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贾晓炜  王佳兴  段鲲 《武警医学》2019,30(5):383-387
 目的 探索ICU脓毒血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动态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01至2017-08医院ICU收住的脓毒血症患者172例作为病例组,根据APACHEⅡ评分进一步分为轻度脓毒血症组(72例)、严重脓毒血症组(62例)、脓毒血症休克患者(38例),同时选取普通病房的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中患者入ICU 28 d后根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在不同时间点对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不同预后结局和APACHEⅡ评分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入院24 h、4 d、10 d病例组的T3、T4、FT3、FT4、TSH水平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3、T4、FT3、FT4、TSH的水平在病例组中呈现出脓毒血症休克组<严重危重组<危重组的变化趋势,随着入住ICU时间的延长,病例组中T3、T4、FT3、FT4、TSH水平呈现增高的趋势,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组T3、T4、FT3、FT4、TSH水平低于生存组,相关性分析表明APACHEⅡ评分与T3、T4、FT3、FT4、TSH水平呈现负相关性(P<0.05),与PCT和CRP水平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 ICU脓毒血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其下降程度与危重程度有关,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助于临床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肥胖对2型糖尿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我院内分泌科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测量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I).选择BMI正常者(对照组,BMI 18.5~23.9 kg/m2)和肥胖者(肥胖组,BMI≥28.0 kg/m2)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两组的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素(T4)、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水平,同时收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 肥胖组患者T3水平(89±19)ng/dl较对照组(128±21)ng/dl显著降低,肥胖组患者aTPO(92±186)U/ml较对照组(51±137)U/m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3水平与TSH、BMI、空腹血糖水平呈负相关(P<0.05).aTPO与aTG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已有改变,表现为T3水平下降,aTPO水平升高.aTPO与aTG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刘媛媛  郑天亮  韩忠学  周婷 《武警医学》2015,26(12):1213-1215
 目的 探讨对烧伤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尿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01至2013-12在我院烧伤科住院的烧伤患者123例,依据烧伤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度烧伤组,每组41例,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者4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一般体征(体温、心率、呼吸)、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PCT和KIM-1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烧伤组体温、心率、呼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水平轻中重度烧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2.7、12.7±3.3、17.9±5.6,P<0.05),但轻与中度烧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烧伤组与轻中度烧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轻中重度烧伤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3组烧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测定只有重度烧伤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水平中重度烧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比较,烧伤组的PCT、KIM-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烧伤组间比较(轻中、中重、轻重度),PCT、KIM-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和尿肾损伤分子1可用于烧伤患者不同程度的检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其健康管理。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术的DTC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术后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合并低血钙(甲旁减组);另外30例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正常(对照组)。2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常规检查甲状旁腺素(PTH)、维生素D、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ALP)、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并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BMD)的测定与健康管理相关指标检测。甲旁减组的PTH、维生素D、血清钙、血清磷、ALP采用配对t检验;甲旁减组及对照组之间的组间比较(FT3、FT4、TSH及L2~L4、股骨颈、股骨粗隆 、华氏三角的BMD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①甲旁减组患者在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PTH、血清钙、血清磷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H:t=?2.467、?2.753 ,P=0.021、0.033;血清钙:t=?2.941、?3.652,P=0.007、0.002;血清磷:t=4.550、4.167,P=0.000、0.004),维生素D、ALP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生素D:t=2.153、1.965,P=0.062、0.074;ALP:t=1.970、1.672,P=0.061、0.066);②术后12个月时,甲旁减组患者股骨颈的BMD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P=0.002);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甲旁减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甲状腺功能水平(FT3、FT4、TSH)及腰椎(L2~L4)、华氏三角、股骨粗隆的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0~1.82,均P>0.05);③随着钙剂及维生素D的服用,甲旁减组患者低血钙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至术后12个月时,以手足麻木、肌肉痉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占6.67%,但服用钙剂及维生素D的依从性下降至80%。 结论 ①甲旁减组患者股骨颈的BMD在术后12个月时出现降低,腰椎(L2~L4)、华氏三角、股骨粗隆的BMD影响不显著;②DTC术后合并甲旁减组患者多有低血钙的临床表现,在给予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但患者服药依从性逐渐下降,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刘浩润  李为民  赵洪强  许帅 《武警医学》2015,26(11):1118-1121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对老年总管结石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降钙素原的变化。方法 将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患者按胆总管结石分类分别行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或胆管空肠吻合术。于术前1 d和术后1、3、7 d分别测定外周血血常规、降钙素原、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组降钙素原比中青年组各组均明显增加(P<0.05),老年组组内第1、3 、7 天比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中青年组组内第1 、3 天比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老年组比中青年组CD3+细胞各组间明显减少(P<0.05),老年组组内第3天比术前明显减少(P<0.05);老年组比中青年组CD8+细胞组间术前及术后第7 天明显减少(P<0.05);老年组与中青年组CD4+细胞组间术前、术后第1 、7 天明显减少(P<0.05),老年组组内第3 天与术前明显减少(P<0.05);中青年组组内术后第7天与术前明显减少(P<0.05);老年组与中青年组CD4+/CD8+细胞各组间均明显减少(P<0.05),老年组组内第3天与术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 老年患者降钙素原比中青年增加,老年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减少,开腹手术对老年与中青年胆管结石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徐娟娟  连玉菲  闫莉 《武警医学》2019,30(4):295-298
 目的 研究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呼吸训练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炎性因子、心理状态及心力衰竭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6-01至2017-08收治的96例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呼吸训练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活动能力、心力衰竭标志物、血清炎性因子、6 min步行试验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理状态、活动能力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BNP、6MWT均较前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PaO2、SaO2、PaCO2均较前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PaO2、SaO2、PaCO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联合呼吸训练能够提高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7.
张颖  任惠彦  郑燕蓉 《武警医学》2016,27(4):353-355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对受血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1至2015-05首钢医院收治的85例需大量输血患者(≥1200 ml)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 天及第3天对受血者的血细胞计数值(HGB、HCT、PLT等)、血凝指标值(FIB、APTT、PT等)进行测量,观察各数值变化,以分析大量输血对受血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受血者的PLT值明显降低,且术后第3天仍未恢复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受血者的HCT值、HGB值均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受血者的HCT、HGB值较术前水平高。术后第1天,患者的FIB值明显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患者的FIB值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天受血者的PT、TT、APTT均较术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受血者的PT、TT、APTT值较术后第1天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量输血后,受血者血小板显著减少,凝血功能大幅度下降,应加强监测,及早发现可能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李宏彬  梁军 《武警医学》2020,31(1):55-5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Hcy)水平与心功能和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01至2018-12在医院行MHD治疗的患者70例,透析时间3个月以上;所有病例透析前检测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血脂、钙、磷、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及血清Hcy水平;采用超声检查颈动脉病变情况,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心功能指标。结果 所有70例MHD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者31例,占44.29%,51例(72.86%)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值,39例(55.71%)患者伴有左心室肥厚,28例(40.00%)患者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FT3降低、Hcy升高是MHD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LDL-C升高、FT3降低、Hcy升高是M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MHD患者多伴有甲状腺功能和血清Hcy水平异常,主要表现为FT3降低及Hcy水平升高,且FT3降低、Hcy升高与左心室肥厚、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在左甲状腺素撤药及用药状态下血清甲状腺激素、血肌酶谱、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及撤药后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就诊的DTC患者46例,检测左甲状腺素撤药后4周及服用左甲状腺素后4、8、12周甲功3项[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TSH]、血肌酶谱[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氢丁酸脱氢酶(α-HBD)、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脂4项[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计算检验值,勾画指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记录患者临床症状。选取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体检甲功正常对照者50名,行血肌酶谱、血脂4项检测。将正常对照者与DTC患者撤药后4周的血肌酶谱、血脂4项行独立样本秩和检验。DTC患者撤药后4周FT3、FT4与血肌酶谱、血脂行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① DTC患者在左甲状腺素撤药后4周与正常对照者在血肌酶谱(AST、LDH、CK)、血脂4项(TG、TC、HDL、LDL)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ST(t=3.888,P < 0.05)、LDH(Z=-3.372,P < 0.05)、CK(Z=-5.913,P < 0.05)、TG(Z=-2.787,P < 0.05)、TC(t=6.166,P < 0.05)、HDL(t=3.041,P < 0.05)、LDL(t=5.372,P < 0.05); ② DTC患者CK、TG、TC、LDL在服用左甲状腺素后4周恢复至正常范围水平; ③ FT3与CK、TC呈负相关,FT4与LDH、α-HBD、CK、CKMB、TG呈负相关; ④ 左甲腺素撤药后4周DTC患者的症状以肌肉酸痛、乏力、肿胀为主要表现的占86.96%。结论① DTC患者撤药后可导致AST、LDH、CK、TG、TC、HDL、LDL异常; ② 撤药后引起血肌酶谱、血脂4项指标的变化是可逆的; ③ 血清FT3、FT4是CK异常的影响因素; ④ DTC患者撤药后4周大多数发生甲减性肌病,给予左甲腺素替代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甲状腺素激素及部分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免法及化学发光法测定正常人和甲亢患者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素(TS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GF-Ⅱ)、降钙素(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水平。结果 甲亢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T4、FT3和IL-6水平明显增高(t值分别为16.69、11.33、7.92,P<0.01),而TSH、IGF-Ⅱ、CT、TNF水平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3.08、8.34、5.29、8.75、P<0.01)。结论 甲亢时高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可导致IL-6产生过多,CT及IGF-Ⅱ131I的消耗储存减少,从而引起骨吸收及骨转换增加,钙、磷代谢紊乱,是造成骨丢失诱发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姜树强  秦宇宏  李玲 《武警医学》2020,31(4):299-302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不同风险级别与代谢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584例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体检并行甲状腺超声检查、身高体重检测、血糖、血脂、血尿酸及甲状腺功能检测者进入研究,检测数据导入甲状腺风险评估平台,按评估情况分为三组:无结节组、低风险组、中高风险组。比较不同风险级别各组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 无结节组与低风险组相比甲状腺素(TT4)有统计学差异(H=4.936,P<0.05),年龄、血尿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有显著统计学差异(H=10.29,18.415,44.446,17.655,20.171,P<0.01);无结节组与中高风险组FT3有统计学差异(H=4.534,P<0.05);低风险组与中高风险组各项指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不同风险级别甲状腺结节体检者血尿酸、甲状腺功能检测有差异,有助于对结节人群进行分级管理,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初诊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肝损害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初诊Graves甲亢患者204例,根据肝功能是否异常分为肝损害组146例和正常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组成、年龄、甲状腺质量、病程、24 h摄131I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之间的差异,并对肝功能指标与甲状腺激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① 初诊Graves甲亢合并肝损害(至少有一项肝功能指标异常)的发生率为71.6%,以谷丙转氨酶(ALT)异常最常见,发生率为37.7%;肝损害组中仅一项指标异常者61例(41.8%),以碱性磷酸酶(ALP)异常最常见,占50.8%(31/61)。②肝损害组较正常组病程长,血FT3、FT4及TRAb水平明显增高,而两组间性别组成、年龄、甲状腺质量、24 h摄131I率、TPOAb、TGA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谷草转氨酶与FT3,ALP与FT3、FT4,总胆红素与FT4,直接胆红素与FT3、FT4均呈正相关。 结论 初诊Graves甲亢合并肝损害的发生率较高,肝损害最常见的指标包括ALT、ALP水平异常,其发生与甲亢病程、甲状腺激素及TRAb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在Graves眼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初发Graves病患者219例,其中,Graves眼病组121例,无Graves眼病组98例,血清检测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TRAb水平,并根据欧洲Graves眼病专家组共识进行Graves眼病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和严重程度评估。 结果 Graves眼病组和非Graves眼病组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TPOAb、TgAb和TRA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RAb水平与Graves眼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CAS之间无相关关系。 结论 Graves眼病患者的CAS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与TRAb水平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因此,TRAb水平与Graves眼病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短期极限负荷训练对武警男性官兵甲状腺功能血液指标的影响,为科学安排训练负荷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0-11月武警某部68名男性士兵,分别在训练日7:00、极限训练1周后次日7:00空腹状态下各取静脉血3 ml,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等指标。结果 TSH短期极限负荷训练后[1.48(0.99,2.05)]μU/ml与训练前[2.16(1.34,3.39)]μU/ml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T3[(3.95±0.41)pmol/L vs. (3.94±0.28)pmol/L ]、FT4[(12.27±1.24)pmol/L vs. (11.30±0.95)pmol/L]、TGA[(2.17±1.34)U/ml vs. (2.14±1.30)U/ml]、TPOA[(2.35±1.47)U/ml vs. (2.23±1.42)U/ml]等指标短期极限负荷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期极限训练负荷对武警男性官兵甲状腺功能血液指标的影响较小,可视情安排极限负荷训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是否参与Graves病(GD)的发生发展,以及补充维生素D能否提高131I治疗GD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GD患者2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140例,年龄13~78(42.1±12.1)岁。将200例GD患者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GD1组(100例)和GD2组(100例),另选取正常健康者200名作为对照(正常对照组)。GD1组接受单纯131I治疗,GD2组接受131I治疗+阿法骨化醇治疗。检测治疗前GD患者组(GD1组+GD2组)和正常对照组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治疗后12个月,复查2组GD患者的TRAb、TgAb、TPOAb和25-(OH)D3水平。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行组间比较,配对样本t检验行组内差异比较;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GD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结果 治疗前GD患者组的血清25-(OH)D3水平为(29.32±12.43) nmol/L,正常对照组为(51.46±25.92) nmol/L,GD患者组的维生素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06,P<0.01)。GD患者组血清25-(OH)D3水平与TRAb、FT3、FT4、TgAb和TPOAb水平均呈负相关(r=?0.688~?0.219,均P<0.05),与TSH水平呈正相关(r=0.259,P<0.05)。治疗后12个月,GD2组血清25-(OH)D3水平[(44.68±17.45) nmol/L]高于GD1组[(29.86±12.78)nmol/L],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20,P<0.01);GD2组血清TRAb、TgAb、TPOAb水平[(1.96±1.52) IU/L、(106.78±76.37) IU/mL、(59.74±37.26) IU/mL]均低于GD1组[(3.12±1.80) IU/L、(146.33±103.81) IU/mL、(100.41±63.11) IU/mL],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7、?4.106、?7.259,均P<0.01)。治疗后12个月,GD1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3%(63/100)、GD2组为78%(78/1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9,P=0.020)。 结论 维生素D缺乏可能参与GD的发生发展,补充维生素D可能提高131I治疗GD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根据多回波Dixon技术定量测得的R2*值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的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探讨定量测量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所有病人均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检查。根据病情进展状态将病人分为3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1例,乙肝肝硬化(LC)组44例,LC合并肝细胞癌(HCC)组32例。另外纳入正常对照(NC)组2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了MRI多回波Dixon序列扫描,测量其肝实质R2*值和PDFF;测量HCC病人病灶处的R2*值和PDFF,获取所有LC病人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组间R2*值和PDFF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HCC组病灶与邻近正常肝组织的R2*和PDFF。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所有受试者R2*值与PDFF,及LC病人Child-Pugh评分与其R2*值、PDF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LC组、HCC组R2*均高于NC组(均P<0.05),HCC组R2*高于CHB组(P<0.05);HCC组PDFF高于NC组(P<0.05)。其余2组间R2*和PDF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HCC病人病灶处的R2*低于邻近正常肝组织(P<0.05),而两者PDF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受试者R2*与PDFF呈正相关(r=0.558,P<0.05),LC病人肝脏R2*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r=0.336,P<0.05),PDFF与Child-Pugh评分无相关性(r=0.102,P>0.05)。结论 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可出现肝脏铁沉积和脂肪变性;随着病情的进展,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癌变病灶表现为肝脏富铁背景下的乏铁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