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蒋菊芳  张紫娟  郑尧娟 《护理研究》2009,23(31):2868-2870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对抑郁症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将80例住院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参与行为护理8周,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价生活质量满意度,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定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8周后,实验组ESCA总分和4个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实验组WHOQOL-BREF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行为护理可提高抑郁症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对抑郁症伴糖尿病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8例抑郁症伴糖尿病病人按住院号单双号分组,单号为干预组(29例),双号为对照组(29例)。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出院时给予健康指导,出院后干预组给予基于团队的延续护理,两组病人均随访6个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病人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控制状况。[结果]出院后6个月末,干预组ESCA总分和4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WHOQOL-BREF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FPG和2hPBG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可提高抑郁症伴糖尿病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MDT)协作护理会诊模式在全喉切除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确诊喉癌行全喉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MDT协作护理会诊模式指导护理工作,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病人在健康知识、满意度、总体生存质量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DT协作护理会诊模式的应用可提高全喉切除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与自我护理能力,了解疾病相关健康知识及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4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自我护理教育,分别于入院时及干预后3个月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对两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前ESCA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ESCA总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功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护理教育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并对其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8.67分±5.24分)、生存质量评分(91.30分±8.69分)高于对照组(82.00分±6.43分,89.80分±7.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模式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MDT)协作护理会诊模式在全喉切除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确诊喉癌行全喉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MDT协作护理会诊模式指导护理工作,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病人在健康知识、满意度、总体生存质量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DT协作护理会诊模式的应用可提高全喉切除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与自我护理能力,了解疾病相关健康知识及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对抑郁症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将80倒住院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参与行为护理8周,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wH()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价生活质量满意度,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定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8周后,实验组ESCA总分和4个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纽(P〈0.05或P〈0.01),实验组WHOQOL—BREF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行为护理可提高抑郁症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病人髋关节功能恢复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全髋关节置换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上进行追踪随访,用电话、家访、门诊复查评估和健康知识讲堂的方式实施延续护理。评价两组病人出院后3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恢复情况及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3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80.2分±9.2分)高于对照组,ESCA评分总分及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护理能促进全髋关节置换病人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多学科延续护理模式在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实施手术的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观察组予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多学科延续护理。分别采用肺癌生存质量量表(EORTCQLQ-C43)、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中文版、Likert评分法对2组的生存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和满意度进行评估。在出院后1、3、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共83例患者完成整个随访流程,其中对照组42例,观察组41例。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角色、情绪功能维度得分、总体健康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共性症状、特异症状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4.31±0.79)分,高于对照组的(3.14±0.98)分(t=6.016,P<0.001)。结论对肺癌术后患者,实施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多学科延续护理模式其应用效果较好,可作为延续护理的有效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0.
徐巧荔 《全科护理》2015,(7):635-63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改善鼻咽癌放疗病人皮肤炎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鼻咽癌放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病人满意度、皮肤炎恢复时间、皮肤反应舒适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满意度、舒适度优于对照组,皮肤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咽癌放疗病人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舒适度、放疗病人皮肤炎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喉癌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喉癌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术后康复护理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术后康复护理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路径式健康教育。根据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以及生活质量量表(QOL)对两组喉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在实施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ESCA总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7,P=0.920),QOL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1,P=0.604),在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20.7±11.5)分,对照组为(106.0±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9,P=0.028);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QOL总分为(40.0±5.5)分,对照组为(33.7±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2,P=0.029)。结论加强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喉癌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喉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彭云辉 《全科护理》2016,(29):3028-3030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鼻咽癌调强放疗出院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鼻咽癌调强放疗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出院后常规随访,观察组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对两组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生活质量情况及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家庭护理及口腔护理、功能训练等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咽癌调强放疗出院病人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照顾、社区服务结合家庭护理在社区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6例老年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6例老年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采用医疗机构照顾、社区服务结合家庭护理式的社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病人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医疗机构照顾、社区服务和家庭护理相结合的社区延续性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护理安全度,提高病人自护能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行动研究法构建慢性肾衰竭居家护理方案,并探讨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接受常规居家护理慢性肾衰竭7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7月—2020年1月实施基于行动研究法构建的慢性肾衰竭居家护理6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肾脏疾病相关生存质量量表(KDTA)、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KDTA评分、ES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症、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瘘失功、高磷血症、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动研究法构建慢性肾衰竭居家护理方案能够提升慢性肾衰竭患者居家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袁丹  龙春梅  陈嘉妍 《全科护理》2016,(11):1083-1085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的护理模式,包括饮食、休息与运动、用药指导和预防感染等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协同护理模式,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识水平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以其独特的理念促进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提供优质、高效护理,帮助解决病人的各种健康问题,以达到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的应用对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实施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10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观察组,成立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实施护理干预,以同期收治的10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100例患者中治疗完全依从99例,勉强配合1例,拒绝治疗0例,对照组分别为68,20,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1,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pH 值为(7.47±0.05)、PaO2为(79.33±7.21) mmHg、PaCO2为(57.17±7.41)mmHg、SaO2为(96.62±6.53)%,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47,2.326,4.032,4.773;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8%,对照组为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37,P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246,P <0.01)。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可提高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提高护理质量与治疗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江红芳  陈一峰  魏风琴 《全科护理》2016,(14):1443-1445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策略在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腔隙性脑梗死伴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对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能有效促进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肢体功能康复,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组负责制护理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初产妇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产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小组负责制护理。结果观察组在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等自我护理能力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母乳喂养、臀部护理、沐浴等方面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组负责制能够有效改善产后护理质量,提高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19.
丘爱平  陆勤  邓燕贞 《全科护理》2016,(30):3139-3142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护理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永久性肠造口病人98例,依据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病人给予连续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的护理知识得分、自我护理能力等进行比较。[结果]出院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病人的造口护理知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和出院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病人的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责任、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病人的造口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病人的造口周围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期护理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4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期护理,观察3个月。于护理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估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变化,心理状态评估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结果护理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与心理状态评估量表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提高(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全期护理能显著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