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荆 《黑龙江医学》2014,38(4):387-388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肝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精准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输血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白蛋白及胆碱酯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显著高于观察组(8.00%)(P<0.01).结论 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2.
林新梅  刘红  王洪远 《重庆医学》2017,(30):4252-425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大量输血时红细胞与血浆输注比例对凝血功能正常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2015年内输注红细胞大于10 U且输血前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90例,根据输注红细胞和血浆的比例,将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为1.0:1.5;B组30例,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为1.0:1.0;C组30例,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为1.5:1.0.比较3组患者大量输血前后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指标以及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1)3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病死率最低.(2)3组患者输血前后血常规中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明显升高,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比较:A组患者输血后的PT、APTT与输血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输血后PT、APTT较输血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凝血功能正常的大量输血患者,按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1.0:1.5进行输注,将有利于预防发生凝血功能障碍,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孟祥瑾  米红玉  戚超  范娅涵 《西部医学》2020,32(11):1702-1705
【摘要】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肝癌术后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临床输血中的指导作用及对凝血指标和血凝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肝癌术后凝血功能障〖JP2〗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依据常规凝血指标指导临床输血,观察组依据TEG检测结果指导临床输血。比较观察组输血前后TEG〖JP〗检测结果[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α角、凝血综合指数(CI)];比较两组输血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冷沉淀凝血因子(CRYO)、输注蛋白(PC)、浓缩红细胞(CRC)、出血或渗血时间、出血或渗血量。结果 观察组输血后R、K值均低于输血前,α角、MA、CI值均高于输血前(均P<005)。两组输血前PT、APTT、TT、FI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输血前相比,两组PT、APTT、TT值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输血前相比,两组FIB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CRC、FFB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CRYO、PC使用量均高于对照组,出血或渗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出血或渗血量较对照组减少(均P<005)。结论 肝癌术后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应用TEG指导临床输血可有效改善凝血指标、血凝质量,有助于指导成分输血,合理利用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84-86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注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悬液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消化道大出血患者50例,依据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悬液输注比例分为低比例血浆组17例、中比例血浆组21例、高比例血浆组12例。监测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三组不同比例血浆-红细胞悬液输注组患者输血前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大量输注血浆和红细胞悬液后,低比例血浆组患者APTT、PT均显著延长,Fbg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比例血浆组APTT和PT也有所延长,但延长时间短于低比例血浆组,Fbg浓度也有所降低,同样减少幅度低于低比例血浆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比例血浆组患者其APTT、PT和Fbg与输血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在临床输血时,应避免血浆和红细胞悬液比例失调,低比例血浆可诱发血液低凝现象产生,以血浆∶红细胞悬液为1∶1较好。  相似文献   

5.
钟英  杜明华 《现代医学》2006,34(1):25-28
目的了解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3项肝纤维化指标在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血清中的变化,并探讨肝纤维化、肝肿瘤和肝功能指标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原发性肝癌组28例、转移性肝癌组23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1例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病人血清中的HA、LN、PCⅢ3项肝纤维化指标,罗氏Elecsys1010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3项肿瘤指标,同时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Synchro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氨转酞酶(γ-GT)3项肝功指标。结果51例病人HA、LN、PCⅢ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A、AFP、肝功能指标在原发性肝癌组明显升高,与转移性肝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LN、PCⅢ原发性肝癌组和转移性肝癌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EA、Ca-199在转移性肝癌组明显升高,和原发性肝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纤维化指标与肝肿瘤指标和肝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3项肝纤维化指标的测定对了解肝内占位性病变的纤维化程度有一定帮助,但肝纤维化指标与肝肿瘤指标和肝功能指标之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38-141
目的 探讨红细胞和血浆输注在慢性肾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利用护理输血信息管理系统规范输血流程,对我院2013年1月~2016年7月共378例需要红细胞和血浆输注的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比较输注前后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血氧饱和度以及凝血功能的变化。 结果378例患者中,输注红细胞悬液234例;输注血浆患者144例;红细胞输注后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血氧饱和度上升,肌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输注后白蛋白水平显著上升,肌酐显著下降(P均<0.05)。红细胞输注前81.2%的患者血红蛋白低于60 g/L,属于合理用血范围,在输注后血红蛋白水平则明显升高(P<0.001);对血红蛋白水平高于60 g/L的患者输注红细胞后,血红蛋白水平虽有升高,但幅度较小(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慢性肾衰竭合并肝损伤患者在血浆输注后凝血功能明显改善(P<0.05),但单纯肾衰竭患者在血浆输注后凝血功能却无明显差异。结论 红细胞输注能显著改善肾性贫血症状,血浆输注可改善伴肝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慢性肾衰竭病情复杂不一,应严格按个人贫血程度和凝血状况实现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大量输血患者及时检测凝血四项与及时输注血浆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该院80例大量输血患者,收治时间为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检测凝血四项,对照组仅输入悬浮红细胞,观察组输入悬浮红细胞和血浆,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T、TT、APTT 指标低于对照组,而 FIB 指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及时检测凝血四项与输注血浆在大量输血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大出血症状,缓解其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8.
韩杰  李春华 《四川医学》2011,32(7):1044-1046
目的观察大量输血患者及时监测凝血四项,并及时补充新鲜冷冻血浆对其各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量输血的手术患者56例(24h内输入悬浮红细胞〉10U),将仅输注悬浮红细胞未输注血浆者设为对照组,同时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输注血浆者设为实验组,监测术前、输血前和输血后的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后凝血功能均发生改变,PT、APTT、TT均较输血前延长,而FIB水平下降(P〈0.01)。输血后对照组PT、APTT、TT均较对照组更长,而FIB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发生出血的危险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在大量输血时,要及时进行机体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的监测,有条件的同时进血栓弹力图的监测,及时输注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以避免不必要的出血,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88-9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大范围肝切除术(LMH)与开腹大范围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入院治疗的97 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A 组49 例采取LMH 治疗,B 组48 例采取开腹大范围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治疗指标、肝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 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9.08±0.65)cm、术中出血量为(342.15±21.26)mL、输血量为(102.03±8.54)mL,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略长于B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的术后拔管时间为(4.88±0.26)d、饮食恢复时间为(2.32±0.58)d、住院时间为(6.97±0.97)d,均短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A 组患者的ALT、AST 水平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A 组患者的ALT 水平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B 组为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采取LMH 治疗的效果优于开腹大范围肝切除术,可优化治疗指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且能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2012年创伤失血性休克伴凝血病的42例住院患者资料,根据凝血指标恢复情况,分为凝血病恢复组(32例)和凝血病未恢复组(10例),比较两组急诊手术、输血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显示,与凝血病未恢复组比较,凝血病恢复组接受急诊手术比例更高(P<0.05),病死率和低体温发生率更低(P<0.01).两组在接受输血例数和RBC、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酸中毒、高乳酸血症、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三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凝血仪检测151例肝病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三项凝血指标,并按病情轻重分三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病患者凝血三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其异常程度为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随着病情的加重,PT、APTT明显延长,而FIB则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凝血三项指标检测可以客观评价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并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对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接受长时间人工通气后成功脱机的特.点和规律,分析了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67.1±7.2岁),接受长时间(13.4±5.2天)人工通气后成功脱机的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影响长时间接受人工通气的COPD患者脱机的因素是复杂的。单指标判定脱机时机及预后欠准确。传统的脱机床边肺功能指标对COPD患者过于严格,应用VC/TV>1.8,Pimax<-12cmH2O判断患者排痰能力有一定帮助,f/TV〈105作为呼吸贮备力的简易指标,在我国目前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荣静  习浩 《广州医药》2006,37(4):45-46
目的 对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血液网织红细胞(Ret)多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网织红细胞多参数的检测与肝硬化间接关系.方法 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76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血液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H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MFR)、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LFR),并对各组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红细胞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大,但RET%、IRF差异已有统计学意义;失代偿期患者的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与代偿期患者、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网织红细胞的多参数分析可反应肝硬化患者骨髓的造血功能,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肝硬化患者贫血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应用B超检测胎儿颈后软组织厚度与胎儿体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统计学方法求出超声测量的儿各生理指标与胎儿体重的关系。方法:超声测量胎儿颈后软组织厚度、双顶颈、股骨长征、腹围、应用线性回归方程求出各指标与胎儿体重的关系。结果:胎儿颈后组织厚度、双顶颈、股骨长颈、腹围与胎儿体重具有良好相关性。结论:此项研究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血细胞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瘀证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比较血细胞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瘀证的诊断价值,为血瘀证的诊断提供新的参考指标,对96例血瘀证患者和60例健康人进行11项血细胞参数和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4项血细胞参数和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瘀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瘀证的阳性率分别为91.7%和87.5%,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对血瘀证诊断的特异性基本一致,而敏感性血细胞参数好于血液流变学指标,表明血细胞参数可作为诊断血瘀证的新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血瘀证血细胞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56例血瘀证患者(血瘀证组)及6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细胞参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配宽度(RDW-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配宽度(PDW)及全血比粘度(BV)、红细胞变形能力(ED)、血小板聚集率(PAP)、甲皱微循环速度(NMS)。结果血瘀证组显著差异于对照组。相关分析表明:血瘀证组前4项指标与血液流变学呈直线相关性,探讨其内在联系,提示MCV、RDW-cv、MPV、PDW增高是血瘀证形成的红细胞与血小板形态学基础因素。  相似文献   

17.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苦参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肝功能、纤维化指标、HBV-M、HBV-DNA定量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为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HBV-M、HBV-DNA定量等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苦参素能够明显改善和消除患者临床症状,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情况,抑制HBV增殖、抗肝纤维化及调节宿主免疫功能,具有升高白细胞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报告了福建中部地区家鼠体上寄生蚤的情况。以缓慢细为蚤优势种,小家鼠不染不等单蚤,适存病蚤仅在臭鼩鼱体上采集到。黄胸鼠、褐家鼠的染蚤率和蚤指数高于小家鼠和臭鼩鼱;不同性别家鼠的染蚤率和蚤指数无显著差异;鼠蚤性比以雌性多于雄性;季节消长:缓慢细蚤为10月至翌年5月、不等单蚤为12月至翌年4月、印鼠客蚤为5月至11月、适存病蚤为12月至翌年2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状态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肾病综合征患者80例,并取正常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测定血常规、血白蛋白、血脂、部分凝血及纤溶指标、BUN、Cr和尿IgG、尿白蛋白。结果:肾病组的血TCH、TG、VLDL和血BU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Hct、BPC、血PT、PT-INR、ATⅢ、D-Di、TT及Fg两组也有显著性差异(分别P<0.01、P<0.05)。尿IgG与TCH、PT、Fg、PT-INR及APTT呈正相关(分别P<0.01,P<0.05),与血白蛋白呈负相关(P<0.01);尿白蛋白与TCH、Hct、APTT、Fg、PT、PT-INR和D-Di呈正相关(分别P<0.01和P<0.05),与血白蛋白和ATⅢ呈负相关(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状态与继发性凝血功能亢进、血小板增多、高脂血症、血液浓缩等多种因素有关;但高凝状态并不随着尿中大、中分子蛋白排出的增加而同步加重。  相似文献   

20.
留针是针灸治疗疾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使之留置于穴位内一定时间.留针与否、能否正确掌握留针的方法和留针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临床针刺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