±1.46,有疲劳者占93.88%,中、重度疲劳占70.40%,性别、最近1个月夜班数、情绪、自我应对、教师态度、患者及家属态度对其疲劳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0.05,P0.01)。结论本科实习护生普遍存在疲劳现象,且疲劳程度较重;临床教师应对本科实习护生做好带教计划,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护生疲劳。  相似文献   

8.
护生临床实习满意度与临床学习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护生临床实习满意度与临床学习环境的的关系,为提高护生临床实习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临床学习环境问卷及自制的临床实习满意度调查表对130名本科护生和40名专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对临床实习效果满意度评分为22.57±5.37,对临床学习环境各维度评分从高至低依次为师生关系、任务定位、参与、创新、个性化;护生临床实习满意度与临床学习环境中师生关系、参与、任务定位、创新呈显著正相关(r=0.65~0.80,P<0.05,P<0.01),尤以师生关系与护生满意度关系最为密切(P<0.01).结论 护生对临床实习满意度呈中等水平.师生关系是临床学习环境中影响护生临床实习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护理教学理论考核形式进行改革,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实习效果.方法 以实习护生54人为对象,通过书写护理病历、总结病历摘要、制作多媒体幻灯片以及进行病历答辩作为新的理论考核形式,调查护生对实习效果的满意度及带教教师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护生对实习效果总满意率为98.1%,带教教师对教学质量总满意率为100%.结论 应用病历答辩作为临床护理教学理论考核的形式,能在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及实习效果的同时,提高临床护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对临床教师的期望素质与内科临床教师现状之间的差异。方法对65名内科临床实习护生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教师的期望素质与实际评价以及实习护生认为不合格教师特征与实际评价。结果 80.0%~96.9%实习护生认为理想的临床教师应具备精湛的护理技能、关心尊重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良好的服务态度、良好的教学技巧及敬业精神。而实际评价为85.4%~87.7%临床教师具备上述素质,除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精湛的护理技能外,期望和现状之间有一定差距。内科临床教师突出的缺点在于缺乏教学技巧。结论 护生期望临床教师应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但临床教师素质现状与护生对临床教师的期望之间有一定差距,应加强临床教师的选拔、培训与考核,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切实满足实习护生对教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护生临床实习满意度与临床学习环境的的关系,为提高护生临床实习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临床学习环境问卷及自制的临床实习满意度调查表对130名本科护生和40名专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对临床实习效果满意度评分为22.57±5.37,对临床学习环境各维度评分从高至低依次为师生关系、任务定位、参与、创新、个性化;护生临床实习满意度与临床学习环境中师生关系、参与、任务定位、创新呈显著正相关(r=0.65~0.80,P〈0.05,P〈0.01),尤以师生关系与护生满意度关系最为密切(P〈0.01)。结论护生对临床实习满意度呈中等水平。师生关系是临床学习环境中影响护生临床实习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本科护生不同实习阶段的应激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实习阶段本科实习护生的应激源及应激水平,为完善护理临床教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应激源问卷,分别在实习早期(实习1个月末)、实习中期(实习4个月末)和实习后期(实习7个月末)对89名5年制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实习护生在心理、工作量、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患者照护、临床实习环境和人际关系6个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应激;实习的各个时期均有30%左右的护生呈中等水平应激,70%左右的护生呈低水平应激,没有高水平和极高水平的应激;护生实习早期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与临床实习环境2个方面的应激水平显著高于实习后期(均P<0.05).结论 本科实习护生的应激源及应激水平是动态变化的,护理临床教学工作者应根据护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科护生实习前的综合教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使护生尽快熟悉实习环境,提高临床技能,于本科护生实习前进行专业思想、医疗安全、职业素质及专业技能等综合教育,以培养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目前临床实习环境中结构性授权及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满意度的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实习环境问卷、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满意度问卷对在7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实习的176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临床实习环境问卷总分11.59±2.40。4个因子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支持权力2.89±0.70、资源权力2.89±0.65、信息权力2.89±0.68、机会权力2.83±0.68。临床实习满意度总分为49.47±8.95,得分率54.97%。临床实习环境中的结构性授权与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满意度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临床实习环境中的结构性授权水平较低,且本科护生对临床实习的满意度较低。应充分重视护理实习环境中的结构性授权,提高授权水平以提高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满意度,稳定护生的专业思想,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使护生尽快熟悉实习环境,提高临床技能,于本科护生实习前进行专业思想、医疗安全、职业素质及专业技能等综合教育,以培养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护理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护理专业2003级本科四年级护生67名设为对照组,2004级本科四年级护生96名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教学质量监控方法 ,实验组采用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自临床实习开始到实习结束持续地监控教学质量.结果 两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毕业实习临床实践能力测试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该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助于完善带教科室和教师的带教工作,从而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本科实习护生所具备的临床护理评估能力.方法 由5名教师组成评审组,随机抽取50名实习结束的本科护生,采用自行设计的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价.结果 50名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及格率92.0%;中等及以上水平占72.0%,其中基本资料评估中等及以上成绩占84.0%、症状评估58.0%、体格检查52.0%、辅助检查58.0%、心理社会评估84.0%、评估汇报76.0%.结论 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达到本科护理培养目标.但体格检查、症状评估、辅助检查的评估能力相对较弱,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生护理评估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护理教学理论考核形式进行改革,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实习效果。方法以实习护生54人为对象,通过书写护理病历、总结病历摘要、制作多媒体幻灯片以及进行病历答辩作为新的理论考核形式,调查护生对实习效果的满意度及带教教师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结果护生对实习效果总满意率为98.1%,带教教师对教学质量总满意率为100%。结论应用病历答辩作为临床护理教学理论考核的形式,能在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及实习效果的同时.提高临床护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客观临床能力结构考试(OSCE)在本科护生临床实习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毕业实习的本科护生141名为研究对象,在完成内科和外科实习后分别组织OSCE测试,对各项考试成绩、考试难度、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并通过问卷调查护生对OSCE的评价及对自身能力的影响。结果 OSCE平均成绩为(86.98±4.74)分,呈正态分布。难度系数0.81,显示OSCE难度适中。护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7%认为OSCE能客观评价自身的临床综合能力,比传统考试全面和客观。结论 OSCE能较真实地反映本科护生能力,得到大多数本科护生的认同,可为护生临床综合能力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专科护生关怀行为表现及临床教师教学策略对护生关怀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护生关怀行为量表和关怀照护教学策略问卷,对213名实习专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关怀行为平均得分为53.09±7.68;护生认为临床教师常用的教学策略为教师以身作则(27.7%)、小组讨论(23.9%)、案例分析(19.2%)、关怀团体(15.5%)、写实习心得(13.6%);影响专科护生关怀行为的主要教学策略为以身作则、小组讨论及关怀团体(均P0.01)。结论护生关怀行为表现仍需提高,实施多元教学策略可提高护生的关怀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