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于2016年6月15日从浙江舟山启航,赴夏威夷参加“环太平洋-2016”联合军演。军演期间,参加了多场军事医学研讨会,主办了医务人员专场甲板招待会及传统中医展示,舰艇开放日组织静态展示以及观摩了人道主义救援演练等一系列活动。该文总结了此次演习的做法与经验,为我军后续组织大规模联合军演提供适当参考。  相似文献   

2.
“环太平洋-2016”联合军演中,作者参观了美海军“美国”号两栖攻击舰的医疗舱室区域,与美军医务人员进行了多方面交流,以所见所闻总结美海军“美国”号两栖攻击舰医疗舱室在设计布局、设施设备方面的特点,希望对我军未来大型舰船医疗舱室的设计、改装与使用提供借鉴性参考。  相似文献   

3.
笔者作为“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海上医院医务人员,先后全程参与了“环太-2014”和“环太-2016”军演,曾在美军“仁慈”号医院船驻舰交流,多角度、近距离、高密度地深入观察、了解美军ATLS课程培训的具体做法。该文总结美军在环太军演中医务人员进行ATLS课程培训、演练与考核结合、战伤的设定以及遵循的救治原则、伤员伤情化妆等特点,结合我军卫勤保障工作实际,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中国海军医院船在执行“和谐使命-2015”任务期间,分别在马来西亚参加了“和平友谊-2015”联合军演,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巴巴多斯与当地军方进行了联合军演。该文总结介绍联合军演相关背景及各阶段的主要做法,提出急救平台前移,扩大检伤分类区功能,部分引入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 ,BLS)、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ACLS)、高级创伤生命支持( 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 ,ATLS)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模式与考核环节,设置符合实际情况的伤情,提高伤员化妆技术是此次联合军演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观摩“环太平洋-2016”联合演习人道主义救援演练的情况和演习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我军参加人道主义医学救援情况进行了思考,提出:①发挥军队救援优势,加强军地联合;②推广直升机转运,展开立体救援;③实行阶梯救治,分级诊疗;④规范演练流程,完善救治标准;⑤设置药品器材库,预制应急救援物资等。  相似文献   

6.
10月中下旬,“联合救援-2016”中国-德国卫勤实兵联合演习在第三军医大学全军机动卫勤力量训练基地上演.这是我军与欧洲国家军队首次卫勤联合演习,标志着中德军事卫勤交流合作开启新篇章. 联演突出了联合、实战、创新3大理念.演练现场,一支经专门训练的“伤员”、灾难情景显示人员、智能野战创伤综合模拟人等组成的“卫勤蓝军”,不断给参演医疗队设置逼真情况和救治难题,让队员们在激烈的专业伤情对抗中如临战场.  相似文献   

7.
《解放军健康》2013,(3):F0002-F0002
2013年4月15日上午9时30分,青岛近海某海域上空,随着一阵阵轰鸣声,一架标有红十字的“直八”舰载医疗救护直升机低空飞行,将“伤员”从大海中救起,送到医院船上,这是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组织海军和济南军区卫生部门联合实施的“卫勤使命-2013”海上医疗救护演习过程中的一个场景。此次演习是我军运用医院船、救生艇、救护直升机等新型海上医疗救护平台,融人地方卫生动员力量,首次开展的军地联合海上医疗救护演习。  相似文献   

8.
由全军医药卫生“八五”协作攻关课题组和解放军第304医院联合主办的“全军首届自由基生物医学学术会议”于1995年6月14~18日在北京召开。82人与会。会议共收集研究工作报告129篇,综述10篇,体现了我军在自由基生物医  相似文献   

9.
信息动态     
《解放军健康》2011,(1):24-24
日前,由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为主抽组的"和平天使-2010"中国与秘鲁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医疗队,与秘鲁军方进行了联合军演。演习之余,中国医疗救援医疗队为秘鲁贫民提供了6天的义务诊疗。  相似文献   

10.
军演官兵心理应激状态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参加军演官兵心理应激状态及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对军事应激条件下进行适宜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参加军演的126名官兵,在军演前后分别应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症状自评表(SCL-90)进行精神卫生状况调查,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个性调查,并与军演后SCL-90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26名官兵军演后PSET评分,T分≥70分的人数由9人增至35人,军演后PSET积分增高,与军演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军演后官兵SCL-90评分中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附加项目等较军演前明显增高(P<0.05),军演后官兵精神质(P)和神经质(N)分值高于军演前(P<0.05),而内外向(E)和掩饰(L)分值军演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军演后SCL-90因子评分与EPQ量表的精神质(P)和神经质(N)成正相关,与内外向(E)和掩饰(L)分值成负相关.结论 军演作为一种较强烈的心理刺激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应激变化和损害,情绪不稳定和过于内向等性格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选择适宜的心理训练,对提高官兵的心理应激能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中医和西医创面治疗的根本是有效去除影响创面愈合的障碍性因素,改善创面愈合的微环境,提高组织的再生修复能力,进而加速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质量。两者都是通过补充和调控外源/内源性生长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刺激创面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调控胶原的合成及代谢,调节创面修复基质形成,营养创面等方式发挥作用。在改善创面微环境的核心理念基础上,将两类方法有机地加以组合,可以加速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军队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为部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991年1月至2016年7月军队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监测数据及1949年以来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文献共报道23起流行性出血热暴发疫情;驻东北地区部队暴发17起,占73.91%,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部队(P<0.01);1991年1月至2016年7月军队疫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和军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共上报暴发疫情12起,流行性出血热1666例,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驻华北地区部队上报病例最多,为734例,占46.00%(P<0.0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1);战士发病人数明显多于军官(P<0.05);营区内发病明显多于营区外发病(P<0.05).结论 军队流行性出血热总体发病情况趋于平稳,在年龄、地区、发病地点分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应加强监测,制定综合防控措施,提升高流行区域驻军流行性出血热卫生防控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于2015年9月7日从浙江舟山启航,执行“和谐使命-2015”任务。此次任务历时142 d,访问马来西亚并参加“和平友谊-2015”演习,访问澳大利亚、法属波利尼西亚、美国、墨西哥、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秘鲁执行“和谐使命-2015”任务,并在后4个国家开展免费医疗与人道主义服务,医院船主平台共诊疗12589人次,派出29支医疗队前出诊疗4852人次,收治住院患者46人次,实施手术59例次,开展CT、DR等辅助检查7130人次,在各到访国还安排了学术交流、参观访问、文化联谊、动静态展示等系列活动。该文总结此次任务的做法与经验,为医院船建设及后续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军事认知医学的预测及发展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军事变革给军事医学提出新的挑战,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为军事认知医学的涌现奠定了科学基础,美军在军事认知研究方面已经有所探索.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军事认知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分析了其学科及技术平台基础,并就我军发展军事认知医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1年8月中国军队第一次发布实行了《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以下简称《标准》),明确规定了军事训练伤的定义、诊断标准及分类,规范了统一的防治原则。本文阐述了《标准》的主要编制内容,并重点介绍了军训伤预警指标的提出依据,指出在训练的3~4周内,肢体疼痛及关节周围肿胀的累计发生率为20%和10%时,应及时调整训练内容、时间及强度。同时还简述了《标准》历经十余年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标准》在试用应用过程中具有实用性、操作性强等特点,不仅为各类伤情报告、资料统计、科学研究、成果推广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而且为作训部门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了可靠、可比、可信的理论依据,同时由于防治原则的统一规定以及强调了心理知识教育与指导的应用,全面有效地控制了军训伤的发生。全军10个军事训练伤监测点的流行病学调查统计结果证实,执行该《标准》后,年度训练周期军事训练伤的累计发生率从30%~45%降低至10%以下。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观察了经强化训练后的大鼠,在一次急性运动后的不同恢复时相血清中总氨基酸、支链氨基酸、丙氨酸、酪氨酸浓度及AAA/BCAA比值的变化,以及“体复康软胶囊”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该药对运动大鼠的氨基酸代谢有积极的调整作用,对大鼠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动员和贮备,以及大鼠对运动刺激的适应和运动后的恢复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