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剖学报》2004,35(2):173-173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断层解剖学》日前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由中国解剖学会断层影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我院解剖学教研室刘树伟教授主编 ,全国 14所著名高校的 16位教授共同编写。全书包括绪论、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男性盆部和会阴、女性盆部和会阴、脊柱区、上肢和下肢 10章 ,共 5 0余万字 ,其中插图 5 5 0余幅 (包括套色线条图和CT、MRI图像等 )。该书有以下特色 :1 重点突出 :系统介绍了人体的横、矢和冠状断层解剖 ,重点讲授了全身各部的横断层解剖 ,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断层解剖…  相似文献   

2.
《解剖学报》2004,35(5):501-501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断层解剖学》日前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由中国解剖学会断层影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我院解剖学教研室刘树伟教授主编,全国14所著名高校的16位教授共同编写。全书包括绪论、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男性盆部和会阴、女性盆部和会阴、脊柱区、上肢和下肢10章,共50余万字,其中插图550余幅(包括套色线条图和CT、MRI图像等)。该书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肝外胆管供血动脉3D重建图像与传统解剖学图像,评价其各自的优缺点。方法2012年1—12月,对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的10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10例患者的上腹部亚毫米CT扫描数据导入腹部医学图像3D可视化系统(MI-3DVS)程序化构建肝外胆管供血动脉3D重建图像,并与传统解剖学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外胆管供血动脉3D重建图像真实,立体感强,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3D空间的解剖关系观察;传统解剖学图像只能显示平面的解剖结构,表现手法单一,但可根据手术显微镜所观察的尸体标本灌注情况,还原绘制胆管周围血管丛等3D重建图像无法显示的血管。结论3D图像真实直观,能真实还原组织器官结构的本来面貌,便于学习和理解,是解剖学研究和学习的新途径,也可以为个体化胆道外科手术方案提供指导,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解剖图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给矢状断层影像在肺段水平上进行肺部疾病的准确定位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28侧肺剥离标本,2侧肺铸型标本和12侧新鲜成年尸肺连续矢状断层标本,研究了肺的矢状断层解剖。结果:确定左右肺在矢状断面上典型层面的标志,并在典型层面上观察左右肺肺段的划分。结论:结果可为肺段在矢状断层影像上的定位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岛叶与锥体束的空间位置关系,为岛叶病变手术中保护锥体束和减少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提供指导。方法2013年3—10月,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MR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DTT)重建锥体束影像,选取6例成人颅脑标本运用Klingler白质纤维解剖技术解剖岛叶区域显露内囊和放射冠,在标本上进行断层解剖观察并测量岛叶标志点与内囊和放射冠的间距,结合MRI与解剖观察结果,对岛叶与锥体束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岛叶标志点在颅脑标本和MRI中均容易辨认。 DTT重建影像显示锥体束经过了岛叶后上部的深部。在解剖标本利用上中央岛点( UCIP)和后下岛点( PIIP)间连线将岛叶划分成前下部和后上部两个区域。岛叶后上部皮层与锥体束之间为最外囊、屏状核和外囊,而无壳核和苍白球。 UCIP和后上岛点( PSIP)距其深部的放射冠分别为(5.0依0.3)mm和(4.7依0.3)mm,PIIP距其深部的内囊后肢(5.7依0.5)mm。结论利用UCIP和PIIP连线所划分出的岛叶后上部因毗邻锥体束是手术危险区域。岛叶危险区域的划分有助于术前评估手术风险和预后,术中保护锥体束,降低术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有关肺的断层解剖,早就见诸于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但一直未引起重视。1970年以来,现代断层影像技术尤其是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的临床应用,为肺断层解剖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纪元。充满气体的肺所产生的良好天然对比、极佳的密度分辨力和断层成像无影像重叠等优点,使CT能更清晰地显示肺的解剖细节,因此在肺断层解剖学研究和肺部疾病的影像诊断中,CT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回顾肺的断层解剖学研究文献,大致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出版含有肺的断层解剖学图谱,另一类是发表有关肺内结构的断层解剖学研究论文。为深入开展肺断层解剖学研究的需要,现将上述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MR矢状图像精确定位肝内占位性病变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对照观察38例腹部连续矢状断层标本、41例胎肝管道铸型和8例活体腹部MR矢状图像,探讨肝段在矢状断面上的划分。结果:依肝左静脉可区分段Ⅱ和段Ⅲ,门静脉左支矢状部是段Ⅱ、段Ⅲ与段Ⅳ间的天然良界,段Ⅰ位于静脉韧带裂后方或/和下腔静脉前方,肝中静脉与肝门或胆囊窝的连线可用以区分段Ⅳ与段Ⅴ、段Ⅷ,依肝右静脉、胆囊窝和门静脉右支及其分支可区分出段Ⅴ、段Ⅷ、段Ⅵ、段Ⅶ。结论:依肝静脉、门静脉和肝的自然沟裂,在MR矢状图像上可精确划分肝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CT颅脑断面连续影像,利用Mimics 8.01软件对颅骨进行三维重建,为解剖学教学和研究提供模型.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对CT颅脑影像中的骨组织进行自动阈值分割后,对重建出的颅骨进行自动分割,分割出舌骨结构.对于其他颅骨结构,在Mimics软件中的三个方位CT图像中,利用定位线结合解剖学中的颅骨毗邻关系,找出区分毗邻颅骨之间的定位点.然后,根据事先规划的不同结构的分割颜色,人工描出相应的颅骨所在区域.随后,对分割出的各个颜色区域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出主要的脑颅骨和面颅骨结构,并分别在计算机上对上述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成功对颅骨的结构分别以不同颜色进行分割,并分别重建出额骨、颞骨、枕骨、顶骨、蝶骨、筛骨、鼻骨、泪骨、上颌骨、下颌骨、腭骨、舌骨结构,在计算机中进行任意角度和单独观察.结论:基于CT颅脑断面影像可以对颅骨进行三维重建,为数字化颅骨解剖教学及颅脑手术导航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断层影像解剖学是通过人体的断层结构研究其一般形态构造及基本功能的影像解剖学~([1]),学习时需通过影像平面的连续断层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连续变化,所以必须要从平面断层结构上升至立体结构。目前所采用的教科书、解剖图谱以及影像平片结合教学方法,不利于进行立体思考,因此难以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立体结构思维~([2])。同时,我们运用Mimics软件进行医学图像处理,通过对临床上获得的CT图像进行3D重建,并生成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颅脑主要重要结构进行三维成像,探索建立1套正常颅脑部MRI图像、断层标本及三维重建图像的数据对照计算机模型,为影像诊断及颅脑部手术定位提供形态依据。方法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将获得的MRI图像、断层标本图像及重建的三维图像建立数据模型。结果建立的数据模型提供了颅脑部正常解剖学影像学对比特点,构建了主要结构的三维立体模型图像,使抽象结构数字化、立体化、可视化,有助于对人脑的理解。结论本数据模型把颅脑结构的三维图像结合到标本MRI的对比图中,有利于初次接触颅脑断层的初学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体斜坡区的局部断层解剖学特点,为斜坡区病变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应用冷冻铣切技术,完成2例成人头颅断层标本的制作(分别为水平位、冠状位),在连续断层上追踪观察斜坡区的解剖特点,应用AMIRA 4.1软件重建斜坡区的三维图像。结果获得与斜坡区有关的横断面图像320幅,冠状位图像232幅,选取其中4张描述斜坡区的解剖特点,获得了斜坡区的三维图像。结论通过对斜坡区断层解剖结构的分析、处理,可以立体显示斜坡区的解剖关系;三维图像可形象、动态地显示斜坡区的解剖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成人大网膜的多层螺旋CT解剖,探讨相关临床意义,为影像诊断和外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成人腹部16层螺旋CT的横、冠、矢状断层及三维图像,观察大网膜的解剖分布、与周围脏器毗邻关系、血管的形态特点,探讨不同断面的显示优势以及临床应用。结果1.各种断面的优势:横断位在于观察大网膜的分布以及脂肪情况;冠状位在于观察血管情况;矢状位在于观察大网膜与邻近脏器的解剖毗邻关系。2.三维重建图像可满意地显示胃网膜静脉回流情况。3.胃结肠静脉(包括典型及非典型)出现率为67.2%;游离部具“游走性”:20.7%移位于上腹腔,17.2%偏右下腹腔分布;大网膜脂肪密度CT值为(-104.97±10.78)Hu,与皮下脂肪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网膜动静脉为寻找大网膜的标志,3种断面及三维图像相结合可充分显示大网膜的解剖学特征,并可为影像诊断、修复外科、胰腺及门静脉高压外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国人肝段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重新认识,提出一种新的国人肝段划分方法,为影像学和肝外科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使用50例上腹部连续断层标本和20例多层螺旋CT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研究了肝内门静脉的走行和分布以及肝静脉及其属支的回流范围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国人肝段新的划分方法:门静脉右支主干存在时,依肝中静脉所在的正中裂将肝分为左、右半肝。右半肝被一弯曲的右叶间裂分成右前上叶和右后下叶。右前上叶依垂直段间裂分为腹侧和背侧段。右前上叶的腹侧段被水平亚段间裂分为上、下两个亚段。右后下叶依水平段间裂分为上、下两段。肝左静脉主干存在时,依肝左静脉主干所在的左叶间裂将左半肝分成左后上叶和左前下叶。左前下叶依左段间裂分为内侧和外侧段。水平亚段间裂将左前下叶的内侧段分为上、下两个亚段。依弧形背裂分尾状叶和右前上叶及左前下叶内侧段。结论:国人肝段新的划分法不仅有利于肝内微小病变的精确定位,而且便于肝外科探索新的和更加安全的术式来施行各种肝切除和肝移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肾上腺病变的横断层影像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实用的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22例成人上腹部连续横断层标本、10例健康成人MR横断层图像及20例无肾上腺病变的临床病人MSCT横断层图像,连续追踪观测了肾上腺在横断面上的形态、位置、毗邻和大小。结果:在连续横断面上,左、右肾上极层面是寻找双侧肾上腺的可靠层面。下腔静脉后壁是识别右肾上腺前界的标志;脾动、静脉则是识别左肾上腺前界的标志。肾上腺在横断面上的形态变化较大,可分为四种类型。肾上腺前方的毗邻结构复杂,尤其是左肾上腺。故肾上腺病变向前生长时有不同的优势途径。结论:断层影像解剖可很好地显示肾上腺的形态与毗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肝内微小病变精确定位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冠状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30例上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20例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解剖正常的薄层MSCT断层图像及其三维重建图像,在冠状断层上对其门静脉肝段进行精确划分。结果:经胆囊、门静脉左支及肝左静脉的冠状断面上,肝中静脉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和左前下叶的识别标志,门静脉左支角部是左前下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亦是右前上叶和左前下叶的亚段间裂识别标志。经肝门静脉主干的冠状断面上,门静脉右前支主干是右前上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该层面以前为右前上叶的腹侧段,该层面以后则为右前上叶的背侧段。经网膜孔的冠状断面上、下腔静脉的右缘是划分尾状叶和右半肝的识别标志,门静脉右后支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背侧段和右后下叶下段的标志,经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的冠状面上,肝右静脉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的背侧段和右后下叶上段的标志;门静脉右后支主干是右后下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结论:国人门静脉肝段在冠状断面上的精确划分,不仅有利于肝内微小病变的精确定位,且有利于探索新的和更加安全的外科术式。  相似文献   

16.
断层影像解剖学的教学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医学影像诊断的基础形态学科,断层影像解剖学越来越受到的重视,如何开展和完善断层影像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我校于2004年下半年首次在医学影像系影像专业本科生中开出断层解剖学课程,007年又将断层解剖学列为临床医学本科生的选修课,教研室正式建立断层解剖陈列室和专业教室.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本文结合我校断层解剖学教学的开展情况,谈谈我们在断层影像解剖学课程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左肺上叶前段与舌段的CT解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肺段的CT解剖在小病灶的精确定位和预后方面的重要价值,近年陆续有文献描述了部分肺段的CT解剖。肺段CT鉴别的主要依据是肺裂和肺段支气管,因左肺上叶水平裂的发生率和舌段支气管的CT显示率均低,致命名前段与舌段的鉴别发生困难。作者综合10例肺管道铸型、10例胸部横断面标本和100例正常肺部CT图像的观察,提出用前段静脉的段间支(LV3b)作为鉴别左肺上叶前段与上舌段的影像标志。  相似文献   

18.
蝶鞍区薄层横断面解剖与MRI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蝶鞍区的薄层断层解剖与对应的MRI图像,探讨该区域结构在薄层断层解剖上的变化规律.为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开展该区手术提供详细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取2例成人头部标本,用1.5T MRI以眦耳线为基线进行扫描获取薄层MRI图像,经冷冻包埋后采用铣削精度为0.001mm的SKC500型数控机床由下往上铣削层厚为0.1mm的薄层标本,其中蝶鞍区层厚为0.05mm.从标本中选取典型断面,与相应的MRI图像相对照,观察蝶鞍区的重要解剖结构. 结果 共获得MRI图像T1加权40幅和41幅,T2加权40幅和41幅,薄层断层图像304张和310张.在薄层断层标本上进行连续追踪,并与相应的MRI图像对照,总结其规律.在垂体层面能清楚地显示海绵窦内结构及其相互关系:1.颈内动脉弯曲走行于海绵窦内,且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几个间隙;2.第Ⅲ、Ⅳ、Ⅵ脑神经以及三叉神经的眼神经支、上颌神经支在海绵窦外侧壁由前向后依次排列.在视交叉层面能够清楚地看到垂体柄穿过鞍膈与垂体相连.结论冷冻数控铣削技术获得的超薄断面与MRI图像对照能精确显示蝶鞍区的微细解剖结构,为该区病变的断层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实用的亚毫米断层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人体断层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不同方位断层上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体解剖学和影像诊断学的边缘学科,在两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1-2].2009年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新增“CT影像诊断”内容,人体断层解剖学是CT影像诊断的形态学基础,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有限学时内掌握专业所需断层解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断层解剖思维能力,提高人体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层次和水平,是值得医学院校解剖学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右下胸部、膈肌和右上腹部疾病累及右侧胸腹交界区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及解剖、病理基础,通过观察3例尸体横断面、3例矢状面标本胸腹交界区结构的位置、形态特征,并结合右侧胸腹交界区疾病69例的MDCT表现,阐明其影像学表现与解剖、病理的相关性,发现断面解剖上:右肺韧带位于下肺静脉下方,内侧附着于食管,外缘止于右肺下叶内侧表面;冠状韧带内侧与镰状韧带相延续,外侧上下层融合成右三角韧带,上下层之间为肝裸区。螺旋CT图像上,同时胸腹积液50例,右肺韧带将胸水在内侧分隔成前、后两部分,右上腹腔积液多分布于肝周间隙;5例右下肺癌向下累及膈胸膜、膈肌和上腹部结构;5例肝右叶癌向上累及膈下腹膜、膈肌脚及右下肺;1例右肾上腺癌伴膈肌转移;8例炎性病变均涉及到右下胸腔和右上腹部。该区域疾病的扩散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浸润、血行和淋巴道的播散,并且右侧胸腹交界区解剖特点影响该区域疾病的局部、扩散和相互通连的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