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目的在青年学生中普及艾滋病知识,增强该人群对艾滋病的自我保健能力和防范意识。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卫校1459名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基线调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采取教育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回答正确率与干预前的差别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干预指数均大于1。结论在学校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对该人群普及艾滋病知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申玉丽  岳欣 《实用医技》2008,15(1):96-97
目的:了解大学生中有关性病、艾滋病的行为、知识及态度的现状,为行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行为问卷。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较高,均超过95%;对共用毛巾衣物、蚊虫叮咬的回答正确率较低,分别为67.6%和50.8%;有3、6%的的学生有过性行为。大学生对艾滋病预防措施的回答正确率较低。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的还不全面,对该人群应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改进教育形式和方法,增强青年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黎族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干预提高黎族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降低黎族人群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方法:采用集中授课、播发VCD等方式进行干预,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干预对象进行相关知识调查。结果:干预后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均有不同程序的提高,最高提高22.90个百分点,最低提高6.50个百分点,平均提高15.46个百分点;艾兹病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和医生,分别占58.00%和22.00%。结论:在黎族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且是十分必要的,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相关态度及行为状况,为在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统一问卷的方法,对三水区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不记名方式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调查。结果共调查2338名在校学生,对HIV的知晓率为49.7%,对艾滋病三种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性传播94.4%、血液传播94.4%和母婴传播91.4%,但对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HIV的知识认识不足;了解相关知识主要来自报纸杂志及广播电视电影,分别为51.4%和48.9%,有93.3%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加强艾滋病知识教育。结论三水区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将艾滋病相关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126名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65.31%,干预后为8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艾滋病病人态度的正确率干预后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肇庆市2000~2005年桑拿按摩服务人群性病感染情况,评估近5年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桑拿按摩场所服务人群进行性病筛查、诊疗指导、健康教育、行为干预以及性病、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该人群的HIV、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性病的总感染率从9.21%下降到4.30%;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45.3%上升至62.8%,安全套使用率从63、16%上升至82.68%。结论通过近5年对桑拿按摩服务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评价对中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琼海农村两个乡镇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中学生开展性健康与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讲授及观看影视录像等。比较实验组中学生在教育干预前后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的差异。结果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48.97%提高到干预后的79.69%,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中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是良好的,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可行并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流行地区传播途径知晓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掌握艾滋病流行地区艾滋病传播途经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阻断传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访谈法调查艾滋病人和对照人群掌握艾滋病传播途经相关知识现状,分析人群的艾滋病传播途经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特征。结果:高发区人群对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传播、垂直传播的知晓率分别是:90.7%、83.8%、82.4%;对日常接触传播、蚊虫叮咬传播的正确认知率分别是:75.6%、60.7%。病人高于对照人群。结论艾滋病高发区人群对艾滋病传播途经的知晓率较高,艾滋病病人的艾滋病传播途经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人群。  相似文献   

9.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在建筑工地流动人口中有效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需求评估,对目标人群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1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对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建筑工地流动人群对“每次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等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对“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仍然较低,仅有43.6%;同时建筑工地流动人群的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变化有了明显变化,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掌握安全性行为的观念和技能是建筑工地流动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能有效地引导、动员民工参与预防艾滋病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吸毒高危人群艾滋病、性病感染情况及其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对吸毒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为政府部门制度政策采取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7年1月~2002年6月在所的5025名戒毒劳教人员进行HIV及性病检测与调查,同时随机采用匿名问卷调查300名戒毒劳教人员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情况的调查。结果 检出静脉推注吸毒HIV阳性血清结果116例,梅毒RPR阳性结果17.7例,在完成的295份匿名问卷调查中,能够正确回答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的有31人,其认识程序占调查对象的10.5%。结论 吸毒人员为性病、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静脉注射吸毒已成为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之一;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进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茂名市农村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和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态度,采用集中看VCD加现场交流方式、张贴健康海报和发放健康资料自学三种健康教育方式,探索在农村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茂名市高州2个镇的3个行政村的人群分别开展集中看VCD加现场交流方式、张贴健康海报和发放健康资料自学的健康干预活动,对调查对象在健康教育前后采取自制问卷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以及三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之间的效果,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探索农村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结果健康教育后,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较大提高(P〈0.05);性别分布上,男性知晓率高于女性知晓率(P〈0.05)。年龄分布上,55岁以上人口知晓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P〈0.05);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知晓率也较高。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态度变化不明显。在三种健康教育模式中,以VCD加现场交流方式获得的成本一效益最高。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对提高农村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有良好效果,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影响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健康教育前后居民对艾滋病人的态度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服务小姐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危险行为特征和性传播疾病感染状况,探讨针对该人群的干预策略。方法选择佛山市某区部分娱乐场所,运用问卷调查对娱乐场所服务小姐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梅毒感染状况检测。结果共调查271名娱乐场所服务小姐,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1.28%,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9.2%。92.3%有从事商业性性行为活动,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每次都用的占59.4%,从来不用的占7.4%。1.8%有吸毒史。结论应在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进行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吸毒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寻求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 利用封闭式调查表,对海南三市县戒毒所l的506名吸毒人员进行调查,并进行多种形式的干预教育。结果 吸毒人群平均年龄25.4岁,平均毒龄2.9年,平均戒毒1.5次。93.0%的人听说过艾滋病,其中38.0%的艾滋病知识来源于报刊杂志,有77.1%的人愿意接受上门宣传艾滋病知识。通过干预,吸毒人员艾滋病预防知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提高幅度在3.3—24.0个百分点。结论 在吸毒人群及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非常必要,而且效果显。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黎族人群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黎族人群对性病、艾滋病的认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方法 对乡村医生和村干部进行培训后,向周围人群传授性病、艾滋病知识,同时发放宣传材料、播放VCD,对性活跃人群免费提供避孕套。结果 干预后黎族人群对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分别提高10.66百分点和10.68百分点,认同避孕套可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分别提高7.9百分点和10.86百分点,支持使用避孕套的增加了12.79百分点,但自身曾经使用过避孕套的对象仅有12.50%。结论 在黎族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能提高其对性病、艾滋病的认识及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职护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职护生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选择教育形式、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0月对2所中职卫校二年级1343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职护生现有知识来源主要是媒体,希望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在希望学习的相关知识中,生活技能排在第1位(73.7%),其后依次为艾滋病相关知识(70.4%)、职业暴露防护知识(66.3%)、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其他避孕方法(54.6%)、避免性骚扰和性伤害的方法(53.4%)。认为比较适合的健康教育形式为专家讲授(90.3%)、同伴教育(89.0%)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70.3%)。结论学校应进一步完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根据护生需求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活动,改革教育模式,增强护生拒绝不安全行为和职业暴露防护等方面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金州区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及相关行为情况,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为平台,全民动员,参与和干预等策略,促进农村居民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为有针对性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金州区8个乡镇的15~49岁农村居民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共调查16个村1869名村民。结果:艾滋病预防及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5.1%~86.8%;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82.0%~93.8%:对非传播途径如蚊虫叮咬、共同用餐、握手等知识回答率分别为6114.%~92.2%,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部分知识掌握的还不够,应针对知识薄弱点进行艾滋病的宣传教育。采用广播、定期的宣传展、讲座等形式提高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认识,可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社区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有效方式。方法:采用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和中国性病防治协会制作的95块图并茂的艾滋病展板,结合播放预防艾滋病知识光盘、散发宣传单和专家咨询,在全省19个市县开展巡回活动,每次活动前后2个月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巡回展活动后人群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掌握普遍比活动前好,正答率均高出活动前3.66-19.51个百分点不等,平均高出9.29个百分点,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性(P<0.001);而巡回展活动前后人群对艾滋病人及其病毒携带的基本态度比变化则部分显示差异具有显性。结论:采用以图片巡回展为主体的形式在社区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其具有覆盖面广、受益群众多、效果好、经济、简单易行等优点,为普及艾滋病知识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健康教育在职校学生中的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职业学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市某职业学校非医学专业357名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态度的干预调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有明显提高。结论健康教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在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可有效的推动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同伴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同伴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干预效果,为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抽样,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成两个组,即干预组(实施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对干预前后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三所高校对照组、同伴教育组干预前后在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院校的同伴教育组知识、态度得分均高于其他两所院校,而传统组仅知识得分高于其他两所院校。结论:同伴教育是大专院校值得推广的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转变对待H IV/AIDS态度和行为的有效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同伴教育以及参与式教学法在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探索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有效方式.方法 抽取我县10所学校的2 0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和需求,开展相关教育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学生的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和观念(KABP)调查结果和知晓率,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开展同伴教育与参与式教学活动各17次,学生的KABP评分由干预前的(18.92±1.0)分提高至干预后的(25.98±2.6)分,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2.80%提高至干预后的9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伴教育和参与式教学对提升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