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腓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腓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1~68岁,中位数47岁。左侧31例,右侧29例。闭合性损伤48例,开放性损伤12例。按照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标准,均为旋后外旋型,其中Ⅲ度26例、Ⅳ度3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3 d,中位数7.5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中2例失访,其余5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1例切口愈合不良,由切口周围皮肤张力过高所致,局部常规消毒、更换敷料,3周后切口愈合;1例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抗凝治疗后血栓消失;1例关节面复位不良,可能是骨质疏松造成复位丢失,因未出现临床症状而未进行治疗。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中位数8周。术后12个月,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92.4±6.1)分,优54例、良3例、差1例。差的1例,早期未进行功能锻炼而导致踝关节僵硬,进行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后关节僵硬症状消失,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定结果为良。结论:腓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骨折愈合率高,踝关节功能恢复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手术失败导致的复杂陈旧性踝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9例踝关节骨折手术失败导致的复杂陈旧性踝关节脱位患者,男7例、女2例。年龄14~56岁,中位数38岁。均为闭合性损伤,按照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2例、旋后外旋型6例、旋前外展型1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8例、前踝压缩骨折6例,均未合并骨关节炎。第1次手术至本次手术时间为12~35周,中位数19周。术后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中位数18个月。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9个月,中位数7个月。均未出现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6例、良2例、可1例。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手术失败导致的复杂陈旧性踝关节脱位,术中合理截骨、彻底清除增生的黏连组织、恢复胫骨及踝穴正常解剖关系,可以取得良好的复位效果,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足踝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1月至2017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ogsplitter损伤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4~52岁,中位数37. 5岁。左侧12例,右侧8例。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16例。合并腓骨骨折18例、内踝骨折15例、Pilon骨折7例。按照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标准,旋前外展型11例、旋前外旋型6例、旋后外旋型2例、旋后内收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 h至8 d,中位数4 d。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7个月,中位数1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17个月,中位数3. 5个月。术后2个月患足AOFAS评分(72. 6±17. 3)分,优2例、良12例、可3例、差3例。差的3例中2例为切口感染患者,1例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1例取出内固定物行清创缝合术后治愈; 1例为患足功能恢复较差患者,可能与其未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关,加强功能锻炼后患足功能恢复。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81. 0±13. 3)分,优6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差的1例为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可能与其体质相对较差有关,未进行特殊治疗,术后17个月骨折愈合。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ogsplitter损伤,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TightRope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采用TightRope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7~51岁,中位数39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左踝7例、右踝6例。按照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标准,旋前外旋型5例、旋后外旋型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1 d,中位数7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及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中位数14个月。复位效果良好,均未出现踝穴增宽及距骨外移。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24周,中位数18周。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总分为(95.10±3.33)分,优9例、良3例、可1例。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或移位等并发症。结论:TightRope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胫骨远端后侧多向锁定钢板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7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25~71岁,中位数44岁;左侧11例,右侧14例。受伤后至手术时间1~13 d,中位数8 d。外踝骨折采用常规锁定钢板固定,内踝骨折采用空心螺钉固定,后踝骨折采用胫骨远端后侧多向锁定钢板固定。术后随访观察切口和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评定总体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00~150 min,中位数125 min。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中位数16个月。1例切口出现红肿、皮温稍高,给予抗生素、冰敷、抬高患肢等治疗后切口愈合;1例切口有淡黄色渗出液,拆除部分缝线、敞开部分切口、清创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3周,中位数15周。术后1年,本组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90.70±4.75)分,优21例、良3例、可1例。均无皮肤坏死、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时,采用胫骨远端后侧多向锁定钢板治疗后踝骨折,骨折固定牢靠、愈合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翁东  徐国建  谢明华 《中医正骨》2014,(4):305-306,69
目的:评价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断裂患者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2-49岁,中位数29岁。左侧8例,右侧15例。均合并踝关节骨折,根据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型Ⅱ度2例、Ⅲ度4例,旋前外旋型Ⅲ度1例、Ⅳ度6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0例。合并腓骨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 d,中位数3 d。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复位及愈合、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0-95 min,中位数46 min。住院时间4-10 d,中位数6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9个月,中位数11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踝穴解剖关系良好。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中位数13周。均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按照改良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13例、良7例、可3例。结论: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断裂,手术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可以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肖文庆  杜海峡  程立军  姜瑞 《中医正骨》2012,24(7):48-49,51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1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18 ~52岁,中位数33.5岁.左侧20例,右侧16例.踝关节高度肿胀并发生张力性水疱12例,下胫腓联合分离9例.均为新鲜性骨折.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患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 ~14个月,中位数11.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10 ~16周.无骨折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2例因未及时取出固定下胫腓联合的螺钉而导致螺钉断裂,其中2枚螺钉均断裂1例,1枚螺钉断裂l例.根据Baird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准确、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超踝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该方法治疗30例高能量损伤并累及胫骨中下1/3的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8~18周,中位数12周,术后6~21周拆除外固定架,中位数10周。按照AOFAS踝与后足评分:优22例,良4例,一般2例,差2例,优良率86.6%。结论:非超踝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的AO/OTA C3型Pilon骨折,能够尽可能的使踝关节面复位,避免严重软组织损伤和置入的钢板所带来的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早期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41~76岁,中位数53岁。左侧11例,右侧8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Lange-Hanson踝关节骨折分型为旋后外旋型Ⅲ度12例、旋前外旋型Ⅳ度7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20个月,中位数1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0周,中位数1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本组(80.4±15.6)分,优13例、良4例、可2例。结论: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手术治疗的24例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随访资料.手术采用腓骨后外侧切口,按外踝-后踝-内踝-下胫腓联合顺序进行复位固定.结果:24例患者随访6~20个月,中位数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周,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2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8%.结论: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使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踝关节恢复正常解剖关系,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侧卧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侧卧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32~94岁,中位数71岁;左侧20例,右侧22例,双侧1例.AO分型A2型29例,A3型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8 d,中位数5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5~90 min,中位数45 min;出血量50 ~ 300 mL,中位数120 mL;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 20个月,中位数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中位数5个月.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本组优37例、良4例、可2例.术后并发轻度股骨头切割、髋内翻畸形2例,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1例拆除内固定后遗留轻度跛行.无髓内钉断裂、股骨干骨折、股骨头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肺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侧卧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少,且无需特殊设备,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81例,男51例,女30例.年龄18~66岁,中位数35岁.Danis-Weber骨折分型,A型28例、B型24例、C型29例.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踝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9个月,中位数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7周,中位数5周.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治疗后痊愈.采用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1例、良25例、可10例、差5例.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骨折愈合好、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钢板固定治疗闭合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采用双钢板固定治疗闭合性Pilon骨折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38~55岁,中位数48岁;左侧14例,右侧19例;Rüedi - Allg(o)werⅡ型14例、Ⅲ型1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2 d,中位数7 d.术后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3例,采用前外侧解剖型钢板加内侧支持板固定19例,采用前内侧解剖型钢板加外侧支持板固定14例;植骨25例;手术时间132~210 min,中位数168 min;术中出血120~300 mL,中位数190 mL;术后切口感染2例,经局部换药后切口愈合.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5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14个月,中位数7个月.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3例,经理疗及关节腔注射曲安奈德和玻璃酸钠注射液后,踝关节功能无明显改善.无钢板断裂、退钉、螺钉松动、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采用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患肢踝关节功能,本组优16例、良11例、可4例、差2例.结论:双钢板固定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改良跗骨窦入路斜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采用改良跗骨窦入路斜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25~69岁,中位数37岁。均为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其中单足23例、双足2例,SandersⅡ型骨折19例、Ⅲ型骨折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8 d,中位数5 d。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12个月测量患足B9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患足功能,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中位数12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5个月。术前、术后1 d、术后12个月的B9hler角分别为15.96°±1.45°、34.26°±3.11°、34.07°±3.02°。术前、术后1 d、术后12个月的Gissane角...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3枚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Herscovici C型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采用3枚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Herscovici C型内踝骨折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20~65岁,中位数41.5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其中左侧4例、右侧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2 d,中位数7 d。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获得解剖复位。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8周,中位数7周。末次随访时,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评分80~100分,中位数91.5分,优7例、良3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复位丢失、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骨不连、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3枚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Herscovici C型内踝骨折,骨折愈合率高,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1~64岁,中位数38岁;左侧13例,右侧8例。均为新鲜闭合性损伤。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16例、旋前外旋型Ⅳ度5例。术中采用踝关节内侧切口复位内固定内踝骨折,后外侧切口复位内固定外踝和后踝骨折。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14周,中位数13周。末次随访时,依据Baird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本组(94.23±4.35)分,优12例、良7例、可2例。术后并发腓骨肌肌腱炎1例,取出钢板后症状缓解。均无感染、皮肤坏死、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骨折可达解剖复位,愈合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浮肩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4月至2011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浮肩损伤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19 ~ 54岁,中位数32岁.肩胛颈骨折合并同侧锁骨骨折14例,其中锁骨近端骨折1例,锁骨中段骨折8例,锁骨远端骨折5例;肩胛颈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3例,其中RockwoodⅢ型1例,RockwoodⅣ型2例.合并肋骨骨折15例,血气胸7例,颅脑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21 d,中位数6d.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肩部疼痛改善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 28个月,中位数18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参照Herscovici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3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浮肩损伤,骨折愈合率高,可以缓解肩部疼痛,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联合载距突螺钉技术治疗涉及内侧柱剪切型骨折的复杂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锁定钢板联合载距突螺钉技术治疗涉及内侧柱剪切型跟骨骨折的21例临床患者资料。男15例,女6例;左侧7例,右侧14例;年龄为18~57岁,中位数为37岁;均为单侧闭合新鲜跟骨骨折。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5例,Ⅲ型16例。皮肤皱褶试验阳性后开展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收集患者术前、术后定期复查的影像学检查及患足功能资料,测量并记录跟骨的长度、高度、宽度、B9hler角、Gissane角,使用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估患足末次随访功能,同时观察治疗及随访期间患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且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5个月,中位数为2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0~17周,中位数为13周,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测量跟骨高度、长度、宽度、B9hler角及Gi...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入路在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共收治18例三踝骨折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18~68岁,中位数36.5岁。左侧7例,右侧11例。按Lan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12例、旋前外旋型6例。5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伤后至手术时间3~7 d,中位数4.5 d。经改良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外踝和后踝骨折,经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内踝骨折。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50~110 min,中位数65 min。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8个月,中位数18.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6周,中位数11.5周。未发生感染、骨折再移位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Mazur踝关节功能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良4例、可2例。结论:对后踝骨块完整且主要位于后外侧的三踝骨折,经改良外侧入路可方便地完成后踝和外踝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同时可完成对下胫腓前韧带的探查修补,是治疗该类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C型Danis-Weber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新鲜C型Danis-Weber踝关节骨折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18~65岁,中位数43岁。左侧24例,右侧21例。排除陈旧性腓骨骨折、腓骨病理性骨折、多发骨折、腓骨上段骨折或腓骨颈骨折者。受伤至手术时间5 h至8 d,中位数5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6±1.4)min,住院时间(7±2.4)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1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1.2±1.1)周。均未发现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按照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8例、良22例、可5例。结论: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C型Danis-Weber踝关节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