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张春  田维君  王建国 《中国药业》2009,18(13):75-75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口服眩晕宁片,3片/次,3次/d,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2粒/次,3次/d,均以服药3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40例,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明显改善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眩晕宁片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眩晕宁片治疗脑供血不足所致脑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96例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松龄血脉康胶囊组、眩晕宁片组和联合用药组.松龄血脉康胶囊组单用松龄血脉康胶囊1.5g,口服,3次/d,15 d为1个疗程;眩晕宁片组单用眩晕宁片2片,口服,3次/d,15 d为1个疗程;联合用药组用松龄血脉康胶囊1.5g,口服,3次/d,同时服用眩晕宁片2粒,口服,3次/d,15 d为1个疗程.疗效观察期为3个月.结果 松龄血脉康胶囊组、眩晕宁片组和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3.6%(82/129),48.5%(64/132),83.7%(113/135).松龄血脉康胶囊组较眩晕宁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对脑源性眩晕的治疗有效率均较单独服用松龄血脉康胶囊组及单独服用眩晕宁片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和眩晕宁片联合用药对治疗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源性眩晕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眩晕宁联合罗红霉素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口服眩晕宁及罗红霉素,对照组30例口服安慰剂,疗程为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眩晕宁联合罗红霉素对良性位置性眩晕具有显著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条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梦云 《北方药学》2018,(2):142-143
目的:临床研究甲磺酸倍他司汀与眩晕宁片联合管石复位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BPPV患者8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管石复位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与眩晕宁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率以及前庭症状指数(VSI)和计时平衡实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42/44)高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11.36%(5/44)低于对照组的43.18%(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SI得分、计时平衡实验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与眩晕宁片联合管石复位术治疗BPPV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眩晕宁片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眩晕宁片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设立眩晕宁片治疗组和氟桂利嗪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眩晕宁片健脾利湿,滋肾平肝,是治疗痰湿中阻、肝肾不足引起的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郭琳 《中国药业》2013,(20):108-108
目的观察强力定眩片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口服强力定眩片(0.35g/片),每次4片、3次/天,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粒)2粒、1次/天,均以7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5.71%,有效率为11.91%,对照组显效率为61.91%,有效为35.71%,两组无效均为2.38%。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定眩片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经病史和CT、MRI、TcD等检查证实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倍他司丁片治疗,治疗组给予眩晕宁片治疗,疗程为10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指标.结果治疗组痊愈7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7例、有效15倒、无效10例,总有效率69.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眩晕宁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疗效,为急诊快速救治提供有效理论依据。方法将76例急诊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先予异丙嗪注射液25mg肌内注射,再予天麻素注射液8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予天麻素注射液8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各1次/d,连用3d,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h后的快速疗效和治疗3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2h后有效26例(68.4%),明显好于对照组17例(44.7%),在治疗3d后有效37例(97.4%),明显好于对照组31例(81.6%)。结论异丙嗪快速治疗效果明显,与天麻素有协同作用,联用治疗急诊眩晕症是一种安全有效而又廉价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天麻素治疗眩晕6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朝义 《中国药业》2007,16(1):57-57
目的 观察天麻素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以眩晕为主诉且符合条件的患者12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600mg、舒血宁6mL、曲克芦丁240mg分别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舒血宁6mL,曲克芦丁240mg、维生素Bs200mg分别静脉滴注,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7d。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81.25%,痊愈率治疗组为17.19%,对照组为1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但应重视致起血压下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对1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眩晕宁,3片,3次/d,28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能明显改善眩晕症状,能使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升高,血流量增高,阻力指数(PI)降低,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西药扩血管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眩晕宁,能显著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后循环缺血患者10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眩晕宁片口服,对照组采用定眩胶囊口服治疗,90d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3%,对照组为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宁片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优于定眩胶囊,是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管石复位术次数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某院医治的6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2013年9月~2015年9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6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对照组3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一次管石复位术进行治疗,实验组3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多次管石复位术进行治疗,两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均随访半年,分析比较两组BPPV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复发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BPPV患者的复发率不存在差异,P0.05;但对照组33例患者的总有效率(60.61%)显著低于实验组(84.85%),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多次管石复位术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眩晕宁与倍他司汀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社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VBI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苯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眩晕宁片,10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眩晕宁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眩晕效果良好,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晕可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晕可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其对自由基、血流动力学、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口服晕可消胶囊,4粒/次,3次/d;对照组口服眩晕停25mg,3次/d;疗程均为一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自由基,血流动力学,红细胞膜流动性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 晕可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总有效率88.3%,明显高于眩晕停(75.0%),并可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血清丙二醛水平,降低血粘度,降低红细胞膜荧光偏振度。结论晕可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肯定,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流动力学特性及红细胞膜流动性、对抗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刘建辉 《首都医药》2009,16(18):49-49
目的探讨茯苓克眩汤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眩晕停片+维生素C片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茯苓克眩汤加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茯苓克眩汤治疗眩晕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老年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治疗组(67例)。对照组患者饭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1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眩晕症状评分、药物起效时间、症状改善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9%、95.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眩晕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3%,明显高于治疗组的4.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老年良性位置性眩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眩晕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脑宁胶囊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治疗的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86例,根据住院号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丁咯地尔片,0.3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心脑宁胶囊,3/粒,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眩晕评分、FS-CSA评分、脑多普勒超声(TCD)结果和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4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评分显著升高(P0.05),FS-CSA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眩晕评分和FS-CSA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显著升高(P0.05),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脉动指数(PI)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TCD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B2(TXB2)、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PAF、TXB2、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脑宁胶囊联合盐酸丁咯地尔片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清PAF、TXB2、IL-8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眩晕症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用银杏达奠注射液25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点,1次/d。对照组用川芎嗪注射液160m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点,1次/d。两组均是15d为1个疗程,两组其余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26例,显效16例(61.5%),有效9例(34.6%),无效1例(3.8%),总有效率96.2%;对照组20例中,显效7例(35.0%),有效8例(40.0%),无效5例(25.0%),总有效率75.0%。经统计学处理X^2=10.99,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是治疗眩晕症的有效药物,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9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治疗组50例。对照机应用拜阿司匹林片0.2g口服,1日1次,葛根素注射剂0.4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日1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自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4g口服,1日3次,平均15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62.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流变学3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提高微循环灌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耳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耳源性眩晕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每天1次联合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盐酸培他司汀注射液每天1次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d,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好转,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疏血通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耳源性眩晕效果显著,作用安全,能明显的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