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7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糖皮质激素+特布他林,n=36)与对照组(特布他林,n=36)。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2%、83.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基础生命体征;两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气分析及基础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气分析及基础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肺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至两组,研究组患者实施肺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和治疗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及6分钟步行距离等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有变化,但研究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非常满意率(63.33%)和总满意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率(40.00%)和总满意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肺康复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85例,根据确诊时机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因症状表现不明显而被延期确诊,患者前期仅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后期进一步诊断为肺结核后再加用抗结核治疗;观察组48例均早期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给予综合治疗方案。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与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双肺阴影消失率、胸片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多会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合并的肺结核却因症状不明显、依据不足容易漏诊、延期确诊,临床需提高重视,警惕肺结核的早期表现,做好对患者的全面检查,以便能早期确诊合并症,及时给予综合治疗措施,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65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33例)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肺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利福平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老年肺结核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研究组用静脉注射利福平治疗,对照组用口服利福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不同时间痰菌阴转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45%)与对照组(71.70%)比较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痰菌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利福平治疗老年肺结核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治疗后痰菌阴转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8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两组,研究组45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45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4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65%。研究组患者各项临床病症指标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改善肺功能,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2例COPD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治疗的促进作用。方法抽选1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选择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68例)选择肺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实施比较,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气相关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过程中选择肺康复临床价值高,促进呼吸功能康复,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7年8月接收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用药1周后的胃液以及粪便情况,并利用潜血试验进行检查。结果用药前,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胃酸分泌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用药治疗后,两组患者pH升高明显,但是治疗组p H值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周的治疗,治疗组呼吸衰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止血率为93.3%,参照组呼吸衰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止血率为6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常见于中期或晚期,治疗难度较高。早期发现及时将二氧化碳潴留与缺氧及时纠正,并采用有效的治疗对策可有效降低溃疡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肺急性加重期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喹诺酮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对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53例患者,两组使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增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研究组增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喹诺酮治疗,经过1周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2.45%,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5.47%,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的PaO_2、PaCO_2和治疗前存在显著的改变,研究组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43%(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喹诺酮治疗的效果突出,患者的症状缓解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痰热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给予痰热清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痰热清进行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7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明显,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降低了痰液的粘稠度,有利于痰液的咳出,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盐酸氨溴索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收治的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盐酸氨溴索+盐酸丙卡特罗治疗的33例作观察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的33例作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9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盐酸氨溴索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确切,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按就诊前后顺序,将14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如祛痰、平喘、解痉、抗感染、吸氧),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参麦注射液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2.9%)比对照组患者(81.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EV1/FVC指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予以参麦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止咳、平喘、化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方法上再运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EV1%、FEV1%/FVC以及6MWT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过程当中,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国产噻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选择124例,按患者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进口噻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接受国产噻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VC、FEV_1、PEF指标较治疗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国产噻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及临床缓解期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血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指导慢阻肺患者急性发作期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方法对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潍坊呼吸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测定呼出气一氧化氮、血降钙素原,同时进行痰细菌培养,将咳黄脓痰者为(A组),咳白痰或者无痰者为(B组)。治疗后临床缓解期,再次进行FENO及PCT检测。结果治疗前,A组患者FENO与B组患者比较,FENO数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组患者与B组患者FENO比较,FENO数值均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A组患者两次FENO比较,FENO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B组患者两次FENO比较,FENO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A组患者血清PCT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组患者血清PCT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A组患者两次血清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B组患者两次血清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ECOPD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与其FENO及PCT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检测FENO及PCT对于判断AECOPD患者急性加重及感染的严重程度,提高判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呋塞米雾化吸入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呋塞米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FEV_1、PO_2、FEV_1/FVC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PCO_2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呋塞米雾化吸入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疗效,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4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并对比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4%,高于对照组的8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等血气分析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_2)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纳洛酮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连续护理后肺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科室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连续护理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在肺功能改善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护理总体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讨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连续护理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