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支气管炎患儿疗效和对家长认知度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支气管炎患儿1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及家长认知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家长对护理满意度和家长认知度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支气管炎患儿实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护理效果,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可提高家长对支气管炎的认知程度以及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健康教育改善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患儿家属焦虑情绪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PICU住院患儿家属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患儿家属。观察组患儿家属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家属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抑郁改善情况、焦虑改善情况、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前两组患儿家属的抑郁评分与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抑郁评分与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P0.05)。[结论]对PICU住院患儿家属实施全面、优质的健康教育,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家属的焦虑情绪,使患儿家属掌握更多的医疗知识。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72-1873
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探讨维生素D(Vit D)在儿童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0例,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儿童5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25-(OH)D3水平。按血清25-(OH)D3水平将观察组分为Vit D正常组及Vit D缺乏组,分别记录患儿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观察组患儿血清25-(OH)D3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Vit D正常组患儿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较Vit D缺乏组明显缩短(P均0.05)。Vit D水平低下影响临床症状缓解,延长住院时间,提示Vit D缺乏可能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相关,是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线性节点嵌入式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指导式住院期及延续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线性节点嵌入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哮喘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评分、干预后1年疾病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哮喘认知度评分、哮喘治疗依从性评分、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线性节点嵌入式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长实施干预,可提高患儿哮喘认知度及治疗依从性,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哮喘控制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设为对照组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设为观察组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情况、住院时间、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掌握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掌握度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病人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提升病人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掌握水平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科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疗效、焦虑状况[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家长知识掌握水平(采用自制患儿家长知识掌握度调查问卷)、社会支持度[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I、TA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家长知识掌握水平、SSRS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强化健康教育能够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并改善家长焦虑情绪,增加其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术(TARP)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TARP手术病人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78例,在常规护理及循证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焦虑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TARP围术期有助于减轻病人焦虑程度、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健康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小儿心血管科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儿父母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对患儿父母实施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日常护理方法、复诊要求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观察组患儿父母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父母对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健康教育可提高患儿父母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知识掌握,降低患儿父母焦虑水平,提高其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0.
孔方  王慧群  徐艳  石凡 《全科护理》2016,(26):2793-2794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百日咳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信封法将住院的83例百日咳患儿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每例患儿选取1名家属,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以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应用自制量表评价两组的健康教育效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百日咳疾病的认知及患儿照护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S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儿家属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患儿家属疾病知识的掌握和行为改变,建立健康信念,有效缓解焦虑情绪,改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网络平台对住院支气管肺炎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医院儿科入住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家属1 62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法,观察组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采用"317护"在线护理宣教平台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点掌握率、疾病知识知晓率、住院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网络平台对住院支气管肺炎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能明显提高宣教效果、患儿家属的疾病知识掌握度及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漫宣教联合回授法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128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动漫视频宣教联合回授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疹子消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得分、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入院时和出院前患儿的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疹子消退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在出院前观察组患儿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儿对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环境管理及沟通关爱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动漫宣教联合回授法能降低患儿的焦虑程度,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和疹子消退时间,提高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陪护家属阶段性健康教育对肝癌病人术后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择期行开腹肝癌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教育护理基础上实施陪护家属同步阶段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病人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病人的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陪护家属阶段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加快肝癌病人术后康复,提高病人满意度,缓解病人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医院小儿传染病科收治的123例小儿手足口病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用个性化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的效果。[结果]123例HFMD患儿中合计阳性率86.18%。观察组退热时间、肢体抖动时间、头痛呕吐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预防控制中有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改善患儿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患儿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婧  杜慧莹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600-160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患儿及家属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6名尿道下裂惠儿及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68),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掌握的程度、对住院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患儿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对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预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呼吸道疾病患儿250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法;以2016年1—2016年12月收治的吸道疾病患儿250例为干预组,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家长呼吸道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的住院天数(10.25d±3.42d)短于对照组(14.33d±2.97d),且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意外事件的发生率(8.4%)低于对照组(16.8%),干预组患儿家长疾病相关知识得分(27.08分±1.20分)较对照组高(23.57分±1.15分),干预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94.4%)高于对照组(8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能够改善呼吸道疾病患儿的护理效果,能够缩短患儿病程,减少住院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77-367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辅助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以收治的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对症支持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辅助治疗中给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张俐  孙亭菲  吴静  包洁茹 《全科护理》2016,(29):3117-31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快速康复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康复训练措施,观察组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可促进病人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使病人能更好地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姚苗  王燕萍  王早 《全科护理》2014,12(6):571-57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小儿烧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科住院的小儿烧伤病人共174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7名。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更加全面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患儿干预后的烦躁、抑郁、抵触等心理状况,以及患儿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采用全面健康教育干预的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健康教育达标率≥80%。预后烦躁、抑郁及抵触心理的比率明显下降,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面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提高病人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达标率,改善患儿预后的心理状况,缩短患儿平均住院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魏雪  郝祥梅  曹军华  刘淑娟 《护理研究》2014,(36):4516-4518
[目的]探讨集中健康教育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低收入家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12月NICU住院患儿低收入家长110名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2013年1月—6月NICU住院患儿低收入家长108名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集中健康教育模式。[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有效率、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二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集中健康教育模式可显著提高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效果和满意度;有利于提高低收入家长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患儿二次住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