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评价椎间隙加压冲洗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采用椎间隙冲洗90例(A组),未冲洗组60例(B组).结果 所有患者得到随访3个月~7年,平均2年.术后遗留腰腿痛者10例,5例复发者行二次手术治疗.根据Macnab改良评分标准评定疗效,A组优良率93%,B组优良率90%.结论 椎间隙加压冲洗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椎间盘再突出及预防感染的发生,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与传统的牵引疗法对比.方法 选取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29例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5例,进行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术治疗加药物治疗,B组64例,采用牵引疗法加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3周及1年随访疗效.结果 3周时,A组优良率为92.3%,B组优良率为89.05%(P>0.01);1年时A组优良率为83.9%,B组优良率为62.5%(P<0.01).A组患者经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长期临床疗效,针刺部位不易复发.结论 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且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放置引流管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接受PELD手术治疗的1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分为放置引流管组与未放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腰痹通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75例对照组25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t分析u=7.43,P<0.001,两组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经临床观察表明,腰痹通胶囊确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气滞脉络闭阻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大容量复合液灌注与常规剂量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观察组硬膜外腔灌注大容量(350~550ml)复合液68例,常规组:硬膜外腔注射(25~35ml)52例,两组治疗均隔日1次,连续2次治疗,临床疗效采用MacNab评分及VAS评分,分别评价术后1天、5天、7天.结果:术后1天、5天、7天的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86%、92%、94%;常规组77%、83%、8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腔灌注大容量复合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易行,安全性较大,有效率高,副作用较小,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175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93例行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ED),82例行传统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术后疗效.结果 147例获得随访,时间2年1个月~7年5个月,根据改良Macnab评定标准进行分级,MED和传统手术优良率分别为89.5%和87.0%,经Ridit分析两组疗效相似.结论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根据病理改变选择手术方式,单纯的局限型突出适合微创MED手术方式,有利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腰痹通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75例 对照组25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t分析:u=7.43,P<0.001,两组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 论:经临床观察表明,腰痹通胶囊确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气滞脉络闭阻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自编康复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术后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方法进行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编康复操分3个阶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14 d后临床疗效和疼痛评分以及两组治疗有效患者1年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及1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并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正为进一步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笔者选取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2-06-2014-06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孔镜组、开窗组2组,每组患者40例。孔镜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7~69岁,平均(45.75±9.66)岁;开窗组中,男24例,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a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82例,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41例,利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其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分析比较两组的骨密度值.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病程:≤1年与>1年,腹肌肌力≤3级与≥4级骨密度值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的骨密度值较对照组低,骨量减少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中的构成比较对照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病程、腹肌肌力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骨密度值变化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对骨密度有一定的影响,但两者的关系不显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非骨质疏松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改良椎板截骨回植与传统椎板截骨回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手术治疗的146例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传统椎板截骨回植组(传统组)77例,男42例,女35例,年龄(49.4±18.5)岁,突出节段L_(4,5)46例,L_5S_1 31例;改良椎板截骨回植组(改良组)69例,男37例,女32例,年龄(49.8±17.9)岁;突出节段L_(4,5)40例,L_5S_1 29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神经及硬膜囊损伤率、术后椎板愈合率及腰腿痛复发率进行比较;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神经损伤率和硬膜囊损伤率分别为5.80%(4/69)和1.45%(1/69),传统组分别为16.9%(13/77)和9.09%(7/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椎间融合率和腰痛复发率改良组分别为91.3%(63/69)、8.70%(6/69),传统组分别为76.62%(59/77)、29.9%(23/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2、3年VAS评分较术前降低,而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1、2、3年改良组VAS评分均小于传统组(P0.05),而JOA评分均大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椎板截骨回植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长期疗效(3年腰痛复发率、椎间融合率、VAS评分及JOA评分)方面优于目前传统椎板截骨回植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显微内窥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显微内窥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腰腿疼痛程度,采用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随访12~36(21±3)个月。手术时间50~150(70±15)min,术中出血量50~400(60±5)mL,住院时间3~7(4±1)d。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由术前(5.7±1.4)分改善至(1.8±1.7)分,腿痛VAS评分由术前(7.2±2.3)分改善至(1.7±0.9)分;JOA评分由术前(11.0±2.8)分改善至(23.0±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疗效优23例(57.5%),良12例(30.0%),可5例(12.5%),优良率为87.5%。结论采用经皮显微内窥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可获得椎管的完全减压,缓解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制微创拉钩辅助改良双侧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行腰椎融合手术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2例患者采用自制微创拉钩辅助改良双侧Wiltse入路TLIF治疗(A组),男37例,女35例,年龄(48±16)岁;68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治疗(B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45±15)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及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13(8±5)个月。A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B组术后发生伤口坏死1例,经清创缝合后痊愈。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后融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有明显优势(P<0.05),且术后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优于B组(P<0.05)。结论:自制微创拉钩辅助改良双侧Wiltse入路TLIF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中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少、并发症少、融合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Mimics虚拟手术规划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8月~2015年4月,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将符合研究条件的72例病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采用Mimics软件重建腰椎三维模型,术前在计算机上模拟L5/S1PETD穿刺置管,寻找最佳穿刺路径;对照组采用经验式穿刺方法。比较2组术中通道建立时间、镜下操作时间、X线透视次数。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的通道建立时间、镜下操作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1 d和术后6个月的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之间手术前后各时间点VAS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硬膜囊撕裂、血肿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Mimics虚拟手术规划有助于提高PETD的穿刺置管成功率,有效缩短穿刺置管时间及镜下操作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体位下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机器人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对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7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OLIF联合后路透视经皮置钉内固定组(传统...  相似文献   

16.
楼超  俞伟杨  陈剑  何登伟 《中国骨伤》2022,35(5):448-45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4例腰椎融合术后邻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55~83(65.7±7.4)岁;单节段融合27例,双节段融合6例;运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31例中男22例,女9例;年龄51~78(64.8±7.8)岁;单节段融合25例,双节段融合6例;运用开放融合翻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疗效。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4例患者均获得至少2年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2.4±0.5)年,对照组随访时间(2.6±0.7)年。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的透视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腰痛、下肢痛VAS和ODI在末次随访时和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术后1、3个月ODI均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而两组间下肢痛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再次开放融合翻修术相比,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疼痛和功能改善的优点,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其中远期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椎管潜行减压单侧改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椎管潜行减压单侧改良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6-71岁,平均61岁;病程6个月-6年。腰椎管狭窄症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潜行减压范围:单节段24例,双节段4例。左侧15例,右侧13例。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29分)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括约肌功能;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手术前后腰腿痛情况。结果:28例患者获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JOA、VAS评分(17.9±2.2、2.8±0.7)与术前(8.5±1.7、8.6±1.2)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28例患者椎间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采用椎管潜行减压单侧改良TLIF手术治疗单侧根性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的优点;能明显节省医疗费用,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融合内固定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对54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34~60岁,平均42.7岁;病变节段为L4/L534例,L5/S120例。依据手术方式将其分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 MiTLIF)组和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 OTLIF)组,分别为24例和30例。分析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观察术后1年椎间融合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4个月,MiTLIF组出血量(40.2±15.6) mL,住院时间(6.2±2.4) d,术后2周JOA评分18.7±1.9,OTLIF组出血量(203.6±52.8) mL,住院时间(10.8±4.2) d,术后2周JOA评分15.1±1.4,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3个月和1年JOA评分,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时,MiTLIF组出血量更少短期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高琨  杨浩  杨隆秋  胡美琴 《中国骨伤》2019,32(7):647-652
目的:评价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60岁以上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中期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60岁以上的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4例,女6例,年龄60~76岁,平均66岁,病程10个月~4年。根据两组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BEIS组和翻修组,BEIS组用BEIS技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翻修组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进行腰椎翻修。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1个月、1年和3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BEIS组的手术时间为(60.2±10.3) min、术中出血量为(60.1±4.5) ml、术后卧床时间为(2.2±1.5) d、住院时间为(4.04±1.40) d,均显著低于翻修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VAS、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BEIS技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60岁以上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疗效较TLIF翻修手术更好,且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卧床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及传统开放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9月收治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6例,采用MIS-TLIF治疗26例(MIS-TLIF组)、采用传统开放TLIF治疗30例(TLIF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肌酸激酶(CK)等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采用Bridwell分级评估术后椎间融合情况。在术后腰椎CT上采用Rao分级评价螺钉位置。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4.7±2.1)个月。MIS-TLIF组较TLIF组手术时间长,术中透视次数多,但术后卧床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C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S-TLIF组术后1周腰痛VAS评分较TLIF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3、12个月时腰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各随访时间点2组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融合器移位等并发症。2组椎间融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A型螺钉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型螺钉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共发生硬膜撕裂4例、下肢麻木加重4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IS-TLIF与传统开放TLIF临床疗效类似,且在手术时间、术中辐射暴露情况及椎旁肌肉损伤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建议选择传统开放TLIF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